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成都、深圳排名前三!前10月國內主要機場吞吐量數據出來了

2020-12-18 澎湃新聞

2020年步入尾聲,國內民航業也開始進入最後的衝刺階段。面對2020年「特殊」的運營環境,國內旅客吞吐量排名前十的機場情況如何,其排名是否較2019年出現較大的變化,成為本報告關注的重點。

2020年步入尾聲,國內民航業也開始進入最後的衝刺階段。面對2020年「特殊」的運營環境,國內旅客吞吐量排名前十的機場情況如何,其排名是否較2019年出現較大的變化,成為本報告關注的重點。

21世紀經濟研究院根據飛友科技、民航局等多方數據,對國內旅客吞吐量排名前10的機場進行分析。我們發現:與2019年相比,2020年國內前十大機場的排名或將出現較大變化。廣州白雲機場若保持1-11月的復甦勢頭,年末或成為國內旅客吞吐量最高的機場,並有望在這一數據中排名全球第1。

成都雙流、深圳寶安機場排名有望上升到2-3位,而過去數年排名全國前兩位的北京首都和上海浦東機場,則將和昆明長水機場爭奪5-7位的排名。

國內機場排名或生變

截至目前,國內主要機場均發布了1-10月運營數據。從前10月情況看,排名依次為:廣州白雲、成都雙流、深圳寶安、重慶江北、北京首都、昆明長水、上海浦東、西安鹹陽、上海虹橋、杭州蕭山機場。

累計旅客吞吐量方面,前10月廣州白雲、成都雙流和深圳寶安是僅有的三座吞吐量高於3000萬人次的機場,可對比的是,2019年前10月,國內旅客吞吐量超3000萬人次的機場達到了10座。這亦可體現2020年對於民航運輸業而言,是非常艱難的一年。

增速方面,重慶江北和成都雙流則是僅有的兩座同比降幅低於30%的機場,前10月的旅客吞吐量同比降幅分別為25.3%和27.8%。而北京首都機場的同比降幅仍達到68.1%。

進一步的數據顯示,截至12月14日,國內旅客吞吐量前十大機場中,北京首都、廣州白雲、成都雙流、深圳寶安和重慶江北還發布了前11月數據。

21世紀經濟研究院研究員根據上述數據進行綜合測算,廣州白雲機場有望成為11月唯一一座旅客吞吐量突破500萬人次的城市,並有望在年末成為國內旅客吞吐量最高的機場,有望在這一數據中排名全球第1。

成都雙流和深圳寶安機場,則有望在今年年末排名全國第2和第3位。上述三座機場在2019年末的排名,分別為第3-5位。重慶江北機場也將有望迎來歷史排名最好時期——從2019年全國排名第9,升至2020年年末的全國4位。而長期排名國內機場前兩位的北京首都和上海浦東機場,或在今年跌出前三,排名在5-7位之間。不僅如此,這兩座機場還將接受昆明長水機場的競爭:2020年前10月,昆明長水機場的旅客吞吐量為2609.87萬人次,高於上海浦東2607.03萬人次,低於北京首都機場2673.8萬人次。

北京首都機場和上海浦東機場旅客吞吐量的下滑,與這兩座機場的國際/國內航線配比有關。

北京首都、上海浦東是國內承擔著最多出入境旅客運輸任務的機場。2020年,受疫情影響,國際航空運輸業表現低迷,這對上述機場均帶來較明顯的影響。

從2019年前十大機場的出入境旅客吞吐量佔比觀察,上海浦東機場的佔比最高,達到51%,北京首都達到27%。

而從2020年前10月數據看,上述兩座機場的旅客吞吐量同比降幅亦為最大,其中北京首都機場降幅為68.1%,上海浦東機場為59.4%。

21世紀經濟研究院認為,在國外疫情仍在持續的背景下,國際航空運輸業亦將持續受影響。

就機場而言,如何在這一背景下開拓更多的國內航線「增量市場」,將是熬過寒冬的關鍵。

一個積極的表現是,國內航空業復甦的跡象仍較明顯。就擁有包括成都雙流、昆明長水、重慶江北、貴陽龍洞堡4座「2000萬級以上」吞吐量機場,且國內航線佔比較多的西南地區而言,根據民航西南管理局公布的數據,11月西南地區的旅客吞吐量合計為1713.11萬人次,同比增速僅下滑3.63%。而在今年2月,西南地區的這一數據的同比增速,下滑程度達到了81%。

此後,隨著國內疫情獲得控制,航空運輸業開始恢復,西南地區的民航旅客吞吐量增速的下滑幅度逐漸降低,並於8月首次回暖至個位數跌幅,9-10月受中秋及國慶假期的推動,西南地區的旅客吞吐量增速分別為0.56%和-1.93%,超過或接近去年同期水平。

廣州白雲機場或全球第一

廣州白雲機場在今年的表現,可用「後半程發力」形容。過去數年,該機場主要的競爭對手,是北京首都和上海浦東,則今年變為了成都雙流機場。

事實上,直到2020年9月,廣州白雲機場尚落後於成都雙流機場——據民航局1-8月數據,成都雙流機場旅客吞吐量為2451萬人次,居於國內第一,廣場白雲機場落後近20萬人次。9月份,廣州白雲機場實現反超,前9月旅客吞吐量為2893.6萬人次,高出成都雙流機場約5萬人次。此後,廣州白雲機場開始「加速」,截至10月末,該機場的累計吞吐量達到3388.73萬人,高出成都18.85萬人次,11月末,雙方差距進一步拉大到87.34萬人次。

廣州白雲機場在下半年的快速復甦,與當地疫情防控得力有關,亦與國際國內航線的恢復情況有關,與此前因疫情導致赴香港、澳門機場通道不暢,旅客轉為使用廣州機場航線有關。

但需要注意的是,廣場白雲機場的旅客吞吐量排名全國第一、全球第二,仍為疫情全球化背景下的特殊表現。

廣州的國際航空樞紐功能如何在未來獲得更多的發揮空間,仍依賴於國際航空市場的復甦。

從規劃看,廣州白雲機場在未來面臨多個利好因素加持。如4月末,《廣州白雲國際機場總體規劃修編(2020年版)》獲得國家民航局正式批覆,該規劃中廣州白雲國際機場定位為引領粵港澳世界級機場群建設、支撐民航強國戰略的國際航空樞紐。

白雲機場是國內三大國際航空樞紐之一,是粵港澳大灣區世界級機場群的核心機場。新修編的白雲機場總體規劃按照近期2030年飛機起降77.5萬架次、旅客吞吐量1.2億人次、貨郵吞吐量380萬噸,遠期2045年飛機起降87萬架次、旅客吞吐量1.4億人次、貨郵吞吐量600萬噸進行規劃。

此外,11月15日,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在東亞合作領導人系列會議期間正式籤署,21世紀經濟研究院認為,這對於國際航線較多的機場將是利好。

而從加入RCEP的各成員國的地理位置看,廣州位於中心位置,未來有望成為各成員國旅客中轉的主要選擇地。

但需要注意的一個細節是,即使2020年成都雙流機場的旅客吞吐量排名達到了全國第2,仍將在2021年面臨成都天府國際機場投入運營後,對其旅客分流而帶來的影響。

如2020年北京首都機場的旅客吞吐量下降,除疫情因素外,也與北京大興機場投入運營、分擔了部分客流量有關。

2021年,成都天府國際機場將投入運營,21世紀經濟研究院研究員預計,這或將拉低成都雙流機場在未來的排名。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 作者:21世紀經濟報導研究院研究員 李果

覺得好看,請點這裡↓↓↓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廣州、成都、深圳排名前三!前10月國內主要機場吞吐量數據出來了》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前10月國內主要機場吞吐量排名:廣州、成都、深圳排名前三 _ 證券...
    我們發現:與2019年相比,2020年國內前十大機場的排名或將出現較大變化。廣州白雲機場若保持1-11月的復甦勢頭,年末或成為國內旅客吞吐量最高的機場,並有望在這一數據中排名全球第1。成都雙流、深圳寶安機場排名有望上升到2-3位,而過去數年排名全國前兩位的北京首都和上海浦東機場,則將和昆明長水機場爭奪5-7位的排名。
  • 前10月國內機場吞吐量排名:廣州、成都、深圳排名前三
    2020年步入尾聲,國內民航業也開始進入最後的衝刺階段。面對2020年「特殊」的運營環境,國內旅客吞吐量排名前十的機場情況如何,其排名是否較2019年出現較大的變化,成為本報告關注的重點。  21世紀經濟研究院根據飛友科技、民航局等多方數據,對國內旅客吞吐量排名前10的機場進行分析。
  • 前8月城市機場復甦排名:廣州全國第一 三亞最受歡迎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前8月城市機場復甦排名:廣州全國第一,三亞最受歡迎9月22日,航空數據研究機構——飛友科技發布1-8月國內主要城市的航空運力情況。21世紀經濟研究院根據相關數據,對疫情之下的城市商旅復甦情況進行研究。
  • 今年機場旅客量排名,廣州升到第一,成都深圳重慶貴陽進前五
    從民航資源網發布的信息來看,今年前9月,中國內地各機場的旅客吞吐量排名有所變化,我們具體來看看。 今年1-9月,中國吞吐量前10的機場分別為:廣州白雲機場、成都雙流機場、深圳寶安機場、重慶江北機場、昆明長水機場、北京首都機場、上海浦東機場、西安鹹陽機場、上海虹橋機場、杭州蕭山機場
  • 上半年國內十大機場旅客吞吐量排名:成都雙流排第一
    21世紀經濟研究院根據專業航空數據分析機構「飛常準」提供的數據,對2020年上半年的國內排名前十機場(不含港澳臺地區)進行了旅客吞吐量分析。總體情況看,排名前十的機場在1-6月的旅客吞吐量同比下滑情況明顯,整體跌幅為52.68%。1-6月,成都雙流機場的旅客吞吐量超越北京首都、上海浦東、廣州白雲三大樞紐機場,上升到第一位。
  • 城市機場復甦排名:廣州全國第一,成都第二,深圳第三
    據21世紀經濟報導,今年前8月,旅客吞吐量排名全國第一的是廣州白雲機場,韌性最強的是成都雙流機場。前十大機場吞吐量排名依次為:廣州、成都、深圳、重慶、昆明、北京(首都)、上海(浦東)、西安、上海(虹橋)、杭州。但如果把浦東與虹橋加起來,上海全市的航空吞吐量仍然穩居全國榜首。
  • 最新機場吞吐量排名:廣州第一,成都超浦東,香港不及鄭州西安
    文|陳一朵 來源:城市戰爭根據民航資源網的信息,今年前9月的機場吞吐量排名出爐,廣州白雲機場前三季度累計吞吐量為2893萬人次,排名全國第一,反超北京首都機場、上海浦東機場、香港國際機場三大勁旅。前十大機場吞吐量排名依次為:廣州(白雲)、成都(雙流)、深圳(寶安)、重慶(江北)、昆明(長水)、北京(首都)、上海(浦東)、西安(鹹陽)、上海(虹橋)、杭州(蕭山)。
  • 今年前3季度機場貨運吞吐量,北京首都機場僅排名第4
    根據民航局的數據,今年前3季度國內機場旅客吞吐量排名前3依次是:廣州白雲機場、成都雙流機場、深圳寶安機場。其中北京首都機場排名第6,上海浦東機場排名第7,上海虹橋機場排名第9。
  • 2020年前3季度城市機場旅客吞吐量,北京和上海不入前5
    根據民航局的數據,今年前3季度國內機場旅客吞吐量排名前3依次是:廣州白雲機場、成都雙流機場、深圳寶安機場。其中北京首都機場排名第6,上海浦東機場排名第7,上海虹橋機場排名第9。根據相關數據,今年前三季度城市機場貨運吞吐量前三名依次是:上海浦東機場、廣州白雲機場、深圳寶安機場。北京首都機場排名第4,成都雙流機場排名第6,上海虹橋機場排名第12。
  • 全國五大機場發布3月吞吐量:成都雙流機場升至第一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由於國際航線佔比不同,各大機場的恢復速度呈現出了明顯的差距:相較於2月,北京首都機場、上海浦東機場3月吞吐量環比下降,同比降幅仍處擴大狀態;而廣州白雲機場、深圳寶安機場、成都雙流機場則環比上升,同比降幅在不斷收窄。如今,上市機場股的首份一季度業績預告已經出現,深圳寶安機場預計虧損超過1億元。
  • 4月,成都雙流機場旅客吞吐量、出港航班量均居全國第一
    來自飛常準大數據研究院的監測結果顯示,在千萬級國內機場中,4月份國內出港航班量排名靠前的分別為成都雙流、深圳寶安、廣州白雲、重慶江北、昆明長水、西安鹹陽、上海虹橋、杭州蕭山、上海浦東、鄭州新鄭、南京祿口、北京首都等機場。其中,4月成都雙流機場國內出港航班量9057班次,同比下跌29.65%,跌幅為最小。
  • 2019年國內機場運力排名:北上廣居前三 中部之爭膠著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2019年國內機場運力排名:北上廣居前三,中部之爭膠著近期,中國民航局官網公布了2019年中國機場吞吐量數據。21世紀經濟研究院以旅客吞吐量為分析維度,觀察過去一年中國民航機場的表現情況,同時結合2020年1-2月的部分機場運力數據,對疫情之下的機場運力進行解讀。我國民航業的發展依然穩定,2019年吞吐量超過13億人次,排名前十的機場整體邁過了4000萬人次關口。
  • 中國機場客流量前10,北京、上海跌出前5,廣州獨佔鰲頭
    談到國內的機場建設,也是很給力的,基本的一線、新一線、二線城市都建有城市機場,一些三四線城市,甚至縣級市都建有專門的機場,大家遠距離快速出行變得越來越方便。並且機票價格也逐漸調整合理化,飛機不僅僅是富裕家庭的選擇,一些富裕家庭也可以選擇航空出行這種方便的交通方式。
  • CADAS:2018年全球50大機場吞吐量排名
    近期,全球部分大型機場2018年全年吞吐量公布,結合2018年1-11月機場數據12月運力投放數據及各機場歷史數據,2018年全球機場的吞吐量排名與各自對應吞吐量量級已可初步確定。  全球排名前十的機場中,亞特蘭大與北京首都是全球唯一兩座吞吐量過億級的機場。
  • 2018春節黃金周中國主要機場吞吐量排行榜出爐 排名「大洗牌」
    航空圈通過各機場官方渠道、民航局以及部分媒體發布的相關數據,整理出中國內地主要48家機場(年吞吐量在400萬人次以上)2018年春節期間的吞吐量以及排名,由於部分機場未公布具體數據,航空圈綜合估算出數據,因此個別排名與實際情況可能會有一定出入
  • 2018中國內地前十大機場旅客吞吐量排名 北京破億居首
    雖在同一城,但因為是兩個機場,單個機場只能排在首都機場之後,其中浦東機場2017年旅客吞吐量突破7000 萬人次,2018年達到7405萬人次人次,排在全國第二位。如果只算國際旅客吞吐量,浦東機場還排在首都機場之前。不知北京第二機場投入使用後,浦東機場能不能奪下國內第一的桂冠?  緊隨浦東機場之後的是廣州白雲機場,2018上半年達3423萬人次,全年接近7000萬人次。
  • 民航局:2019年中國機場運力排名 北上廣居前三
    我國民航業的發展依然穩定,2019年吞吐量超過13億人次,排名前十的機場整體邁過了4000萬人次關口。其中,北京首都機場排第一,上海浦東、廣州白雲分列二三名,西部地區機場佔據4個席位。受疫情影響, 2020年2月份多個機場的運力較上年同期出現了大幅下滑,民航「失去的2月」能否在今年找回來,依然面臨考驗。
  • 廣州第一,成都第二,看2020年全國各省市機場吞吐量排名
    2020年總算過去了,受新冠疫情的影響,不平凡的一年裡我國機場旅客吞吐量累計8.57億人次,較2019年共計減少4.947億人次。而從各省份、直轄市轄區內機場吞吐總量相關指標看,排名變化幅度較大的是甘肅、福建、湖北等省份,其中甘肅、浙江、四川等排名上升,福建、遼寧等排名下降。
  • 香港不敵貴陽,廣州白雲第一,1-9月部分重點機場旅客吞吐量情況
    2020年1-9月部分重點機場旅客吞吐量1-9月,部分重點城市機場旅客吞吐量出爐,廣州白雲機場2894.09萬人次,排全國第一名,超過香港機場、上海浦東、北京首都、成都雙流。成都雙流國際機場成都、深圳列第二和第三,分別為2589.58萬人次,2410.85萬人次;其中,成都機場表現較好,同比下降28.4%,較上個月降幅收窄3.61百分點,旅客吞吐量在全國排名由原第9上升第4,說明成都受疫情影響較小
  • 2020中國機場旅客吞吐量前50強,廣州第一,大連下降幅度超過武漢
    2020中國機場旅客吞吐量前50強,廣州第一,大連下降幅度超過武漢   2020年的疫情席捲全國再到全球,也因此改變了絕大多數城市的旅客吞吐量及排名。我們一起看看過去的2020年旅客吞吐量數據:  廣州替代北京首都機場成為全國第一。成都、深圳、重慶、北京首都分別位居全國2-5名。華南和西南地區比較猛。  上海浦東機場同比去年下滑了7個名次,排名全國第9,畢竟浦東機場主要是國際航班。長三角地區的上海虹橋、南京和杭州機場名次變化很小。  武漢同比去年下滑了9個名次,排名全國第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