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唐俊
最近,有航空旅客反映飛機上餐食有所減少,以前會配發正餐的航班現在只發放點心,提供的正餐分量也不如以前,經濟艙和商務艙客人都受到影響。
8月初開始,航空論壇「飛客茶館」上陸續出現關於飛機餐食減少的討論,其中一位乘客表示8點30分從上海飛往北京的航班只有一個麵包和一杯飲料,一位從昆明飛長沙的商務艙旅客只獲得了兩小盒堅果。乘客的經歷主要涉及國航和東航的部分航班。
對此,國航在8月23日發布《關於部分航線客艙服務調整的公告》,表示為最大限度確保安全,對部分航線的客艙服務內容和服務程序進行了調整,其中就包括對餐飲服務程序的調整。
國航表示,在實際飛行時間70分鐘(含)以下的航班上,只配備小瓶瓶裝飲料,飲料由乘務員在登機前放置在座椅物品袋內。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可能配備無需回收的簡餐,簡餐由乘務員在登機過程中為旅客發放,或由旅客自取。
國航航班實際飛行時間在70分鐘以上120分鐘(含)以下的,如果無法在著陸前40分鐘完成餐食發放與回收,餐食種類將調減為一種或使用無需回收的餐食。
國航的餐飲服務程序簡化為三個步驟——發放餐食、發放飲料、收餐,取消了餐前飲料服務;同時,頭等艙、公務艙的餐食也調整為一次性全部提供。
事實上,在起降過程中進行客艙服務,曾出現過安全問題,而且民航局對航班服務確實有明確安全要求。
據航空媒體「停機坪」報導,今年5月,因落地前30分鐘仍在客艙服務,國內有航空公司連續出現兩起飛機顛簸導致空乘受傷事件。
根據民航局2012年下發的《關於加強客艙安全管理工作的意見》,航班起飛後20分鐘及落地前30分鐘內,客艙乘務員不得從事與安全無關的工作。也就是說,在飛機爬升和降落階段,客艙乘務員不應該為乘客提供餐飲等服務。
7月17日,民航華北地區管理局針對頻發的顛簸傷人事件召開了「加強客艙安全管理,降低顛簸傷人風險」工作會。局長辛天河表示,客艙安全不僅包括旅客安全,同時也包括乘務組的自身安全,要求各航空公司要嚴格依據規章要求、加強自我監督,避免顛簸傷人事件再次發生。
民航局在8月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截至7月底,我國運輸航空實現持續安全飛行107個月、7550萬小時。8月16日,民航局副局長李健率督導組又趕赴廣州,督導中南地區民航安全大檢查工作。
除了餐食服務流程調整,對於「鳳凰知音」金卡以上級別的旅客,國航還取消了登機後的一對一問候,實際飛行時間小於120分鐘時也不再為其提供優先選餐服務;並表示乘務員在起飛後20分鐘內以及著陸前30分鐘內無提供客艙服務。
東航京滬線提供正餐的航班也有所減少。記者查詢東航官網發現,提供早中晚正餐的航班,其降落時間主要集中在07:30-09:30、12:30-14:30、18:30-20:30時間段內。早上7:35從北京首都機場起飛,9:50達到上海浦東機場的航班,就不提供正餐,只提供點心。
東航宣傳部負責人對界面新聞表示,餐食服務的調整是客艙服務更加規範的體現,以後會趨於常態化。
不過一位青島航空的機長則對界面新聞表示,目前他所執飛的航班,在餐食服務上暫未作出調整。
另一方面,餐食的減少也有利於航空公司的成本管控,目前國內外也有越來越多的航空公司開始提供不含餐食和行李額度的經濟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