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電動車騎行的這些「禦寒神器」要警惕?!

2020-12-12 澎湃新聞

冬季電動車騎行的這些「禦寒神器」要警惕?!

2020-12-11 09:1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騎上我心愛的小摩託

它永遠不會堵車」

......

冬季騎電動車,

為了防寒保暖,

大家各顯神通,陸續搬出了

車把手套、長圍巾、反穿衣、擋風被等

騎車版「禦寒神器」。

騎車版「禦寒神器」

NO.1 最開始「車把手套」

NO.2 緊接著「長圍巾」

NO.3 還是冷?再「反穿衣」

NO.4 最後全方位「擋風被」

但是,

這些「禦寒神器」在使用時

卻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

如果你身邊有親朋好友在使用,

請告訴他們:

這!很!危!險!

1

車把手套

危險指數:★★★★

在電動車上安裝固定手套,會限制騎車人手部操控電動車剎車和轉向的靈敏度,嚴重影響身體平衡能力和敏捷度。

2

長圍巾

危險指數:★★★

很多人喜歡在騎電動車時佩戴長圍巾保暖。然而,若不固定好圍巾的長度,騎行過程中很容易出現圍巾被捲入車輪或被周邊車輛拖拽的現象。

3

反穿衣

危險指數:★★★★

反穿衣會使騎車人的手臂伸縮、上抬空間和對車把手的掌控受限,在危險情況來臨時難以做出靈敏反應,同時,反穿衣物易脫落,分散騎車人注意力,並容易造成與周邊車輛鉤掛。

4

連體擋風被

危險指數:★★★★★

連體擋風被將騎車人包圍在裡面,與電動車成為一體。這樣嚴重限制了騎車人在緊急情況來臨時的自我保護能力。

同時,擋風被的寬度一般都超過車把手,包圍在騎車人兩側,容易被周邊同行車輛或路邊物體夾掛。過寬的擋風被會使行駛過程中風阻變大,導致車輛穩定性差,雨雪天更容易發生危險。

那麼,在寒冷的冬天,

如何做到安全性高的保暖出行呢?

正確的騎車禦寒姿勢

頭部

戴帽子、圍巾會遮擋視線,正確的做法是佩戴安全帽。

手部

直接將保暖手套戴在手上會更加安全,遇到危險時可以緊急剎車。

膝部

騎車時佩戴保暖護膝,萬一發生碰擦、翻倒,也能保護膝蓋。

急急俠提醒:

冬季天氣寒冷,

選擇正確的禦寒保暖裝備,

騎行時確保手腳靈活,

始終把安全放在第一位。

來源:據國家應急廣播網、中國消防綜合整理

【免責聲明】 文章為轉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刪除內容或協商版權問題!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本公眾號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原標題:《冬季電動車騎行的這些「禦寒神器」要警惕?!》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冬季電動車騎行的這些「禦寒神器」要警惕!
    冬季騎電動車,為了防寒保暖,大家各顯神通,陸續搬出了車把手套、長圍巾、反穿衣、擋風被等騎車版「禦寒神器」。 騎車版「禦寒神器」NO.1 最開始「車把手套」   但是,   這些「禦寒神器」在使用時   卻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   如果你身邊有親朋好友在使用,   請告訴他們:    這!很!危!險!
  • 冬日電動車騎行「標配」?這些「禦寒神器」很危險!
    天氣是越來越冷 騎著電動車出門冷風颼颼 棉衣棉褲似乎也不夠了 於是電動車主們搬出了「禦寒神器」 車把手套
  • 冬季電動車安全出行提示
    冬季電動車駕駛人 穿著臃腫、視野受限、影響聽覺 不能及時發現來往車輛 如果駕駛員能夠了解電動車的特點 對安全行車、預防事故 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 潮人必備騎行神器——雅迪電動車極光2.0
    說到雅迪電動車,給人的印象就是「更高端」和「為消費者帶去幸福感」。這麼多年來,雅迪電動車也的確不忘初心地在踐行著這兩大理念,設計出了許多備受消費者推崇的電動車,在高端電動車市場的銷量更是連續八年蟬聯第一。諸多榮譽加身,不愧為電動車行業的「領航者」。
  • 冬季騎行必備神器,暖暖的電熱手把
    每年冬季這個時候,呆子就開始搗騰著自己的摩託車準備長途回家過年,要跑國道,雪山和高速,穿越2000多公裡後和家人團聚
  • 內蒙人的禦寒神器你都了解嗎?
    禦寒神器/winter/ 這幾天的內蒙古 溫度已經很低 尤其呼倫貝爾已經出現低於零下40度的極寒天氣 最低氣溫出現在根河市 達到-43.6℃ 你知道內蒙人的禦寒神器有哪些嗎?
  • 電動車沒電推著走?笨!座墊下面這個孔,一插,一整天不用愁
    一款真正帶來工作效益的快速充電器,備上一款快遞充電器吧,充電效率提高,是最怕電動車沒電,而且動力十足不傷害電池 ,很多騎電動車的市民給自己的電動車加上了禦寒神器,成為寒冬的伴
  • 冬季到了,有哪些部位需要特殊保暖?這些地方要多防護
    一定要注意這些地方是需要特殊防護的。第1個地方便是頭部,頭部是我們人體的主要部位,而且頭部如果遇到了風寒會導致中風口歪眼斜,牙痛耳鳴等等。而且如果寒風由頭部入侵,平日也會造成我們偏頭痛症狀,特別是對於女性來講,有大部分的女性在生理期或者因為長時間的勞累,熬夜就會導致偏頭疼。
  • 趕緊去品牌折扣展一折搶「禦寒神器」-溫州財經網-溫州網
    趕緊去品牌折扣展一折搶「禦寒神器」來源:溫州網—溫州都市報發布時間:2020-12-11 10:39:00字體:大 中 小  大家要多留意,厚衣服要準備好。不想取暖「靠抖」,大家趕緊在冷空氣來臨之前,到2020品牌折扣展上去「淘寶」吧。為期5天的2020品牌折扣展已在溫州國際會展中心5號館開展二天了,上萬款的秋冬流行服飾:羽絨服、棉服、時尚大衣、保暖羊絨衫、運動服飾、冬天家居服……所有能夠滿足全家男女老少保暖禦寒的「裝備」,全部以一折起的超低價亮相。好貨不等人,大家抓緊來買買買吧。
  • 騎行電動車禁止使用擋風被,車主用什麼冬季保暖,這幾招不妨試試
    11月的到來已經進入倒計時,多地馬上就會迎來天氣降溫的情況,天氣變化對於開私家車的並無影響,但是對騎電動車的廣大車主就影響非常大,那種寒風刺骨的感受汽車用戶無法體會得到,這個時候,很多車主就會拿出「法寶」擋風被,有了它,無論是上半身還是下半身都會變得舒適不少,但是根據新規,騎行電動車使用擋風被已經被拉入「黑名單」;
  • 冬季騎行,必須知道這10件事!
    1、車輛檢查冬季騎行出門前一定要檢查車輛,檢查輪胎、傳動、剎車及各個部位的活動件,即使對愛車很放心也建議檢查檢查,確保萬無一失,冬季出門本來就寒冷,如果車子出些問題修起來很費力,還會影響心情。冬天騎行泥塵混水粘在車上容易受冷變硬,特別是前叉上管處一定要認真清洗,可以避免避震時造成車身無謂的刮傷。5、注意適當的騎車強度和行程早晨不宜出發太早,出發前一定要吃些熱早點,傍晚應早些收騎歇息。患有心、肺、高血壓,氣管炎、哮喘疾患的在冬季一定要適量活動,出汗後休息的時候一定不要站在風口防止感冒。
  • 這個冬天不太冷 冬季騎行裝備大搜羅
    隨著寒冷的冬季來臨,很多騎士選擇了將愛車封藏,等待著來年的春暖花開。筆者經過兩周駕車通勤觀察發現,交通擁堵相比其他季節更加嚴重,其原因與摩託車出行數量的大幅減少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怎樣才能讓各位騎士恢復到之前的狀態,提高出行效率,只需有效將騎行保暖措施做好,無懼嚴寒,堅持騎行,不為本就擁堵的城市再填「堵」。
  • 冬季,這是一條保命的推送……所有企業必看!
    冬季企業防靜電要點:1.企業要從工藝和裝置方面做好設備接地的檢測和檢測工作;2.員工要嚴格遵守企業規章和操作規程,尤其是石油化工等行業,易燃易爆環境中特別要注意防靜電;3.企業要強化員工火災爆炸的應急處置能力。
  • 超威告訴你,冬季電動車應該如何保養
    接下來,超威就馬上為你分享一波冬季電動自行車保養小常識,希望可以給廣大車主帶來幫助。一、冬季充電冬季給電動車充電時,應儘可能隨用隨充。為了避免造成電池虧電,不要等到電量低於30%再開始充電,讓電池電量處於飽滿狀態。
  • 擋風被、遮雨棚……騎電動車加裝這些有危險!
    行走在街頭,我們經常可以見到,一些電動車車主或是在電動車前加裝擋風被,或是在電動車上加裝遮雨棚、兒童座椅等。在寒冷的冬季,擋風被、遮擋雨棚尤其受推崇,不少電動車車主更是哪樣「神器」都要擁有。這樣安全嗎?存在哪些隱患?記者對此進行了走訪。
  • 酸甜苦辣說防寒——老車迷的冬季騎行鬥爭史
    我感覺摩託車也是「有火」的,它會讓痴迷者在騎行中將寒冷拋到腦後。可是,「精神勝利法」並不能讓寒風避開身體,該遭的罪是一點折扣都不打的。那個夜晚,擁有摩託車的興奮勁兒頂著我們跑到油箱見底,在停下來找加油站時,終於手腳冰涼撐不住了。那種全身被冷風吹透之後涼到骨子裡的寒意,現在想來都忍不住要打個寒噤。
  • 電動車雨季騎行必須了解的防護技巧!
    1、拆除電動車加裝的雨棚等設備隨著夏季到來不少車主給愛車加裝頂棚,以期能夠防曬、防雨,其實這些加裝的設備會增大行駛阻力,影響行車穩定性。遇到道路溼滑、颳風下雨等惡劣天氣,重心不穩,遮擋視線,極易造成交通事故;事故一旦發生,騎車人或者行人都極易被遮陽傘刺傷,造成更嚴重的傷害。
  • 動圖+案例 | 冬季,這是一條保命的推送……所有企業必看!
    冬季企業防靜電要點:1.企業要從工藝和裝置方面做好設備接地的檢測和檢測工作;2.員工要嚴格遵守企業規章和操作規程,尤其是石油化工等行業,易燃易爆環境中特別要注意防靜電;3.企業要強化員工火災爆炸的應急處置能力。
  • 警惕隔夜酒駕!冬季交通安全出行還有這些要注意→
    近日,各地交管部門在冬季交通安全百日行動中發現,一些司機喝酒後,以為休息幾個小時就可以開車上路了,殊不知這也屬酒駕,十分危險。在此也提醒廣大駕駛人,喝完酒之後要保證足夠的休息時間,最好是在24小時以後再開車上路行駛,保證行車安全。駕車出行 警惕疲勞駕駛除了酒後駕車,疲勞駕駛也是十分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