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國立博物館特展「正倉院的世界」

2021-02-17 典藏
為慶祝與紀念別具意義的令和元年,東京國立博物館舉辦以正倉院寶物為主,聚焦於飛鳥、奈良時代,具有國際色彩且富有造型文化的特展。這個展覽將同時公開由皇室所守護並傳承的正倉院寶物與法隆寺獻納的寶物。此兩項寶物傳遞出古代東西交流的樣貌,也是全世界貴重的文化遺產。正倉院(圖1)的寶物是光明皇后將聖武天皇之遺物,以及各式各樣物品奉獻給東大寺大佛而來,經歷約1260年的時間,持續地保護流傳下來,是世界上難以模擬之文化財。除了日本本土製作的美術工藝品或文書之外,還保存著遙遠的大陸所帶來的富有國際色彩的各類物品,映照出「正倉院是絲路的終點站」的說法。因此,正倉院不但展示出奈良時代(8世紀)的日本文化與技術的精華,同時也確實地展現出文化與人們的東西交流的證據。

再者,現在東京國立博物館所管理的法隆寺獻納寶物也是代表飛鳥至奈良時代(7—8世紀)的作品。明治十一年(1878)由法隆寺向皇室獻納,昭和二十二年(1947)移交至國家的300件作品,法隆寺獻納寶物被認為是與正倉院寶物合為「雙璧」的文化財。在這兩批寶物的同時展示之下,本展將以更廣闊的視野來介紹圍繞正倉院寶物的造型文化世界。本展是正倉院寶物與法隆寺獻納寶物,兩項代表日本的文化財齊聚一堂的難得機會,同時也是適合在令和元年,向世界發送日本文化的展覽——由皇室守護傳遞、不可取代的日本之美,與今後也將繼續流傳下去的悠久之美。

由約110件作品來多方介紹正倉院的世界,藉由皇室守護傳遞的正倉院寶物與法隆寺獻納寶物,紀念日本天皇即位。

代表7世紀美術的法隆寺獻納寶物與代表8世紀美術的正倉院寶物同時公開。藉由將漆胡瓶(正倉院寶物)與龍首水瓶(法隆寺獻納寶物)等依據同樣用途所製作的作品並列展陳,觀眾可以近距離仔細觀賞不同時代與素材的各式各樣、各具特色的造型之美。

除了歷經1260年以上、傳承守護約9000件寶物的正倉院寶庫,為了將珍貴的文化財傳遞至更遙遠的未來,本展也將焦點放在至今依舊實施的保存、修復、複製等工作。此外,會場內將再現一部分原尺寸大的正倉院寶庫,可讓觀眾在此感受宏大規模的空間。

天平勝寶八年(756)六月二十一日,正值聖武天皇駕崩後49日,光明皇后發願,為了祈禱天皇早日安住盧舍那佛的世界「花藏寶剎」(譯按:蓮華藏世界),將以天皇各式各樣、遺物為主的600多件寶物獻納給東大寺大佛(盧舍那佛)。本章以當時作為目錄的《國家珍寶帳》所記載的寶物為主,介紹與聖武天皇、光明皇后相關的各類作品。此區展品皆是日本8世紀的各項至寶,堪稱「國家珍寶」。

局部,奈良時代,天平勝寶八歲(756),正倉院藏。前期展示為光明皇后將聖武天皇的遺物為主的寶物獻納東大寺大佛時的目錄。18張白麻紙相繼拼貼的紙上,以墨色鮮明的端莊書風記錄,全篇蓋上「天皇御璽」之印。從卷末趣旨「寶物是聖武天皇的遺物。回首過往,每每觸景傷情,感到傷心欲絕。虔謹地獻納於盧舍那佛」,能看到光明皇后每當見到寶物便回憶起與聖武天皇相處的時日,身心幾乎難以承受之悲傷,向今人傳達了光明皇后的深摯愛情。

8世紀,唐或奈良時代,日本國寶,東京國立博物館藏(法隆寺獻納寶物)。通期展示為天平八年(736),光明皇后於二月二十二日聖德太子忌辰進獻法隆寺「丈六」佛之鏡,被認為供奉於將太子視為佛陀信仰的金堂釋迦三尊像。鏡背面四個方位表現出山形,周圍填滿海水紋。雖被稱為「海磯鏡」,但因可見到仙人與鴛鴦,應是表現與河川湖泊相關的神仙傳說。

《東大寺獻物帳(國家珍寶帳)》中記載的20面鏡子之一。在如同花形凸起的銅鏡背面施作裝飾,是寶飾鏡的代表作。鏡背面布滿屬於天界的幻想花朵「寶相花」,由琥珀與螺鈿(夜光蠑螺的珍珠層)組成,布滿整個背面,並在間隙中鑲嵌綠松石。充分活用素材本身的美感,營造出令人屏息的華麗效果。正倉院的染織品如同法隆寺獻納寶物,都以世界上最古老的傳世品而廣為人知。在東大寺大佛的開眼會與聖武天皇駕崩一周年忌法會中,大量作為法會必需品的幡、天蓋與褥等,在儀式之後被奉納於東大寺,現在被視為正倉院寶物而流傳至今。本章中,代表正倉院的染織品將齊聚一堂,呈現為天平文化增添華麗色彩的染織美術的世界。

菩薩乘坐捲曲的雲朵,寬大天衣隨風擺蕩,以水分飽滿的墨色筆觸繪於麻布上。菩薩厚唇與寬大的肩膀、較大的手掌表現得富有肉感,是可以窺見受中國盛唐時代影響的奈良時代樣貌的魅力之作。

此為在佛前獻上供物時,鋪在桌上之物。所謂夾纈是指在兩片木板上刻以對稱的紋樣,再以布帛緊密強固地繫上,作為防染技法的步驟。在廣布大片枝葉的果樹下,乘坐蓮花座的水鳥以左右對稱表現,搭配鮮豔的色彩,是正倉院夾纈的代表作品之一。在佛教的儀禮中,會使用貴重的焚香在佛前供養。以東大寺的大佛開眼會為代表的各禮儀場合,總是充滿著濃鬱的香氣。本章以正倉院的代表香木黃熟香為主,並介紹作為法隆寺獻納寶物而流傳下來的沉水香香木、香爐、燻爐等用於焚香的道具。

7世紀,飛鳥時代,日本國寶,東京國立博物館藏(法隆寺獻納寶物)。後期展示
在銅上施作鍍金、鍍銀的華麗水瓶。不僅表現出西亞傳來的器型,在瓶身也刻畫希臘羅馬神話中的有翼馬或是注口的龍等。是將經由絲綢之路傳至日本的各地造型表現集結於一件作品,亦是足以代表法隆寺獻納寶物的古代金工美術之傑作,體現了古代壯闊的國際交流傳遞至今。

《東大寺獻物帳(國家珍寶帳)》中記載為聖武天皇遺愛物的水瓶。下腹部膨大並附有把手的形式被稱為胡瓶,由波斯薩珊王朝傳來。瓶蓋的形狀如同鳥頭,通過銀鏈連接把手。黑漆的表面鑲嵌銀薄板作為裝飾,華麗地表現出鹿群奔馳、鳥兒飛舞於花草茂盛原野的樣貌。

「蘭奢待」這個名字是廣為人知的天下名香,在此美名中含藏著「東」「大」「寺」三個字。足利義政與織田信長等都十分希望可以得到此香木,他們截取一部分的事跡也是十分有名的。在近代,明治天皇巡幸時也曾截取一部分。瑞香科沉香屬植物的樹脂累積形成的沉香,至今仍香氣馥鬱。正倉院也是古代樂器的寶庫。其將在中國與朝鮮半島已失傳的樂器傳承下來,在世界的音樂史上值得大書特書,其中以富有華麗裝飾的琵琶最為著名。本章以代表正倉院古代樂器的兩把琵琶為中心,同時也介紹本年度完成的複製計劃成果,讓觀眾能盡情享受這堪稱「天界樂器」的極致造型美。

本作是起源於古印度的五弦琵琶存世的唯一實例,將紫檀木挖空後覆上其他媒材作腹板,琵琶整體以玳瑁(海龜殼)與螺鈿施裝飾,特別是背面表現的寶相花紋為其精華。撥弦部分表現出騎乘駱駝演奏琵琶的人物,仿佛象徵著通過絲路傳遞的遙遠異國音樂。螺鈿紫檀五弦琵琶屬於《國家珍寶帳》中記載的品項,可說是古代東洋工藝史上最高傑作的至寶。

四弦琵琶為起源於古代波斯的樂器,其與五弦不同的特徵是在頸部後端直角彎曲。本體為挖空紫檀木再以別的素材貼上腹板,背面藉由象牙、黃楊、錫等鑲嵌木畫的技法施作華麗的裝飾。覆手部分貼上皮革,極具色彩地表現出策馬狩獵的人物與山中酒宴。代表7世紀美術的法隆寺獻納寶物與代表8世紀美術的正倉院寶物,雖然這些寶物是由聖德太子與聖武天皇傳來,存在時間上的距離,但也包含為了同樣用途而製作的作品。本章主要藉由同時展示兩項寶物,向觀眾呈現從飛鳥時代到奈良時代,作品的造型經歷怎樣的變化,以及其背後美之意識的特色。

所謂伎樂,是起源於中國南部(吳)的無臺詞音樂劇,飛鳥時代從朝鮮半島的百濟傳入日本,在佛教法會中表演。這件面具是在酒醉的胡國(波斯為主的西亞)國王跟隨侍者跳舞的劇目中所使用的醉胡王伎樂面具。在正倉院收藏的眾多伎樂面中仍可說是出眾之作,特別是冠帽上的唐花紋飾,表現出奈良時代的華美。

7—8世紀,飛鳥時代至奈良時代,日本重要文化財,東京國立博物館藏(法隆寺獻納寶物)。前期展示
寺史可溯及聖德太子的法隆寺所傳承的伎樂面。誇張地表現出西亞的高鼻人物,以及其酒醉臉紅的樣貌。大眼瞠目與厚唇的表現充滿了威嚴感,應有鬍鬚之處植入動物的毛。高大的冠帽兩側遮耳,正面則飾有虎皮裝飾,將西域服飾傳遞至今。歷經1260年的歲月,將寶物傳遞至今的正倉院,能保存漆器與染織品等脆弱素材製作的文物,絕非偶然之事。正是有當時皇室的保護,在人與人之間守護傳遞,從而使此傳承在世界文化史上有著不可取代的意義。本章聚焦明治時代以來正式啟動的正倉院寶物調查與修復作業,並介紹帝室博物館時代以來的東京國立博物館與正倉院之間的關係。

稻垣蘭圃,明治二十二年(1889),東京國立博物館藏。通期展示描繪宮內省圖書寮至當時的赤坂離宮修復正倉院寶物情景的作品。作者稻垣蘭圃當時供職於圖書寮,應負責仿造正倉院寶物的稻生真履之要求而繪製。傳遞了當時修復工作的樣貌,是十分珍貴的作品。

江戶時代後期開始進行的正倉院寶物修復,隨著進入明治時代開始規範化。首先是被稱作「正倉院裂」的染織品因數量過於龐大,至今仍在持續修復中。從唐櫃取出的染織品在水中拉伸,再用和紙作襯底,是大正時代的修復風貌。在第6章也公開展示此時修復的「古裂帖」。

正倉院的世界——皇室守護傳遞之美

時間

前期:即日起—11.4

後期:11.6—11.24

休館日:每周一、11 月5日

開館時間:9:30—17:00(周五、周六延長至21:00)

* 入館截止至閉館前30分鐘

門票:一般1700日元

地點: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平成館(部分展品為限展品,觀展前請確認官網信息)

譯|郭懿萱

編輯整理|賴奐瑜

圖|東京國立博物館

*圖片版權歸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所有,禁止轉載,嚴謹盜圖。

本文刊載於《典藏·古美術》中國版2019年11月刊原標題為傳承至今悠久之美  東京國立博物館特展「正倉院的世界——皇室守護傳遞之美」》。

相關焦點

  • 正倉院特展:日本民眾熱捧中國唐朝寶物
    秋葉吹落髮髻精緻的人撐傘排隊等待與盛唐交談----秋日東京,上野公園秋葉染紅,銀杏灑黃。東京國立博物館門口,參觀者排隊購票,等待入場參觀「世界的寶物」——正倉院特展。東京國立博物院平成館東京國立博物館平成館門口,排起的隊伍等待要超過一個小時。婦人穿著和服,老者打著領帶,博物館提供的黑色竹柄傘精緻有樣。常有人說,日本收藏了中國風的盛唐。正倉院的國寶級藏品正是失傳盛唐的器物、用具的再現。
  • 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展示東大寺正倉院寶物
    佛教在線海外訊 2009年11月12日,為紀念日本天皇即位二十周年,東京國立博物館將舉行「皇室名寶–華麗日本」特展,展示東大寺正倉院寶物。 「皇室名寶–華麗日本」特展分兩期展示:第一期展示從江戶時代到明治時代的繪畫和工藝作品;第二期展示東大寺正倉院寶物,包括從古代到江戶時代的考古、繪畫、書跡、工藝品等,展期將在本月29日結束。
  • 為什麼這是「史上最強正倉院展」:東京奈良同展日本國寶傳承
    為了紀念日本新天皇即位,10月14日起,東京國立博物館將舉辦「正倉院的世界——皇室守護傳承之美」,展覽以奈良東大寺內的正倉院寶物為中心,聚焦飛鳥、奈良時代的造型文化。並罕見地將正倉院寶物和東京國立博物館所藏的法隆寺獻納寶物匯聚一堂。
  • 正倉院與唐朝
    伴隨新一任天皇的即位典禮,奈良國立博物館一年一度的文物盛會「正倉院展」拉開帷幕,並被賦予一個特別的名字——「御即位記念,第71回正倉院展」,展出正倉院秘寶41件(組)。與此同時,在東京臺東區的上野公園內,還有另一場大展與之遙相呼應。東京國立博物館「正倉院的世界——皇室守護傳承之美」特展。
  • 「史上最強正倉院展」,在楓葉季裡看盡盛唐流芳
    正倉院就是一個巨大的日本皇家藏寶庫,九千餘件藏品一直秘不示人,只在每年秋天拿出60多件來辦特展,為分外絢麗的楓葉季注入靈魂。令無數文博愛好者痴迷的是,正倉院保留了迄今為止種類最豐富、最全面、且最有價值的唐朝藝術品,且絕大部分是世間孤品。
  • 茶的宗教 ——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茶の湯》特展參觀記
    茶の湯  距上一次1980年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舉辦大型茶道美術特展「茶の美術」以來,已經過有三十有七年了。
  • 東京奈良等日本國立博物館今起閉館,多個特展提前閉幕或延期
    受到影響的包括正在東京國立博物館展出的「文徵明誕辰550周年紀念:文徵明及其時代」(原定3月1日閉幕),「《日本書紀》成立1300年特別展出雲與大和」則提前閉幕,特展「法隆寺金堂壁畫與百濟觀音」開幕延期。
  • 【寶寶出發啦】帶6個月寶寶出國旅行記(四)行走在魯迅筆下的 「上野」,刷新體驗之博物館密室餵娃&與史無前例正倉院特展驚豔相遇.
    有寬永寺、德川家靈廟、東昭宮、清水堂、西鄉隆盛銅像等古蹟;有東京國立博物館、國立科學博物館、國立西洋美術館、上野之森美術館、東京都美術館、東京文化會館等展覽館;還有花園神社、上野動物園、不忍池、東京藝術大學、黑田紀念館等。每個點都值得深入精微,一天時間怎麼都是不夠的。另外它的櫻花也是招牌,可惜我們去的時候不是開花季。奔向神往已久國立西洋美術館。
  • 日本最大的博物館之一——東京國立博物館
    東京國立博物館創立於1872年,是日本最早的博物館。該博物館位於日本國東京都臺東區上野恩賜公園內,共有本館、表慶館、東洋館、平成館、法隆寺寶物館5展覽及資料館組成。收藏品總數為11萬件以上,其中包括日本國寶87件、重要文化財產610件。
  • 正倉院寶物展策展人:今年的疫情 讓博物館「浴火重生」
    一年一度的正倉院寶物展又一次迎來了秋日的絢爛。每年的楓葉季,全球各地有數十萬人趕到日本奈良國立博物館,只為一睹聞名世界的「正倉院展」。疫情影響下,今年的正倉院寶物展和往年有所不同。談到正在展出的第72屆正倉院寶物展,策展人內藤榮說,雖然今年日本各方面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但是正倉院展還是決定正常舉行展覽。內藤榮回憶說,就在今年日本疫情最嚴重的四五月份,他們必須要決定今年是否舉行正倉院寶物展。當時負責展出的奈良國立博物館與負責寶物管理的宮內廳都遲疑不決。
  • 對話|正倉院寶物展策展人內藤榮:正倉院展不能輸給疫情
    一年一度的正倉院寶物展又一次迎來了十月秋日的絢爛。每年的楓葉季,全球各地有數十萬人趕到日本奈良國立博物館,只為一睹聞名世界的「正倉院展」。今年的正倉院寶物展和往年有所不同。疫情的影響下,世界範圍內的文博機構都受到了不小的衝擊,正倉院寶物展也不例外。
  • 《國家寶藏》走進東京國立博物館舉辦《國寶音樂會》
    2019年10月24日,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國家寶藏》節目在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舉辦《國寶音樂會》。中日兩國重量級藝術家聯袂演出,流傳千年的清音雅樂再度迴響。活動舉辦地設在東京國立博物館的表慶館。東京國立博物館是收藏日本及整個東亞地區重要文化遺產的綜合性博物館。而表慶館是1908年為慶祝當時的皇太子(後來的大正天皇) 大婚而建造的宮殿,是明治末期西式建築的代表,更是日本首個美術館。《國寶音樂會》也成為首個進入表慶館的中國文化交流活動。
  • 全球好展|最好的看展季 來看「史上最強正倉院展」
    為此,東京國立博物館將舉辦「正倉院的寶物——皇室傳承之美」,展出「正倉院寶物」與「法隆寺敬納寶物」共110件,被譽為正倉院北倉第一名品的「螺鈿紫檀五弦琵琶」將亮相。東京國立博物館展期為10月14日至11月26日,前期展示為10月14日至11月4日,後期展示為11月6日至11月24日。
  • 史上最強正倉院展即日啟動,去奈良看中國的大唐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王珂 10月14日起,東京國立博物館將舉辦「正倉院的世界——皇室守護傳承之美」,展覽以奈良東大寺內的正倉院寶物為中心,聚焦飛鳥、奈良時代的造型文化。並罕見地將正倉院寶物和東京國立博物館所藏的法隆寺獻納寶物匯聚一堂。
  • 疫情讓博物館「浴火重生」!對話正倉院寶物展策展人內藤榮
    一年一度的正倉院寶物展又一次迎來了十月秋日的絢爛。每年的楓葉季,全球各地有數十萬人趕到日本奈良國立博物館,只為一睹聞名世界的「正倉院展」。今年的正倉院寶物展和往年有所不同。疫情的影響下,世界範圍內的文博機構都受到了不小的衝擊,正倉院寶物展也不例外。
  • 《國家寶藏》走進東京國立博物館,中日兩國清音雅樂再度迴響
    近日,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國家寶藏》節目在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舉辦《國寶音樂會》。中日兩國重量級藝術家聯袂演出,流傳千年的清音雅樂再度迴響。今年適逢《中日文化交流協定》籤署四十周年,《國寶音樂會》以文藝的形式負載中華文化和中日之間的交流歷程,實現別開生面的碰撞和傳播。
  • 日本正倉院特展中的盛唐印象
    作者:王紀潮(湖北省博物館二級研究員)吸引了無數觀眾的「正倉院的世界——皇室守護傳承之美」特展日前在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落下帷幕。據載,正倉院落成至明治期間的千餘年,只進行過12次清點曝晾。戰後自1946年起,借文物秋曝季挑選約60件藏品,對公眾展出兩周。今年由奈良國立博物館主持第71回「正倉院展」,展出文物41件,其中首展4件。承東京博物館的朋友相告:「原則上正倉院文物只能在奈良國立博物館展出。但是如有國家和皇家的慶事,在東京國立博物館舉辦正倉院展覽。」
  • 一眼千年,正倉院展第71回唐物珍寶盡覽
    正倉院71回海報 2019年10月26日-11月14日,「御即位紀念特展」——奈良國立博物館一年一度傳統的「正倉院展」(第71回)如期舉行
  • 奈良正倉院展:日本人如何把文物展辦成年度全民盛會
    第67回正倉院展現場每年秋季在日本奈良舉辦的正倉院展都會引起轟動。今年10月24日至11月9日,第67回正倉院展照例在奈良國立博物館舉辦。展覽現場人山人海,連素來冷淡有禮的日本人在千年寶物面前也不由得卸下了矜持。
  • 日本京都國立博物館「國寶」特展 文物中見中日文化交流
    原標題:日本京都國立博物館「國寶」特展  文物中的中日文化交流    古代中華文明圈留下的藝術品,很多都是質地脆弱的有機物,只有秋高氣爽的時候最利於保護,所以每年十月到十一月,是東亞地區的文物展覽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