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 教育 課程改革語文課程標準對小學低年級的寫話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小學低年級寫自己想說的話;寫想像中的事物;寫自己周圍事物的認識和感覺。低年級的小學生正是處在於語言、智力、思維逐步 發展 的關鍵時期。而語言的豐富,智力的發展,思維的拓展,為低年級學生的寫話訓練創設了有利的條件。
一、擴詞寫 小學低年級教學主要是以字、詞積累為主。教師在訓練學生寫話時,應緊緊抓住這一教學特點,利用低年級學生逐漸豐富的詞語,及時進行寫話訓練。例如:「花」這個詞,教師先讓學生組詞。學生可能組成:小花、花朵、鮮花等。教師則可以選取其中的「小花」一詞,然後進行多媒體演示,為學生創設情境,進行擴詞成句的訓練。一片綠綠的草地,草地上開放著一朵紅色的小花。教師在指導學生觀察畫面的基礎上,向學生提出 問題 。師:圖上有什麼?生:有草地,草地上開著一朵小花。教師進一步引導學生思考,師:草地有什麼特點?學生通過觀察,結合自己的知識特點,可以回答出多種答案。生:綠綠的、一望無邊的……教師進一步激發學生的積極性,指導學生觀察。師:草地上開著一朵什麼樣的小花?生:一朵漂亮的(鮮豔的、美麗的、)小花。師:小花的葉子什麼樣的,什麼顏色的?小花的花瓣什麼樣子的,什麼顏色的?學生在教師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引導下,就會很輕鬆的寫出一段描寫植物的小文章來。
二、說後寫 新課標中對小學生的說(口語交際)提出了具體的要求:聽故事、看音像作品,能複述大意和精彩情節;能較完整地講述小故事;能簡要的講述自己感興趣的見聞。教材中的口語交際貼近學生的生活,與學生的生活緊密地結合在一起,使學生更易於說和寫。說是寫的基礎,寫是說的豐富。教師結合口語交際的 內容 ,為學生創設模擬一定生活的場景,讓學生先練習說,然後再寫出來。如:新課程標準蘇教版二年語文上冊練習四的口語交際《買文具》。對於買文具這樣的事情學生並不陌生,但是,在買文具時怎樣才能做到表達清晰、完整、具體,文明禮貌呢?這是教學的關鍵。在教學時,教師就可以創設這樣一個情景,在教室裡設置一個模擬文具銷售櫃檯的場景,由學生扮演售貨員或學生,進行買賣文具的口語交際練習。在進行練習時,教師指導學生注意觀察人物的語言、表情、動作、語氣等。教師根據學生的表演,讓學生先說話後寫話,在指導寫話訓練時,注重寫好人物的對話。不但要寫好語言,更要寫好表情、動作、語氣等。通過訓練,學生很快就會完成一個以通過人物對話寫人的小短文。除此之外,教師也可以利用晨會、班會、隊會,組織學生開展「小故事會」 、「小新聞發布會」 、「最有趣的事」、「所見所聞」小演講等說的活動。然後啟發學生把所講的故事、新聞、有趣的事寫下來。這樣,不但鍛鍊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豐富學生的知識,而且也提高了學生的寫作能力。
三、做後寫 愛玩是小學生的天性,尤其是低年級的小學生。他們除了自己做遊戲之外,學校也經常組織活動,這些活動為學生提供了寫話的素材。教師積極引導學生,把自己喜歡做的遊戲或者參加活動的經過或感受寫下來。如:男同學喜歡溜溜球。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把溜溜球的外形寫出來,也可以讓學生把溜溜球的玩法寫出來。女同學喜歡玩跳繩,教師就指導她們把玩跳繩的經過心情寫出來。這些活動是學生自己親身經歷的,他們既熟悉又感興趣,所以他們喜歡寫,也願意寫。 愛吃小食品是小學生的生活習慣,許多學生往往一吃了之。教師更應該抓住學生這一生活習慣,指導學生練習寫話。如:雞味圈這種小食品,學生比較喜歡吃。教師可以指導學生調動視覺、感覺、知覺對雞味圈這種小食品進行描寫。首先,教師指導學生對小食品的外包裝進行觀察,讓學生說說外包裝有什麼特點?然後,指導學生觀察小食品,顏色、形狀、等特點,再讓學生嘗一嘗小食品的味道、口感等。教師在此基礎上,指導學生進行寫話訓練。 做後寫,寫的是學生自己親身經歷的事情,使學生言之有物,言之有情。
四、學後寫 基礎 教育 課程改革,在教材上重點體現了打好基礎、減輕負擔、培養習慣、便利教學、滲透思想這樣的指導思想。特別是在低年級識字教學上,新增加了詞串識字,這種識字 方法 是將意思相關的詞語集中在一起。分別看,是排列整齊的幾組詞語;連起來讀,意義上又有緊密的聯繫。不但有利於學生積累詞語, 發展 學生思維能力和想像能力,更有利於對學生進行寫話訓練。如:蘇教版二年級識字5,這一組詞串是將有關冬天的特徵及一些事物用詞串的形式集中在一起的。四組詞語分別表現了冬天氣候的特點;植物過冬的特點;動物過冬的特點; 體育 活動特點。學生在學完課文,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教師可以指導學生以「冬天」為題寫一段話。 低年級的課文大多是學生喜歡的童話、寓言、故事、兒歌等。學生對課文的 內容 、人物、事件既熟悉又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這些課文是學生練習寫話難得的素材。例如:《狼和小羊》一課,這是學生喜歡的一篇童話故事。故事具有極強的戲劇衝突,形象、生動,性格鮮明。學生在理解課文內容後,懂得了像狼一樣的壞人,總找藉口做壞事,對他們講道理是沒有用的。學生在明白這個道理之後,教師為學生創設情境,引導學生展開想像,讓學生各抒己見:假如我是小羊……狼撲向小羊之後……等。學生結合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通過合理的想像就會寫出精彩的故事來。
五、看後寫 現行的小學課本都配有彩色的插圖,這些插圖以及積累運用中的看圖說話,學生喜歡看的動畫片等都是小學生寫話的好材料。在進行看圖寫話的訓練時,教師首先要指導學生觀察的方法。看整體――初步感知;看部分――分清主次;看順序――理清思路;統領全圖――展開想像。學生掌握了看圖的方法,教師鼓勵他們展開合理的聯想和想像,就會把圖中的內容有重點的、有條理的寫下來。教師還可以有針對性的選擇動畫片放給學生看。比如:學生喜歡看的動畫片《龜兔賽跑》。教師在組織學生觀看之前可以設置一些 問題 :在什麼時間,什麼地點,誰在舉行什麼活動等。學生帶著問題看,帶著問題去想,不但提高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同時也激發了學生寫話的積極性。 低年級寫話訓練還有許許多多的途徑有待我們去探索,這裡只是一點淺顯的見解。低年級寫話訓練,為中年級的寫段,高年級的寫篇打下了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