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宇翔
四川在線消息(記者 張紅霞)7月1日,成都知名的串串店老闆侯宇翔、李珮雯收到一份來自美國紐約的喜訊——
自5月1日紐約法拉盛區冒椒火辣串串店開業伊始,即出現了和成都奎星樓街頭一樣的候吃長隊。食客從在美成都人擴大到在美四川人、西南諸省,再擴大到紐約的華人圈,美食風潮逐級擴大。兩個月中,每晚65個餐位滿位,還有幾十號人在排隊。
「我們的想法,分店要麼只在成都開,要麼就開到國外。國內的食客想吃冒椒火辣,就只能到成都來,因為這是成都人的本土飲食,在成都吃才有成都味道,才能體會得到成都文化。在國外開,主要是為成都飲食打下廣告,勾住海外四川人的鄉愁。」老闆娘李珮雯是位80後,話語間充滿了成都妹子的風趣可愛。
李珮雯
每天營業6個半小時,每天從全國各地來的食客三四百人,候座的小桌擺出幾十米,冒椒火辣營造著奎星樓的網紅氣質——也是屬於成都的煙火氣。
成都最火的串串,很少人知道冒椒火辣的創辦,居然起於一個7年前的愛情承諾。這個浪漫的串串店,不僅有成都串串界首家海外店在內的4家分店,還將再創成都串串新時尚——錄製英語推廣視頻,李珮雯再現英語老師本色,向海外推介成都串串香。
#SplitPageHere#
帶火一條街,生意好到爆
7月1日晚,從下午4:30時起,從四面八方趕來的食客就開始了在冒椒火辣門口排隊。晚20:36,門額上的LED屏顯示:等位桌數20桌。
冒椒火辣門店 排隊食客
「今晚排到200多號,到打烊差不多有將近400人吃串串」,冒椒火辣主管胡云強一邊不停地招呼頻頻上門的食客去排號機,一邊忙碌地安排著候客入座。
採訪等待中的、享用中的食客們,他們來自陝西、廣東、重慶、遼寧、湖北……不過20位受訪者,就有16個省(市、區),「全國大團結呀!」。胡云強說,大約65%客人都是外地的,「可能是因為挨寬窄巷子近吧」。他說,最火爆的時候是國慶,每天接待客人上千人,半邊街都是等待的客人,最長的隊排3個多小時。
然而,在侯宇翔、李珮雯看來,這只是「成都本土飲食影響力外擴」的結果,因為他們一直在堅守這股「成都味」。
「從2011年開第一家串串店開始,我們都一直堅持用這種小方桌、短板凳,好多人吐槽說坐起太矮了,不舒服。我們不改,包括紐約的分店也是這個調調,因為成都人喜歡坐街邊,坐著矮板凳、擺到龍門陣,喝點小啤酒、吃著小串串,那種平和、安逸,與一切外在的東西無關,是成都人的小日子。」李珮雯說,6年前冒椒火辣落在「成都老街」奎星樓起,他們就一直在做成都串串。
「我覺得冒椒火辣紅了6年,一定是先被本地人認可,後來才又被外地人認可的。」侯宇翔曾經是成都市飲食公司的一名廚師,學的、做的都是川菜,骨子裡有對成都風味的尊重和捍衛。
2011年,侯宇翔與人合夥,在成都銀沙街開了第一家串串店「毛線籤籤」,許多今天冒椒火辣的爆款菜,如兔頭、鵪鶉蛋等就是那個時候確定的。後來,因為一些阻礙,他們決定再創品牌,「冒椒火辣就是老候取的名字,自己設計的logo和裝修風格。」曾經在成都大學學習一年廣告設計,侯宇翔的品牌理念得到了妻子的支持。
2013年,當夫婦二人找到奎星樓街時,這條身處少城的老街,住著老成都人,開著許多小茶館,是一條氣質普通的老街。
打入老成都人的窩子,先是說服他們的胃,再和他們和睦相處。
從原材料做起,侯宇翔絕不用冷凍食材,鍋料自己炒,辣醬自己配,每天沒吃完的湯料,都當日處理掉,絕不再用。
這樣的誠意出品,讓冒椒火辣贏得了小巷認同。「我記得有家人,天天來吃,都快把這兒當食堂了」,李珮雯為這些點滴進步高興。
如今的奎星樓,兩端有明堂青年創意中心,中間是櫛此鱗比的美食店,家家招牌靚麗、風味突出,是一條令人注目的網紅街。「冒椒火辣在這兒最早開,後來又有明堂,帶動了這條街的興旺」,少城街辦四道街社區幹部如是小結。
#SplitPageHere#
為了愛開店,為了愛蛻變
「我長大以後要嫁給開串串的」,這句話,是萌童時期的李珮雯對媽媽說的,因為她太好吃,經常流連在串串攤前,媽媽教育她時,她情急之下的「懟」。
結果,她神奇地預言了自己的未來。
「我們兩個是相親認識的。後來,在交往過程中,有一天去吃串串,我說這個味道可以,老侯笑了:『安,這個味道你都覺得可以啊?二天看我給你開個串串,才曉得啥子叫好吃。』我當時以為他在開玩笑,就沒往心裡去。」典型的成都妹兒李珮雯,喜歡吃、嘴巴嚼、性格好耍,當時在成都一家英語培訓機構做老師,還小有名氣。而侯宇翔也在一家醫藥公司做銷售。
沒想到沒過多久,侯宇翔真的行動起來。「第一次開毛線籤籤失利,我們兩個都不服氣,決心一定要再做火一家店。」冒椒火辣開起後,侯宇翔每天研髮菜品,李珮雯下班後就脫下高跟換上平底鞋,換了西裝穿休閒服,夫妻開店忙到深夜。從白領到萬能小二,李珮雯為愛蛻變。
冒椒火辣一天火過一天,2015年,本想固守奎星樓,侯宇翔夫婦卻被一位記者的評語點醒,「如果你們不走出這裡,只能算是一家生意還不錯的店,而不能叫做是一個品牌。」好強的性格,讓侯宇翔、李珮雯又行動起來。
當第二家店在玉林開起時,他們做了一個串串界絕無僅有的促銷活動——在大麥網秒搶100張新店餐券,免費品嘗冒椒火辣。
當時場景還令他們難忘。象看演唱會一樣,人們排著隊,在「回」字形隔離帶裡一步步向前,手裡舉著和演出一樣的門票,等待掃碼驗證後進入冒椒火辣。
「太會玩了!」當他們的分店開到紐約的第三天,在當地負責人的強烈要求下,夫婦二人專門飛到美國,亮相驗身,讓在美的成都人相信,這家店的老闆真的是他們吃過的奎星樓冒椒火辣的老闆。
「我特別佩服老候的定力,對錢說NO的定力」,李珮雯回想,幾年中有不少人找上門來說想合作,有明星——大小都有,演技派、流量派都有;有資本——大小都有,加盟派、上市派都有,他們統統拒絕了,「冒椒火辣就象我們自己的兒,不可能抱給別個。」2016年,他們雙雙辭職原公司,專心專意做冒椒火辣。
一個生於1975年,一個生於1984年,相差9歲,候、李夫婦卻異常情投意合。老侯外表很man,心卻很細,樣樣都有所講究;佩雯小資,江湖人稱「菲妹」,因為她的英文名叫菲比,但性格直爽外放,象個小孩。
「我叫他『爸爸』。今年父親節又是老侯的生日,我發了條朋友圈說『爸爸快樂』,結果有食客說『你爸爸那麼年輕啊?』我笑安逸了。」做事認真,生活好耍,所以兩人一直沒要小孩,要把二人世界繼續下去。
#SplitPageHere#
從根上理解,成都人的生活
什麼是成都人的生活?作為土生土長的成都人,開著成都風格的串串香,侯宇翔夫婦有著很深的理解。
串串的起源是火鍋,是火鍋傳入成都後,成都人的「再創造」——這種理解,基於成都人吃東西的特殊心理:總想用儘量少的代價,品嘗儘量多的味道,就象物其盡用一樣,日子過得很細。
「你象吃個小面,成都人一兩一兩地要,吃個三兩面,就有三種口味,這在其他地方是很少的」,比之串串,李珮雯說,成都人會覺得火鍋的東西一上一大盤,人少了就吃不到兩樣,好吃的成都人就會想到把它剪成一小份,串在一起,花不多的錢就能吃上很多種。所以,當串串香一發明出來,就很快在成都大銜小巷生根開花,風靡一時。為了贏得奎星樓街居民的理解,侯李二人逢年過節還常去拜訪鄰居,聊天拉家常,拉近了心理距離,也得到了鄰居們的認可和支持,「成都人真的很包容」。
「尚滋味,好辛香,會生活」,美食作家向東點評冒椒火辣的走紅:「它完全符合成都人過日子的理念,好吃、會吃。」在冒椒火辣的菜單上,讓成都人會心一笑的菜名比比皆是:數籤籤、啃兔腦殼、牙尖口口脆、飛刀豆瓣碟……
還開不開海外分店?第二家分店會落在哪兒?夫婦倆還在考察中,他們已經決定,要拍一個英語推廣視頻,介紹成都本土的成都串串,李珮雯的英語老師功底,將在視頻中展現,「大約在7月底開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