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短詩十一首
小麻雀
小麻雀多不容易
從冬天赤腳走來
一身疲憊
三根樹叉上
剛把他們那套單元房
——圍上新綠
又在討論拆遷了
2012.3.23
村莊
村莊是一頭笨牛
父親趕輛牛車
娶回母親
紅衣紅褲紅鞋
一碗水一瓢糠
兩雙筷子種在地上
長成一座村莊——
像頭笨牛一樣樸素的村莊
1993.7.8
春天
一
陳年老皮襖
開滿小白花兒——朵朵
母蜜蜂哼一首乾淨的歌兒
來到村莊
二
獨坐著平原 長熟了高山
野菜和麥子擠在一張床
面對破門而入的三月
無話可說
小鳥
天藍得一絲不苟
小鳥跟她母親
赤腳回家
魯山,下湯,朝陽觀
2014.3.15
夏夜
撫摸著月光
撫摸著善良的母羊
輕輕合上身體
風兒把她嘴唇
擱在我肩膀上
囤積月光的耳朵嗡嗡作響
秋(紅月亮)
八月尾九月梢
秋天的山崗
白雲纏在頭頂上
見到你啦——我的紅月亮
切開一面美麗如少女
切開一面樸素如村莊
收了玉米收了豌豆
種下小麥種下我的眼睛
見到你啦——紅眼綠鼻子
——還有四隻毛蹄子
一鞭子敲在脊梁上
1975年8月8日駐馬店板橋水庫潰壩
就像苦難
沉潛在民間
苦難生長苦難
2018年8月8日窗外的
蟬鳴推送蟬鳴
殉葬這個夏天
24萬
殉葬那個夏天
填鴨式教育的孩子
我認識這些星光
——這些孩子
天不亮他們就背誦、記憶
卸掉韻母洗淨舌頭
詞根趴在地上磕頭
乞討精神餵養
語言和真相隔開一百年
足以使野草結籽
真話發芽
新建一個人間
二叔
四月,解放的雲朵
沾滿,花開的聲音
我看到鳥窩
樹枝提著的燈籠
照亮原野
瞎子二叔得了結石
五年了 他不喝開水
疲乏的地衣一直化療
二叔說他沉沉中,看見
脈管阻梗硬化
地下河水滿載重金屬
故鄉
一
離月亮很近那個夜晚
一塊花布擋在窗口
李白掀開一角,月光
赤腳進來
二
剛才,就在廣州
廣州火車站廁所牆上
我見到一個農民工的
故鄉,他說——
——在家 老婆
——出門 老鄉
小詩
一 思想
把思想拉條繩子
得勒死多少人吶
二 雲
雲坐在天空思想
不落地上
三 四月
四月陽光潔淨
思念老家田埂上草青氣了
2020年5月21日 20:11
四 拾麥
焦麥炸豆新麥香
拾回的麥子是對土地的打賞
2020年5月21日 21:30
• 俺娘
娘不在了,我才長大
那一天是二〇一一年三月初十
娘最後的時候極不想在醫院化療
我怕別人埋怨我不孝順
圖省錢不讓娘住醫院
不敢給娘從醫院裡接出來
娘實在扛不下去時
說:「我老想去河裡(魯山一高新校區)住」
娘說我給你的弟兄娣妹打電話
為了我不落埋怨
娘給自己的兒女一個個打電話
「我去河裡住,無論發生什麼事,
都不能埋怨老二和老二媳婦」
在河裡的一個多月是娘天天高興的日子
娘信主,教會上的娣妹都來陪伴她
我們感動萬分
很後悔最後又給娘送進醫院
我不能願諒自己
注釋:俺娘名叫周金雪,一九四九年二月十七出生於河南魯山張店鄉福莊村,二0一一年三月初十巳時在魯山縣墨子商城家中去世。
• 西望堯山落日
灰吞吞雲團描一圈金邊
努力粉飾宇宙理想
拖著自己和一條陰影
秋分的細風小手小腳向前推送
日頭一拽一拽,沉騰騰
落入遠山灰藍色漿水裡
樹林鬼怪般墨綠起來
圍剿一叢叢嚎叫著撥節的樓群
收割乾淨辮子和舌頭
土地空曠像啞巴張開空洞大口
打土豪分田地咚咚鏘
寫成打秋風更有詩意
雲團壓低雲團真相把真相軟埋
魂魄攫閉無從轉世輪迴
歷史骨頭縫裡
冬天攜裹一場大雪奔襲而來
• 夢,或酸雨
一
療救今日霧霾
堯山縣向陽路賣燒餅的爐子
被臨時工砸毀——昨夜,一隻不留
做夢都沒想到
他就這樣下崗了
扭轉身 酸雨瓢潑而下
明天,還要發生什麼?
雨,洗涮物質洗涮浪漫
卻涮不淨我們
三十年來的壞脾氣
二
霧霾 天空的肺泡
酸雨著陸點擊我的臉
地裡除草老農
打完「白龜牌敵草快」滅草劑
關停大腦,解下背上的綠色噴霧器
地裡留守的野草、莊稼
收住脾氣強忍霧霾
開始他們被篡改的一生
私生子轉基因流行
大豆不再是大豆的兒子
螞蟻、昆蟲一個個
張開他們的眼睛:
酸雨幕布上
工農商學兵,官員,百姓
一出一出演繹他們的精彩
三
麥苗不及一揸高
雨水上漲埋沒膝蓋
熱血彆不住崩裂
紅豔豔一片
地球的月經
地母一輪一輪疼痛
疲憊麻木,網際網路
眼看著上半截
我的身體,我的屍體
一架心臟、一匹頭顱
絲……絲……
絲………
一段一段腐敗
一寸,一寸,爛掉
酸雨呵
• 鄧世平
一
今夜,我們的文字都關在監獄
不用平仄呼吸
人們把生活音韻都過成了詩
教師鄧世平 今夜
沒有一個偏旁屬於你
土坷垃不需要聲母
遍地都是呵
誰配得聲援誰
我們被忽忽簡化之後
象形 形聲 指事
一節節死亡
剩下轉注、假借……
誰敢借給我一個膽
我卻羨慕你 鄧世平
活成一個符號
你重新刻寫甲骨
二
白天,像個巨大的墳塋
新晃一中的草坪
草尖上每滴露珠
都是一顆水晶
裡面躺著鄧世平
黑夜,是白晝的墓穴
土坷垃堵住喉嚨
死亡是重生的幌子
鄧世平用他的白骨
用他的白骨
用他的白骨
給這世道燒出一個黑洞
堯山大觀堂
20190628
• 趙老漢
焦麥炸豆
這時節
要是在疙瘩廟村
趙老漢都磨好七把鐮
捋一把鬍鬚
一天兩天
就要下地割麥啦
早睡早起
和在家一樣
清早五點
從城中村縫隙
踅摸出來的那些老漢們
匯集到鄭州邊緣
高架橋下、火車站旁
沿城市下水道
伸向四方
一起延長膨脹的還有
娶兒媳的彩禮
養孫子的奶粉錢
化肥農藥……
老伴兒醫藥費
風吹來
新增兩三根白頭髮
像田裡倒伏的麥子
跌坐在頭皮上
• 失眠
二〇一六的八月十五
今夜失眠
不是替古人發愁
在堯山大觀堂
失眠使勁擦洗我存儲頭腦的汙穢
醉鬼臥在窗外咒罵
罵兒子咒孫子和瘋狂的房價
咒罵可不好
咒罵是一種惡性腫瘤
種入耳朵 往裡瘋長
女人來扯他回家
罵他「死鬼!少咒兩句!
你罵罵房價都下來啦?」
樹木復歸平靜
八月十五走入八月十六
樹影潛伏下來 氣息和諧
月光使勁洗劫人世間
掏空農村——我的故鄉
時間打窗外淌過
唉,今夜!
房價發瘋人心發狂
這世道誰的錢都不夠花
一掛紅月亮
空懸在我被掏空的故鄉
• 單行詩
一 大自然
心沒有圍欄的地方
二 月亮
我們童年的情人
三 太陽
熱烈正直,它傻到不可直視呵
四 貧窮
一手掂著樸素,一手掂著單純
五 土豪
兩隻手兩隻拖把,老練精明
六 聰明
李耳說:不要使用聰明
七 實在人
駱駝背著它的大哥
八 好男人
我的雙肩垛著風和雨
九 眼睛
離心靈最近的地方
十 詩人
夜裡做夢白天也做夢的一根蘆葦
十一 山水
範寬飽遊臥看終南太華二山——畫出那張畫
十二 風水
自己是自己的風水
• 看望遠鏡的中年人
要命的是他用眼睛
第一次貼近自己生活於其中的空間
貼近自己吸進和呼出的空氣
這裡的街道被這雙眼睛
翻弄過多遍,一頁一頁
爛熟於心,髒的大街灰的瓦房
今天,距離一下子越過了拉近了
那一群群水泥的私生子
臍帶剪斷,纏繞在
城市連結鄉村的細腰上
城裡鄉下,遺囑被風被沙
修改多遍,揉揉眼睛
甚至也不能發現一絲生動音色
「我早就煩透了」或「早就看透了」
灰色骨架沒有了烘託渲染
移開望遠鏡他堵心般難受
就這樣生活面孔瞬間改換了
掐頭去尾 忽隱忽現
有時它居住謊言的句號裡
當你真的誤入其中 抽身
回頭,它又退隱髒靴子的鞋底
對於光光鮮鮮的生活 有一天
用你潔淨的手指一不小心
翻開她的私處:心靈
潛藏在她的軀體中,像顆黑痣
離心很近的地方
——離你很遠
生活這個老女人啊!
2001.3.31 魯山
• 冬天,玉諾君(注一)肩荷糞筐攙扶詩歌
河南,冬天身陷黃土
種子一身凍瘡
沒有一枚雪花可供託付
棉布長袍草繩束腰
拾糞歸來我碰見您
攙扶詩歌沿夜幕回家
糞筐飄輕——
一行文字半塊牛糞
「去年八月至今沒落一滴雨」
搖搖手把糞叉遞給我,您說:
「沒墒,上哪兒去賒雨水呢?」
走到徐營村口
時代一扭身換上魯山有線電視頻道
生活閃現三副面孔
「留心呵,看看它底尾巴!」(注二)
數了數,您說:
「屁股後頭還有九條尾巴!」
唉,在這樣的夜晚
誰還能像先生
把月亮關進四合院
洗洗手,泡泡腳
滿心親暱自己的故鄉
從野外隨手抓把文字:
漚進糞坑——醞釀詩意
沒水,拿什麼餵養留守的孩子
捏住故鄉的小尾巴,我想
一百年後 時間活著……
故鄉活著……
詩歌活著……
2010.3.15 魯山
(注一)玉諾君,即徐玉諾(1894—1958),河南省魯山縣徐家營人,文學研究會成員,著有詩集《將來之花園》等。
(注二)徐玉諾先生語,引自徐玉諾雜文《牆角夜話一——關於尾巴的故事》(1928年10月21日發表於《明天》雜誌第一卷第二期) 。
• 春天,海上橋
——跟隨恩師劉劍偉先生寫生
鞏義大峪溝海上橋村
春天緩緩爬上老師面前的油畫布
綠顏色被一筆帶過
黃燦燦大山山根
幾孔廢窯黑咕隆咚
上個世紀已經失明
「局部,總是太局部了」
老師批評我
回過頭看看我們身後——
怎麼這樣不靠譜
桃花盛開你還是少年
可能離家太久
沒有一條輔助線
幫我們找回故鄉
太陽走到鐵匠爐山嘴邊
師弟梁超在土隼旁支起大畫布
遵從老師的教導
一個點,一個點,連線
在這支離破碎的鄉村
切割——比較——描摹——
在別人的故鄉
展開我們的人生
鞏義大峪溝鎮海上橋村劉蘭井旁
2013.4.3
• 馬街
馬街荒村野外
簡陋粗暴的民間
時空再次生動
正月十三神明示現
馬街的麥地被人群壓縮
說書藝人攤開他們閱歷和情感
「自從盤古開天地」
調了調聲帶又接著唱
「三皇五帝到至今……」
藝人們開始可有可無的表達
放肆喉嚨還是生長技藝
天,藍得無懈可擊
道旁野草閃閃爍爍
無關痛癢視而不見
他們一直被踩踏被忽略
一直默默自我生殖生長
「民間,太過於民間了」
盲藝人說「就像大紅大綠
「你們是看不見的」
野風一陣陣刮來
詞譜飛旋空中
民間的腔口擊中一條條皺紋
炎涼糾紛噪雜中
圍觀的臉孔匆匆嫩綠
擠壓或點讚
都是褻瀆
2018.03.09
• 徐家營的春天
日光雄雄芽苞亮綠
撕扯語詞——
扯掉多餘思想、暗示
春天路過徐家營
柳絲甩芽
花草們扭擺起來
草兒一絲不苟爬在地上
天空藍哩假裡假氣
裝模作樣
春天是一群一群
油菜花集體的腐敗
故鄉,一大片一大片塌陷
一塌糊塗,在這春天裡
民國包漿跑風漏氣
螞蚱泥糊牆
玉諾住過那三間瓦房
在徐家營糾結
村北農田裡先生的墓前
一株株油菜花黃哩腐敗鮮亮
油菜地裡,
讓我們過一會兒
被花香篡改的生活。
• 親愛的,我已習慣了把黑屋子裡畫滿雲朵
一塌糊塗
風說漏了嘴
蝙蝠就來了
此時新月升起
如新磨的鐮刀
刀刃雪亮
收割故鄉
文明古國
官家
資本
主義
謙讓一翻
按賓主落座
一本方格本
鎖住三天後到來的春天
一個家庭一格
吃喝拉撒睡
溫溫柔柔畫地為牢
2020年2月1日0時
堯山縣紅綠燈
綠色黃色雙雙失語
綠色背叛後會變成什麼顏色
誰會知道
等不及立春
整座堯山的鳥兒
都戴上口罩
失聲失調
一塌糊塗
親愛的
我已習慣了把黑屋子裡畫滿雲朵
鐵屋子爛透
光 就進來了
於河南文殊書院
2020年2月1日0時
• 一齣戲
一齣戲的劇情設計
需要觀眾需要角兒
需要大團圓
需要感動、眼淚
得給情感找到出處
給眼淚找個奔去的方向
但編劇不一定這樣想
卓別林演戲
很多時候只是設計個開頭
像今春這款病毒
沉淪陸地
把每個人站成孤島
故事自行下滑
故事本身成了編劇
或者說隱沒了編劇
取代了編導
像一條河道
水流推送水流
跌跌撞撞向前奔跑
手,失去了掌控
或者說脫手了
人不能兩次踏入同一條河流
但已經兩次跪在同一尊魔鬼面前
至今還奔走在尋找解藥的路上
故事才是主角 她
具備自我生殖能力
一開始就有自動下滑的衝動
自己生長自己運行自己
故事就是「一」
她大於所有局部之和
就像大海裡的水
失去的一定會還回來
水滴們也會自己走回來
而窗外這個負重不堪
呼呼喘息的春天
一群腐敗的油菜花
藤黃、檸檬黃、淡黃、中黃
黃色自己綻放自己
黃色是春天的病毒
膿透了絢爛起來
而水滴水滴就是大海
局部也是整體
每個精神個體自己就是一尊佛
一朵油菜花的娘家
就是整個春天
勿需指手畫腳
自然界有自己的精神領袖
導演掌控不了一齣好戲
冠狀病毒——
人類全不理會病毒怎麼
看我們怎麼調侃我們:
「這個星球 人類
才是肆虐的病毒」
戲臺上包袱抖出來
觀眾不再嬉笑喝彩不再點讚
每個人都在跑自己的龍套
死亡面前沒有掌聲
每一滴水
每一朵油菜花
每個蛆蟲一般的人物
都是這個春天的戲碼
都是這個春天的病毒
都是這款病毒的人質
專業演員群眾演員
臺上臺下
加速喘息
一齣戲
說叫它結束
它就結束了
於河南魯山
2020年3月3日 11:35
• 結繩記事
――漢語日記•2020年3月11日
漢字蒙難
2020年3月11日 我看到
一篇文章在起義
炎黃子孫的行為藝術
一方方漢字張開大口
呼叫救命
當無形的口罩
查封一張張嘴
裸奔的漢字卯足力氣
草創各種刷屏版本
超度漢語
一篇文章經歷52種死法
堪稱人類修辭史經典
以凌遲404刀
進入漢語史
老祖宗說
「水能載舟 亦能覆舟」
「防民之口 甚於防川」
然道路以目
漢語在手機屏幕流亡
這些老人們 還會不會
結繩記事
於河南文殊書院
二○二○年二月十八日
2020.3.11 15:30
• 父親的胃病
――2020年3月28日憶事
打我記事起
父親都有胃病
去縣城買一大瓶
氫氧化鋁膠
胃疼時搖晃瓶子
咕咚咚灌下去幾口
我肚疼時
也學著咕咚過幾口
極難喝 原來
這種膠是用來粘合
潰瘍了的胃用的
聽說有個偏方
吃花生治胃病
父親說很遙遠了
那是餓死人六O年
三年自然災害時期
我這胃是吃紅薯吃壞的
女兒插嘴說
爺爺,紅薯最好吃啦
烤紅薯 女兒哪裡知道
這六十年 她爺爺
聽到「紅薯」倆字都「作心」
奇怪的是
近二三十年
父親的胃病
沒有吃藥自愈了
其實人是餓不死的
沒有糧食
還可以吃樹皮
吃觀音土(俗名滑石)
吃大雁屎…………
只要不餓死
親人們 都要
相互珍惜著活下去
2020年3月28日 11:31於河南大觀堂
注釋 氫氧化鋁膠:本品為抗酸及胃黏膜保護類非處方藥藥品。適應症為用於緩解胃酸過多引起的胃痛、胃灼熱感(燒心)、反酸。
• 庵窟沱山文殊寺千年銀杏樹
(一)
我們不如這五棵銀杏樹
幾千年專注於站立
我們總想挾持歷史
往往自己先趴下
有時掏心掏肺想講清楚一件事
又往往離題萬裡
語言失效、沮喪
天真地走來走去
不知道在找什麼
無所事事
也不知道自己到底需要什麼
命運像銀杏葉子
寒露一過
顛顛連連跌跌撞撞
墜入人間
(二)
庚子瘟疫
人類忙碌口罩的事
廟裡菩薩們忙碌
詮釋因果檔案
銀杏樹幾千個春天
複製粘貼一葉又一葉
綠嫩 像小孩子的手
不停鼓掌布施人間
2020年4月25日 22:36
• 冬天是巨大的白蝴蝶
冬天是巨大的白蝴蝶
一隻翅膀想掀起
辛丑瘟疫
朝霞洗淨嗓子
用咽拭子
自證清白
一露臉
就為醫院創收120元
今天十月一兒
老鬼們四處受賄
庚子新鬼
剛剛轉正
不知收到了
人民幣
還是電子貨幣
堯山大觀堂
庚子年十月初一
青蒿子,原名史大觀,筆名史觀頤、照、木瓜、時間即故鄉、鄉村地圖、大玄野一、大觀鑑之等,河南魯山人, 「徐玉諾研究叢書」(全套8本)主編、徐玉諾學會秘書長、徐玉諾檔案館館長、元次山檔案館館長,與海因老師合編《徐玉諾詩歌精選》(2015年9月長江文藝出版社出版),著有古體詩集《大觀堂文稿》、新體詩集《時間即故鄉》等。
附:
(中立者 徐玉諾)
他是怎麼樣的一個詩人按:
——張杰
《他是怎麼樣的一個詩人》紀錄片
導演 陳家坪
徐玉諾學會
北京青年詩會
北京大學新詩研究所
2018年7月
字幕版|影評:《他是怎麼樣的一個詩人》一個人所佔有的空間是需要時間來構建的,
反過來說,
時間在完成一個人的空間時也完成了他所佔有的空間質量。
(字幕版)
片頭:
徐玉諾
(1894年-1958年)
片名:他是怎麼樣的一個詩人
導演:陳家坪
第一幕:徐玉諾詩朗誦
徐玉諾詩集:《將來之花園》
詩人徐玉諾在魯迅所代表的抗爭文學和沈從文所代表的
現實迴避之間,他為我們提供了另外一種負重與隱忍的文學
形象。正如卡夫夫所描述的,如果你在前進,那麼你所面對
的敵人則來自一個方向;如果堅守不動,你的敵人則來自四
面八方。詩人徐玉諾以一種健全的個人心智面對四面八方的
敵人,他堅持倡導「信愛和平」。
【史若鑑朗誦徐玉諾的詩《將來之花園》】
我坐在輕鬆鬆的草原裡
慢慢的把破布一般摺疊著的夢開展
這就是我的工作呵
我細細心心的把我心中更美麗
更新鮮
更適合於我們的花紋織在上邊
預備著……後來……
這就是小孩子們的花園
第二幕:徐玉諾的女兒
徐玉諾的女兒徐西蘭(93歲)
作者沒有真人生,那有真文學。
--徐玉諾
真正的詩人,預先吹出:朦朧的火星中的明朗的知識。
--徐玉諾
【徐西蘭】
我回去看過一回我父親
那時候呢都不能吃飯
我的哥哥呢就是「右派」
挨鬥
這從精神上對他蠻大的打擊
【徐西蘭】
反正是我父親走的…蠻多群眾心裡腦子裡都說他對大家好
你懂了吧
他都是對貧下中農誰家有困難的事他都幫忙
所以大家呢都思念他
人類的智慧
徐玉諾
宇宙本是自由的;人類出來了,在自然的面目上劃界了許多圈兒。並
且人人必須滿足這些圈子。宇宙從此湧現苦惱的泉。
上帝的愛本是普遍而且廣博的;人類在裡邊打起許多界牆--分了親
疏厚薄--漸漸有了敵人。
人類明智的愚笨啊!為什麼要自找苦惱呢?
鬼
徐玉諾
什麼東西不變成鬼呢?--
但是人的鬼比
臭蒜的鬼,狗的鬼,狼的鬼更可怕;
因為我們料定
他會演出人類的醜來。
他能戴著禮帽……同人一樣,
並且做著人的事情。
小詩
徐玉諾
誰來給我說句話?--不須怎好,只要是平安心腸。
誰來給我一個笑?--不必含著什麼愛,
只要是內心如此,不含著什麼陰險思想。
第三幕:徐玉諾資料收集者
【史大觀】這個是《將來之花園》比較早的這個版本
【王東東】你買成多少
【史大觀】一般都買一千五
【王東東】怎麼搞這麼貴
那可能現在就這個價了
【史大觀】這本是《將來之花園》
這應該是1933年的
【王東東】你看這是圖書館流出來的
1968年
第四幕:尋訪徐玉諾
徐玉諾故居
(2018年3月16日)
徐玉諾的名字我很熟……現在久不見他的作品,不知道哪裡去了?
--魯迅(1934年10月9日)
徐玉諾總之是中國新詩人裡第一個高唱他自己的輓歌的人。
--鄭振鐸(1922年5月30日)
【陳家坪】
《將來之花園》他幻想未來
幻想一個世界
除於他那樣的一種生命狀態裡面他幻想的一個世界
那麼這個世界實際上是他創造出來的一個世界
所以《將來之花園》是他創造出來的一個世界
所以在那個時期他創造出來這樣一個精神世界
當然這個精神世界投射在我們現實裡面
他產生一個巨大的碰撞
巨大的一個錯失
從現在來看的話他整個命運其實都背負了這樣一種結果
我們以魯迅這種所謂的左冀文學左冀革命文學
然後建立一個所謂新的政權
然後重新強調一種集體主義精神
這整個思潮整個一個巨大的社會運動社會變革
一個巨大的思潮整個就把徐玉諾這種
以個體微弱的生命感受到一種天地
或者所謂的天地人神包括他就像他寫的那個
信愛和平
【王東東】
如果有可能的話公開出版
那麼這是一個出版上的一個事情
還有一個是積極的組織學術研究
北京大學新詩研究所
(2018年7月26日)
文學研究會的徐玉諾出了一本《未來的花園》,見過否?實秋不喜
他,我卻說他頗有些佳點。徐君是個有個性的作家,我說他是文學研究
會裡的第一個詩人。
--聞一多(1923年3月25日)
【陳家坪】
一百年過後
一個新的一個寫詩歌的人
看到那樣一個以前的寫作者
並且他就是一種默默無聞的狀態
然後同時他那個紀念館哪
其實也是在相對一個民間的方式大家來紀念他
來保持那樣一種對他的一種敬重
對文化的敬重
我們對於國家所塑造的意象
跟徐玉諾先生他們五四時期所提供出來的想像
國家的想像
人在一種就像荷爾德林所說「人詩意地棲居在大地上」
那麼這詩意他們想像的是花園
生活在花園裡面是最美好的
但是現在我們對花園已經麻木了
我們沒有那種花園的感覺
【姜濤】
家坪的意思是說
怎麼把徐玉諾變成我們的同時代人
這是家坪他們青年詩會一直關心的問題
他其實也是一種資源
怎麼把這個資源激活來回應我們當代的問題
當代精神處境寫作處境
這是一個特別好的討論角度
【張杰】
史大觀向北京大學新詩研究所
北京青年詩會
贈送徐玉諾六套相關資料
徐玉諾墓地
(2018年3月16日)
【王東東】
我和家坪一起去徐玉諾先生的故居
去看望
然後我當時又得到大觀先生贈送的資料
【徐西蘭】
首屆徐玉諾詩歌獎評論獎王東東
【西渡】
王東東是一個優秀詩人與年輕學者的完美合體
他的民間視角對民間優秀詩人的推舉和評論關注
顯示了他獨到的審美發現
【西渡】
把這個獎頒給我可能是希望我能夠繼續
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之下能夠舉辦第二屆徐玉諾先生的……
中間一定不會掉鏈子的
第五幕:徐玉諾詩朗誦
【史若鑑朗誦徐玉諾的詩】
一個個小蟲都張開他的面孔來
一個個小蟲都張開他的眼睛來
音樂是雜亂的美妙
第六幕:徐玉諾詩歌研討
【徐西蘭】
首屆徐玉諾詩歌國際研討會
我特別的激動特別的感動
【西思翎】
他這是翻譯《未來之花園》徐玉諾
徐先生為有名文學家,寫小說,寫白話詩,辦教育,提倡布,考古,學
醫,嘗藥,同青年男女很有興趣的作抗戰宣傳,可謂一奇人。
--馮玉祥(1938年6月28日)
徐玉諾是一個有才能的作者,然而他在1923年~1924年頃,創作力頗旺。
--茅盾(1935年)
他雖然有時陶醉在自然裡,但「記憶」像錐子一般在背後刺他,他不能不醒。
--葉聖陶(1922年5月22日)
徐玉諾是於悲哀深有閱歷的,這一回他的村寨被土匪攻破,只有他的父親
在外邊,此外的人都還沒有消息。他說,他現在沒有淚了。
--周作人(1923年7月30日)
【羅羽】
他父親幫工以出他的學費
去開封的時候他比同學都大好幾歲
新文學那些書期刊都寄到開封來
他看到這些東西我想像一下
那就是如同關在一個黑屋子裡的人
忽然看見了光亮
【秦曉宇】
五四精神提供了更加寶貴珍貴的一點
就是一種平民的意識的一種寫作
【張光昕】
我理解的這種平民性呢實際上
我是覺得徐玉諾從他的生平
從他的一生所經歷的各種各樣的文學事件
其實都是跟我們所熟知的一個
新詩史的這樣一個運作
實際上是若即若離的
有的時候突然冒出來了
很長一段時間其實是隱蔽的
或者說隱匿的一個狀態
像一個土撥鼠一樣
所以我覺得他是一個
我認為是一個在今天意義上
比較徹底的一個個體性的言說的一個代表
【高嶺】
這個人還是在真實地表達自己
【羅羽】
他北邊跑到這個吉林
南邊跑到廈門教書
然後跑到山東教書
然後在河南跑信陽跑南陽跑商丘跑淮陽
在這些地方都教書
最後他這個人都變成一個什麼樣的人呢
到四十年代他的穿著打扮完全就是一個河南農民
他的女兒有一個女兒都是餓死的
所以他的詩裡頭有很多苦難
有很多絕望
【盧文悅】
徐玉諾先生短暫的爆發式的寫作
他實際上是體現了一種天才的特質
【王心】
他表達的都是一種直接的感受
和直接的體驗
【周瓚】
他的詩歌的語言上
非常自由非常自然
他當然也寫出一些奇崛的句子
用詞也非常特別
但是呢他用得也很自然
不是那個非常受古代詩歌古典文學影響下的東西
【成嬰】
徐玉諾的詩的心性其實是很古典的
因為它有種很穩定的頻率在
哪怕他在說世界無聊黑暗很多很多的時候
他的心率是平的
【張杰】
徐玉諾當時呢天然就具有這種
這種存在主義的這種因子
【蘇豐雷】
就是說他有不同的(寫作)面向
他在這麼集中的時間段裡
把他對生命生活經驗的感受的
那種不同面向表達出來了
【楊碧薇】
在你們的發言當中所說的那個當代性
和指的他的那個前瞻性
其實是同樣的一個概念
也就是說他的寫作在那個時期所沒有激起來的火花
在現代這個時代得到了遙遠的回應
【張桃洲】
因為做詩歌史
我想徐玉諾肯定是繞不開的
【孫磊】
我們如何用一種問題式的
這種理念來發掘
或者來認識徐玉諾詩歌的價值
【樹才】
徐玉諾的詩歌
在我們這個語境裡面
讓他有一個新的在場
新的顯現
他的詩歌的語言上
非常自由非常自然
他當然也寫出一些奇崛的句子
用詞也非常特別
但是呢他用得也很自然
不是那個非常受古代詩歌古典文學影響下的東西
【成嬰】
徐玉諾的詩的心性其實是很古典的
因為它有種很穩定的頻率在
哪怕他在說世界無聊黑暗很多很多的時候
他的心率是平的
【張杰】
徐玉諾當時呢天然就具有這種
這種存在主義的這種因子
【蘇豐雷】
就是說他有不同的(寫作)面向
他在這麼集中的時間段裡
把他對生命生活經驗的感受的
那種不同面向表達出來了
【楊碧薇】
在你們的發言當中所說的那個當代性
和指的他的那個前瞻性
其實是同樣的一個概念
也就是說他的寫作在那個時期所沒有激起來的火花
在現代這個時代得到了遙遠的回應
【張桃洲】
因為做詩歌史
我想徐玉諾肯定是繞不開的
【孫磊】
我們如何用一種問題式的
這種理念來發掘
或者來認識徐玉諾詩歌的價值
【樹才】
徐玉諾的詩歌
在我們這個語境裡面
讓他有一個新的在場
新的顯現
結尾:
墓下的死者呵!
你們來自何時何代?
--徐玉諾
我告訴你
徐玉諾
朋友,我告訴你;當我死了之後,你聽著不相識人的傳說或郵使的消息的時候,你不要哭泣!
我告訴你,你千萬不要哭泣!
你只默默的,或者帶著微笑,掩蓋了我的屍體;因為我這是離卻苦惱的開始,是可賀可喜的。
朋友,我告訴你;當我死之後,你千萬不要哭泣!
你若哭泣,更引我在天國的不安;會教活潑喜笑的面孔,變成悲愴哀悽。
鳴謝:
西渡
樹才
周瓚
姜濤
張桃洲
西思翎
田海燕
盧文悅
羅羽
孫磊
秦曉宇
張杰
史大觀
高嶺
成嬰
張光昕
王東東
楊碧薇
蘇豐雷
王心
張何之
北渡
歐陽關雪
南橋琴
徐帥領
徐玉諾學會
北京青年詩會
北京大學新詩研究所
2018年7月
作者簡介:
盧文悅,五十年代生人,現居北京。寫詩,寫劇,寫藝術評論,畫畫。已出版多部詩集和戲劇集。
始於挖掘,止於發現
--對《他是怎麼樣的一個詩人》的再思考
盧文悅
在電影藝術裡有一個專用術語--長鏡頭,百度如下:1、保持空間的完整性,同時構建時間和空間再現原生態。2、創造運動造型的連貫。3、保持情緒的一致性。
一個人所佔有的空間是需要時間來構建的,反過來說,時間在完成一個人的空間時也完成了他所佔有的空間質量。
作為視覺文本,電影的媒介在於翻譯文字所提供的形象資料,並將其轉化為自己的鏡頭語言。它不僅提供了一個正在進行時的時間,還生成了一個可供對話的空間。在這個空間裡,言說以直接的鏡頭語言和它帶給觀者的「留白」來強調拍攝者的意願,即在一個相對時間的長度裡,所有的空間以拼接方式不斷擴展著每一個鏡頭訊息的內涵,使之溢出主觀的特定時空。
作為一位曾經活躍於二十世紀二十年代,有著天才特徵詩人的徐玉諾先生,似乎對他的再發現有著詩歌史以外的價值。這也許是時代運用了蒙太奇(法語:Montage)的手法,這一剪輯恰恰成為一種埋沒以後被重新引入時代之問的契機。
陳家坪是以問題意識介入詩歌、藝術評論和影視的。他剛剛參與發起了《毒立電影-五行系列》,就投入到《他是怎麼樣的一個詩人》的製作。在短短十分鐘裡,鉤沉了徐玉諾先生以及關於徐玉諾先生研究的林林總總,這一紀錄本身就是一個長鏡頭,始於挖掘,止於發現。
在徐玉諾先生身上有著許多撲朔迷離的歷史符號,也正是這些撲朔迷離,留下了更為廣闊的時間兩極進行對話的可能。也正是這種可能,有關徐玉諾先生是否作為多個領域的問題延伸著詩人和他的生平。
更為關鍵的,《他是怎麼樣的一個詩人》,並沒有停留在對埋沒的泛泛書寫,它的意義在於:在現代或所謂後現代的今天,通過電影影紀錄的歷史引入無疑是對正在行進著的詩歌的啟示。這一啟示,又作為一個有待深入的問題,留給了多元的對話空間。導演陳家坪與其在問徐玉諾是怎麼樣的一個詩人,不如說是在問我們的當代詩人,你們在今天可以做一個什麼樣的詩人?
一個歷史性的引入,在這裡有錯過,錯失的補償之意。那麼,是我們在當下錯過了那個時代,還是那個時代錯失了一位詩人?陳家坪通過這一組長長的鏡頭,不是想要表達什麼,而是忠實地紀錄這歷史性的一刻。
2018.8.4
作者簡介:
胡小海,1987年出生,來自莊子故裡――河南商丘。在珠三角長三角京津冀打工十五年。在車間在機臺旁在公車上發牢騷五百餘篇。現為皮村文學小組成員。
先驅詩人徐玉諾
--《他是怎麼樣的一個詩人》觀後感
小海
詩人徐玉諾像一顆被當代人徹底忘記了的民國遺珠。但是,在今天,他的詩歌突然被現代人提起來,意味頗為深長。我們可以把一個人的生活環境、生存處境、生命境況作為佐證,去聆聽時代風雲與個人命運的交織,傾聽最為真實的靈魂之音。這樣的情懷對於陳家坪導演來講,恐怕不只是在緬懷故人,從深層次上,更是一種對當下的關注。
徐玉諾的詩歌作品傳達出一個時代最為真切的語言,道出世道人心,道出時代之魂。那些散落在林間的醉語,讖語,警言,在光陰的枝丫上婆娑著。一個世紀的狂風之後,或許會吹成暴雨、閃電,甚至刀劍。這便是詩,永遠存活在生活的邊緣,卻又能切中人心的五臟六腑。
徐玉諾這樣的先驅詩人,會讓我們想到海子,想到許立志,甚至想到梵谷。那些真實地活著卻又仿佛不存在的詩人藝術家,難道他們真的就不存在嗎?絕然不是,只是他們被時代的轟鳴給碾壓了。當戰爭、饑荒、每時每刻都穿梭在生死場,這種命運和當下龐大的工人群體的遭遇何其相似。沒有什麼比關注底層民眾的生存現象更有價值了。只有去關注每一個人還活著的真實狀態,我們才有可能去接近真實。我們去關注工人、農民的心聲,比關注一百萬個明星的緋聞更有意義。良知的影子在太陽下扭曲了太久太久。有些人需要去喚醒,有些人需要被喚醒,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看到社會的進步,看到人類靈魂中最高尚的那一部分。
我們終將會明白,與星星為伴的人,比圍在太陽下的人群更理解光明。詩人徐玉諾就是這樣一顆閃光的星星。我覺得,在認識他是一個詩人之前,我們要知道他是這樣的一個人:他想要所有人都能夠正常地活著。
2018.8.5
作者簡介:
張杰,詩人,批評人。1971年生於河南平頂山。畢業於平頂山學院。1989年代開始寫作。曾居北京、吉隆坡。作品散見國內一些文學刊物,兼及文學評論。2001年創辦《爆炸》詩刊。參加第21屆青春詩會。2015年與友人創編《靜電》詩刊,現居平頂山市。出版有詩集《琴房》(世界知識出版社,2008年)。著有中篇小說《G城人》等。
足以裹住一座紀念碑
--紀錄短片《他是怎麼樣的一個詩人》觀後
張杰
《他是怎麼樣的一個詩人》是一部短小的人文紀錄短片,時長10分22秒。影片由三條線索穿插:尋訪詩人徐玉諾、詩歌作品與研討、評價詩人徐玉諾及生平照片。具體地說,影片的影像素材主要取自2018年3月17日在河南平頂山市魯山徐玉諾故居舉行的「百年徐玉諾與中國當代詩歌」小型研討、拜謁詩人徐玉諾墓地、參觀史大觀主持的詩人徐玉諾檔案館,以及新近在北京大學朗潤園採薇閣召開的「首屆徐玉諾詩歌國際學術研討會」。
詩人米沃什在《我現在應該》一詩中有這樣一句詩:足以裹住一座紀念碑。我在觀看陳家坪的這部紀錄短片《他是怎麼樣的一個詩人》時,突然就想到了這句詩。中國新詩坎坷多艱,走過了百年路程,猶如「一座紀念碑」,而詩人徐玉諾作為中國新詩的開創者之一,其詩文背後篳路藍縷的艱辛與苦難,「足以裹住一座紀念碑」。
1957年7月中旬,徐玉諾的兒子徐奎被打成右派迫害致死,徐玉諾滿心悲痛,他寫信給葉聖陶傾述,滿紙淚滴,字跡模糊。這番歷史在紀錄片《他是怎麼樣的一個詩人》中,徐玉諾年已93歲高齡的女兒徐西在片頭就有簡要講述。
從河南平頂山市區出發,途經新城區,沿平魯大道前行約6公裡路北側,便是徐營村,徐玉諾故居指示牌立在路旁。徐玉諾故居是一個用紅磚院牆圍起來的小院,院子坐西朝東,東面和西面各有3間瓦屋。小院門前,立著「徐玉諾故居」石碑,碑面題寫了徐玉諾的生平簡介。2018年3月17日,詩人、導演陳家坪和詩人王東東分別從北京和新鄉南下,到達河南平頂山市魯山,在河南魯山放映陳家坪導演的紀錄片《孤兒》之前,陳家坪、王東東、南橋琴、歐陽關雪、北渡、史大觀、徐帥領,我們一行人驅車參觀了徐玉諾故居,拜謁了徐營村旁邊的徐玉諾墓地。我們臨時採摘了一些油菜花作為祭奠的花束。在過去一個世紀的歷史語境裡,蝗災、旱災、水災、軍閥、土匪、趟將、衙役、小販、更夫等等人與事,如今都化為黃燦燦的油菜花,麥苗編織成綠毯,超越時代的幽靈似乎在中原田野上凝望。
在徐玉諾故居,我們開始「百年徐玉諾與中國當代詩歌」研討,這一場小型研討持續了3個小時左右,討論氣氛非常熱烈。研討結束,天色變暗,眾人驅車前往魯山縣城。我們到了徐玉諾先生創辦的魯山一高新校區,參觀了史大觀主持的徐玉諾檔案館。徐玉諾檔案館經史大觀多年費心搜集、整理,如今已初具規模,眾人皆讚嘆其資料的完備與收集的不易。
1922年至2017年,部分研究徐玉諾詩歌的評論文章已被徐玉諾學會編選收入《徐玉諾將來之花園》(第一冊),此書屬於徐玉諾研究叢書,是徐玉諾學會於2017年5月印製,一套八冊。
詩人徐玉諾1894年11月5日出生,名言信,字玉諾,筆名紅蠖、紅蠖女士、蘭爛生等,號冰蠶老人、玉諾老人等,河南平頂山市魯山縣人。他是五四時期的著名詩人、作家,中國新詩奠基人和開創人之一。
民國1915年,徐玉諾考入河南開封省立第一師範就讀,求學期間,受「五四」新文化影響,他的民主思想也逐步形成,開始進行文學創作。他早期小說代表作《一隻破鞋》被收入《新文學大系· 小說一集》。民國1920年到民國1924年是徐玉諾文學創作的爆發期,興之所至,他可一日數章,甚至十幾天寫成一本詩集。五年間,他寫了300多篇作品,陸續登載於《小說月刊》、《晨報》副刊、《文學周報》、《詩》等報刊,尤其民國1922年,編輯出版了他的詩集《將來之花園》和《雪朝》等優秀作品。其作品揭露社會黑暗,引起較大反響,受到魯迅、茅盾等著名作家稱讚。葉聖陶為其寫了萬言長篇評論《玉諾的詩》,稱《玉諾的詩》有「奇妙的表現力、微妙的思想、繪畫般的技術和吸引人的格調」。此外,鄭振鐸、朱自清、聞一多等人,都對他的詩表示讚賞。魯迅曾三番五次囑咐《晨報》副刊編輯孫伏園收集徐玉諾的小說出版,並表示「自願作序」,卻被徐玉諾婉言謝絕。在當時,徐玉諾被譽為「替社會鳴不平,為平民叫苦的人」。五四時期人們倡導「為人生而文學」,一部分人主張「愛與美」,一部分人主張「血與淚」,而徐玉諾是主張「血與淚」的代表人物。
徐玉諾曾言:作者沒有真人生,哪有真文學,這成為他一生的寫照。
1922年6月1日,葉聖陶先生在《時事新報·文學旬刊》第三十九期寫萬言,評論《玉諾的詩》。在文中,他盛讚徐玉諾詩作「都有非常動人的魔力」,「必有充實的生活才成真的詩」。
徐玉諾的詩不僅有存在主義思想,同時在語言上,他的詩可以說是一種被語言處理過的詩。1922年,徐玉諾出版了詩集《將來之花園》的早期詩作,這是一個天才詩人百年前的成熟心智和成熟語言。徐玉諾平的詩寫出了天真與滄桑,沉思與靈動,古雅與創新。他詩裡的靈動,我認為屬於靈貓上樹,帶著上世紀民國的歷史塵煙與絕響。聞一多稱徐玉諾是「文學研究會裡第一個詩人」。
五四時期有文學研究會,在當代詩歌的發展中有北京青年詩會。北京青年詩會的發起是對五四青年精神的一個強有力的回應,所以,他們對徐玉諾詩歌研究活動的支持,實質上是對他們曾提出「成為同時代人」的詩學理念在詩學意義上的一種文化實踐和社會實踐。北京青年詩會的發起人之一張光昕認為,徐玉諾是一個在今天意義上,比較徹底的一個個體性言說的代表。另一個詩會發起人蘇豐雷認為,徐玉諾的寫作有不同的面向,他在集中的時間段裡把他對生命,對生活經驗的感受,用不同的面向表達了出來。
2013年,洪子誠,程光煒主編《中國新詩百年大典》,其中收有徐玉諾詩歌16首。北京大學中文系副教授、詩人姜濤在課堂上,也在講解徐玉諾的詩。這些跡象表明,百年塵煙瀰漫過去,徐玉諾的詩歌魅力依然在放射光芒。在紀錄片中,詩人姜濤說:「怎麼把徐玉諾變成我們的同時代人?……怎麼把這個資源激活來回應我們當代的問題,當代精神處境、寫作處境」?詩人樹才期望在我們當下語境裡,徐玉諾能有一個新的在場,新的顯現。評論家張桃洲做詩歌史研究,他認為研究中國百年新詩徐玉諾肯定是繞不開的。詩人孫磊提出,如何用一種問題式的理念來發掘、認識徐玉諾詩歌的價值。詩人秦曉宇認為通過對徐玉諾詩歌的研究,我們可以發現五四精神提供的最為寶貴珍貴平民意識寫作。周瓚認為徐玉諾的詩歌語言非常自由非常自然,他寫出了一些奇崛的句子,用詞也非常特別,不是受古代詩歌古典文學影響下寫出來的東西。但詩人成嬰認為徐玉諾的詩歌,其心性是很古典的,因為它有種很穩定的平律在,他在說世界無聊黑暗的時候,他的心裡是平的;詩人盧文悅肯定徐玉諾的詩歌寫作體現了一種天才的特質。詩人王心認為徐玉諾在詩中表達的,都是一種直接的感受和直接的體驗。
因徐玉諾愛積德行善,鄉人都稱其為徐聖人。他主張睜開心靈的眼睛,用自己的存在主義思想,用自己的儒釋道精神,用他主觀驗證的神秘主義,來獲得更高的精神或心靈力量,以對抗或消解人生外在的離亂與漂泊。他詩中的悲憫、玄想、唯靈,魔杖般探進東方文明的苦難,所以,在他詩的內核裡,其隱秘的思想力,歷經百年風塵,仍在緩緩釋放能量。他並不受現象世界的幹擾,而是在心靈如佛靜觀,達到介入的真理。百年前的徐玉諾,暢想一個「將來之花園」,毋庸置疑,五四時期的德先生和賽先生啟蒙過他,他用當時的幻想介入到一個未來中國的花園。百年之後,我們繞了一個大圈,仍未擺脫一個集權式的圖景。雖然現在沒有軍閥割據爭霸的混亂和強權,但依然有一個強權的魔影和陰魂。所以,徐玉諾的存在,不僅指向過去的問題,也指向當代的問題。他對現實的痛感,越過時空,我們現在讀其詩文,仍然感同身受。
徐玉諾詩歌寫作的形式極其自然的,能看出詩人極其率性一面。但從徐玉諾的內在意志上來講,他的作品呈現了一種審美意志的強悍,這符合他的農家身世,性格堅韌、強悍,卻因靈秀與悲憫,而歸於深沉和內斂。徐玉諾詩歌似乎要營造出那種遠離了泡沫與浮漂的真摯精神,歸於深海海底的心靈低語與沉寂,這源自他的赤子之心。時空濛塵,經由他的詩歌閃光般呈現出來。他寫白髮蒼蒼的母親,寫一些童年回憶和家鄉,寫行旅的哀愁等等。魯迅曾言,他的東西不太適合青少年看,必須要有一定閱歷的人才能看。從某種意義上講,徐玉諾是站在中國自晚清以來的荒原上,以個體生命的閃光經歷了一個世紀的新生、絕望與幻滅。
歷史就是一個瞬間,在這個瞬間的意義上,《他是怎麼樣的一個詩人》卻仿佛紀錄了詩人徐玉諾的全部,這全部最後歸結為一個有獨立品格的人。
2018.8.3 平頂山
(編輯:夏木)
註:本公眾號發表的所有內容,均為原作者的觀點。凡本網轉載的文章、圖片、音頻、視頻等文件資料,版權歸版權所有人所有。
附:
徐玉諾先生簡介
徐玉諾先生1894年11月5日(農曆十月初八)出生,名言信,字玉諾,筆名紅蠖、紅蠖女士、蘭爛生等,號冰蠶老人、玉諾老人等,河南省魯山縣辛集鄉徐營村人。
1916年徐玉諾先生考入位於開封的河南省立第一師範,受到了新文化的影響。1920年4月9日,他寫出第一首新體詩《夜》。1919年5月18日,河南開封15所中等以上學校4000餘名學生,又聚集在河南省立第一師範學校操場召開聲援大會,並成立「學生聯合會」,徐玉諾先生被推舉為學聯理事。
1920年12月4日,徐玉諾先生寫出了首篇小說《良心》,年底發給北京《晨報副刊》特約撰稿人郭紹虞先生,經郭先生推薦,發表於1921年1月7日《晨報》第七版。自此接連發表大量的詩文作品。
徐玉諾先生創作詩歌文學作品,可能長久不寫一字,如若詩思噴湧,轍一日數章。1922年1月6日—4月15日,河南魯山徐家營—上海—福州蒼前山,羈旅漂泊中的徐玉諾寫出了一卷詩稿《海鷗》(51題75首);1922年5月3日—11日,九天時間又創作一卷詩稿《將來之花園》(39題41首)。遠在福州的徐玉諾先生將這兩卷詩稿寄給葉聖陶,葉聖陶於1922年5月22日寫出萬言詩評《玉諾的詩》,記述1921年5月在江蘇甪直與徐玉諾首次晤面。葉聖陶隨即將文章《玉諾的詩》和徐玉諾先生這兩卷詩稿,轉給在商務印書館編輯《文學研究會叢書》的鄭振鐸先生。鄭振鐸在5月30日寫出了《將來之花園·卷頭語》初稿,1922年6月11日,以《致王任叔的信》為名發表於《時事新報·文學旬刊》第四十期第四版「通訊欄」。鄭振鐸將徐玉諾先生的《海鷗》和《將來之花園》兩卷詩合併為新體詩集《將來之花園》,1922年8月由上海商務印書館出版發行,這是商務印書館首次為新體詩詩人出版個人專著。
徐玉諾先生是一個「為平民叫苦的人」,他創作的文學作品揭露舊社會的黑暗,為社會底層人民鳴不平。1923年,他寫出「血與淚」的小說《一隻破鞋》《到何處去》等作品,在《小說月報》發表,受到魯迅、鄭振鐸、葉聖陶等人的讚許,引發文壇震動。
徐玉諾先生先生在1935~1936年任(私立)魯陽中學(原址在黌學,即今魯山一高老校區)校長期間,題寫了「信、愛、和、平」四個大字,鐫刻於石,鑲嵌在學校大門左右兩側月宮門的門額上。「信、愛、和、平」是徐玉諾先生先生教育思想的總結。
1944年8月,徐玉諾應河南一師的同學寧介泉之邀,拖兒帶女去宛西鄧縣汲灘鎮中校任教。1945年春鄧縣陷落,寧介泉投靠了日本,當了維持會會長。徐玉諾先生拖兒帶女離開汲灘鎮,到附近的徐家村,辦私塾得以棲身,1945年春節前,才回到故鄉徐家營。
徐玉諾先生一生發表了四百多首詩歌和一百多篇文章(包含小說、散文、雜文、隨筆、劇本等)。其代表作有新詩集《將來之花園》、小說《一隻破鞋》《祖父的故事》《到何處去》等。解放後歷任河南省文聯聯絡部主任、河南省文史館館員等職。
1958年4月9日(農曆二月二十一)徐玉諾先生在河南省文史館去世,徐先生兒子徐奎赴開封迎回靈柩,安葬於徐營村東北一公裡鳳凰嶺下徐氏祖塋。
徐玉諾:河南遞給世界的一張文化名片
(關於徐玉諾先生的文學史地位)
經過近年來的研究,我們認為:
徐玉諾先生,是中國新文化運動的開路先鋒、是中國新體詩歌的奠基人之一,同魯迅先生一樣,都是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在文壇興起的中國鄉土文學奠基人之一。
徐玉諾代表作《將來之花園》,影響魯迅先生《野草》的創作(徐玉諾先生比魯迅先生小十三歲、與賴和、葉聖陶先生同歲)。被譽為「臺灣魯迅」臺灣的「新文學之父」賴和先生(1894.4.25~1943.1.31)的文學創作,亦受到徐玉諾詩歌小說的深刻影響。我們可否這樣認為,中國文學史上,繼探路性的《嘗試集》等七本書之後,1922年8月出版的《將來之花園》是鑲嵌在中國新體詩歌這座山系龍脈龍頭上的一顆明珠——它穿透歷史、穿越時代——具有自信的中華民族氣派、自足的中國文化精神基因。這是要和現當代文學史專家們以及詩人、詩學研究者們認真商榷的一個課題。我們需要研究在中國新體詩歌史學的高度上,研究《將來之花園》在詩歌語言和詩歌精神內核維度上是否是成熟的「中國新體詩」,能否擔當「龍頭上的明珠」這個定位。我們需要繼續深入挖掘徐玉諾先生文學創作的獨特價值,加強現代文學史對徐玉諾的重視,以期學術界能夠從文學史的高度重新定位徐玉諾先生。
目前,我們中國文學史、詩歌史對徐玉諾關注度太低。
2012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了《中國詩歌通史·現代卷》,非常遺憾,我們沒有讀到有關徐玉諾先生的信息。日本學者秋吉收先生2016年5月在《徐玉諾將來之花園·序言》中寫到:「徐玉諾文學的價值要高於現今文學史上的定位,身在日本的我也很早就開始關注他了。」
徐玉諾先生被中國文學史遺忘了麼?
我嘗對徐玉諾先生的女兒徐西蘭老師和徐老曾孫徐帥領先生說:「文學史對一位作家的遺忘是常有的事,有待後世被重新發現。」「被遺忘」也是一位作家其人其文在歷史長河中的沉澱,而時間——最終會淘洗出人類經典的文學作品。
通過多年對徐老的研究,詩人徐玉諾——可以凝結成四個字「愛國為民」,其為人為文,具備大的胸懷大的氣象,大的視域大的格調。從行為方式看――他一生的事跡,無不體現其真誠、信實的人格標高、雄邁弘闊的風骨氣度,為後世學子人品之範。
終其一生,秉持「信、愛、和、平」的理念。徐玉諾先生在那個社會變革的大時代中,具有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完備之心靈,他是有詩學精神擔當、為當代詩壇注入新鮮寫作經驗的獨立的精神個體,以作品和人格的標高為詩學建設貢獻思想的詩人。
史大觀 2019年9月
徐玉諾學會
徐玉諾檔案館
編輯 大玄野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