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非遺山西廣靈剪紙 演繹「指尖上」的藝術

2020-12-21 中國新聞網

世界非遺山西廣靈剪紙 演繹「指尖上」的藝術

2017-09-24 13:58:10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魏巍

    廣靈剪紙的工藝比較複雜。一個成品要經過圖樣設計、刻字、點染、裝幀等38道工序,是一種現代機器生產無法取代的純手工工藝。圖為廣靈剪紙的「點染」工序。 楊靜 攝

  中新網大同9月24日電 (楊靜)「鏤金作勝傳荊俗,剪彩為人起晉風。」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廣靈剪紙在農家藝人的精心剪裁下,一幅幅多姿多彩的剪紙圖畫正熱銷海外。24日,「第十二屆全國網絡媒體山西行」網媒記者們齊聚山西大同,探訪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山西廣靈剪紙技藝,感受「刻」出來的剪紙藝術。

  據了解,山西省廣靈縣流傳著剪紙傳統,當地剪紙藝術與刺繡相伴而生,早期為花樣,後期為窗花。廣靈剪紙現已成為中國民間剪紙三大流派之一。其生動的構圖、傳神的表現力、細膩的刀法、考究的用料與染色、精細的包裝製作工藝,獨樹一幟,被譽為「中華民間藝術一絕」。廣靈剪紙於2006年被列入山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2008年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2009年被列入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廣靈剪紙現已成為中國民間剪紙三大流派之一。其生動的構圖、傳神的表現力、細膩的刀法、考究的用料與染色、精細的包裝製作工藝,獨樹一幟,被譽為「中華民間藝術一絕」。圖為廣靈剪紙作品。 楊靜 攝

  據廣靈剪紙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張多堂介紹,廣靈剪紙是「刻」出來的,主要有兩大特點,一個是刻字一個是點染。在刀工刻法上,以陰刻為主,陽刻為輔;在染色上,赤、橙、黃、綠、青、藍、紫七色調配,不僅要求熟練地掌握調色、點染、平塗、套色、洗色等基本技巧,而且還強調冷暖相配,明暗相間的對比手法。

  記者們在現場看到,廣靈剪紙的工藝比較複雜。「一個成品要經過圖樣設計、刻字、點染、裝幀等38道工序,是一種現代機器生產無法取代的純手工工藝。」張多堂說。

目前,廣靈剪紙已由原來的幾十種擴展增加到50多個系列8000多個品種,內容由傳統題材擴展為著名文物、古蹟、旅遊景點、人物造型等各個領域。 楊靜 攝

  為了使廣靈剪紙藝術繼承發揚下去,張多堂通過40多年的潛心研究,在繼承傳統剪紙技藝的基礎上,利用現代高科技手段,融進新的藝術表現手法,不斷探索設計、刻制、染色新工藝,為創新和發展廣靈剪紙文化藝術作出了自己的努力。目前,廣靈剪紙已由原來的幾十種擴展增加到50多個系列8000多個品種,內容由傳統題材擴展為著名文物、古蹟、旅遊景點、人物造型等各個領域。

  「剪紙產品也由傳統的張貼裝飾品擴展為剪紙掛曆、剪紙檯曆、剪紙賀年卡、剪紙畫軸、巨幅剪紙珍藏卷等。」張多堂告訴記者,「現在,廣靈剪紙作品越來越受到國際友人的青睞,作品遠銷海外,主要銷往日本、新加坡、美國、加拿大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完)

相關焦點

  • 非遺傳人製作廣靈剪紙百米長卷
    新華網太原9月14日電(記者王學濤)正在此間舉行的第二屆山西文博會上,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廣靈剪紙創始家族第五代傳人張棟告訴記者,他與父親潛心創作出廣靈剪紙百米長卷《晉善晉美》。張棟告訴記者,《晉善晉美》百米長卷採用寫實手法設計製作,用高級綾布裝裱,從全省200個旅遊文物景點中精心選擇,設計創作,利用傳統的廣靈剪紙技藝,使北至雲岡大佛,中到晉商文化大院,南到洪洞大槐樹等168個代表性文物旅遊景點,躍然紙上。「收集資料、設計、製作、裝裱,四個階段都面臨很多難題。有些景點不能光看資料如應縣木塔、晉中大院我們都親自去看,去拍片子。」
  • 非遺在身邊,廣靈小剪紙傳承中華大文明
    讓人感到意外的是,過去常常以為是民間農婦所做的農閒小物件,竟然被廣靈的藝人發展壯大到文化產業的規模。中國剪紙藝術博物館在縣城東不遠處的蕉山就有座中國剪紙藝術博物館。其一,生命禮讚——中國剪紙藝術和民俗,這部分主要是從歷史和藝術角度,展出的剪紙藝術的文化傳承。展品裡可以看到廣靈剪紙裡的傳統題材,如婚俗、祝壽、節慶,當然主要是春節期間的剪紙作品。這些內容和不遠處蔚縣剪紙之鄉南張莊的作品是十分類似的。
  • 山西"廣靈剪紙"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山西"廣靈剪紙"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2008年04月12日 00:25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一些剪紙藝人更是喜極而泣:傳承了上千年的廣靈彩色點染剪紙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這不僅是國家、社會、專家對廣靈剪紙藝術的一種認可,更是對廣靈人生生不息頑強延續民間傳統文化精神的一種認可。
  • 民間絕活廣靈剪紙巧奪天工
    山西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燦若星河,卻由於種種原因,少為公眾所知。加之一些非遺的傳承人漸老漸衰,很多非遺項目面臨後繼乏人的困境。為了讓更多的人了解非遺,走近非遺,也為了讓非遺得到更好的保護,在我國第十個文化遺產日前夕,我們針對省內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展開大型新聞尋訪拍攝活動,今起推出系列報導,以期勾勒山西文化遺存的地理坐標,展示、定格文化山西的獨特魅力,挖掘這些遺產的文化品格和內涵,走近這些遺產的傳承人,傾聽並講述他們鮮為人知的故事。
  • 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廣靈剪紙傳承「後繼有人」
    王清泳說,和村裡許多人家一樣,他們全家男女老少十幾口人都會剪紙,近些年因當地政府加大對剪紙藝術的發掘,廣靈剪紙逐漸受到中外友人的喜愛,2009年廣靈剪紙與河北、陝西等地剪紙作為中國剪紙的聯合申報項目,一起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當地農民的經濟收入也逐年增加,去年全家收入有一萬多元。
  • 當廣靈非遺和旅遊搭夥兒,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
    廣靈縣以山水人文勝境吸引著遊客,還以剪紙、手編等手工技藝而為外界熟知,特別是剪紙,更是成為了當地重要文化產業品牌隨著文旅融合不斷深入,該縣將非遺項目與全域旅遊發展結合起來,讓廣靈的眾多非物質文化遺產不僅煥發出生機,還帶動多業態聯合發展。
  • 非遺I蘭溪民間剪紙:指尖上的藝術
    古時正月初七日定為「人日」,剪彩為人形,故名人勝,將剪紙作品裝上釵頭,戴之頭鬢,不失為當時的一種時尚。明嘉靖年間,據《諸葛氏宗譜》載,諸葛文鬱就「長於巧思,鑿紙為燈,細如縷發,百變不窮」。清代時期,潘之駟在《宋稗類鈔》中載:「婺州劉鼎臣赴省試,瀕行,其妻自剪彩花贈之。」剪紙成為婦女傳情達意的工具。清末民國初,蘭溪剪紙藝術盛行,農家把剪紙作品普遍用於家庭裝飾和婚娶、喪葬之中。
  • 山西非遺集中亮相巴黎 法國元素融入中國技藝
    圖為繪有法國前總統喬治·讓·蓬皮杜的廣靈內畫鼻煙壺。張建宏 提供攝當地時間3月24日,光影流年——中法友好故事會在巴黎舉行。平遙推光漆器、廣靈內畫、大同結藝、耍孩兒戲、和順牽繡、廣靈剪紙等山西非遺項目集中亮相。
  • 大同廣靈:讓非遺文化活「色」生「香」
    、眾多古剎名寺內的壁畫精品,以及「魏碑故裡」的魏風遺韻,還少不了推介被譽為「中華民間藝術一絕」、中國民間剪紙三大流派之一的廣靈剪紙。而每每欣賞有著悠久歷史、在傳承中不斷創新的廣靈剪紙作品,總會被其細膩的刀法、豔麗的色彩、生動的造型和傳神的表現力所深深打動,讚嘆其不愧為中國剪紙藝術的卓越代表。
  • 山西非遺集中亮相巴黎 法國元素融入中國技藝
    山西非遺集中亮相巴黎 法國元素融入中國技藝 2019-03-25平遙推光漆器、廣靈內畫、大同結藝、耍孩兒戲、和順牽繡、廣靈剪紙等山西非遺項目集中亮相。  「我在寬35毫米的鼻煙壺內壁,繪製了法國前總統喬治·讓·蓬皮杜,他是西歐國家元首訪華第一人,曾經到訪山西大同,參觀了雲岡石窟。」作為一名大同人,廣靈內畫代表性傳承人張建宏告訴記者,這個鼻煙壺的背面有「中法建交55周年」的元素,他用十幾天時間完成了這件作品,希望以此記錄中法友誼。
  • 指尖上的非遺——梁穎剪紙
    指尖上的非遺——梁穎剪紙剪紙,又叫刻紙,是一種鏤空藝術。是中國漢族最古老的民間藝術之一。山東作為中國民間剪紙的主要發祥地之一,剪紙歷史悠久,獨具風格。在聊城,家喻戶曉的梁穎剪紙,能夠把傳統剪紙應用在服飾設計上,利用植絨布、膠水等製作成服飾,將傳統剪紙藝術與服飾的結合使人耳目一新。梁穎——作為一個80後的女性,把自己喜愛的剪紙做成了事業。梁穎從小因受家庭的薰陶,跟隨外祖母和母親學習剪紙,長大後有了將剪紙發掘和傳承意願。
  • 山西省工藝美術首屆廣靈剪紙獎·神工杯剪紙職業技能大賽舉行
    (原標題:山西省工藝美術首屆廣靈剪紙獎·神工杯剪紙職業技能大賽舉行)
  • 蔚縣剪紙:演繹指尖上的精彩
    河北共產黨員網訊(記者 張青)世界剪紙看中國,中國剪紙看蔚縣。蔚縣剪紙又叫窗花,蔚縣很早就有過年貼窗花的習俗,民間有「寧可少吃斤肉,也得貼窗花」的說法。剪紙內容涉及花鳥魚蟲、戲曲人物、神話傳說、歷史故事、戲劇臉譜、古裝仕女、名勝古蹟、重大節慶等八大類6000多個品種。「剪紙侯」剪紙非遺傳承人陳林介紹剪紙技藝。記者 張青/攝小小剪紙帶致富走進南張莊,剪紙廠家、商鋪牌匾林立。
  • 打造特色非遺品牌,讓大同廣靈文化魅力大放異彩
    每當我們向外地友人或遊客介紹古都大同的燦爛文化、輝煌藝術積澱時,不僅會推介「中國雕塑之都」珍存的雕塑經典傑作、眾多古剎名寺內的壁畫精品,以及「魏碑故裡」的魏風遺韻,還少不了推介被譽為「中華民間藝術一絕」、中國民間剪紙三大流派之一的廣靈剪紙。
  • 遇見廣靈|剪紙,大號,木頭人偶,還有更多趣味民俗等你來體驗
    今天,小編就帶你體驗一把廣靈花樣繁多的趣味民俗!廣靈剪紙「鏤金作勝傳荊俗,翦彩為人起晉風。」山西剪紙,早在唐朝便被詩人李商隱吟詠稱頌。廣靈剪紙俗稱「窗花」,作為中國剪紙三大流派之一,廣靈剪紙是手工藝傳承的重要代表。廣靈剪紙以其鮮豔的色彩、生動的造型、纖細的線條、傳神的表現力和細膩的刀法獨樹一幟,自成一派,奠定了剪紙行業的至尊地位, 被譽為「中華民間藝術一絕」。
  • 父女剪紙聯展亮相廣東省文化館 演繹「最潮」非遺
    演繹「最潮」非遺父女剪紙聯展亮相省文化館7月16日,「流光剪影——陳傳生、陳斯嘉父女剪紙展」在廣東省文化館(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一樓展廳揭幕展覽由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指導,廣東省文化館(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廣東省振興傳統工藝工作站主辦,汕頭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汕頭市文化館(汕頭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協辦,共展出高級工藝美術師、汕頭市工藝美術大師、汕頭剪紙市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陳傳生、新銳當代藝術家陳斯嘉父女近年創作的剪紙作品與裝置藝術60餘件。
  • 擦亮「壺流文旅」「頤養廣靈」金字招牌!
    ,不僅會推介「中國雕塑之都」珍存的雕塑經典傑作、眾多古剎名寺內的壁畫精品,以及「魏碑故裡」的魏風遺韻,還少不了推介被譽為「中華民間藝術一絕」、中國民間剪紙三大流派之一的廣靈剪紙。而每每欣賞有著悠久歷史、在傳承中不斷創新的廣靈剪紙作品,總會被其細膩的刀法、豔麗的色彩、生動的造型和傳神的表現力所深深打動,讚嘆其不愧為中國剪紙藝術的卓越代表。
  • 不忘初心,用精美的剪紙作品傳遞非遺精神
    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歷史悠久,被稱為刀尖兒上的藝術。它是一種用剪刀或刻刀在紙上剪刻花紋,用於裝點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動的民間手工技藝。民間剪紙是中國古老的傳統民間藝術,它歷史悠久,風格獨特,深受國內外人士所喜愛。
  • 蔚縣剪紙:演繹指尖上的精彩
    河北共產黨員網訊(記者 張青)世界剪紙看中國,中國剪紙看蔚縣。蔚縣剪紙又叫窗花,蔚縣很早就有過年貼窗花的習俗,民間有「寧可少吃斤肉,也得貼窗花」的說法。剪紙內容涉及花鳥魚蟲、戲曲人物、神話傳說、歷史故事、戲劇臉譜、古裝仕女、名勝古蹟、重大節慶等八大類6000多個品種。「剪紙侯」剪紙非遺傳承人陳林介紹剪紙技藝。記者 張青/攝小小剪紙帶致富走進南張莊,剪紙廠家、商鋪牌匾林立。
  • 津門網賈吉平:指尖上的陝西非遺
    1·《指尖上的非遺---白鹿原上的鐵匠》17·《指尖上的非遺--陝西剪紙》她生長於文藝之鄉的宜君,從小就喜歡自學剪紙。小時候,媽媽常讓她去親戚家要剪紙圖案。當時因為家裡沒有錢買紙,所以她就用寫完的大字本一頁一頁撕下來練習剪紙。那時的剪紙,都是拿著民間的花樣子放在廢紙上,淋點清水,用煤油燈來燻,神奇的剪紙圖案就出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