海防博物館再現風雨歷史

2022-01-10 半島都市報墨城新聞

陳朱孫張李陸等姓氏的宗譜、雄崖所把總署的瓦當、守城官兵用來抗擊敵軍的守城雷石……一件件文物無不訴說著豐城雄崖海防衛所600多年的古老歷史。近日,記者從豐城中心社區了解到,雄崖所海防歷史文化博物館已完工,並初步布展完畢,即將與市民見面。

雄崖所把總署留下來的瓦當

「雄崖六百載屯田安民守故土,威名三千裡鎮倭禦寇靖海疆。」懸掛在雄崖海防博物館主館門口兩側的對聯,將雄崖所的歷史與作用一表無遺,雄雄威風從字間噴湧而出。走進博物館,武將練武的石礅、用於運送糧草的戰車、奮勇殺敵的腰刀樸刀,還有威力更大的鳥銃與火炮……見到這些歷經了幾百年風雨的歷史遺物,記者耳邊似乎響起了600多年前倭寇來襲時,雄崖將兵英勇抗敵的嘶殺聲;而另一邊農家用來運糧的木輪車、壓地用的石磙子、被燻得黑黑的豆油燈,還有8種量重大小不同的稱……又展示了雄崖所在沒有戰爭時的平和與安靜。

作為青島市首座海防文化博物館,豐城中心社區雄崖所海防歷史文化博物館自開建以來一直受到社會各方的關注。近日,記者在雄崖古城南城門南200米左右處,見到了已經完工的海防博物館。博物館坐東朝西,整體屬於明清建築風格,與雄崖所建造風格類似。據豐城中心社區介紹,雄崖所海防博物館已初步布展完畢,即將向市民開放。

「博物館從2013年10月籌建開始,中心社區便開展了民俗物件的徵集活動,通過網上公布、村裡宣傳等多種方式,號召轄區內村民捐獻老物件。」即墨市豐城中心社區黨工委宣傳辦主任張世巖告訴記者,經過一年多的時間,博物館已經徵集了 200多件古物和40多篇圖片文字資料,其中有很多是村民家裡祖傳的或是家裡翻修房屋時發現的。「像這些古代的秤、8層大食盒,還有紡織機都是村民捐獻的。」張世巖主任說。

練功石是武將們常用的鍛鍊器具

據介紹,目前博物館內的200多件文物,除來自村民捐獻外,另外一些是來自中心社區對雄崖所古城進行保護性修復,尤其是鋪設十字大街的青石板時發現的。「像上馬石一類的文物,我們直接就留在古城裡,擺放在原地,讓市民在遊覽雄崖古城時能更直觀地了解它們的用途。」張世巖主任告訴記者。

據悉,雄崖所海防博物館由豐城中心社區投資580萬元建設而成,是青島首座海防博物館,建築面積達2000多平方米,分為上下兩層,館內初步劃為移民溯源、衛所設立、明清海防、屯田民俗四個主題展示區,陳列雄崖所地區新石器時代、東周時期的出土文物,明代海防歷史、人物事件用品,明代、清代海防的設施、戰車、武器,以及雄崖所民眾的民俗、生產、生活等物品,較為全面地向市民展示雄崖地區各時期各方面的情況。

「通過展示這些不同時代、不同用途的歷史遺物,我們希望雄崖海防博物館能成為人們認識了解雄崖地區、理解海防文化、接受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平臺。」張世巖表示,歡迎市民前來遊覽雄崖地區的歷史風採。

雄崖所變遷的歷史

雄崖所設於1402年,為守御千戶所,用以抵禦倭寇之患,1734年裁革軍事建置後,所城成為村居,屬即墨縣東移風顏武社。1929年至抗日戰爭時期屬即墨縣第三區高顏鄉,1948年至新中國成立初期屬即東縣雄崖區、豐城區。1952年屬即東縣五區雄崖鄉。1956年即墨、即東合併後,1957年由豐城鄉改屬稱為豐城鎮,2013年改為田橫鎮豐城中心社區。據了解,在2014年12月份剛剛結束的海防遺蹟階段性調查中,雄崖所地區發現古城1處,寺廟3處,教堂1處,沉船地點2處,烽火臺14處,其中10處烽火臺為首次發現。

文/圖 記者 高曉飛

相關焦點

  • 岱山風景--中國海防博物館
    中國海防博物館位於岱山本島黃諸頭東南面沿海地帶,依山傍水,地勢嚴峻,歷來為我國東部沿海地區重要的海防關口。整個博物館規劃用地面積約46280平方米,一期投入200萬元,利用原有的兵營建築重新修飾擴建,分為中心展覽區、邊緣展覽區、隧道展覽區、休閒旅遊區等四大區域。中心展覽區主要展示近代海防史,包括近代海防廳、現代海防廳、軍營生活區、中小型武器陳列廣場、數位化展廳等。近代、現代海防廳主要展示舟山的海防歷史,軍營生活區將復原原駐島官兵用房的設施和場景,用實物真實再現海軍生活。
  • 參觀中國海防博物館 感受岱山海洋文化魅力
    講解員在給記者介紹中國海防的歷史(孫浩 攝) 特約記者李建偉 徐秀林)在舟山的第二大島——岱山島上有一座博物館依山沿海而建,綠色城牆掩映在茂密的叢林中,這裡就是中國海防博物館,它陳列了一段從明朝倭寇入侵到近代有海無防的屈辱歷史,也展現了建國以來我國新時代海防發展的壯麗詩篇。
  • 香港海防博物館探秘
    盤踞於香港筲箕灣一座小山上的香港海防博物館,其前身是建於1887年、扼守維多利亞港東面海道的鯉魚門炮臺。這項百餘年前香港最具規模的海防工事,曾在1941年底日軍入侵期間擊退其數次海上突襲,是香港武裝抗日時期的重要戰場之一。  如今,硝煙早已散去,但滿目大炮林立、坦克鎮守、壕溝遍野,歷史的故事仍在這裡被世代傳述。
  • 平潭海壇古城-中國海壇海防博物館正式開館!
    場館主要挖掘和展示明清時期的海壇海防與水師文化,真實呈現平潭人民抗擊侵略、抵禦外侮的光榮歷史,激發人們的愛國情懷。館內展陳區域的前廳部分是以「清代平潭名將畫像」為主題的海防歷史人物畫展,大堂展示區則高度還原了海壇鎮總兵署內所設的歷任總兵處理軍機要務的「虎節堂」原貌,內堂區域則有趕繒戰船1:2原船模型,內堂一至三層為中心展區,分為歷史沿革、海防輯要、戍臺守疆、將才輩出四個單元,以圖文並茂的形式,重點介紹了明清時期平潭的海防文化。
  • 海防博物館:節假期間 來趟別樣的記憶之旅
    今天,就讓記者帶領大家走進中國海壇海防博物館,穿越時空長廊,去看看平潭人民抗擊侵略、抵禦外侮的光輝歷史。平潭地處臺海西岸,自古就是海防要塞、水師重鎮,具有深厚的海防文化底蘊。海壇鎮兩百多年的歷史,孕育出燦若繁星的水師將才,他們前赴後繼,舍家為國,血灑疆場。在平潭民間,流傳這著這樣一句話:一裡六提督、十二總兵,說的就是堪稱清朝水師之精銳的海壇水師。
  • 全國首家海防主題民辦博物館即將在平潭開放!
    走進中國海壇海防博物館中心展覽區內,一艘巨大的仿製船映入眼帘。只見船的頭尾兩側高高翹起,中間聳立著兩根細長的桅杆,從高處俯視,船艙內的架構複雜,頗有戰船的氣勢。而船身兩側繪製的一雙大眼睛,讓整艘船顯得十分鮮活。
  • 帶你逛大鵬所城海防博物館,一個立體的歷史論文世界
    大鵬所城海防博物館(下稱海防博物館)建立在大鵬所城糧倉內,與左堂署遺址和協臺衙門遺址相連,對面是百家祠和劉起龍將軍第。糧倉的外部建築比較特別,穹頂呈半圓形。走進海防博物館,如同進入了立體的海防歷史論文世界。這個世界,或許只是歷史銀河裡的碎小星芒,卻對懷揣求知心的人大放異彩。
  • 探訪香港海防博物館
    3月6日,香港海防博物館免費開放香港海防博物館改建自逾百年歷史的鯉魚門炮臺。1941年日軍攻打香港時,這裡曾發生激烈中戰鬥,不少守軍壯烈犧牲。博物館主要由堡壘和戰道組成,是一座頗具規模的防禦設施;內有18間地下室、彈藥庫、炮彈配備室及煤倉,當年的魚雷發射器、士兵營房和炮臺等遺址,保留完好。
  • 中國海防博物館
    岱山島東端的山坡中,有一個遲浩田將軍題寫館名的中國海防博物館,在博物館前左側山崖上的平臺,有一些武器展示,最引人注目的是一架銀色的戰機,兩邊是綠色的戰炮。   飛機的左右兩側是舊戰艦上拆下來的戰炮,飛機右側的兩門戰炮是固定的,而且要高大許多,飛機左側的4門戰炮,炮身可以360度的旋轉,發射的炮管也可以上下移動。
  • 蓬萊古船博物館:再現蓬萊海上絲綢之路繁榮歷史
    在這座建築的頂部,則並排擺放著三艘古船,這就是蓬萊古船博物館。館內展出了蓬萊小海出土的4條元明時期古船及隨船出土的大量文物。這些古船見證了蓬萊作為海上絲綢之路的一個重要港口,昔日的繁榮與興盛。9月17日,「孔子故鄉 中國山東」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採訪團來到蓬萊古船博物館,了解當年海上絲綢之路的輝煌。
  • 去海壇古城,看中國第一軍事操,逛國內首家海防文化博物館
    凸顯閩臺文化交流歷史淵源的平潭藤牌操,是傳統節慶的表演項目之一,已獲評福建省第五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曾於2009在中國海壇海防博物館,有一個「小人國」,它真實的再現了明朝時期著名的海壇海防軍事基地——海壇山城的居民生活場景。
  • 展陳案例推薦|大阪歷史博物館,再現宮廷豪華氣派
    近期活動:點擊獲取大賽報名資料大阪歷史博物館Osaka Museum of History項目地址: 540-0008日本國大阪府大阪市中央區大手前4丁目1-32項目負責人:大阪淤史博物館聯繫方式:+81-6-6946-5728簡介:大阪歷史博物館Osaka Museum
  • 展陳案例推薦 | 大阪歷史博物館,再現宮廷豪華氣派
    大阪歷史博物館Osaka Museum of History項目地址: 540-0008日本國大阪府大阪市中央區大手前4丁目1-32項目負責人:大阪淤史博物館聯繫方式:+81-6-6946-5728簡介
  • 大鵬文博新地標,大鵬所城海防博物館正式開館
    大鵬所城海防博物館以深圳市大鵬新區大鵬古城博物館藏品為基礎,輔以豐富的文獻資料,梳理了所城的發展脈絡,歸納整理出明清時期的海防制度和衛所制度,旨在構建圍繞海防主題藏品而展開的更為立體和豐富的時空網絡,探討地域文化、邊疆文化與海洋戰略、時代使命之間的深層關係。
  • 展陳案例推薦|大阪歷史博物館,再現宮廷豪華氣派
    近期活動:點擊獲取大賽報名資料大阪歷史博物館Osaka Museum of History項目地址: 540-0008日本國大阪府大阪市中央區大手前4丁目1-32項目負責人:大阪淤史博物館聯繫方式:+81-6-6946-5728簡介:大阪歷史博物館Osaka Museum
  • 香港海防博物館展出近代戰役軍服
    香港海防博物館從今天起舉行為期3個月的「近代戰役中的軍服」展覽。    此次展出的16套近代戰役軍服及其配件,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戰英國傘兵戰鬥服、海灣戰爭英美法3國的沙漠迷彩戰鬥服等。所有軍服均由世界軍備學會會員提供,大部分展品是在戰時生產的,別具歷史意義。
  • 國內首家海防民辦博物館月底在平潭開放!有趕繒戰船、戚家軍刀、藤牌......
    戰船~快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中國海壇海防博物館據中國海壇海防博物館副館長陸辰琳介紹,博物館總展陳面積約3000㎡,共分三層,設有中心展覽區、場景展覽區及休閒服務區域。場館主要挖掘和展示明清時期的海壇海防與水師文化,真實呈現平潭人民抗擊侵略、抵禦外侮的光榮歷史。博物館展區館內展陳區域的前廳部分是以「清代平潭名將畫像」為主題的平潭籍海防水師人物畫展,大堂展示區仿造原海壇鎮總兵署內所建設,展現出歷任總兵處理軍機要務的「虎節堂」面貌。
  • 大沽口炮臺遺址博物館本月納客 再現古戰場全貌
    天津北方網訊 :備受矚目的大沽口炮臺遺址博物館內部布展工作已進入尾聲,將於本月正式開放迎接首批觀眾。據介紹,佔地3585平方米的博物館主要由展廳、臨時展廳、放映廳、庫房及其他附屬用房等組成。在博物館東側,屹立百年的炮臺清晰可見。
  • 【今晚熱播】跟隨小小海防少年們,探秘大灣區海防史跡文化遺產遊徑!
    【今晚熱播】跟隨小小海防少年們,探秘大灣區海防史跡文化遺產遊徑! 其中粵港澳大灣區海防史跡文化遺產遊徑 尤為突出 它記錄了大灣區珠三角的海防實力 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
  • 古代軍事探秘 汕尾古海防的歷史傳奇
    汕尾倚山臨海,歷來是海防重要基地。明清時期,這裡建築了海防炮臺24座、煙墩14座、古堡2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