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王府——北京保存最完整的清代王府

2021-01-10 泉南書院

基本概況

1、地理位置

北京恭王府坐落於北京城的西北方,在地安門的什剎海以西。

2、建立時間及王府主人

始建於18世紀末,曾屬乾隆後期大學士中國第一貪官和珅的官邸,後因和珅獲罪,王府的主人改為慶郡王永璘,後改賜為恭親王奕的王府。

3、歷史評價

恭王府是北京保存最完整的清代王府,堪稱「什剎海的明珠」。「月牙河繞宅如龍蟠,西山遠望如虎踞。」這是史書上對恭王府的描述。鑑於三代主人的關係,恭王府也有「一座恭王府,半部清代史」的說法。

4、藝術評價

恭王府作為清朝親王的府邸,其建築布局規整、工藝精良、樓閣交錯,充分體現了皇室輝煌富貴的風範和清致素雅的風韻。

後罩樓——和珅當年的藏寶樓

偌大的恭親王府中,最富有神秘色彩的則是這個和珅當年的藏寶樓後罩樓。這座後罩樓位於王府邸深處,上下共兩層,長156米,內有108間房,俗稱「99間半」,取道教「屆滿即盈」之意。之所以是99半,是因為這個數字是故宮房間數字「9999間半」的尾數。「和大人」如何知道108間房裡各個房裝的是什麼寶貝?

在「藏寶樓」後牆共開88扇窗戶,每間屋子的窗戶形狀設計得都不一樣,「和大人」靠這種辦法來區分哪間屋子藏的是什麼寶貝。

在這些窗口中,其中一扇很別致:窗口上面雕刻著蝙蝠(蝠福諧音),下面雕刻的是雙魚(魚餘諧音),磚雕栩栩如生,窗欞上也有編蝠圖案,生動地體現了「福慶有餘」的意境,真是獨具匠心。

另外,後罩樓牆壁有夾層,夾層內即是藏寶之地,據說在這裡面就查抄到和珅贓款26000兩黃金!

關於和珅的家產,據史料記載,太上皇弘曆歸天后的第五天,嘉慶皇帝就褫奪了和珅軍機大臣和九門提督兩個職務,並被「賜令自盡」,抄了他的家。抄出的財產估計約合白銀八億兩,相當於當時全國國庫十幾年的總收入。所以有「和珅跌倒,嘉慶吃飽」的說法。

恭王府為何「蝙蝠」多

恭王府素有「萬福之園」的美譽,王府中除了有康熙皇帝題寫的福字之外,花園到處都有寓意「福」的景致和設計。而在太湖石的正後方,就是蝠池,它也是比較典型的代表,因整個池塘的形狀就像一隻展開翅膀的蝙蝠,因而得名。

另外,在這個池塘周圍種植著很多榆樹,春天的時候,錢都隨風飄落在蝠池中,蝠池就像個聚寶盆。

「蝙蝠」是恭王府花園裡的又一大景致。這裡的蝙蝠可不是天上飛的活物,而是各種蝙蝠造型的裝飾物和景點。為何恭王府會選用這一動物來裝點景致呢?有如下三種說法。

1、滿人愛蝠

傳說努爾哈赤曾在一次與明軍交戰中大敗,因身受重傷而跌落馬下,幸得空中漫天飛舞的蝙蝠(有傳說是烏鴉飛落其身)將其掩藏,才得以逃脫此劫。而且清代工藝品裝飾中有蝙蝠紋樣的文物中屬乾隆朝的居多,所謂「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因此,作為乾隆朝的寵臣和珅喜歡蝙蝠是絕非偶然的。

2、與福諧音

因為蝙蝠的「蝠」字同中國漢字的「福」字諧音,而且「蝙蝠」詞本身在諧音上便是一個「好口彩」(吉利話)——「遍福」,寓意遍地是福、幸福無邊。

3、長壽之物

蝙蝠在古人的傳說中被認為是一種長壽的動物,食之使人增壽,因而蝙蝠也成為一種長壽的符號。

據說,當年和珅就是要取蝙蝠的「蝠」字音,以蝠襯福。所以我們幾乎能在所有建築物上看到「蝙蝠」,流杯亭上有,大戲樓的窗格上也有……

據說,恭王府花園裡共有9999隻蝙蝠,而這第1萬個「福」,是花園的第3個景觀「福」字碑。

揭秘「天下第一福

過大年,北京人常喜歡到恭王府沾沾福氣。但在整個恭王府的參觀中,數「福字碑」的前面排著的隊伍最長,最擁擠。這是為什麼呢?這恭王府與「福氣」又有何淵源呢?

原來,恭王府裡那塊「天下第一福」的石碑乃是康熙皇帝的御筆,一直是大清的國寶,曾珍藏於紫禁城內,後來幾經輾轉才藏於恭王府。距今已經有三百多年的歷史。而在這座「福字碑」的背後,都發生過怎樣的故事呢?下面讓我們來慢慢探究。

頗有傳奇的來歷

說起這「天下第一福」,它還有著一段不平凡的經歷。

相傳,康熙帝的祖母孝莊太后六十大壽將至,卻不料突然得了一種很難治的病,宮中的太醫們用遍了良方名藥卻依舊沒有什麼起色。上古有「承帝事」請福延壽之說,意思是真命天子是萬福萬壽之人,可以向天「請福延壽」,百般無奈之下的康熙帝,決定用為祖母請福。

康熙皇帝在沐浴齋戒三日之後,一氣呵成寫就了這幅傾注了對祖母摯愛的「福」字,並加蓋了「康熙御筆之寶」印璽,取意「鴻運當頭、福星高照,鎮天下所有妖邪」。

這幅筆酣墨飽的「福」字經過精心裱糊後,送到了孝莊太后的寢室,陪伴其左右。說來也巧,得「福」字幾天後,久病的太后竟百病全消了。

它創造了哪些空前的紀錄?

康熙傾注愛心所寫的這個「福」字,有意無意間還創造了許多空前的紀錄。

紀錄一因為「福」與「壽」兩個字在形體上差異太大,所以自古以來沒有哪個書法家將「福」與「壽」兩個字合為一字書寫。但康熙帝御書的這個「福」字右半部分恰好是王羲之《蘭亭序》中「壽」字的寫法,由此成為了現存歷代墨寶中唯一的將「福」「壽」寫在同一個字裡面的「福」字,堪稱「福中有壽,福壽雙全」之「福」。

紀錄二康熙帝這個「福」字的書寫不同於民間一般飽滿方正的寫法,其字形窄而長,且瘦,因而又將這個「福」稱為「長瘦福」,音同「長壽福」,即為長壽之福,也就是從這個「福」字開始,清朝開始有了每年御賜「福」字的定例。

紀錄三這個簡單的「福」字當中,暗含了「多子、多才、多田、多壽、多福」數個含義,也是古往今來、獨一無二的「五福」合一之「福」。

不翼而飛的「福字碑

為了永久保存孫子玄燁送給自己的這份彌足珍貴的「福」字,孝莊太后臨終前親自命人將「福」字刻在石碑上,並一直矗立在宮中。不料,到了乾隆時期的時候,這塊「福」字碑卻神秘地失蹤了。

乾隆皇帝一生最為敬仰的人就是他的祖父康熙帝,因此,乾隆皇帝對「福字碑」的失蹤始終無法釋懷,但當嘉慶皇帝繼位後向乾隆皇帝詢問「福字碑」的事情時,乾隆沉默了一會只回答了他八個字:「布衣之相,福澤萬民」。

恭王府的福字碑是如何被發現的?

到了1962年,周恩來總理批示重修恭王府,考古人員意外地在恭王府花園的秘雲洞內發現了一塊刻寫著「福」字的字碑。看起來很像乾隆年間神秘失蹤的「康熙御福」石碑,經過多方的考證和分析,考古學家們確定其就是乾隆年間神秘失蹤的那塊「康熙御福」石碑。百年的失蹤謎題,終於真相大白。周總理在得知此碑為「康熙御福」石碑後,欣然將其命名為「中華第一福」,又稱天下第一福」。

可當年藏在皇宮裡的「福」字碑怎麼會失蹤跑到和珅的私宅當中去了呢?據相關資料上說,這塊「福」字碑當年的失蹤就是和珅偷偷將其運出宮的,和珅將這座「福」字碑鑲嵌到園中秘雲洞內的石壁上,而就在這個秘雲洞的石壁上還隱藏了一個大大的「壽」字,所鑲嵌「福」字碑的位置正好是那個大「壽」字的一點,從而使這裡成了「福中有壽,壽中有福」的風水寶地。

但一些學者對於這種說法並不表示認同。在戒備森嚴的皇宮當中,想將一塊那麼大的「石碑」偷運出宮,談何容易,哪怕是皇帝的寵臣和珅。而且,和珅的府並不只是和珅居一個人住過,諾大恭王府,幾易其主,「福」字碑怎麼可能有不被發現的道理?

關於「福」字碑在恭親王府中發現還有另外一種說法,說是當年乾隆帝將「天下第一長壽福」賜給了自己的寵臣和珅,和珅得碑後遂命人運來幾千塊的太湖石,在後花園砌成京城一條巨龍,龍的位置正好在京城的龍脈上,於是他便將「天下第一長壽福」藏在龍穴悉心供奉,使其稱之為「洞天福地」。

無論是第一種「和珅偷運出宮」的傳言,還是另一種「乾隆皇帝恩賜寵臣」的猜測,關於「福」字碑是如何來到恭親王府的,我們現在已經無法考證,但這件經歷了數百年風雨的皇家至寶,經過漫長的歲月洗禮,至今依舊可以完整地並展現在世人的面前,實在是難能可貴,與此同時,它為我們留下的這一段歷史上的懸案也等待後人的破解。

花園裡的西洋景

恭王府的花園正門是一漢白玉石拱門,因為其建築風格西洋化,所以又被稱作是西洋門。在門額的南面刻有「靜含太古」四個字,北面刻有「秀挹恆春」四個字,其意為享太古之幽靜,擁滿園之春色,其中蘊含的道家思想理念更是體現出了其深邃渾厚、沉雄蒼古的絕妙意境。

恭王府花園裡的這道門並不是在和珅建園子的時候留下來的,而是恭親王改造的時候建造的,拱門是模仿圓明園中的大法海園門所建造,純正西洋式建築風格,看起來十分氣派。西洋門也是王府中唯的一處西式的建築,從這道門可以體現出,主人希望通過學習西方的文化和技術去挽救清朝統治的意願。

據說,當時的北京城只有三道這樣的西式門,但如今能完好保存下來的卻只有這一道,因此,西洋門也成為恭王府的一處「絕妙之筆」。

恭王府內「送子觀音像」的傳說

走進恭王府的後花園,我們會看到一座高達3米左右的送子觀音石,而關於這尊佛像,還有它的傳說和來歷。

相傳,當和珅雖然有很多的福晉和小妾,但是卻一直沒有兒子。直到有一年,一個偶然的機會,和珅得到了一座石像,傳說是從太湖當中來的,並未進行人工雕琢,但石像的外形看起來十分像一尊手中抱著小孩子的觀音像。和珅見後非常欣喜,為了自己可以多財多福,更為了自己能儘早生一個兒子,和珅便將這座石像放在了府中的後花園裡。而說來也巧,就在得到石像的這一年,和珅的原配夫人就生了一個兒子,也就是後人所熟知的豐紳殷德。豐紳殷德這個名字,是乾隆皇帝為其取的,寓意多福。和珅得了兒子,又是皇帝親自賜的名字更是十分高興,於是就將石像放在了後花園的入門口。一直讓其保佑自己和家人的安康。

恭王府的三代主人

恭王府不僅擁有豪華的建築,而且還被稱作是「半部清朝史」,這樣的稱謂,是和居住在這裡的三代主人密切相關的。

恭王府曾是和珅的府宅,和珅死後,嘉慶帝便將這座府宅轉賜給了他的小弟弟慶郡王永璘,被改稱為慶王府。後來,恭親王奕因協同慈禧太后發動政變而有功,慈禧太后便將此府賜予了奕,變成了恭親王府,恭王府的名稱也是因此而得來的。

這座建造於乾隆年間的恭王府,從風水學的角度上來講,其地理位置是相當優越的。相傳,北京一共有兩條龍脈,一條是土龍,即故宮的龍脈;還有一條是水龍,在後海和北海-線,而恭王府恰好在後海和北海之間的連接線上,也就是我們剛剛提到的水龍脈上,所以,恭王府絕對是處風水寶地。而在這樣一處風水寶地上生活的三位主人,在他們的身上又發生過怎樣有趣的故事呢?

第一代主人——18世紀的首富

恭王府的第一任主人是人們所熟知的——大學士和珅,而關於和珅的故事,真實的、杜撰的,實在是數不勝數。下面我們擷取了其中的兩例。

1、鼻煙壺的故事

在清代筆記小說中,記述了這樣一則故事:

大臣孫士毅出使越南返京,在宮門之外偶遇和珅。和珅一眼就看到手中拿著個東西,就向他要來一看,和珅見此物大如雀卵,雕琢絕美,便隨口素要,孫趕緊答道:「此物原為進獻皇上,而且下官已經向皇上奏明了。」和珅只好掩飾說:「我只不過是一句玩笑罷了。」

過了幾天,孫士毅又在宮門外遇見和珅,和珅特意與孫閒話:「我昨日亦得一鼻煙壺,不知與公日前進奉皇上的可媲美否?」孫取來一看,原來就是自己前幾日進奉之物。

2、長子娶到乾隆最寵愛的和孝公主

由於乾隆皇帝對和珅寵信有加,於是將自己的幼女十公主嫁給了和珅長子豐紳殷德。

固倫和孝公主是乾隆皇帝最小的女兒,她出生時乾隆已經65歲,自然視其如掌上明珠,對其異常疼愛。雖然貴為金枝玉葉,卻性格剛毅、聰明能幹,引得乾隆感嘆:「如果你是皇子的話,朕一定把皇位傳給你!」

在和孝公主13歲時,便被破格冊封為固倫公主,這也充分說明了乾隆對她的寵愛,因為按清朝法制所定:皇后所生之女才能被封為「固倫公主」,而妃、嬪所生或者由皇后收養的其他皇親宗室之女,則只能封為「和碩公主」。

和孝公主下嫁權臣和珅長子豐紳殷德,嫁妝豐厚,超過其他姐妹。

位於恭王府東路的多福軒(初稱為「延禧堂」)曾是和孝公主的居所,之前人們對公主住所一直有爭論,在修繕恭王府時發現樂道堂梁柱上,有代表公主身份的貼金鳳凰彩繪,為此作了最好的說明。

第二代主人——不愛江山愛豪宅的王爺

和珅被賜死後,這座空了的府宅便成了慶郡王永璘的府邸。毫無疑問,永磷對這座豪宅的鐘愛在歷代主人中是無人可比及的。早在乾隆年間的時候,和珅當道,諸皇子們對其已是忍無可忍,並在一起商議說,無論將來誰繼承皇位,都要首先「除」掉和珅,而卻唯有十七皇子永璘與眾不同,他說,將來不管哪位哥哥當上皇帝,只要把和珅的這座豪宅賞賜給我,我就很知足了。而永璘也因此落下了「不愛江山愛豪宅」這樣的名號

因為嘉慶帝念著兄妹之情,所以並沒有剝奪自己這個小妹夫的爵位,公主夫婦也仍然住在原來的家裡。這座宅第也就因此一分為二,西為慶王府即永磷居住的府邸;東為和珅的兒子與和孝公主居住的府邸。一直到和孝公主去世,整座府邸才全部歸到慶郡王名下。

第三代主人——勵精圖治的洋務領袖奕

第三代主人奕得到這座府宅是因為協同慈禧太后發動政變有功而被賞賜的,並於同治初年的時候對王府進行了修繕和改建。今天我們看到的恭王府建築規模與格局,就是在那個時候形成的。

恭親王奕是道光帝的第六個兒子,所以也被人稱為「六王爺」,這個六王爺無論是在道光、鹹豐年間,還是同治、光緒年間,都是赫赫有名的人物,這個奕究竟是怎樣一個人呢?

1、皇位之爭,兄弟失和

奕從小就是一個聰明過人的孩子,能文能武,深得道光皇帝的寵愛。但因為缺乏經驗,不善於揣摩皇帝的心理,在皇位的競爭中敗給了四皇子奕詝。

在道光帝的眾多皇子當中,屬奕和奕詝的關係最為密切,兄弟兩人從小就一起讀書習武,兄弟倆不僅成長為熟讀經史、兼通詩文、擅長騎射的少年才俊,還共同研創出槍法二十八式、刀法十八式,這使道光皇帝十分欣慰,還特意將槍法賜名為「棣華協力」,將刀法賜名為「寶鍔宣威」人同心協力。

面對同樣優秀的兩個皇子,道光皇帝開始猶豫了,皇位該傳給誰,四皇子還是六皇子?而就在道光帝選太子猶豫不決的時候,發生了兩件事情。

道光帝晚年的一個春天,道光帝命令諸皇子們隨駕到南苑去圍獵。圍獵是清朝時期尚武傳統的一項活動,而道光帝將皇子們帶去圍獵,其實也是想檢驗皇子們的騎射本領。武藝超群的六皇子自然是出盡了風頭,在圍獵中獲得了最多的動物,而四皇子卻只是站在一旁,一箭不發。這是怎麼回事兒呢?原來,四皇子早就明白自己的騎射本領不如六皇子,所以在去圍獵之前便去請教他的老師杜受田。善於揣摩道光心理的杜受田給四皇子出了一個高招:在圍獵的時候千萬別發一槍一箭,而且還要約束手下的人不得去捕捉動物,如果皇帝問起為何這般,就回答說現在正值春天,是萬物孕育的季節,不忍心將其傷害,更不願用這種方式與諸皇兄皇弟們競爭。

四皇子依照老師杜受田的計劃而行,一番話下來,果真使道光帝非常高興,不禁讚嘆道,這才是具有帝王心胸的人該講的話啊。因為這件事,道光帝內心裡因選太子而不定的天平有些偏向了四皇子。另一件事情的發生讓道光帝更加確定要將皇位傳給四皇子。

一次,道光帝召見四皇子和六皇子一起討論國事政務。兩個皇子接旨後都分別去請教自己的老師。六皇子的老師卓秉恬是一個很有才氣的人,而且好發議論,卓秉恬告訴六皇子,當知無不言,言無不盡。而另一面四皇子的老師杜受田卻告訴四皇子說,如果談論國事政務,你一定比不過六皇子,唯有一策,如果皇上說到自己年老體病,將不久於皇位,你一定要跪在地上難過流淚,以表孺慕之誠。四皇子對老師的話言聽計從,召見那天,當道光帝說到自己年老體病的時候,四皇子跪地痛哭流涕,這一幕使道光帝十分感動,深感四皇子的仁孝之心。

最終,道光帝封四皇子為皇太子,封六皇子為恭親王,並立儲詔置於鐍匣,而這也是絕無僅有的一匣兩諭。

在奕詝繼位初期,奕一度得到重用。後來,奕希望可以尊自己的生母為皇太后,鹹豐帝卻一直保持沉默不應許,奕不肯罷休,更是幾次奏請為生母加封。鹹豐帝卻認為,奕的生母康慈皇貴太妃雖然撫養了自己,但她並不是自己的生母,所以不應該被封為皇太后。兄弟二人的感情因此而逐漸疏遠起來。後來皇太后去世,鹹豐帝更是以奕辦理皇太后喪儀有諸多疏漏為藉口免去了他軍機大臣、宗人府宗令、正黃旗滿洲都統等職務。

2、洋務運動的倡導者

辛酉政變後,奕成為清廷中主持洋務的首腦人物。為了達到富國強兵的目的,奕推動了洋務運動。在地方上,他重用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等一批洋務派官僚。洋務運動為中國近代工業和中國教育的進步作出了貢獻。並且,奕還是晚清新式外交的開拓者,建議並創辦了中國第一個正式外交機關,使清朝外交開始步入正軌並打開新局面。他的努力,暫時挽救了清朝的危局,迎來同治中興。

然而洋務運動的發展並不是一帆風順的,而是面臨著重重的阻力。在清廷內部,存在一批頑固派,他們氣焰非常囂張,一些洋務派官僚受到排擠和打擊,這是和慈禧的縱容分不開的。

後來,奕因受慈禧猜忌,被罷去議政王職務。

3、慶王府內部的改動

鹹豐皇帝將慶王府賜給恭親王奕訴後,他將「延禧堂」改為「多福軒」,並親題匾額。恭親王在此會見中外政要,處理軍國大事。1860年,英法聯軍攻入北京,恭親王奕就在此處與英法代表談判。多福軒見證了《北京條約》的籤訂始末。因其特殊的歷史價值,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曾為修復恭王府撥款5萬美元.

恭王府歷經了清王朝由鼎盛而至衰亡的歷史進程,承載了極其豐富的歷史文化信息,故有「一座恭王府,半部清代史」的說法。

宮牆上閃現出古裝的身影

作為乾隆時期重臣和坤、慶郡王永璘和恭親王的府邸,偌大幽深的恭王府在人們心中必然充滿了神秘感。

據說在恭王府,曾經有人目睹清朝宮女、太監出現在院子裡,影子多次出現在門口的照壁上。

有人解釋說,石牆曾經塗有含四氧化三鐵的塗料,現在使用的磁帶中也含有這種化學成分,具有記錄的功能。打雷閃電時,閃電能把電傳導下來,只要有人碰巧經過,石牆就起到錄像帶的功能。於是穿著古裝的人的身影就留在了石牆上。

也有人駁斥這種說法完全是無稽之談。首先,石牆上通常不會塗任何塗料;其次,清朝的塗料是否含有四氧化三鐵並沒有得到證實。

心理專家認為,目擊者很可能是因為長期身處舊時王府的環境中,再加上聽到的一些相關傳聞,造成某種心理暗示,覺得自己見「鬼」了。

恭王府花園是大觀園嗎

大觀園是《紅樓夢》所創造的一個典型環境,它是作者憑空創造的,還是有生活原型?這一爭論的歷史已有二百多年。有的紅學家說在清乾隆年間,江南文人袁枚家的「隨園」(原名「隋園」)似乎和大觀園有關;有的則說曹家在南方的江寧織造府的花園「楝亭」是大觀園的原型;有的也說恭王府是大觀園的原型等等。

《紅樓夢》第17至18回,寶玉與眾姐妹奉元春之命為大觀園題詠,寶釵有一首七律,首聯云:「芳園築向帝城西,華日祥雲籠罩奇。」後人正是據此尋覓「帝城」——北京城西各個舊王府邸,經過實地考察和文獻推論,有一些人提出了恭王府就是大觀園的原型一說。

關於恭王府花園,過去曾有紅學家著文,說這裡就是曹公筆下的「大觀園」。如著名紅學家周汝昌認為:「曹雪芹筆下的榮國府大觀園,其地點即是北京什剎海稍西的恭王府。

不管怎麼說,如果說曹雪芹有借鑑的話,就是參考了我國的造園藝術的幾千年精華。因在清乾隆時期,我國古典園林的造園藝術已達到了頂峰,皇家有暢春園、圓明園及「三山五園」等,王公大臣的名園有禮王府花園、索家花園、明珠花園等。而我國南方的蘇杭、南京、無錫等城市,具有江南風格的名園更是遍布,著名的像拙政園等,其例浩瀚如海,舉不勝舉。

兩千餘件珍貴文物永遁日寇之手

恭王府中除了豪華的建築、美麗的景色,更是有大批的珍稀文物,當年和珅在聚斂錢財的同時也收藏了大量的文物,而恭王府的另一個主人奕,作為同治帝的議政王,不僅是個琴棋書畫皆所能的雅士,而且還擅長鑑定和收藏硯臺。就這樣,兩位收藏家「主人」讓有著二百年歷史的恭王府成了一座龐大的寶庫。除此之外,王府內親王及其家眷曾使用過的各種生活用品也是極具有文物價值的。尤其是那些家具,更是歷史文化的珍品。

恭王府的最後一位主人是恭親王的孫子——小恭王溥偉。其實,每一座王府最主要的經濟支柱就是在周邊縣內所擁有的大量財產,而最有價值的財富形式便是土地。恭王府擁有分布在直隸省一百餘州縣內的七千多頃土地,在關外還有四大莊頭,每個莊頭不下千頃土地。清朝滅亡之後,溥偉為了復闢清廷的夢想,不擇手段地去籌措資金,在短短二十餘年的時間內,幾乎賣掉了恭王府的全部財產。

1912年,日本人將恭王府內除了字畫外的所有設施、器具幾乎一次性全部吞購。當時流出的文物大約有兩千件,分別在英國和美國拍賣後流失海外,不知去向。而這也是恭王府文物流失規模最大的一次,由於當時的變賣活動又沒有留下有價值的文字資料,所以目前,這些珍貴的文物多數已經失去了下落。

20世紀20年代,恭王府本身也在溥偉、浦儒兄弟的手中抵押給了西什庫教堂。

2004年秋,時任中山商會總經理在日本大阪中商會總部的檔案室裡找到了一本1913年在紐約舉行恭王府文物拍賣會的英文版拍賣圖錄——一本藍色硬皮書,上面有燙金字樣「紐約1913年AAA恭王府競買」。原來,當年被日本人吞購一空的文物,隔年便在美國被拍賣一空。

相關焦點

  • 在北京什剎海,有一座保存最完整的清代四合院王府,你有沒有去過
    它經歷了清朝從盛至衰的潮起潮落,承載了極其豐富的歷史進程和文化信息,見證了清末的榮辱興衰,所以有人說「一座恭王府、半部清代史 」 。恭王府,位於北京什剎海的西南角,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5A級景區,國家二級博物館,是國內目前保存最完整且唯一對外開放的清代王府。
  • 恭王府的前世今生,貪官和珅修建的清代王府 恭王府遊記
    去年夏天到北京旅遊,第二天早上準備遊覽故宮,天安門那裡排隊人山人海,奮不顧身才完成安檢衝出重圍,於是前往恭王府遊覽。恭王府就在後海。它是中國現存王府中保存最完整的清代王府。他身兼議政王、軍機領班大臣等要職,重權在握,顯赫一時,他對府邸部分進行了修繕和改建,並改名恭王府。
  • 北京恭王府和山西代王府誰才是天下第一王府?
    王府是中國封建社會等級最高的貴族府邸,是身份地位的象徵。經過歷史的洗滌,時至今日,仍然有不少王府倖存於世,以明、清時代為主,而明代王府和清恭王府最為耀眼,那誰是現存的第一王府?恭王府位於北京前海西街,前海西岸,四面環水,遙接西山,總佔地面積約6萬餘平方米。其前身原為清代乾隆朝權臣和珅的府邸和嘉慶皇帝的弟弟永璘的府邸。1851年恭親王成為宅子的主人,恭王府的名稱也因此得來。恭王府主人的更迭見證了清王朝由鼎盛而至衰亡的歷史,承載了極其豐富的歷史文化信息,故有了「一座恭王府,半部清代史」的說法。
  • 北京恭王府,清代王府古典園林景觀,非常值得遊覽
    恭王府位於北京市西城區柳蔭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5A旅遊景區,是清代規模最大的一座王府建築群,曾先後作為清乾隆時期權臣和珅、清嘉慶時期慶僖親王永璘的宅邸,清廷賜封此宅邸於恭親王奕訢,恭王府的名稱也因此得來。
  • 探秘北京恭王府,清代規模最大的王府花園,府邸建制堪比北京故宮
    北京是中國四大古都之一,是世界聞名的古都,有許多名勝古蹟和人文景觀,故宮、頤和園、八達嶺長城、圓明園、恭王府、天壇公園等是遊客們夢寐以求的景點,今天我和大家共享的是其中一個有名的景點。恭王府位於北京西城區的風水寶地什剎海西北角,是清乾隆年間建造的王府花園,這200多年來的宅邸,最初是大學士和邯鄲的私宅,1851年的時候,恭親王奕成為了這座房子的第三個主人,現在我們所看到的恭王府,就是在栩栩如生的修整後形成的。
  • 中國唯一對外開放的清王府—恭王府,可與故宮相媲美,歷史悠久
    四大古都之一的北京,擁有眾多的名勝古蹟和人文景觀。無數的遊客來到北京故宮,八達嶺長城,圓明園,頤和園,以及各種公園遊覽。今日想與大家分享的是北京的一座王府,這是我國唯一向世界開放的清代王府,而且這座王府規模巨大,歷史悠久,堪稱清代半部歷史,這就是北京的恭王府。
  • 北京傳統磚雕建築王府簡介
    清代入關後,統治階級在北京集中修建王府,《乾隆京城全圖》上標繪的輔國公以上的府邸共有42處(包括一處公主府)。據《嘯亭雜錄》 3記載,順治至嘉慶年間,北京輔國公以上的府第有89處。本文北京現存王府的磚雕現狀以清代王府為主。
  • 北京的王府
    到明朝,朱棣遷都北京,在此修建了10所王府,才有了王府井大街的名字。這也是北京修建王府之始。到清代,明朝的10所王府已沒有影子,只留下了王府井這個街名。目前能夠找到的都是清代王府。到明朝,朱棣遷都北京,在此修建了10所王府,才有了王府井大街的名字。這也是北京修建王府之始。到清代,明朝的10所王府已沒有影子,只留下了王府井這個街名。目前能夠找到的都是清代王府。清代北京王府大都集中在內城,史書記載,乾隆年間京城有王府30所,其中包括19所親王府、11所郡王府。嘉慶年有王府42所。
  • 清代王府為何大多位於什剎海?
    編者按: 自9月15日起,恭王府博物館恢復有序開放。作為現今北京保存最為完整且唯一對社會開放的清代王府,恭王府迄今已有240餘年的歷史。在歷史上,這裡曾先後作為清乾隆時期權臣和珅,以及清嘉慶時期慶僖親王永璘的宅邸。
  • 來北京一定要去看看恭王府
    來源:海外網恭王府大戲樓內的戲臺廖鈺 攝來北京的人,對什剎海附近的恭王府景區大概不會陌生。恭王府始建於清代乾隆晚期,距今約240餘年,是目前北京保存最完整且唯一向社會開放的清代王府古建築群,2012年被評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
  • 國慶旅遊:來什剎海感受北京城內最大、風貌保存最完整的街區
    與中南海水域一脈相連,是北京內城唯一一處具有開闊水面的開放型景區,也是北京城內面積最大、風貌保存最完整的一片歷史街區。在2000年批准的北京25片歷史文化保護區中,什剎海地區面積是最大的。清代起就成為遊樂消夏之所,為燕京勝景之一。什剎海景區的不少古建築在北京城市建設發展史上及政治文化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 清代古建築孚王府的歷史故事
    清代王府大多建在北京東西兩城,據統計,清朝有親王、郡王封號的皇子將近70個,而北京城內的王府只有40個左右,其中恭王府的知名度最高。今天我們要來說的是孚王府,是北京第二座被列為國家重點保護文物的王府,位於朝陽門內大街路北137號。
  • 北京那些地兒(7)•清代規模最大的王府建築群---恭王府
    故宮、北海、景山、什剎海和恭王府等地一蹓躂就到,那時閒時真得不多。儘管周末也時有去轉,每次想進恭王府,每次都被那門裡門外人潮湧、大呼小叫車馬喧的陣勢嚇地「落荒而逃」,心想這熱鬧場面應該遠勝於當年了,不知他的前主人們可曾想到。
  • 一座恭王府,半部清朝史,北京最著名的王府都有哪些故事!
    北京最有名的王府是哪座,可能大家脫口而出就是恭王府,確實,恭王府已有200多年的歷史,而且他的首任和末任主人,都是中國歷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恭王府的歷史,更是見證了滿清王朝從鼎盛到滅亡的過程,人稱「一座恭王府,半部清朝史」。見證半部清朝史的恭王府,是5A級景區、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是清代規模最大的一座王府。
  • 一座恭王府半部清代史,一根柱子27億,恭王府到底有多豪?
    恭王府,位於北京的前海西街,是我國現在還存在的清代王府中,保存最為完整的一座。這也是整個北京,除了皇宮以外,風水最好的地方。雖然恭王府以其最後一位主人——恭親王奕的封號命名,但其實,它最早的主人卻是乾隆寵臣和珅,而且百年間,前後共經歷了四任主人。
  • 我國唯一對外開放的清代王府,建築風格堪比皇宮
    北京,是我國四大古都之一,也是世界著名的古都城市,擁有眾多的名勝古蹟和人文景觀,故宮、頤和園、八達嶺長城、圓明園、恭王府、天壇公園等都是遊客所熱衷的景點。我國唯一一座對外開放的清代王府。恭王府,位於北京市西城區柳蔭街,中國國家一級博物館,國家5A級旅遊景區,是清代規模最大的一座王府建築群
  • 一座恭王府,半部清朝史。北京人氣最旺的王府景點和介紹都在這裡
    恭王府是清代規模最大的一座王府,曾先後作為和珅、永璘的宅邸,1851年恭親王奕訢成為了宅子的主人,恭王府的名稱也因此得來。來北京除了,故宮、頤和園、圓明園遺址公園、天壇公園 ,恭王府也是值得一逛的。「月牙河繞宅如龍蟠,西山遠望如虎踞」,這是史書上對恭王府的描述。
  • 北京城內逛一逛之一:恭王府
    國家建議五一儘量不要跨省旅遊,那麼在北京的小夥伴怎麼辦呢?北京那麼大,這都不是事,五一假期前,小編每天給大家介紹一處北京市久負盛名的景點,五天長假逛起來。大北京,也是很美麗。恭王府故宮沒開門,頤和園經常去,來點新鮮的。一座恭王府,半部清代史。北京目前最大的四合院,作為和珅曾經的府邸,這裡的名氣要比其他的王府名氣更大一些。
  • 【樂遊北京】這座藏著「半部清代史」的王府恢復開放 重遊什剎海品原汁京味兒
    郭守敬紀念館、郭沫若紀念館……一大波什剎海周邊景點已經恢復開放啦今天,跟隨文旅君的腳步一起重遊什剎海看人文勝跡 品原汁京味兒吧關於什剎海什剎海風景區由前海、後海、西海水域及沿岸名勝古蹟和民居民俗生活組成,文化底蘊深厚,自然風光秀麗,是目前京城內老北京風貌保存最完好的地方之一
  • 來北京一定要去看看恭王府:文旅融合的活態文化空間
    來北京的人,對什剎海附近的恭王府景區大概不會陌生。恭王府始建於清代乾隆晚期,距今約240餘年,是目前北京保存最完整且唯一向社會開放的清代王府古建築群,2012年被評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但很多人不知道,恭王府也是文化和旅遊部下屬的國家一級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