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市、便利店過期或變質的食品是怎樣處理的?

2020-12-13 電影電視劇娛樂

很多次我去超市購物時,腦海裡經常縈繞一個問題,那就是裡面那些賣不完的過期食品會怎麼處理?我之所以經常想這個問題,和一次糟糕購物經驗有關。

記得那是2010年的時候,我在汕頭市龍湖區內充公村的一家大超市購物,看見有一種蛋糕在做買一送一的促銷活動覺得划算就買了。回到宿舍後,我沒多想就拆開來吃,結果越吃越奇怪,怎麼會是這種味道?仔細一看,咦,怎麼是灰黑色的。雖然有疑問,但我還是沒往深處想,於是繼續吃下去,直到這個糕點全部吃下去。但當我準備吃第二個時,突然看到原來這種蛋糕正常的顏色應該是金黃色,馬上意識到剛才吃下去的那個是發黴的,頓時感覺胃裡一陣翻山倒海,想吐也吐不出來。

好一個奸商!竟然把兩個糕點綁在一起,故意把發黴的放在下面,然後誤導消費者購買。我一陣憤憤不平,在心裡把這家超市的老闆、員工的女性親戚全部問候一遍。第二天,我準備去超市看個究竟討個說法,結果發現這個促銷的蛋糕沒賣了。額,這下好了,證據已經被我吃下去了,現在死無對證,怎麼辦?突然覺得很累很麻煩,有氣沒地方出,想想也就算了。從此之後不再關顧這家超市。

相信很多消費者都有我這樣類似的經歷,那就是購買到過期或變質的產品。大多數人買到後

都會覺得找商家討說法很麻煩,也懶得和他們講道理。一般的做法是和我一樣,那就是用腳投票,以後再也不去那家買了,轉而向其他家。

那為什麼有的商家或員工明知商品過期或變質還要繼續出售?這個其實就涉及到短期利益和長期利益的問題。

假如有一批飲料過期了,成本是800塊,售價是1100塊。這時候商家有兩種選擇(排除退貨給供應商),一種是倒進垃圾桶或自己喝,另一種是冒險繼續銷售。第一種,商家損失了800塊,心裡非常心痛,但維護了信譽,第二種,商家繼續出售,由於很多消費者買飲料時都是很匆忙的,買完就喝,也沒想過飲料是否過期,有少部分人買飲料時看到是過期的,轉而買其它種類的,另有少數人發現過期了,但已經打開或喝完了,手裡沒有小票,也懶得向商家投訴,很快就忘記了,還有少數人發現過期了,但還沒喝,會選擇退還給商家,最後一種情況是除了極少數人和專業的打假人會依據法律索賠十倍賠償之外,商家基本上不會遇到。

接下來我們來分析這兩種做法的結果。一般來說,選擇第一種的商家心裡會非常心痛,吸取教訓後,以後會特別注意是否過期或變質這個問題,事業會發展得比較順暢,選擇第二種的商家剛開始會心裡忐忑不安,但實施過後,挽回了損失,也覺得沒那麼可怕,認為消費者也不是很注意這個問題,於是膽子慢慢大了,雖然也會注重是否過期這個問題,但遇到一部分產品過期了,因為不想損失那麼多錢,還是會出售過期或變質的食物。但選擇第二種做法的人,通常暫時得到短期利益,但非常不利於後期發展,因為消費者也不是傻瓜,不投訴你不代表對你滿意,只是懶得這樣做,一旦有更好的選擇,馬上就會拋棄這類商家。

道理很簡單,那就是誠信問題,選擇長期利益,就必須把食品處理掉,承擔損失,對未來的發展有利;選擇短期利益,那就冒險繼續銷售,挽回了損失,但損害了消費者的信任感,不利於後期發展。

那在現實中,選擇哪一種的多?很明顯,那就是選擇第二種繼續銷售的多,雖然道理誰都懂,都知道誠信重要,但真的要我們做出抉擇的時候,眼前的損失真的會讓我們猶豫不決,真的很難受。扣心自問一下,假如你遇到一批價值800塊的飲料過期這個問題,真的會選擇銷毀嗎?

事實上,以世界最大的超市沃爾瑪為例,即便大部分情況下會選擇銷毀處理,但網絡上依然經常爆出它出售過期變質食品的新聞。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沃爾瑪之所以能做到世界第一強企業,與它的誠信、廉價經營息息相關,對於它的老闆來說,肯定是極重視食品安全問題,絕對不會故意賣給消費者,但下面實際操作的員工就不是這樣,他們可能是害怕承擔責任,或者也沒想過在沃爾瑪一直做下去,於是會選擇短期利益,繼續銷售過期、變質的食物。

除了沃爾瑪之外,許多大超市都會出現這種問題,原因就是對員工實行責任制,如果食物過期或變質了,要求相關人員要負責。在這種機制下,有少部分員工對企業責任感不強,或者對企業不滿,又或者不想承擔損失,都非常可能這樣做。

對於員工來說,其實這也是在短期利益和長期利益之間做出選擇,選擇短期利益,那就是暫時比較輕鬆或者不用賠償損失,但時間久了,老闆多少會有所不滿,於是影響他(她)的加薪和升遷,選擇長期利益,那就是承擔責任,雖然暫時挨罵或損失了,但能得到老闆的信任,對以後的發展有利。還是那就話,道理誰都懂,但真的遇到這種情況,現實生活中選擇逃避責任的人是佔絕大多數。

連大型超市都會出現這種問題,就更遑論中小超市、便利店、雜貨店了。即便有些小老闆會嚴格控制產品的質量,但一旦企業做大了,下面的人多事雜,還是照樣會出現這種問題。其實越是大超市,越是會出現這種問題,老闆肯定不會故意賣過期變質的食品來維護信譽,而他下面成千上萬的員工就不一定了,雖然可以制定出各種條條框框來加強管理,但難免還是會百密一疏。

因此我們不管是去大超市還是去小雜貨店,都是有可能買到過期或變質的食品。相對小店來說,大超市的信譽比較高,售後服務也比較好,出現問題也更重視投訴,所以大超市和連鎖便利店能吸引更多的顧客,也能出售更多貨值較高的產品。設想一下,一罐幾百塊的奶粉或一瓶幾百塊的酒,消費者會選擇大超市、大商行還是路邊的小雜貨店?這個其實就是體現出信譽的重要性,換句話說,信譽是用金錢維護出來的,同時信譽也等於金錢,能為商家挽留更多顧客,創造更多價值。

最後回到開頭的問題,超市、便利店過期或變質的產品會怎麼處理?一般來說,超市每一段時間會讓員工清點臨期的食品(如還有一個月到期),通常這些東西會有一個專門的貨架,臨期食品通常會以半價或者七折來售出。對於熟食類,在大超市裡也會及時處理,一般會打折降價處理掉。真的到期變質了了,大超市會銷毀的。當然,也有一些超市會選擇把臨期食品當做福利發給員工。對於小超市來說,通常老闆會選擇自己吃掉。

應該來說,只要是做生意的人,都會注重誠信問題,不會輕易出售過期、變質的食品,只是有少部分人不想做了,或者不忍吃虧的人會選擇冒險。總體來說,在當今買方市場、競爭激烈的經濟中,在消費者用腳投票的選擇下,我們的食品還是很安全的,買到過期、變質的食品只是偶爾出現的情況,不必過多擔憂。

每日更新一篇關於超市、便利店的原創文章,如果您喜歡,希望能收藏、點讚和關注我們,您的支持是我們最大的動力!

相關焦點

  • 超市在售蛋卷還沒過期居然已發黴 買到變質食品可維權
    產品還在保質期內,但是已經變質,遇到這樣的問題該怎麼處理?近日,網友「下沙的冬瓜」就遇到了這樣的事:「本人的某位同事今日休息,去了智格的吳江大潤發超市買東西,結果看到一款叫芋莆田的鮮蛋卷,它是發黴的食品,這壞的食品居然也敢上架在買,這是如何在監管的?」  距離保質期期限還有兩個多月的時間,蛋卷卻已經黴變。
  • 天津回收過期芝麻,深圳回收臨期超市過期食品,寧波哪裡回收麻油
    天津回收過期芝麻,深圳回收臨期超市過期食品,寧波哪裡回收麻油近價格比較波動專業收購臨過期食品,合法處理臨過期核桃奶有資質的公司,長發其祥過期食品回收公司是一家面向全國範圍大量回收各種核桃奶食品和超期臨過期食品回收綠色利用的公司,本公司專業處理各種核桃奶食品,經過科學的技術將臨期核桃奶用於飼料養殖,減少企業損失保護環境不受汙染
  • 網曝蘇州的全家便利店銷售過期食品?蘇州園區市場監管部門回應了……
    剛剛,記者從蘇州工業園區市場監管局獲悉,今天下午,蘇州工業園區市場監督管理局金雞湖商務區分局執法人員根據蘇食藥監食通函〔2019〕2號通知要求,對全家超市蘇惠路店(單位名稱為蘇州福滿家便利店有限公司蘇惠路店)和蘇華路店
  • 出售過期食品 廈門夏商民興超市超市被罰5萬
    一家是夏商民興超市湖邊店,一家是學校附近的明凱便利店,這兩家店前不久都因為公然出售過期食品,被消費者發現並舉報。禾山市場監督管理所證實了上述情況,執法人員已經對這兩家店進行立案調查,前者銷售過期的「嘉旺嬰幼兒葡萄糖」,後者銷售過期的香腸、三明治、話梅以及山楂片。這兩家店都將面臨罰款5萬元的嚴厲處罰。
  • 在超市買到變質的散裝食品怎麼辦
    日常生活中,我們有時會在超市買散裝食品,比如切好的水果,數量適合不浪費,而且方便食用。但如果很不幸的買到變質的散裝食品怎麼辦呢,吃是不能吃了,直接扔掉,忍氣吞聲自認吃啞巴虧,不去爭取自己的合法權益又覺得心裡不舒服,既花了冤枉錢,還買了不痛快;想通過合法途徑爭取自己的合法權益,又不知該怎麼做,上哪個部門投訴 。
  • 深圳消委會發布超市(便利店)投訴排行榜
    本報訊 (龍志強 記者傅江平)近日,深圳市消委會發布了深圳市超市(便利店)行業企業消費者投訴量排行榜,同時公布了消費維權信用指數。所依據的統計數據來源於2017年10月1日至2018年9月30日深圳消委會「315消費通」投訴平臺。
  • 瀋陽早市熱銷超市過期食品 購買者稱晚了買不著
    去年生產的餅乾還在賣過期食品種類繁多  市民宋女士撥打瀋陽晚報新聞熱線88607000:在大東區大二臺子金鷹小區附近的一個早市,有一男一女銷售超市下架的過期食品,賣了能有幾年了。一般都是早晨賣,夏天早一點兒,5時30分到8時之間;現在這個季節晚一點兒,6時到8時,白天就不賣了,估計是怕有人檢查。
  • 售賣過期食品?全家便利店:測評「碰瓷」
    8日晚,針對此前網曝「全家售賣過期產品」的說法,全家便利店作出回應稱:全家第一時間檢查了文章中提及的門店,均未出現過期食品。此外,全家還表示,在檢查監控的過程中發現,疑似測評方人員異常購買過程行為,將積極維權。
  • 全家便利店拖欠了多名員工「血汗錢」,又捲入過期食品風波?
    全家便利店拖欠了多名員工「血汗錢」,又捲入過期食品風波?一名工人表示,當時老闆強調全家便利超市的名氣大,所以讓他們先幹活後籤合同,而對工資的支付則是採取「拖延戰術」。「討了半年多,老闆人一直躲避,就是不見人。」另一位員工說,公司欠他5個月工資。繼《上海3家全家便利店老闆失聯 20餘位員工薪資被拖欠》的新聞剛過不久,又在日前捲入過期食品風波。
  • 這三家超市市民維權最滿意度 深圳超市(便利店)行業企業投訴量排行...
    大洋網訊 11月8日,為加強對商品和服務的社會監督,客觀公正反映經營者的消費投訴處理情況,深圳市消費者委員會(以下簡稱「深圳消委會」)首次發布深圳市超市(便利店)行業企業投訴量排行榜。深圳市超市(便利店)行業企業投訴量排名前三的是:華潤萬家有限公司投訴量160宗,處理成功率67.48%,消費維權信用指數71.83;深圳沃爾瑪百貨零售有限公司投訴量90宗,處理成功率47.06%;深圳家樂福商業有限公司58宗,處理成功率48%,消費維權信用指數29.97。
  • 上海市民哄搶過期罐頭,食品過了保質期還能吃嗎?
    記者調查了解到,各國處理方法不一,有的是在食品過期前捐給慈善機構,有的是用於製成有機肥料。如何將快過期的食品處理好,甚至能夠變廢為寶,是擺在大家面前的一大話題。長沙晚報記者 李金 攝晚上10時下班後,在長沙市區某大型超市內,幾位工作人員戴著一次性的口罩、帽子,對不再新鮮的蔬菜進行切碎,一些被捏得軟趴趴的芒果,爛了的蘋果、梨子也被扔進箱內,用鐮刀砍碎。在麵包糕點房內,工作人員將一袋袋即將過期的麵包扯碎扔進垃圾桶,並倒上一些墨水,讓人難以食用。「對過期、變質的食品,會徹底毀掉。」
  • 全家便利店售賣過期食品事件升級,疑似藍莓評測誣陷?
    2019年1月8日早上,第三方評測公司藍莓評測在微博上發布視頻稱,他們員工發現全國10個城市中的21家全家便利店在售賣過期食品,其中涉及上海的有兩家,分別為復旦大學店、靜安寺地鐵站店。 他說,全家便利店對過期食品管理很嚴格,不管是加盟還是直營的,都要接受每周兩次定期的檢查,同時每周還會對店鋪進行無預警檢查,一旦被公司發現檢查到出售過期食品,加盟店是一年三次就會被罰款解約,直營店是店長被辭退,因此很少有店鋪會冒這樣的風險去銷售過期食品。
  • 315晚會曝光漢堡王中國門店使用過期變質食品且缺斤短兩,食品安全...
    315晚會曝光漢堡王中國門店使用過期變質食品且缺斤短兩,食品安全如何保證?「貨不對板」的問題還是其次,更震驚卻是漢堡王用過期麵包做漢堡。2. 使用過期的食材在漢堡製作過程中使用的雞腿雞塊等各種食材,沒有按照應有的標準廢棄,而是又重新使用售賣給消費者。
  • 在日本超市,你是找不到過期食品的,若有的話,恭喜你成為富翁
    原因在於日本可以生吃的這種雞蛋是經過「特殊」處理的,有著非常嚴格的食品安全檢測而且還有標誌,一般在他們那裡的超市可以直接買到,除此之外,日本的超市還有一個特點,這非常能夠體現他們對於食物味道和安全的追求,那就是商品一般都有著兩個日期。
  • 假如在超市裡發現或買到過期食品,你該怎麼辦?
    恰好旁邊有位長者,我們一起又看了一遍,一起確認了確實是過期啤酒。隨後,魚大仙又問了邊上的一位營業員大姐,為什麼超市過期了的啤酒,為什麼要拿來促銷呢?這位大姐拿起啤酒看了看日期,說需要跟店領導反映一下,為此向魚大仙表示感謝。【提醒】購買食品應注意保質期食品保質期是指最佳食用期。
  • 市民投訴在人人樂超市買到過期食品
    讓他更不能接受的是,他去找超市交涉問題時,超市工作人員居然搶走過期食品,「他們拒不承認售賣過期食品,還說是我看錯了時間!」市民鄭先生稱,在超市買到了過期香腸。「2018年11月30日生產的香腸,2019年2月28日已經過期。」
  • 鄂爾多斯百家匯超市公然銷售過期食品
    近日,在鄂爾多斯市百家匯超市購物的市民王女士反映,自己在百家匯超市購買的董郎牌開心農場幹吃麵與今麥郎一元王方便麵竟然已經過期一個多星期,而且過期的部分方便麵仍擺在貨架上。記者在調查中發現,百家匯超市確實在銷售過期方便麵。
  • 在網紅便利店買到過期食品 索賠多少為合理?
    提到羅森便利店,很多人都有過前去購物的經歷。南京市民白先生向荔枝新聞反映,元宵節當天他和同事到羅森便利康橋聖菲店購買了一些食品,剛走出店門沒多久,就發現購買的一款壽司已經過期了。隨後,白先生找到羅森便利店進行維權,沒想到遇到了不小的阻力。
  • 日本「全家」便利店,售賣過期食品,搪塞推諉,大家該怎麼辦?
    近段時間因全家旗下的便利店售賣過期食品,被網絡曝光,據藍莓評測機構評測統計,已經在全家便利店的北京、上海、杭州、蘇州、無錫、廣州、深圳、東莞、成都、臺灣等多個城市發現有違規現象,共涉及21家門店有出現售賣過期食品的問題。
  • 深圳市超市(便利店)行業企業投訴量排行榜發布
    11月8日,為加強對商品和服務的社會監督,客觀公正反映經營者的消費投訴處理情況,深圳市消費者委員會(以下簡稱「深圳消委會」)首次發布深圳市超市(便利店)行業企業投訴量排行榜,推動消費維權信用信息公開,營造良好的消費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