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念書信來往的歲月

2020-12-14 齊魯壹點

慢慢撫摸八十年代哥哥替老父親寫給我的封封家書,好像還保留著當年的溫度,還能想像出當年拆信時的幸福感和儀式感。拆信是要有技巧的。先要捏捏信的薄厚,感受信瓤疊的形狀,然後捏住信封的一角,使勁甩一甩,讓信瓤靠到另一端,用眼睛掃一下來信的地址,再決定用手撕開信封的力度。那信封留下參差不齊的撕口,好似融入了內心無限的驚喜、猜測和急不可待中的珍視。從保存的幾封家書信封的撕口中就能想像出當時的心情和一種脈脈的幸福;看信是要靜下心來的。先是裝作若無其事的樣子,在寢室的一隅,床鋪前或無人的地方,平復心情,強忍激動時的美妙,然後進入讀信時的慢時光,急迫的一目十行的草草看完一遍,簡單的回味後進入仔細的精讀階段,有時還要看上幾遍,情緒也會隨著信的內容「節奏」的變化而喜形於色;寫信是要經過深思熟慮的。一般是在晚上或在部隊規定寫家信的時間裡完成。寫信不像冰冷的「郵件」,是有溫度的信紙、信封和郵票以及仔細的封口、虔誠的投遞以及默默的等待。信,特別是家信,真的好神奇,像一把萬能的鑰匙,能打開苦悶、煩惱的心結。當工作不順心,生活不愉快,學習不得要領時,再把信拿出來讀讀,能緩解太多的壓力,渾身頓感增添了力量。在部隊,一封信反覆看,有些還與戰友分享。所以後來有一種信,叫「義務兵免費信件」,可惜我沒有享受到,因為軍官有工資待遇,不享受這種在當時世界上所有軍隊,唯獨我軍獨有的優待,再後來取消了免費信件,「軍郵」又火了好一陣子集郵市場。

輕輕翻看那些泛黃的舊信件,讀著那些似曾相識的文字以及回憶那些與信有關的故事,恍如隔世,見字如面的親切感是那樣的強烈,那樣的安暖,久違了的溫情瀰漫心間。一封封家書,承載了多少希望和重託,也是一種精神皈依。信中的反覆叮嚀,殷殷的囑託,如洪鐘大呂般的聲音又在耳邊迴蕩, 幾十年前的點點滴滴又歷歷在目。面對書信,引發無數感想。在過去,收到一封家書,是何等的興奮,沒有一封家書不帶溫暖,沒有一封家書不抵萬金。特別是在古代「一行書信千行淚」,這種情感想怕今人難以體會。好想提筆寫封家書,給天堂的父母,帶去我的感恩與思念,傾訴別之苦,離之痛。天堂過得好嗎?有沒有要花的錢,有沒有禦寒的棉衣;也想給族人們寫一封問候與牽掛的信,說一聲冬閒真好,顆粒歸倉,慢品辛勞後的甘甜。

眼睛移開家書,抬頭仔細端詳書房豎軸書法上的「風搖竹影有聲畫,雨打梅花無字詩」詩句,耳畔裡聽不到竹葉隨風擺動的沙沙聲響,眼眸中看不到竹影搖曳的曼妙;靈犀裡感受不到傲霜鬥雪的梅花在雨中逍遙自在。即便是暖雨打窗,心緒依然冰冷。那裡還有打打鬧鬧的早出晚歸?那裡還有燈下拾零的心神合一?哪裡還有蒙學經典的殷殷誦讀,腦海早已進入了忘我的回憶之中。

冬季到了,冷了天候,臃腫了人群。腦海裡又閃現唐朝詩人王灣的「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的詩句,好一個舊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期待「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的遊歷際遇。遊子在外甚少了解鄉土世故,通話也局限於家人的寒暄和嘮叨。40年總覺一瞬,聚散無常,特別是父母離開人世後,可謂「沒有大事不登門」。發小,同學、玩伴,即使家人,天南地北,各奔前程,儘管通訊如此發達,不到年節也很少通話,更何況寫信了,在說即使寫了,都找不到郵筒投遞,郵局還有郵寄業務嗎?

都說人老了易思戀故鄉,一點不假,一旦上了年紀,想家的情愫就越發煎熬身心。此時,也許就是明天,我們也需要太多的關照和被惦記。每每想到暮年之後,無依無靠,孤苦伶仃,那種別離後的孤獨愁緒,對「家」就產生無限的依戀和無奈的懷念。如今,「雁羽」通信幾近「滅絕」,殷勤的綠衣使者早成了快遞小哥。再也沒有「洛陽城裡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的情景。詩中勾勒怎樣的畫面呀:秋風起,思鄉切,寫家書,交寄時,言未盡,拆信添文,此詩道出了書信韻致無窮。

千裡睽違,一曲衷情,如今,還有幾個人會用寫信寄與遠人。過去鴻雁傳書是最直接情感交流方式之一,既能展示書法,文筆,才思,又能表達綿綿的情意,還能通過字跡感受到對方的溫度。當今科技如此發達,再也回不到你來我往的寫信時代,書信當然也就失去了生命力。再過若干年後,估計教科書上會有如何寫家書的授課,也會出現在各類考試題中,後生們就會抱怨,信是個什麼東西,「百度不靈,搜索無痕」,並嘲諷般說「古人」們幹嘛寫這個 「東東」,發個視頻,郵件不就解了嗎。

家鄉的飛雪會如期而至,鋪天蓋地,瞬間染白了一切,隨著慢長的冬季開始孕育浪漫情懷,北方就成了寒冷和潔白的代名詞。冬季本想回去體會孩提時代玩雪的感受,抑或寫點雪色浪漫,只可惜回不到從前,也找不到那時的興致。這個時節正是冬閒的時候,室外零下二十幾度的氣溫,鎖住了人們出門的衝動,如非必要,絕不會出門,那是真正「貓」在家裡過冬的節奏。室內溫暖如春,人們圍坐爐火前,閒話長短湊趣娛樂。我的農民兄弟,此時,家家都會端坐在炕頭上,舉著酒杯,吃著自己家飼養的豬肉和家禽,咀嚼著用辛勞換來的果實,享受生活的幸福。如今有很多東西只有家鄉獨有,好多年看不到也吃不到了,但童年的味道依然留存心裡。比如凍豆包的香,凍柿子的澀,最值得回味的就是凍梨的甜。普通的白梨經過秋霜,驟然變冷,外皮就變得黑不溜秋的,裡面卻是細白如雪,拿冷水「歡」開,竟有雪糕的甜美,咬一口冰到牙根,流滿嘴的甜汁,那個滋味是無法形容的。

當下,網際網路+時代足以讓泱泱華夏在躁動中難以平靜下來,網際網路下的荷爾蒙經濟,燒旺了網絡直播產業,QQ已不是什麼新的聊天工具了。什麼短視頻、微視頻、微信、直播帶貨太多的新事物讓你目不暇接,就連照相這個神秘的「東西」,都變得簡單的不需要對光圈,焦距了。還有什麼新媒體、自媒體、融媒體、B站等都不是什麼新鮮事了,早已走入我們的生活。當今聽的最多,用的最頻繁也不管在現實生活中,還是在網際網路或者電視上當屬app了,這個app可以去裡面查你不知道的事,都能查出你想要的答案。就連相距天涯海角的彼此,通過視頻近在咫尺,快如覿面了,誰還有寫信的心情。但總感覺再清晰的視頻,也沒有「紙薄情深」的書信更有溫度,更酣暢淋漓,更意境深遠,更能抒發一種殷殷情懷。我有一種錯覺,視頻的「嬉皮笑臉」不夠嚴肅,表達思念不夠虔誠,再好的視頻軟體也無法補救肉體隔絕的苦痛。

歲月荏苒,滄海桑田。端杯有醉意,老家過年好。想家是一種情懷。在外的人們,面對著誘惑,要怎樣的自制力才能不違背心中的那份眷戀和懷念。遠離家鄉的遊子,記住了鄉愁,留住了鄉音,存續了鄉情。這種情,有溫暖,回家就可以無拘無束的放鬆;這種情,有牽掛,這種情,值得眷念,直至永遠。

屋,空蕩蕩,凝固的空氣窒息又難忍。心,陰沉沉,漫長的冷夜洗滌成空漠。天陰暮色寒,風雪一夜間。對故鄉,對家,只有長長的回憶,長長的思念,每當念及,潸然淚下。

淅瀝的小雨在冬至的節氣裡絲絲凌亂,像「怨婦」的眼淚下下停停,這綿綿的雨幕像灰暗的音階,演繹是秋天落幕的悽怨,還是迎接季冬的禮儀。目光眺望窗外,淚腺的堤壩未曾觸碰,好像被雨滴撞擊後開始決堤,潮溼了眼窩,流出了眼角,奈何幾許,無法抑制,隱隱作痛,千般滋味、萬般離愁皆隨這場雨而感傷、揪心。

鋪開信紙寫信的日子早已沒了蹤影,當然「見字如面」、「此致敬禮」也就失去了特定意義。再也沒有了那種等待書信的焦慮與期待,再也不會有拆信讀信時的興奮與悸動。沒有寫信的年代,生活多了幾許蒼白。古人云:「老去心情隨日減,遠來書信隔年間」,真切懷念寫信、拆信、讀信的歲月。

相關焦點

  • 在這個網絡發達的時代,你是否也在等待一封書信?
    還記得最後寫信是在大二的時候,那時一個同學在部隊基地訓練,不允許使用手機,唯一和他交流的方式就是書信;後來他換了訓練基地,也就沒有了聯繫。再後來,可以使用通訊工具了,現在一切方便的交流工具,卻發現好像沒有了那麼多想要說的話了。
  • 《茗心錄》與茶靈來往書信寄情寄景
    此次為玩家們介紹的書信功能,是遊戲中比較獨特的互動玩法,不僅可以得到與茶靈更親密的互動,還可以借書信表達自己的心情。一字一句,寄情重在遊戲中,當玩家達到一定的等級且收到茶靈的來信,便可以開啟書信功能。書信功能是一種特有的玩家和茶靈互動的玩法,玩家通過寫信的方式,來促進與茶靈們的關係,表達對他們的情感。當茶靈收到信件後也會針對感興趣的話題給玩家回信。通常情況下,玩家收到茶靈寄來的信件是不定時的。玩家需要進入書信功能,點擊讀信進行查看是否有新的信件。每當茶靈好感度提升,或者茶靈遠行,便有機會收到茶靈寄來的信件。
  • 《給朱麗葉的信》:以前車馬很遠,書信很慢,一生只夠愛一個人
    信,作為一個名詞來講就是書信的意思。在古代通訊不發達,交通不便利,書信就成為人與人之間聯絡的媒介。每封信看起來很薄,但是裡面的情義很重,是寫信之人對於收信人的感情寄託。書信作為感情的寄託,內容很廣泛,有朋友之間書信的來往,表達友情,有家人之間書信的來往,傳遞親情,也有愛人之間的書信來往,傾訴愛情。央視有一個關於書信的綜藝節目是《信·中國》,節目中通過朗讀書信,拭去歷史的灰塵,帶領我們走進寫信人的世界,跨越時空與古人來一次靈魂的碰面,感受那個時代的悲歡離合。
  • 書信時代漸行漸遠 街頭郵筒只剩68隻
    因為歲月久遠和風雨侵蝕,街上一些郵筒的表層油漆也斑斑駁駁,透著一種蒼涼,成為一道訴說歲月的無言風景。  今天,還有多少人在寫信?有哪些人還在寫信?遍布老城區的郵筒是否會淡出人們的視線,記者就此展開採訪。  現狀——私人信件減少商業函件增加  「還在寄信的人,集中在老年人、學生等群體。」
  • 郵筒---那書信的時代
    這簡單的行囊,傳送了無數平凡卻感人的故事……書信,多少故事都從這裡開始,從前沒有手機電話,遠隔千裡的期盼只能靠書信來往,靠郵遞員一步一步的投遞,仿佛那些文字走過千山萬水,變得的更有感染力。信封的兩端是兩座遙遠的城市,你在這頭,我在那頭,所有的情誼幻化成文字躍然紙上,淋漓盡致。
  • 古文欣賞:那些藏在來往書信中的絕妙好文
    今天我們就來看看那些書信中的絕妙好文吧!《答謝中書書》南北朝:陶弘景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高峰入雲,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
  • 懷念那些年,言而有「信」的日子
    看著一堆厚厚的泛黃的信箋,不由得懷念起那些寫信、收信的日子,腦海裡浮想起當時寄信,拆信的場景依然感覺很溫暖。那時沒有現在社會信息傳遞的方便和快捷,能有固定電話的也是少之又少,更不用說現在的手機、郵箱、微信等等。特別是在當兵的那三年,每次等待來信的那個殷切期待,望眼欲穿,那樣的日子快樂而充實。真是「開拆遠書何事喜,數行家書抵千金」。
  • 誦讀烈士書信 再憶戰鬥歲月 中共二大會址紀念館舉辦慶祝建軍節...
    為進一步激勵官兵感悟信仰力量,傳承紅色基因,肩負起時代賦予的使命,紀念館特別準備了一堂生動的「情景黨課」,以沉浸式誦讀烈士家書的方式,再現了彭湃、楊殷、顏昌頤和邢士貞四位軍委同志在上海的戰鬥歲月。烈士們在獄中與上級組織、妻子兒女飽含深情、感人肺腑的一封封書信,經過誦讀演繹深深觸動著在場的每一位。官兵們表示,先烈們的光榮犧牲,染紅了獵獵軍旗,點亮了閃閃紅星,換來了今天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館方介紹,誦讀烈士家書等體驗式情景黨課將作為一項常態化的「四史」學習教育課程持續開展下去,同時還將以「軍人講軍史」為契機,進一步深化軍地共建,用活紅色資源、講好紅色故事,傳承好紅色基因。
  • 書信造句和解釋_書信的例句有哪些 - 小孩子點讀
    書信(shū xìn)。近義詞有:函牘,信札,尺書,尺素,書翰。反義詞有:口信。指信札。[冰心《空巢》:「雖然我在中部,他在西部,我們卻是書信不斷。」]書信參考例句:1、老去心情隨日減,遠來書信隔年間。
  • 遼寧省檔案局啟幕「信·未來」經典書信檔案誦讀季
    央廣網瀋陽5月30日消息(記者徐志強)在第十一個國際檔案日來臨之際,5月30日,由遼寧省檔案局(館)倡導發起,瀋陽市渾南區教育局、瀋陽軍旅書畫研究會助力主辦的「信·未來」——經典書信檔案誦讀季在遼寧省檔案局(館)正式拉開帷幕。
  • 《書信中的世界史》:書信是對症生命無常的文學解藥
    歌德就書信的魔力做了很多思考,他認為書信「是一個人可以留下的最重要的紀念物」。而這樣的直覺是對的:在主人去世很久之後,書信仍然鮮活。在政治、外交和戰爭事務中,命令或承諾必須備有證明文件。因此,有很多我們今天在讚頌的事都是通過書信這樣的媒介達成的。
  • 藍墨水一一懷念用鋼筆寫字的青春時光
    懷念用藍墨水鋼筆寫字的青春時光。那筆是廉價的英雄鋼筆,吸飽了墨水有時會在紙上下個蛋,有時不知哪裡還會漏墨水,常常弄得十指有藍藍的墨痕,一不小心還會抹到臉上。但那有什麼關係呢,什麼也擋不住我對書寫的熱愛!
  • 書信時代漸行漸遠 你還會往郵筒裡寄信嗎?
    原標題:書信時代漸行漸遠 你還會往郵筒裡寄信嗎?   紅網郴州站12月13日訊(通訊員 周慧)在電子郵件、電話、簡訊、QQ、微信、視頻聊天等科技手段的「圍剿」下,曾經承載著厚重情感的信件和郵筒,已經漸漸淡出了人們的生活。寫信這種與遠方親友溝通的方式,被新潮的年輕一代視為過時、落伍。
  • 那些窩心的經典語句,懷念逝去的歲月,讀完受益一生
    13.願,回首往事,有我輕落的一筆,畫成你想要的景色,有我纏綿的牽掛,溫暖你時而嚴寒的心,有我誠摯的祝願,送出一縷久別的懷念!14.還沒有言別,你已消失於遠方的地平線。我站著,好像一株小樹那樣平靜。其次,我的心早隨你而去。不知你是否察覺?
  • 《山茶文具店》:充滿儀式感的書信,讓我們學會與自己握手言和
    《從前慢》中說道:「從前車馬慢,書信很遠,一生只夠愛一個人」。現今社會電子訊息越來越便捷,書信已經離我們越來越遠。我們很少寫信,也愛了不止一個人。鋼筋混凝土的城市裡,霓虹燈眼花繚亂,內心也被光閃耀的飄忽不定。偶然間讀到小川糸的《山茶文具店》,一封封書信,恬靜淡然的慢節奏生活,感覺心靈受到了洗滌,一路長大的過程中,我們要學會和自己和解。
  • 首發毛澤東誕辰歌曲專輯《永遠的懷念》
    本報北京12月25日訊 記者董洪亮報導:為紀念毛澤東同志領導的中國工農紅軍二萬五千裡長徵勝利70周年,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13周年、逝世30周年,由毛岸青、邵華作詞青年作曲家向東作曲,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宣傳部製作、中國唱片總公司出版的歌曲專輯《永遠的懷念》CD、DVD套裝版首發式今天在人民大會堂舉行。
  • 專家高度評價書信社會價值,8000封書信構建普通人情感聖殿
    傅老總會翻閱這些珍藏的信件連日來,楚天都市報連續報導了漢口83歲的老人傅壽彭珍藏8000封書信的故事,引發讀者強烈共鳴。專家盛讚這是普通人持久修建的一座情感聖殿,當今社會進入刷屏的快節奏時代,書信促人回望反思,堅守內心的安寧。
  • 啟迪閱讀,書信夢想,凱閱贊助《牛津閱讀樹》書信大會
    啟迪閱讀,書信夢想,凱閱贊助《牛津閱讀樹》書信大會2018-06-29 12:18:46出處:其他作者:佚名2018年4月18日,在世界讀書日到來之際,由國內親子閱讀品牌——凱閱,攜手牛津大學出版社舉辦的《牛津閱讀樹》2018書信創作大會正式拉開帷幕。  此次活動的主題為「啟迪閱讀,書信夢想」,旨在為孩子們提供一個展現綜合能力的活動平臺,鼓勵孩子們用英文書信表達自我,書寫創意,在完成作品的過程中學會溝通,提升自信。
  • 《歲月神偷》歲月是一場有去無回的旅行
    短視頻app的興起,不僅造就了很多有才華的視頻創作者,更是讓很多歌曲進入了大眾視野從而成為所謂的「神曲」,今天小編要和大家分享的歌曲算得上是「網絡神曲「中的鼻祖了,那就是《歲月神偷》。也許看到這個名字很多人會覺得陌生,但是旋律一響起你一定會跟著哼唱的。
  • 在網絡發達時代,你還在用手寫書信嗎?可算是久違的感覺
    不知從什麼時候起,我特別懷念那久違的感覺。想像著在夜裡趴在書桌前,在昏黃的檯燈下,寫著自己刪了改,改了又重新寫的信,一邊還在傻傻的想著對方讀信時的樣子,每個字的斟酌,每個字的掂量都做到了不能再修改的地步,寫完了折成自己喜歡的形狀放在信封裡,然後很是不放心的再取出來看一看有沒有一絲的不妥,然後再放進去,用膠水封住,就這樣反反覆覆的,看了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