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鵲橋仙·纖雲弄巧》
宋·秦觀
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一、七夕的神話故事
「牛郎」和「織女」本來是天上「二十八宿」裡面的兩顆星。民間有很多喜聞樂見的神話故事傳說,而牛郎與織女的故事就一直被人津津樂道。
話說這牛郎有一對兇惡的兄嫂,經常虐待牛郎,讓他乾重活,還只給他餿飯吃。後來兄弟分家,牛郎只得到一頭牛。牛郎日日和老牛相伴,把心裡話都跟老牛訴說,似乎老牛也能聽懂牛郎的話,並給他指引,這一次在老牛的指引下,牛郎看到從南天門飛來的一群鴿子,鴿子落在河邊,變成了一個個美女。牛郎按照老牛的吩咐,偷了末梢女子的衣服,那個女子便是織女。牛郎把織女的衣服藏在一個隱蔽的地方,不讓織女離開。織女沒有衣服,飛不回天上,於是做了牛郎的妻子。後來二人生下一女一男兩個孩子。可是,好景不長,這件事情還是被天上的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知道了,王母娘娘震怒,於是抓了織女回來,牛郎想念織女,看著可憐的孩子,於是決定上天找妻子回來。這一天牛郎把自己的想法和老牛說了,老牛讓牛郎割下自己的牛皮披在身上,就可以飛上天庭,牛郎偷偷的潛入天庭,和織女見了面,哭訴著思念,正在緊要關頭,王母娘娘來了,拔下頭頂的金簪一揮,結果,身後出現一道天河,牛郎和織女生生的被分開,一個在河東邊,一個在河西邊。織女和牛郎遙遙相望,哭訴不已,奈何不能在一起。好心的雀兒見了他們的遭遇,不忍夫妻二人日日分離,便決定搭起一座橋,讓他們能夠見上一面,這一日便是七月七日。
二、七夕節的別稱:
一是雙七,由於七夕這天的月、.日皆為七,故稱,同時也稱為重七。
二是香日,俗傳七夕牛女相會,織女要梳妝打扮、塗脂抹粉,以至滿天飄香,故稱。
三是星期,牛郎和織女二星所在的方位特別,一年才能一相遇,故稱這一日為星期。
四是巧夕,因七夕有乞巧的風俗,故稱。
五是女節,七夕節以少女拜仙及乞巧、賽巧等為主要節俗活動,故稱女節,亦稱女兒節、少女節。
六是蘭夜,農曆七月古時候稱為「蘭月」,故七夕又稱「蘭夜」
七是小兒節,因為乞巧、乞文等俗多由少女、童子為之,故稱之。
八是穿針節,因為這天有穿針的習俗,故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