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師課堂I 王崧舟老師《記承天寺夜遊》

2021-03-01 阿雷吟誦講堂

關註上方藍字,精彩與您相約

原文:       記承天寺夜遊

       【作者】蘇軾 【朝代】宋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於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

譯文: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或公元1083年十月十二日夜,可不譯),(我)脫下衣服準備睡覺時,恰好看見月光照在門上,(於是我就)高興地起床出門散步。想到沒有和我一起遊樂的人,於是(我)前往承天寺尋找張懷民。懷民也沒有睡,我們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月光照在庭院裡像積滿了清水一樣澄澈透明,水中的水藻、水草縱橫交錯,原來是竹子和柏樹的影子。哪一個夜晚沒有月光?(又有)哪個地方沒有竹子和柏樹呢?只是缺少像我們兩個這樣清閒的人罷了。

 簡析:       

      《記承天寺夜遊》是宋代文學家蘇軾創作的一篇古文。文章對月夜景色作了美妙描繪,真實地記錄了作者被貶黃州的一個生活片段,也體現了他與張懷民的深厚友誼與對知音甚少的無限感慨,同時表達了他壯志難酬的苦悶及自我排遣,表現了他曠達樂觀的人生態度。全文情感真摯,言簡義豐,起於當起,止於當止,如行雲流水,一氣呵成。

課堂實錄:

 

 課前交流

板書課題:記承天寺夜遊

做準備

作業紙拿到了嗎?沒拿到的舉手。把班級和姓名端端正正地寫上。

點評一生,寫得真好

注意寫字的姿勢,頭正、肩平、足安。

師:寫完的孩子舉手示意。準備上課

 

一、蘇軾與月

師:看大屏幕,誰?

生:蘇軾

師:知道這個人的舉手,

師:大文豪

師:這個人一生寫3000多首詩,寫月570首,寫月一般與心境相連。

我們一起來看幾首蘇軾寫的關於月的詩詞。

讀——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師:有沒有孩子發現,人和月之間有一點很相同。

生:人的悲歡離合和月的陰晴圓缺很相似。

師:既然月的陰晴圓缺是一件自然的事兒,那麼我們對待人生的不容易就要自然。

 

師:江城子,誰來讀

生讀

師:字正腔圓,誰能讀出點味道來

生讀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腸斷是什麼感受嗎?

生:非常悲傷

師:你發現沒有,蘇軾說,自己在什麼時候最容易腸斷?

生:明月夜

師:明月夜。在什麼地方最容易腸斷?

生:短松岡

師:你會發現,此時的月亮成了寄託蘇軾哀思的地方。

 

師:虞美人,誰能讀

生讀

師:學習就是成長就是進步,就是不斷地改變自己,當然是變得更好

其實這一首詞是蘇軾送給自己的好友的,在好友心中,他與他們的感情像什麼?

生:就像天邊的月亮落在了湖上,那麼純潔。

師:純潔。就像倒映在湖中的明月,像琉璃一樣的明月。

生讀

師:孩子們,這就是蘇軾寫月亮的詞,一共寫了多少/

生:570

師:佔了他所有詩歌的多少?

生:五分之一

師:說明了什麼?

生:蘇軾喜歡用月來表達自己的心情。

生:說明他對月亮情有獨鍾。

 

二、用詞入文

師:寫那麼多詩和詞,當他被貶到黃州的時候,會不會又用詩來表達自己的心境呢?打開課文紙,按照自己的節奏讀通、讀熟,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

生讀

師:是不是很短,一篇文章多少個字?

生不知

師:85個字。其中的四字詞語非常多。咱們一起來看看

誰來讀

 

何夜無月  但少閒人

 

師:這裡有一個字,但,是不是但是的意思?

生:不是,是只是的意思

師:你查過注釋,很好,學文言很好的一種方式就是查注釋

 

月色入戶  欣然起行

 

生讀

師:欣然這個詞讀得非常好。帶著大家讀

生讀

師:越讀越好。這裡也有一個字,入。當什麼講?

生:照入

生:射入

生:照在

師:還有沒有不同的看法。有同學舉手了

生:蘇軾把月色比作人一樣,走進人家裡

師:你組個詞

生:進入

師:三個說法,兩個不同的理解。你覺得哪一個理解更好?現在不討論,深入學習後再說

 

無與為樂  步於中庭

 

師:真好。兩個字意思差不多,都當作什麼來講?散步,漫步的意思。當然兩者之間會有細微的差異。沒關係,慢慢琢磨。最後一組,誰會讀

 

積水空明  藻荇交橫

師:空明這個詞,估計是第一次讀到,什麼意思?

生:澄澈\清澈

生:透明

師:透明改成透亮也是可以的

 

師:四組詞語連起來讀一讀,注意讀出重音,讀出節奏。

生讀

師:真好。孩子們,你們有沒有發現,課文是不是按照這些詞語的順序寫下來的?打開作業紙。把這些詞語重新排列。

生做題

師:請一位同學來分享他的思考。一起來聽一聽

問,按照這篇文章的寫作順序,排在第一的是哪一組詞語

月色入戶

無與為樂

積水空明

師:這裡我要問一問,積水空明對應的是這篇文章的轉折,有沒有孩子可以解釋一下?

生:蘇軾發現亭下的月光那麼清澈,我覺得是轉折。

師:你說蘇軾和懷明是突然發現的,他們發現的是景色還是什麼東西?

生:月光

師:前面說月色入戶,欣然起行。這是寫事還是寫景。無與為樂是寫事還是寫景?

生:寫事

師:開始寫事,後來還是寫事。突然寫景,這是

生:轉折

師:這麼短的文章,有起因,有過程,有轉折,最後還有議論。環環相扣,風生水起啊!不要小看短文章。請一位同學來讀一讀。

生讀

師:真好,因為月色入戶,所以

生:欣然起行

師:這就是文章的

生:起因

生讀

師:念,尋,步。從念到尋,從尋到步,這就是文章的

生:承

師:前面一直在寫事情,但是到這裡不能再寫事情了,再寫事兒就叫單調了。寫什麼

生:景

師:這就是文章的轉

師:文章到此戛然而止,這就是文章的起承轉合。

 

我們一起來讀一讀。感受一下它的起伏和波瀾。

 

生讀。

(待續)

更多資源請關注「阿雷吟誦講堂」 

 您有一個金手指,不信點「在看」

視頻來自網絡,侵權告知刪除

相關焦點

  • 《記承天寺夜遊》
    今天我們繼續來學習王芳老師寫的《穿過歷史線·吃透小古文》第5冊——《記承天寺夜遊》。記承天寺夜遊知識點「烏臺詩案」之後,蘇軾被貶到黃州,皇帝只給了他一個閒職,而且到哪裡都要匯報,他幾乎過著流放加軟禁的日子。
  • 2017中考語文情景式默寫片段:《記承天寺夜遊》
    《記承天寺夜遊》   1、文中描寫月光美景的語句是: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2、表達作者微妙複雜的感情語句是: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主旨句)   3、作者遊承天寺的原因: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
  • 《記承天寺夜遊》全文及翻譯
    記承天寺夜遊              ——蘇軾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  蘇軾與張懷民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於中庭。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何夜無月?
  • 2020初中語文文言文重點句子翻譯:《記承天寺夜遊》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0初中語文文言文重點句子翻譯:《記承天寺夜遊》,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初中文言文重點句子翻譯——《記承天寺夜遊》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譯:月光照在院子中,如水一般清明澄澈,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錯的藻、荇。
  • 初中文言文翻譯《記承天寺夜遊》
    【原文】        記承天寺夜遊(宋蘇軾)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於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耳。
  • 揮翰經典|吳振立書蘇軾《記承天寺夜遊》
    《記承天寺夜遊》: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於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
  • 早讀8:高考背誦:《愛蓮說》《記承天寺夜遊》《送東陽馬生序》
    《記承天寺夜遊》(蘇軾)①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於中庭。[助記] 點明夜遊的起因與時間。②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 2017中考語文文言文複習:《記承天寺夜遊》
    中考語文文言文複習——《記承天寺夜遊》   記承天寺夜遊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於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耳。
  • 記承天寺夜遊——最是人間真性情
    蘇軾的《記承天寺夜遊》。讓我們穿越時空的隧道,回到公元1083年10月12日的夜晚,和這位大文豪作一次心靈的交流吧!我們先來看1083年是個什麼概念,這一年蘇軾46歲,這一年也是他被貶到黃州這個地方的第4個年頭了。因為什麼被貶的呢?「烏臺詩案」。「烏臺」就是御史臺。四年前,蘇軾被別有用心的政敵指出以詩誹謗新法,將他逮捕,在御史臺獄受審,這就是著名的「烏臺詩案」。
  • 楊志華超級記憶力——古詩詞八年級上冊「記承天寺夜遊」上篇
    《記承天寺夜遊》 蘇軾《繪圖必看》《記承天寺夜遊》的前半部分,首先我們來讀一遍這部分的課文內容:【《記承天寺夜遊》 蘇軾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於中庭。】。
  • 66.蘇軾《記承天寺夜遊》
    ♪  點擊上方綠色按鈕⊙收聽記承天寺夜遊【宋】蘇軾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元豐六年十月的晚上,蘇軾寫了短短的《記承天寺夜遊》。一年之後,元豐七年的三月寫了剛才那篇流水帳《記遊定惠院》。蘇軾為什麼寫這些短小的、有點羅嗦的流水帳呢?因為這個時候在黃州的蘇軾已經明白了一個道理——最平常的生活就是最真實的生活,過好生活中的每一個細節,那才是灑脫。
  • 《記承天寺夜遊》練習題與答案
    記承天寺夜遊測試題  一.基礎知識及運用。  1.本文選自《_________》,作者。(2分)  2.填空:(3分)  ⑴文章描繪了蘇軾在承天寺夜裡見到的,同時也抒發了自己_________的苦悶心情。  ⑵......
  • 2021年中考語文複習知識點:《記承天寺夜遊》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1年中考語文複習知識點:《記承天寺夜遊》,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一、詞類活用   1、相與步於中庭。步:散步,名詞作動詞。   二、古今異義   1、但: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耳)古義:只。今義:但是。
  • 楊志華超級記憶力——古詩詞八年級上冊「記承天寺夜遊」下篇
    《記承天寺夜遊》 蘇軾《繪圖必看》《記承天寺夜遊》的後半部分,首先我們來讀一遍這部分的課文內容:【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能背下來的同學可以拿出秒表來計算一下背完這部分課文內容的時間,還沒背下來的同學也不用擔心,只要你按照老師的方法,重複記憶幾遍,最後一定能背下來的。本節課到此結束,大家課後記得複習。
  • 蘇軾散文《記承天寺夜遊》月景寫法賞析
    記承天寺夜遊蘇軾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了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路於中庭。
  • 記承天寺夜遊
    這方面的例子很多,這裡,我要向大家介紹是蘇軾的著名小品文《記承天寺夜遊》。     全文分三層,第一層敘事。首句即點明事件時間「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時蘇軾因「烏臺詩案」被貶至黃州為團練副史已經四年了。這天夜裡,月光照入他的房間,作者本欲就寢,怎奈被這美好的月色所迷,頓起雅興,但想到沒有同樂之人,遂動身去不遠的承天寺尋張懷民。
  • 《​記承天寺夜遊》--宋·蘇軾
    記承天寺夜遊宋·蘇軾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
  • 中考語文真題之文言文閱讀理解—《記承天寺夜遊》
    (蘇軾《記承天寺夜遊》)   【乙】徙知徐州。河決曹村,泛於梁山泊,溢於南清河,匯於城下,城將敗,富民爭出避水。軾曰:「富民出,民皆動搖,吾誰與守?吾在是,水決不能敗城。」驅使復入。軾詣武衛營,呼卒長,曰:「河將害城事急矣雖禁軍且為我盡力。」卒長曰:「太守猶不避塗潦①,吾儕小人,當效命。」率其徒持畚鍤②以出,築東南長堤,首起戲馬臺,尾屬於城。
  • 八年級上 | 教材中必背古詩文 蘇軾《記承天寺夜遊》
    記承天寺夜遊【作者】蘇軾 【朝代】宋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
  • 一天一首古詩詞 | 蘇軾《記承天寺夜遊》
    《記承天寺夜遊》表達的感情是微妙而複雜的蘇軾自己評論他的文學創作,有一段話很精闢:吾文如萬斛泉源,不擇地皆可出。在平地,滔滔汩汩,雖一日千裡無難。及其與山石曲折,隨物賦形,而不可知也。所可知者,常行於所當行,常止於不可不止,如是而已矣!其他,雖吾亦不能知也。(《文說》)這段話,可與他的另一段話相補充:「夫昔之為文者,非能為之為工,乃不能不為之為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