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廣靈剪紙"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2008年04月12日 00:25 來源:中國新聞網
發表評論
中新社太原四月十一日電 (張雷傑)從中國文化部傳來的一則消息讓山西廣靈民眾感到分外欣喜,一些剪紙藝人更是喜極而泣:傳承了上千年的廣靈彩色點染剪紙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這不僅是國家、社會、專家對廣靈剪紙藝術的一種認可,更是對廣靈人生生不息頑強延續民間傳統文化精神的一種認可。
據介紹,山西廣靈剪紙源遠流長,尋根溯源,周成王剪桐封虞,把桐葉剪成「圭」形贈與弟弟叔虞,並封他為唐王。這個桐葉「圭」即是最早出現在三晉大地上的剪紙的雛形。廣靈剪紙的形成大約在明代,成熟於清道光年間,流傳至今,日趨形成了以染色為特徵的彩色點染剪紙藝術流派。
廣靈剪紙從剪法與刻法上分為陰刻、陽刻、陰陽合刻三種,從色彩上分為單色剪紙和染色剪紙兩種,作品線條清晰明快、纖細秀美,具有粗獷淳樸、渾厚勁健的風格。其生動的構圖、傳神的表現力、細膩的刀法、考究的用料與染色、精細的包裝製作工藝,獨樹一幟、自成一派,被譽為「中華民間藝術一絕」。
目前,廣靈剪紙作為一種新型文化產業正異軍突起,品種多、產品精、包裝全、規模大,逐步向市場化、產業化、多樣化邁進。(完)
【編輯:聞育旻】
相 關 報 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