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東海邊意外挖出1600年前遺址 填補台歷史空白

2020-12-25 中國新聞網

臺東海邊意外挖出1600年前遺址 填補台歷史空白

2014-07-27 10:29:59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責任編輯:吉翔

    「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助研究員郭素秋表示,虷仔侖遺址保存良好,預計開挖後將有豐富的文物出土。臺灣《中國時報》圖

  中新網7月27日電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臺灣南回公路拓寬及截彎取直工程正如火如荼進行,不過興建中的金侖高架橋下,一個距今1600年前的虷仔侖遺址卻悄悄出土,臺「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助研究員郭素秋表示,遺址屬於三和文化,探坑挖掘顯示遺址保存狀況良好,發掘的文物將有助於填補臺灣空白的歷史。

  南回工程 意外挖出

  郭素秋表示,虷仔侖遺址與11年前出土的舊香蘭遺址,是唯二在臺東平原以南發現的靠海史前遺址,挖出的石塊整齊排列,分析是一處中小型聚落。

  「海邊遺址的有趣之處,就是你永遠不知道會發現什麼東西!」她說,海邊遺址常常可以發現在那時代突然出現的文物,例如玻璃珠、青銅器等,甚至能發現加工器具,很多都是外來文明所傳入,對於釐清文明來源及進展大有幫助。

  郭素秋是受到「公路總局」的委託,針對金侖地區可能有遺址存在的區域,進行考古探勘,從今年5月開始挖掘13個探坑,最後在預定要興建金侖高架橋3號橋墩處,挖掘出明顯石塊排列的遺址,並有陶片、石器出土,經過鑑定是距今1600年前的三和文化文物。

  三和文化距今1600年

  「2000年前臺灣的人類還在打磨石器!」郭素秋說,三和文化屬於金屬器時代,比當時還在打磨石器的文明相比,技術高出許多,且懂得用高溫煉製鐵器、青銅器及玻璃,甚至已經有圖騰出現。

  郭素秋強調,虷仔侖遺址緊鄰太平洋,挖出遺址確實讓許多考古專家感到驚訝,畢竟遺址距海不到100米,一旁還有金侖溪,開闊的區域照理講應該不是建村好選擇。

  陶片、石器 填補歷史

  不過從當地居民訪談就能得知,以往海邊是離現今聚落更遠之處,虷仔侖遺址原本距海可能有好幾百米,擁有煉製鐵器技術當然有強大武力,根本不怕外族侵犯,因此開闊的區域建村也不足為懼。郭素秋指出,虷仔侖的出土,也提醒考古工作者,不要以現今地理環境,武斷推論當時人們可能建村的地點。

  她說,臺灣有文字記載歷史才400年,400年前的歷史只能從口述歷史一窺究竟,考古挖掘的文物,將能拼湊出這段沒有文字紀錄的歷史。

  尤其三和文化有出土蛇紋飾品及重圈紋,與排灣文化相當類似,另外也保有以石板棺下葬的文化,明顯是受到卑南文化影響,有承先也有啟後,讓許多考古學者也十分好奇,究竟虷仔侖遺址埋藏著多少值得探索的秘密。

相關焦點

  • 臺灣東海邊挖出1600年前遺址 填補台歷史空白
    臺灣《中國時報》圖中新網7月27日電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臺灣南回公路拓寬及截彎取直工程正如火如荼進行,不過興建中的金侖高架橋下,一個距今1600年前的虷仔侖遺址卻悄悄出土,臺「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助研究員郭素秋表示,遺址屬於三和文化,探坑挖掘顯示遺址保存狀況良好,發掘的文物將有助於填補臺灣空白的歷史。
  • 浙江田螺山遺址發現獨木舟模型 填補河姆渡空白
    浙江史前文化目前的考古發現中,有兩條獨木舟,一條來自跨湖橋遺址,8000歲;還有一條來自良渚茅山遺址,5000歲。  在這中間的3000年裡,舟的發現卻是一片空白。於是,在十多年的河姆渡文化餘姚田螺山遺址的考古發掘中,考古人員一直在找舟,他們陸續發現了30多件各種形態的木槳,但獨木舟卻一直沒有出現。
  • 英國發現1600年前遺址,考古發現簡體漢字文物,上書:吉姆在這裡
    英國對1600年前的遺址進行考古又為何會在其中發現帶有中國簡體字的文物呢?一、 考古作用大考古,是指在當代對古代人們生活的遺蹟及遺址、文獻等進行考察和搜集整理的工作。史書上記載的歷史大都受到當時掌權者的影響,掌權者盡力美化自己,使正史上記載的歷史真假參半,真真假假人們不好分辨。
  • 河北發現千年古墓,出土一桌美酒佳餚,意外填補歷史空白
    華夏文明傳承至今已有5000多年歷史,隨著現代科技的不斷發展和人們歷史探索的不斷深入,越來越多的文物重現在世人眼前。文物的存在體現了先民們的智慧,代表了中華文化厚重的歷史沉澱,對研究華夏文明的發展歷程具有重大意義,還可以最大程度還原歷史,解讀歷史。
  • 《內蒙古歷史沿革地圖集》填補空白
    本報訊 《內蒙古歷史沿革地圖集》發布會日前在呼和浩特市舉辦,該書的問世填補了內蒙古歷史地圖研究的空白。    《內蒙古歷史沿革地圖集》由內蒙古自治區測繪地理信息局組織,內蒙古大學、內蒙古師範大學、內蒙古社會科學院、內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學術機構從事中國古代北方民族史、蒙古史以及內蒙古地方歷史和考古研究卓有成就的13位學者負責編撰,內蒙古自治區地圖院製作,中國地圖出版社出版。書中地圖共計79幅,包括序圖、歷史沿革地圖和地名索引三部分。
  • 英國挖出1600年前文物,上面刻著五個簡體漢字:吉姆在這裡
    當年,英國挖出了1600年前的壁畫,全世界僅有3塊,而旁邊的石塊上卻刻著5個漢字。博克斯福德村莊一、挖出1600年前的壁畫當年,英國西伯克郡一個名叫博克斯福德的小村莊出現了一件大事。經過相關專家的仔細勘查,立即就有了驚人的發現——這是一塊1600年前的「馬賽克壁畫」,像這樣壁畫全世界範圍內僅有3件,而這一件則是英國歷史上的第一次發現,因此很多人都為此感到興奮不已,隨後有更多的專家學者紛紛趕到博克斯福德村莊,希望一睹這塊壁畫的「真容」。
  • 河北周家莊墓地與殷墟發現屬同一文化 填補冀中南地區歷史空白
    記者10日從考古現場了解到,該墓地初步斷定為商代後期貴族墓葬,填補了冀中南地區商代後期考古發現空白,並將太行山東麓華北平原的商代後期考古發現串聯起來。周家莊墓地位於河北省石家莊市欒城區周家莊村南約200米,東距洨河約2000米。
  • 填補高端裝備空白 首臺國產四臂鑿巖臺車問世
    填補高端裝備空白 首臺國產四臂鑿巖臺車問世秀成果科技日報訊 (記者矯陽)擁有四隻靈活有力的鋼臂,外形酷似「變形金剛」,每個工作臂可在2分鐘內自動完成5米深鑽孔作業……11月24日,在2020上海寶馬工程機械展上
  • 28座煉爐填補雲南冶金史空白
    2019年初,經國家文物局審批,由雲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院等組成的聯合考古隊從10月開始,對雲南省金平苗族瑤族傣族自治縣的雲南春秋戰國古礦冶煉遺址——龍脖河遺址展開了近兩個月的勘探、發掘工作,其考古成果對研究我國西南地區青銅時代的礦冶、鑄造技術等提供了依據。
  • 新疆尉犁考古大發現,出土七百多件唐代木牘,填補了歷史記載空白
    十九世紀末,瑞典探險家為了進行考古調查,進入我國新疆地區進行挖掘,在新疆尉犁縣境內發現烽火臺遺址。該寺坐落於尉犁縣的沙漠地帶,東距營盤古城47公裡,東距樓蘭古城233公裡,屬孔雀河烽火龍群。考古學家說,孔雀河烽火群共有11個烽火小組,沿孔雀河北岸呈西北—東南方向,距庫爾勒市與營盤古城約150公裡。
  • 【十大景點評選·TOP30展示】瀋陽新樂遺址:把瀋陽歷史上溯到7000年前
    這一處原始社會母系氏族繁榮時期的村落遺址見證了瀋陽早期的人類活動遺蹟,同時將瀋陽地區有人類活動的歷史上溯到7000年前。在2.25萬平方米的遺址保護區內,發現新樂房址遺蹟50座,出土石器、陶器、玉器、瑪瑙等文物3500餘件。新樂遺址不斷給人們以驚喜,是一張漂亮的城市文化名片。2001年瀋陽新樂遺址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5年評為3A級景區,2013年晉級為「國家二級博物館」。
  • 湖北挖出5000年前城河遺址 還原史前人類社會
    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的彭小軍告訴記者,這就是城河遺址的發掘區,在這一片水田的掩蓋之下,就埋藏著一個距今已有5000年歷史的城河古城。5000年前,這裡是輝煌的「城市」,生活著那個時代的英雄。大約距今4300年的時候,這座「城市」被歷史的長河淹沒。鑽進考古工棚,揭開塑料蓋布,幾座古墓的墓壙映入眼帘。
  • 湖北荊門挖出5000年前城河遺址 還原史前人類社會
    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的彭小軍告訴記者,這就是城河遺址的發掘區,在這一片水田的掩蓋之下,就埋藏著一個距今已有5000年歷史的城河古城。  5000年前,這裡是輝煌的「城市」,生活著那個時代的英雄。大約距今4300年的時候,這座「城市」被歷史的長河淹沒。  鑽進考古工棚,揭開塑料蓋布,幾座古墓的墓壙映入眼帘。
  • 《孫開華評傳》長沙首發 填補一項湖湘歷史人物研究空白
    《孫開華評傳》在長沙首發 填補一項湖湘歷史人物研究空白 華聲在線3月11日訊(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李寒露) 3月10日,由省社科聯、省湘學研究院、湖南文理學院主辦的《孫開華評傳》首發暨海峽兩岸孫開華研究學術交流會在湖南賓館舉行。
  • 盜墓大案判決:有人綽號祖師爺 文物填補考古空白
    抓獲犯罪嫌疑人175名  2014年底,朝陽市紅山文化遺址保護區現大批盜墓痕跡,多處古墓葬群、古文化遺址遭到嚴重破壞,大量珍貴文物被盜。  公安部高度重視,將此案件立為部督案件。  這10個團夥中,除了有姚某、王某這樣利用傳統風水知識尋找盜挖遺址地點的,還有一些人已經開始使用高科技設備進行盜掘。  7號團夥中的核心成員李某,原本在黑龍江五常做探測儀生意。一次偶然的機會,他結識了盜墓團夥成員,便開始進入「盜墓圈」。許多盜墓團夥都從李某這裡買設備,每臺設備售價18000元左右。還有的團夥已經從盜掘發展到有固定銷售渠道。
  • 1600年前大教堂重見天日
    雖然經濟重創,卻也意外造福大自然的環境。土耳其的伊茲尼克湖就因為減少汙染,使得湖水變得乾淨清澈,讓湖底一座擁有1600年歷史的教堂古蹟現蹤,壯觀景象讓人嘆為觀止。
  • 填補中國冶金考古的一個重要空白 考古專家田偉帶您走近西吳壁遺址
    12月12日,由運城博物館主辦的絳縣西吳壁遺址發掘專題講座如期舉行,考古專家田偉帶領大家走近西吳壁遺址。西吳壁遺址位列2019年全國十大考古發現之一,地處絳縣古絳鎮西吳壁村南,面積約110萬平方米,兼有史前及夏、商、周等時期遺存,其中以夏商時期的冶銅遺存最為重要。
  • 木府博物院院長黃乃鎮:《木府風雲》填補了歷史空白
    「不說其他,就說近期以來,木府作為麗江古城旅遊景區的納西族歷史文化遺蹟,從遊覽流量到門票收入也超過了去年同期的1.5倍。」昨日,麗江古城木府博物院院長黃乃鎮在接受春城晚報記者採訪時介紹。電視劇《木府風雲》拍攝期間得到了雲南省政府、麗江市政府的大力支持,而作為木府文化上的「參謀長」,「麗江文化研究第一人」的頭銜非黃乃鎮莫屬,他在主題、人物、文化內涵上對《木府風雲》進行了宏觀把控。
  • 河北發現千年古墓,出土一桌美酒佳餚,竟意外填補中國歷史的空白
    中華文化的歷史源遠流長,有很多優秀文化是不能隨著文字保存下來的,這些流失的文化對我們來說是一種損失。而有些文化就隨著字畫,瓷器,銅器等文物流傳下來,這個時候就需要考古工作者來發現其中的秘密。通過研究這些葡萄,不僅能夠補充我國葡萄發展的空白歷史,更能根據葡萄出現的時間和地點,確定我國與外國的交流歷史。不僅如此,這次考古發現對於研究河北地區葡萄發展史有著重大意義。河北省釀酒歷史悠久,是僅次於山東的葡萄酒生產地。據《昌黎縣誌》記載:河北省葡萄種植可以追溯到明朝萬曆年間,葡萄酒釀造可追溯到清朝宣統年間,具有三百多年的葡萄酒栽培歷史。
  • 宋朝歷史:揭穿英國世紀謊言,香港挖出宋朝水井和古物遺址
    很多人一說到香港就會想起它是我們國家的特別行政區,那是一個非常繁華的都市,那裡有很多非常紅的電影和許許多多的影視明星都來自這個地方,但是很少人會把它和歷史文化都城聯繫在一起。宋朝歷史:揭穿英國世紀謊言,香港挖出宋朝水井和古物遺址在秦朝以及漢朝的時候,香港只屬於東莞郡的一部分,在東晉和西晉後,它又被分到為廣州府的名下,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清朝,第一次鴉片戰爭已失敗告終的時候,在當時到報紙上就出現把香港割讓給英國,也是香港的獨立制度就出現了整個世界舞臺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