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兒體適能:雖然沒有對少兒體適能有明確的概念界定,但少兒體適能是根據兒童生長發育、體格發育、認知平衡、個性傾向等方面的感官統合、訓練和治療的專業機構,被稱之為「感統」教育培訓。何甚感統,即感覺統合,是指將人體器官各部分感受訊息輸入配合起來,經大腦統合感化,實現對身體外的知覺做出反映。這個概念是由美國臨床心理學專家愛爾絲博士提出。據了解,在西方一些發達國家這樣的訓練館很是多見。通過這樣的訓練能夠促進孩子的大腦和身體協調發展。
少兒體適能室內空間構成:入口大廳、吧檯餐飲區、器械區、團體課區、室內遊泳池、拓展運動區(攀巖牆、兵乓球羽毛球場地、保齡球場地)、更衣室(淋浴間、化妝間、衛生間、附屬設施)、管理及輔助用房設計、設備設計等。
少兒體適能室內空間的設計要求
1.功能分區劃分:少兒體適能的室內設計必須合理劃分運動房的功能區。目前,關於運動房設施的規劃和功能組成在我國仍缺少定量的標準和科學的理論依據。功能分區可按照一下設定:運動區,器械練習區、團體課程區、擴展運動區;服務區分為,主要服務區、擴展服務區、行政管理區。
運動房運動區:(1)器械練習區:自由重量練習器、等重量練習器、心肺功能練習器;(2)團體課程區;多功能操房、動感單車、瑜伽房;(3)擴展運動區;球類館、遊泳池、武道館。兒童擴展運動區可單獨增設攀巖牆、保齡球館、羽毛球館運動房的特色,內容豐富、空間多元化。
運動房服務區:(1)主要服務區:接待區、更衣室、寄存區、體測區、VIP私教區、公共衛生間;(2)擴展運動區:商務網吧、營養配餐、美體中心;(3)行政管理區:辦公區、儲物及設備間、員工休息區。
2.功能流線:少兒體適能按人群的人流需要劃分功能流向。人群分為:顧客、教練、管理人員、清潔人員。人流分為顧客和員工流,一顧客流向為主流。人流有各自的活動軌跡和範圍,但在一定的服務空間中又存在對話和互動,設計要按照功能合理劃分區域流向。哥哥去遇見應該有明顯的分界和較明顯的分區標誌、以免人流混淆,造成不必要的不便和幹擾。
3.室內空間環境質量:應用環保材料,設立良好的通風設施。定期消毒,確保兒童和員工的健康,並按時對運動房的各類設施進行消毒。由於人體在運動過程當中,伴隨身體的汗液和微生物的不斷增多,如果空氣得不到很好地流通致使空氣中的細菌、病毒不斷聚集,引發各種呼吸道疾病。因此,室內運動房應安裝良好的通風和對流設施,以免廢氣在有限的空間繼續循環,引起流行病。以保證兒童的身心健康發展。
4.室內空間安全性:為兒童的安全而設計。採用專業的運動防撞材料。合理的運用安全標識指示。在運動房內使用適當的安全標誌,以幫助兒童和員工正確使用設施,並在必要時設置醒目的安全提示。在出入口設置醒目的「入口」和「出口」標誌等。另外,通過牆壁或利用宣傳手段促進運動安全防範、準確、易損壞現有動作技能,為兒童及家長提供實用的安全信息,防止運動過程造成的損傷。這樣做不但有利於安全,還營建了一種關懷的氣氛。但是要使這些安全標誌有效,應安排在正確醒目的位置、內容要簡潔、清楚易懂,並保持其清潔和完整。
5.滿足生理需求的尺度要求:所有運動器材都應配備適合兒童身高的小型設備。兒童可以在運動房使用各種力量器械和運動器材,完成身體的鍛鍊。並參與街舞、瑜珈、空手道和營養課程等。少兒體適能採用兒童友好型設計,要符合兒童人體工學的特點。
6.室內空間趣味性:通過視覺、顏色、空間、器械、形狀造型等來增加、豐富室內空間趣味性。創造出一個屬於孩子的運動空間。通過空間趣味性令人產生愉快、有趣和被吸引的感覺。通過各個小空間的變化,從而促進兒童間空間進行交流。
7.室內空間交互性:傳統的運動器材不能避免重複單一的感覺,若是大人為了實現健康目標,相對於自律,那麼兒童會對它感興趣。在這個無交互不設計的時代,將遊戲化的運動方式融入孩子運動器械的開發,可設置幾款最新的遊戲化交互運動設備,增加空間交互及趣味性。
論文作者:曲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