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為故宮古書畫「續命」

2020-12-18 法治周末

「文物保護」是近年的網絡熱搜詞彙之一。文物既是歷史遺存的不可再生文化遺產,也是國家文脈最重要的具體物象。

近年,央視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持續熱播,故宮文物修復師也逐漸被社會大眾了解與喜愛。隨著6月第二個星期六——「文化遺產日」的到來,各類文化遺產項目和活動吸引了人們的關注。

6月4日下午,《我在故宮修文物》中的兩位書畫文保類名家受中國政法大學法律史學研究院之邀,在中國政法大學學院路校區舉辦《護寶延年:故宮古書畫的摹制、裝裱與修復》的主題講座。

這兩位名家分別是:故宮博物院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古書畫摹制技藝)代表性傳承人郭文林研究員、故宮博物院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古書畫裝裱修復技藝)代表性傳承人徐建華研究員。

郭文林1979年進入故宮博物院,師從故宮博物院馮忠蓮先生、陳林齋先生、金仲魚先生三位老一輩古書畫摹制大師,摹制國寶級文物眾多,如西漢《馬王堆帛畫》、唐張萱《虢國夫人遊春圖》、宋趙佶《聽琴圖》等。郭文林在講座中指出,古書畫摹制可以延長文物壽命,是重要的文保方式。他介紹了故宮古書畫摹制技藝的歷史與現狀,對古書畫臨摹技法進行了詳細解讀,並展示了他摹制的《聽琴圖》《清宮羅漢圖》《三希堂對聯》等重要作品。

徐建華1974年進入故宮博物院,師從故宮博物院古書畫裝裱修復大師楊文彬先生,裝裱修復國寶級文物眾多,是隋展子虔《遊春圖》、唐韓滉《五牛圖》、宋張擇端《清明上河圖》等國寶的重要修復者之一。他主講了「中國書畫裝裱形式」,並結合裝裱修復與鑑定知識以「迦陵禪師像」「吐魯番出土的高昌古紙鞋」「成親王『天下之望』」等個案為中心,介紹了相關紙質文物的修復工藝,同時講解了罕見的蠟箋紙工藝流程。

在三個小時的講座中,兩位文保名家勾古探藝,以多年的技藝心得和理論修養,將書畫文保中的奧妙與精微娓娓道來,把歷代宮廷中神秘的古書畫摹制與裝裱修復技藝立體生動地介紹給各位聽眾。在座聽眾無不被故宮人的敬業與認真所打動。

中國政法大學法律史學研究院院長朱勇教授結合講座內容與法律知識,指出郭文林、徐建華兩位專家對國寶的保護主要針對自然因素的侵害,而法律對文物的保護,主要針對所有權的保護。

兩種保護既有共同點,也有不同點:對文物的臨摹、修復和保護是前端保護、絕對保護,法律的保護是末端保護、相對保護,但目的是一致的,都是為了完成文物傳承民族文化、弘揚民族精神、提升民族自信的任務。

朱勇教授說,這是一場別開生面,也是非常有意義的講座,技藝獨特的傳承保護對相關法律的研究有重要意義,尤其對於傳統法律、法律文化的研究有很好的啟示,相關內容也豐富了該領域的研究,希望以後可以進一步加強加深該領域研究與開拓。

(建志棟)

責編:馬蓉蓉

相關焦點

  • 世界因遺產而璀璨——2016中國古書畫鑑定修復與保護國際高峰論壇
    2016中國古書畫鑑定修復與保護國際高峰論壇古老,離我們並不遙遠,歷史,也一直與我們同在。,並以廣度、深度、精度、高度、新度為論壇的亮點:在廣度上,這是一次全球範圍內的高峰論壇,並匯集了博物館、美術館、畫院、高校、畫家、評論家、私人藏家中的頂尖者,將中國古代書畫的研究範圍,從中國本土性而擴展至國際性。
  • 在故宮修文物的沈偉走了 誰給摹印「續命」
    原標題:故宮的沈偉走了誰給摹印「續命」【文化評析】作者:李思輝(媒體評論員)據媒體報導,故宮第三代摹印傳人沈偉猝然離世,年僅55歲。知情人士稱,沈偉一直未能如願找到傳人,他30多年來潛心鑽研的摹印絕活,很可能失傳。
  • 故宮修文物那些事,本周六大眾講壇為您揭秘
    2019年5月25日(周六)上午9:30,故宮博物院故宮學院首任院長宋紀蓉研究院將做客大眾講壇,主講《故宮文物醫院》,地點是在山東省圖書館總館一樓報告廳(濟南市二環東路2912號)。本講座為公益性質,屆時,歡迎朋友們前往並互動交流。故宮博物院,作為建在古代皇宮裡的博物館,不但收藏了186萬餘件套文物,同時還保存了許多中國古代特有的文物保護修復傳統手工技藝。
  • 臺北故宮展出二十六件頂級古書畫 至寶見真容
    原標題:臺北故宮展出二十六件頂級古書畫 至寶見真容↑王羲之《平安何如奉橘帖》每年的秋冬兩季,是適合中國古代書畫文物展覽的季節。去年,臺北故宮舉辦了大型展覽「國寶的形成」(10月至12月),展出了眾多國寶級書畫文物。
  • 故宮畫醫巧手補殘卷 曾修復《遊春圖》《五牛圖》
    2016年春季,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大紅,鋪天蓋地的公眾號都在讚美一群故宮文物修復者,在網絡上,手藝精湛的老師傅們更是深得90後乃至00後們的追捧。  65歲的徐建華出現在第三集裡。他身形微腴、頭髮花白,講起話來京味兒十足。他是裱畫科裡年齡最長、資歷最老的修復師,也是故宮古書畫修復技藝的第二代傳人、國家級非遺大師。
  • 費永明揚幫古書畫修復藝術展呈現「仿古裝池」絕技
    為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弘揚祖國優秀傳統文化,傳承民族優秀非物質文化遺產,日前,「妙造自然——費永明揚幫古書畫修復藝術展」在上海圖書館舉辦。  上海揚幫裝裱名師費永明從業多年,享譽四方。此次展覽呈現出他多年來在裝裱、修復、研究古書畫及收藏方面所取得的多項成果,充分展現了揚幫裝裱技藝傳承的全過程及其新發展。
  • 北京故宮博物院院長:故宮,只有一個
    在歲末年初、春機孕育之際,在北京故宮博物院院長鄭欣淼去年下半年推出的新著《天府永藏》首次系統全面地介紹兩岸故宮博物院的沿革、淵源和各自收藏的特點,在海內外引起反響之時,北京故宮博物院和臺北故宮博物院在近期策劃運作和即將進行的一系列互訪交流、合作辦展活動為兩岸文化交流帶來濃濃的春意——在這樣的背景下,北京故宮博物院院長鄭欣淼在百忙中接受了本報記者的專訪
  • 北京故宮介紹兩岸故宮交流情況 達成八點共識
    新華網北京2月17日電 故宮博物院發言人17日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介紹了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周功鑫一行來訪情況及雙方會談成果。   發言人說,2月14日中午周功鑫一行抵達首都國際機場,開始對北京故宮博物院為期兩天的訪問。故宮博物院院長鄭欣淼、常務副院長李季到機場迎接。這是海峽兩岸同根同源的故宮博物院的院長第一次相聚。
  • 盛況世界因遺產而璀璨——2016中國古書畫鑑定修復與保護國際高峰論壇隆重開幕!
    開幕主持人中國人民大學張斌教授此次國際高峰論壇,匯集諸多歷史遺產領域的國內外專家學者,是一次全球範圍內的高峰論壇,其亮點一方面源於諸位專家的專業高度與國際地位,一方面也是由於此次國際高峰論壇,已經將中國古代書畫的界定與範圍,從中國本土性擴展到國際性,是世界人民的精神財富與物質遺珍,通過諸位專家學者的深度挖掘,從中國傳統修復技術和現代科學方法等角度上,為中國古書畫乃至中國文化提供重量級的成果
  • 鳳凰藝術 視頻 燦爛的不只是未來:世界因遺產而璀璨——2016中國古書畫鑑定修復與保護國際高峰論壇
    ,一方面也是由於此次國際高峰論壇,已經將中國古代書畫的界定與範圍,從中國本土性擴展到國際性,是世界人民的精神財富與物質遺珍,通過諸位專家學者的深度挖掘,從中國傳統修復技術和現代科學方法等角度上,為中國古書畫乃至中國文化提供重量級的成果,解決文獻書畫等,在鑑定、修復與保護過程中出現的諸多問題,這對於文物領域的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 Read一周丨3米長書為故宮600歲慶生,關於故宮,這張精華書單請收藏
    明清兩代,這裡曾住過24個皇帝,1925年闢為「故宮博物院」。今年,是故宮600周年。《打開故宮》立體書故宮是歷史與藝術的聖殿,作為博物館,它收藏了眾多藝術瑰寶,同時它本身又是一座藝術瑰寶。為紀念故宮建成600周年、故宮博物院成立95周年,電子工業出版社眾籌了一個項目:《打開故宮》全景立體書。
  • 故宮的沈偉走了,誰給摹印「續命」
    《我在故宮修文物》中出鏡的摹印師,故宮第三代摹印傳人——沈偉,不久前遺憾離世。沈偉一走,讓無數文物愛好者心痛,而摹印這項流傳了幾千年的技藝,又該何去何從呢?摹印,基本上都是採取的師傅帶徒弟,手口相傳的傳統傳承方法,在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中,對於很多工匠師傅,旁邊的介紹是這樣的。
  • 臺北故宮博物院書畫展26日將在天津市開幕
    華夏經緯網6月25日訊:據天津日報報導,臺北故宮博物院珍藏書畫展將於6月26日至7月8日在天津圖書大廈文化藝術中心舉行,此次盛展共薈萃200餘件名品,分兩批展出。 自上世紀70年代初,臺北故宮博物院精選400多件館藏國寶珍品委託世界首屈一指的古書畫複製專門機構——日本二玄社仿真複製,複製品的色澤、尺寸、質地和原作完全一致。
  • 華夏5A旅遊指南針:紅磚黃瓦的紫禁城——故宮博物院
    ,期間雖然經歷了戰爭的磨難,但是依舊連同故宮中大量的文物珍寶也完好如初的保存了下來,對於現在的我們來說是一件極大的幸事,為此我們在遊歷故宮的時候,心中不免要感謝一下當年為了保護故宮和故宮中那些珍寶的人。
  • 故宮摹印30年 蓋上萬個印章沒出一點差錯他是怎麼做到的
    12月16日,《我在故宮修文物》將搬上大銀幕,位於故宮西南角的「南三所」,故宮博物院文保科技部,一時間成了很多粉絲心中膜拜工匠精神的「聖地」,據說已經有3萬多人報名想來這裡工作,可謂紅極一時。這裡是昔日紫禁城的冷宮,今天故宮的「文物醫院」。一大批專家在這裡精心修復、複製文物書畫,埋首深宮,幾十年歲月悠然而過,他們的工作和生活究竟是怎樣的呢?
  • 「故宮講壇」舉辦100場讓收藏在禁宮裡的文物活起來
    圖為講座現場6分鐘,350張票就預約一空,主辦方後來加放150張站票。這有點兒像供不應求的春運火車票。什麼活動這麼受歡迎?原來,2月12日,正月十六,院長單霽翔要開專題講座——《故宮博物院的表情》。當天,單霽翔以故宮的誠心、清心、安心、匠心、稱心、開心、舒心、熱心這8個「表情」為線索,對故宮近年來各項人性化改革措施展開講述。
  • 2020《故宮賀歲》品味故宮裡的濃濃年味
    《故宮賀歲》劇照。「乾貨滿滿」「故宮專家說啥都必須有根有據」。其實,乾隆三十四年,年方20的和珅便繼承了祖上三等輕車都尉的爵位,僅隔三年又被任命為三等侍衛,是名副其實「美英姿」的少年能臣,而且30歲就由戶部左侍郎擢升為戶部尚書,37歲時,和珅由協辦大學士一躍擢升為文華殿大學士,正一品,可謂內閣首領。直到嘉慶四年(1799),和珅擔任文華殿大學士一共13年。而紀昀是在其82歲,即嘉慶十年(1805)正月被任命為協辦大學士,二月他就去世了。
  • 臺灣熱點景區大陸遊客減少 想法設法出招續命
    廣告 臺灣熱點景區大陸遊客減少 想法設法出招續命 2016參與互動    【環球時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陳雯萱】因陸客人數減少,臺北故宮
  • 揚幫古書畫非遺傳承人談古畫修復和古箋再造
    對話|揚幫古書畫非遺傳承人談古畫修復和古箋再造  嚴桂榮(1920-2011)是揚幫裱畫與古書畫修復的高手,曾為上海博物館修復古畫文物300餘件,包括「鎮館之寶」王羲之唐摹本墨跡《上虞帖》、唐代孫位的《高逸圖》》等。結合正在上海古美藝術中心舉辦的展覽「妍妙輝光」,揚幫古畫修復非遺傳承人、嚴桂榮弟子費永明近日就揚幫古畫修復和古法制箋接受了澎湃新聞專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