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媒:「卡管」歹戲拖棚,臺灣「綠色魔掌」橫行

2020-12-26 環球網

香港《大公報》24日發表評論文章指出,民進黨當局「卡管」歹戲拖棚,連充當「政治打手」的臺當局「教育部長」潘文忠也在這場廝殺中敗下陣來、掛冠求去。民進黨上臺以來多項重大政策引發巨大爭議,蔡英文聲望「跌跌不休」,而「卡管」只會增加民眾對當局的怨氣和憤怒。

評論摘編如下:

民進黨當局「卡管」歹戲拖棚,連充當「政治打手」的臺當局「教育部長」潘文忠也在這場廝殺中敗下陣來、掛冠求去。臺灣「中研院」院士管中閔今年1月當選臺灣大學校長,原訂2月1日上任,但由於管中閔曾在國民黨馬英九當局任職,被視為「親藍人士」,而非民進黨屬意的「親綠」臺大校長,因此遭到臺當局「教育部」百般刁難,至今不獲聘任,導致臺大群龍無首。

蔡當局對管中閔的「追殺」令人大開眼界、嘆為觀止,也讓人見識到了「綠色霸權」的蠻橫和兇狠。綠營人士先是指稱管中閔抄襲某研究生的論文,結果張冠李戴,事實是該研究生引用管中閔的研究成果。接著又有人爆料說,管中閔是通訊公司「大哥大」的獨立董事,而校長遴選委員會委員之一的蔡明興為「大哥大」副董事長,有利益衝突之嫌,但島內「大學法」對遴選委員未有「利益迴避」之規定。而且陽明大學校長郭旭崧在參選校長前兼任某公司獨立董事,而遴選委員會召集人張鴻仁也是同一家公司的獨立董事,但未見綠營人士置喙。最近又有爆料稱「管中閔曾登陸兼課涉嫌『違法』」,雖然廈門大學回函證明管中閔兼職授課沒有支薪、也未擔任導師,但臺當局「教育部」仍煞有介事,成立「跨部會小組」進行調查。而對於臺當局「內政部長」葉俊榮也被揭發曾登陸講課,臺當局根據葉的個人說法就對外宣稱「合法」。這不是「雙重標準」,什麼才是「雙重標準」?

民進黨不讓管中閔當臺大校長,已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臺大是島內高等學府的龍頭,民進黨怎會讓「親藍」人士佔得此寶座?即使管中閔是經「合法」程序當選,即使其「罪名」是「莫須有」,但「顏色不對」、「立場不對」,蔡當局怎會輕易放過這個「異己」分子?然而,物極必反。民進黨倒行逆施引發眾怒。連島外學者也批評蔡當局的行徑「ugly」(醜陋的;邪惡的;令人厭惡的)。「卡管」先鋒潘文忠在輿論譴責聲中不得不辭職走人。而新上任的臺當局「教育部長」吳茂昆可謂聲名狼藉。民進黨上臺以來多項重大政策引發巨大爭議,蔡英文聲望跌跌不休,而「卡管」只會增加民眾對當局的怨氣和憤怒。

相關焦點

  • 臺灣偶戲劇種:布袋戲
    二、布袋戲的音樂與劇目  臺灣傳統布袋戲主要傳自福建漳州、泉州和廣東潮州地區,因此布袋戲音樂通常以南管和潮調作為後場。清末明初北管戲曲盛行,布袋戲也援用北管音樂,所以南管、潮調與北管便成為傳統布袋戲主要後場音樂。  南管布袋戲的後場、唱腔、劇目與梨園戲相似,使用南鼓、簫、噯仔、琵琶、三弦等樂器。
  • 「割闌尾」成臺灣流行語?
    本周,「割闌尾」成為臺灣的流行語,這當然不是指其本意,而是「反服貿」的學生收兵後在網上發起的另一輪政治攻勢。  「割闌尾」活動宣告:有些「立委」辦公室成為有關係的人泡茶、橋事情的場所,你甚至不知道投完票後,他們還有沒有再看過你一眼。
  • 民進黨「卡管」被批:把臺灣政治變成「殺戮戰場」
    據臺媒15日報導,臺灣大學校長當選人管中閔遲未上任,引發臺灣各界質疑民進黨當局幹預臺灣校園自主,臺「教育部」更是首當其衝,屢屢挨轟是「打手」。管中閔眼看爭議難平,臺「教育部長」潘文忠決定請辭,盼別再政治操作。對此,國民黨臺北市長參選人張顯耀表示,民進黨把臺灣政治變成「殺戮戰場」,不僅外殺國民黨,內部也殺。
  • 臺媒:臺北市長選舉無效訴訟今宣判 或牽動臺灣未來政局
    中國臺灣網5月10日訊 臺北市長選舉無效訴訟今將一審宣判,臺灣《中國時報》發表評論文章說,無論結果如何,都是柯文哲競逐臺灣地區領導人的轉折點,牽動臺灣未來一年政局。因為只要勝訴,他連任市長的正當性就能獲得確立;丁陣營若再上訴,歹戲拖棚對柯不見得是壞事。反之,即便敗訴,柯依法雖能拼二審,但這等於是替他搭了轉戰臺灣地區領導人的梯子;尤其,2014年柯由醫轉政,其關鍵就是不滿愛滋器官誤植案遭「監院」彈劾,因而藉此塑造自己被迫害的形象,刺激選民同情弱者的心態。換言之,選舉無效之訴若吞敗,柯一來是退無可退非選總統不可,二則也能趁機拋出悲情牌,利將遠大於弊。
  • 臺灣最貴豪宅每坪298萬 「河南王」5分鐘買3戶(圖)
    (臺媒圖)  中國臺灣網12月26日消息 據臺灣媒體報導,臺北市豪宅「帝寶」確定成為全臺最貴豪宅!臺北市地政局昨天公布最新實價登錄資料,「帝寶」最高成交價每坪(一坪= 3.30378 平方米)達298.2萬元(新臺幣,下同),創實價登錄以來單價新高紀錄,臺灣豪宅單價直逼每坪300萬元。
  • 「青衣戲棚」有段故!
    香港眾多市民都知道青衣當地每年都會舉辦一次大型傳統節慶活動,名為「青衣戲棚」,目的是為了慶祝「真君大帝寶誕」以及緊跟其後的「天后寶誕」,每年都會舉辦兩度,時間分別為農曆三月十二至十六日、四月初一至初五。當地居民會安排傳統國粹粵劇表演慶祝,戲棚旁邊還會設有小吃攤檔,讓傳統文化集美食於娛樂一體化,每年深受市民及遊人歡迎。
  • 大連「歹街」裡的大連味道
    地道的大連人管吃叫「歹」,「吃飯了嗎」叫「歹飯了嗎」,就是這麼一個不登大雅之堂的「歹」字,大搖大擺地寫在了牌匾上,掛在街頭。大連有一條小吃街——歹街,一年四季歹街紅紅火火,大連有名的小吃匯聚在這兒,走遍歹街,也算是看遍了大連的風土人情。
  • 春節還沒過完臺灣就開始罷工啦!臺灣華航今取消26航班
    (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桃園市機師職業工會發起罷工行動,邁入第4天。臺灣華航4天來受影響旅客達到3800人以上,影響62個航班,罷工營收損失近8000萬元新臺幣,並持續擴大。據華航統計,今天早上宣布取消26個航班。
  • 黃智賢接受港媒專訪:兩岸統一越早對臺灣越好
    【環球網報導 記者 付國豪】香港中評社5日刊出臺灣資深媒體人黃智賢專訪報導。在專訪中,黃智賢表示,越拖,對兩岸統一越不利,統一後的治理也越不容易,兩岸統一越早對臺灣越好。黃智賢說,自己看到的民調數據顯示,將近七成的臺灣人認為未來兩岸必定統一,臺灣人都知道兩岸將來要統一,但臺灣呈現出來的是綠色土壤,民眾糾結。「這糾結到底是基於是事實的糾結,還是想像的恐懼,還是被導引、被利用了?」。對統一的時機,黃智賢說,自己讀歷史判斷,兩岸統一愈早對臺灣愈好,因為目前臺灣的優勢會被大陸appreciate(看重)。
  • 洪孟楷:「票房毒藥」的蔡英文真的要把臺灣拖下谷底?
    中國臺灣網7月30日訊 據臺灣「聯合新聞網」報導,親藍團體最新民調顯示,蔡英文施政不滿意度再攀新高。國民黨發言人洪孟楷認為,民進黨當局執政二年多來,在民眾印象中,總結只做「拔管」「砍年金」與施政不力時嗆前臺灣地區領導人馬英九與大陸轉移焦點,被看破手腳難怪民調持續探底。
  • 民進黨「卡管」近一年 管中閔終獲準接任臺灣大學校長
    臺灣大學當選校長管中閔,遭民進黨阻撓就任近一年。(圖片來源:臺媒)中國臺灣網12月24日訊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臺當局「教育部長」葉俊榮今天宣布,勉予同意管中閔擔任臺大校長,但要求臺大在3個月內針對此次校長遴選過程中的瑕疵和爭議全盤檢討。
  • 臺媒:蔡英文已不是「臺灣老大」
    民進黨中執會確定延長初選時間,被猜測是蔡英文「以拖待變」。但是蔡賴兩人個性都很強,前「行政院長」賴清德被稱為「獨派金孫」,蔡英文是「大小姐」,民進黨內部裂痕恐日趨嚴重。據臺灣《聯合報》11日報導,民進黨10日宣布協調小組決議內容稱,為促進黨內團結,在不停止初選機制、不改變原有流程的原則下,延長協調時間至5月22日「立委」初選作業完成後進行。聯合新聞網稱,現任「總統」爭取連任,卻面臨黨內同志且還是昔日任命的「行政院長」的挑戰,蔡英文相當難堪,因此搬出了「初選必敗論」「牽動國政論」以及「合作大局論」。
  • 海蠣子什麼時候最好歹?
    海蠣子有的烤著歹,有的醮辣根歹,蒸著歹、炸著歹、椒鹽歹等等……總之各種各樣的歹,無論你怎樣歹,它總是那麼鮮溜好歹。但挺多人都嘈嘈說海蠣子有時候是真瘦又鹹,有的候挺肥可又不那麼鮮溜了,這到底是咋弄得呢?什麼時候最肥?最肥時是最好歹的時候嗎?最好歹的時候是什麼季節?
  • 臺作家:民進黨執意「卡管」 把他逼成最佳臺灣地區領導人候選人
    中國臺灣網3月23日訊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民進黨政當局擋住臺大校長當選人管中閔任命案,至今已有兩個半月,事情從單純的是否適任臺大校長之爭,轉變為檯面上的「政治立場與敵我路線」之爭,令人詫異。對此,臺灣作家洛杉基提出一個觀點,要是真把管中閔逼走,後果絕對超過想像。
  • 港媒報導趙薇老公被名媛起訴討要巨額債務,金額可能高達2億多
    而12月12日,據港媒報導,蔡一鳳口中的這位知名女星是趙薇,而欠債不還的正是趙薇的老公黃有龍。(說明:本文源於港媒報導,具體情況還得需要趙薇丈夫作出回應。)12月12日,港媒發文報導了蔡一鳳追債知名女星的後續,在報導中,港媒在文章題目中就直接點出了趙薇和她老公黃有龍的名字。
  • 布袋戲在臺灣
    1970年,臺灣的布袋戲藝師黃俊雄在臺視連演《雲州大儒俠》583集,創下97%的超高收視率。  十來年後,臺灣演布袋戲的劇院所剩無幾。隨著影視娛樂日趨多元,電視布袋戲也逐漸降溫。在如今的網絡時代,傳統布袋戲更顯頹勢。身懷絕技的傳統藝師或轉行或離世,傳統布袋戲面臨失傳的危機。  不忍傳統布袋戲凋零,陳錫煌從56歲起,積極奔波於臺灣各小學和臺北偶戲館,傳授布袋戲技藝。
  • 金光啟示錄 進入臺灣布袋戲魔幻世界
    本書記載了從戲棚金光野臺戲開始、黃俊雄時代的電視金光布袋戲以及視覺動畫十分精彩的霹靂布袋戲之所以受到平民百姓愛戴的緣故,從人物角色、劇本、故事結構、戲偶造型、服裝、道具、聲光視覺等等切面,來講述專屬於臺灣金光布袋戲的美學元素。
  • 布袋戲(一)
    17世紀中期,布袋戲已於閩南相當受歡迎,亦出現了類似肩擔戲的模式。肩擔戲是由演出者肩擔戲箱與舞臺。至18世紀,根據演出場所的不同,布袋戲不但出現職業團體,還視演出地點,分為室外演出的野臺戲與在劇院演出的內臺戲。內臺戲表演方式雖出現於18世紀,但是真正盛行是在20世紀後。內臺戲布景較為華麗,操控木偶與音樂演出者也較野臺戲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