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裡「飛」著30多種鳥 它們在浙江幾乎都有

2020-12-24 浙江在線

2016-05-17 16:36 |浙江新聞客戶端特約作者 張海華

最近,我花了幾個月時間,對《詩經》中提到的鳥類進行了梳理,結果發現了一個相當有趣的事情:原來,在如此高大上,甚至可謂「冷豔」的《詩經》裡,竟「飛翔」著那麼多的鳥兒,而且在咱浙江,這些鳥兒幾乎都有分布!

(下文涉及相關鳥類分布的,均以寧波為例)

三十餘種鳥「飛」在詩裡

(白胸苦惡鳥)

近些年,觀鳥活動風靡全球。公元2000年以後,在中國大陸,觀鳥愛好者群體也開始迅速壯大。凡觀鳥愛好者,都喜歡給自己見過的鳥類列一個清單,每增加一個新的目擊記錄,則欣欣然頗為自得。

我把《詩經》中有關鳥類的詩都摘抄出來,然後根據各家注釋及自己十年的野外觀鳥經驗,試著儘可能準確地推斷出具體鳥種,最後也像觀鳥愛好者一樣列出清單。結果發現,這個清單所顯示的成績是頗為驕人的,要知道,那是古人在沒有望遠鏡的情況下看到的鳥兒呀!

《詩經》305篇,明確提到鳥兒的地方累計多達76處。合併重複的鳥類,整部《詩經》中實際提到的鳥兒至少有33種(類)。當然,以上統計很難嚴格依照現代鳥類分類學來進行,只是一個大致情況。

方便起見,把詩中的33種(類)鳥簡單分為以下三大類(括號內的名字為最大可能的現代鳥名):

水鳥10種(類):雎鳩(白胸苦惡鳥)、雁、鳧(野鴨)、鵜(鵜鶘)、鸛(東方白鸛)、鶴、鴛鴦、鶖(蒼鷺)、鷖(鷗)、鷺。

(紅隼)

猛禽6種(類):晨風(似鷂)、隼、鳶、鷹、鴞、鶉(指猛禽時讀音同「團」,即雕)。

(黃雀)

其他鳥類17種(類):黃鳥、鵲(喜鵲)、鳩或鵻(斑鳩)、燕、雉(又可細分為3類:雉雞、錦雞與長尾雉)、烏(烏鴉)、鶉(鵪鶉)、鳲鳩(大杜鵑,即布穀鳥)、鴇(大鴇)、倉庚(黃鸝)、鵙(音同「局」,伯勞)、脊令(白鶺鴒)、宛鳩(山雀)、桑扈(蠟嘴雀,暫時存疑)、鷽(音同「玉」,達烏裡寒鴉)、桃蟲(鷦鷯)、鳳凰。

(棕背伯勞)

以上除鳳凰為傳說中的神鳥之外,其餘均為實有之鳥,迄今仍可見到。

詩中水鳥與猛禽寧波都有

《詩經》中提到的10種(類)水鳥,在寧波全部有分布。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參差荇菜,左右流之……」(《周南·關雎》)雎鳩,最大可能是白胸苦惡鳥,本地常見留鳥。有意思的是,在日湖公園北端有荇菜生長的地方,也正是這種鳥常出沒之處。

「鴻雁於飛,肅肅其羽。」(《小雅·鴻雁》)有多種大雁在寧波的沿海溼地越冬,主要有豆雁、鴻雁、白額雁等。

(銀鷗)

「鳧鷖在涇,公屍來燕來寧。」(《大雅·鳧鷖》)這句詩大意是說,野鴨、鷗鳥棲息在流淌的水中,(受祭的)神主前來赴宴,多麼安詳平和。目前已知,寧波有記錄的野鴨達20種左右,幾乎都是冬候鳥,常見的如綠翅鴨、斑嘴鴨、琵嘴鴨、綠頭鴨、鳳頭潛鴨等。另外,好多鷗類在秋冬時節的寧波沿海也屬常見,如銀鷗、黑尾鷗、紅嘴鷗等。

(鴛鴦)

詩中有「鴛鴦在梁」之語,其實鴛鴦也是鴨科鳥類,每年都來寧波的蓀湖、東錢湖等水域越冬。或許,古人注意到鴛鴦遠比一般野鴨漂亮,故不稱其為「鳧」,而單獨予以命名了。

(卷羽鵜鶘)

「維鵜在梁」、「鸛鳴於垤」、「鶴鳴於九皋」等詩句分別提到了鵜鶘、東方白鸛、鶴等大型水鳥,它們在寧波也有越冬或路過的記錄,但數量極少。

「振鷺於飛,於彼西雍。」(《周頌·振鷺》)意思是說,在西邊的水澤中,鷺鳥振翅飛翔。寧波的鷺科鳥類超過10種,常見的有白鷺、大白鷺、夜鷺、牛背鷺、池鷺等。

(蒼鷺)

對於「維鶖在梁」中的「鶖」,古人(如李時珍)通常將描述為「水鳥之大者」、「其狀如鶴」、「青蒼色」、「好啖魚」等,按照這些特徵,則幾乎可以確定「鶖」就是現在所說的蒼鷺,也屬於鷺科。這種個子高挑的水鳥在寧波海邊很常見。

《詩經》中提到的6類猛禽,寧波也都有。有意思的是,詩中所謂隼、鳶、鷹、鴞等鳥名,在現代鳥類分類體系中依然沿用。

(鷂)

「鴥彼晨風,鬱彼北林。」(《秦風·晨風》)「晨風」,一種似鷂的猛禽,在寧波分布的有白尾鷂、鵲鷂等。

(短耳鴞)

「墓門有梅,有鴞萃止。」(《陳風·墓門》)鴞,即俗稱的貓頭鷹,寧波有領角鴞、短耳鴞、斑頭鵂鶹等。

「鴥彼飛隼,其飛戾天。」(《小雅·採芑》)隼,在寧波也有多種,最常見的是紅隼,其他還有燕隼、遊隼、阿穆爾隼等。

(蛇雕)

「匪鶉匪鳶,翰飛戾天。」(《小雅·四月》)這裡的鶉,讀音同「團」,即雕,屬大中型猛禽,寧波山區有蛇雕、林雕等;鳶也是猛禽,體型不大,本地有黑耳鳶、黑翅鳶。

「維師尚父,時維鷹揚。」(《大雅·大明》)這句詩是稱頌姜尚的,說他在牧野之戰中如鷹一般英勇善戰。從廣義的角度看,在民間,鷹就是對猛禽的統稱;狹義來講,寧波可見的鷹則有鳳頭鷹、日本松雀鷹、鳳頭蜂鷹等。

(喜鵲)

個別鳥種本地暫無記錄

除了水鳥與猛禽,詩中提到的其他17種(類)鳥——實際上是16種(類),因為鳳凰不算——除了大鴇等個別鳥種以外,寧波也均有分布。

(白鶺鴒)

「維鵲有巢,維鳩居之」、「燕燕於飛」、「鶉之奔奔」、「雄雉於飛」、「七月鳴鵙」、「瞻烏爰止,於誰之屋」、「脊令在原」等詩句中提到的鳥包括喜鵲、斑鳩、燕子、鵪鶉、雉雞、伯勞、烏鴉、白鶺鴒等鳥兒,除鵪鶉、烏鴉外,基本都屬於本地常見鳥。

(黑枕黃鸝)

詩中最善鳴的鳥兒,則是「倉庚」,一般認為是黃鸝,春秋遷徙時在寧波可見。《小雅·出車》:「春日遲遲,卉木萋萋。倉庚喈喈,採蘩祁祁。」好一派鳥語花香的明媚春光!

《詩經》中提到的3種鳥,要麼在寧波沒有分布,要麼確切記錄極少。

「肅肅鴇羽,集於苞栩。」(《唐風·鴇羽》)詩中說的「鴇」,即大鴇,棲於北方草地、農田及半荒漠地帶,寧波無分布。

「弁彼鷽斯,歸飛提提。」(《小雅·小弁》)鷽,是一種「形似烏鴉,腹白,喜群棲」的鳥,這便是達烏裡寒鴉。這種鳥主要分布在我國北方,南方很罕見,近年來在寧波僅有一筆影像記錄,是本地鳥類攝影師老錢在杭州灣南岸拍到的。

「肇允彼桃蟲,拚飛維鳥。」(《周頌·小毖》)桃蟲,即鷦鷯,一種比麻雀還小的鳥,但古人相信它會變成雕。這句詩是說:「始信那小小鷦鷯,竟然會翻飛成兇惡的大鳥。」意指小事也可能會釀成叛亂這樣的大禍。鷦鷯在我省杭州、台州等地都曾有過記錄,因此理論上在遷徙時也應該逗留寧波,但迄今未曾有影像記錄。

(黑耳鳶)

寧波山海相依,且地處東亞——澳大利亞的候鳥遷徙路線的中段,故無論是水鳥還是林鳥,種類都很多。目前已知寧波鳥類達400多種,其中約三分之二屬於候鳥。

儘管產生《詩經》的地方主要是在我國北方,但隨著候鳥的遷徙,很多鳥類都可能來浙江越冬,或者是路過的「旅鳥」。因此,《詩經》中提到的鳥絕大多數在浙江有分布,也就不奇怪了。

圖片說明:

1.「關關雎鳩」的雎鳩,最大可能是白胸苦惡鳥。

2.「倉庚喈喈,採蘩祁祁。」倉庚,即黃鸝,圖為黑枕黃鸝。

3.「維鶖在梁」的鶖,即蒼鷺。

4.「脊令在原」的脊令,即白鶺鴒。

5.「七月鳴鵙」的鵙,指伯勞,圖為棕背伯勞。

6.「鳧鷖在涇」的鳧,即野鴨,圖為杭州灣溼地內的野鴨群。

7.「鳧鷖在涇」的鷖,指鷗類,圖為姚江上的銀鷗。

8.「匪鶉匪鳶,翰飛戾天。」鳶,猛禽的一種,圖為黑耳鳶。

9.「鴥彼晨風,鬱彼北林。」晨風,一種似鷂的猛禽。圖為白腹鷂。

10.「鴥彼飛隼,其飛戾天。」隼,在寧波也有多種,圖為最常見的紅隼。

11.「瞻烏爰止,於誰之屋。」烏,即烏鴉,圖為大嘴烏鴉。

12.「維鵲有巢,維鳩居之。」鵲,指喜鵲。

13.「維鵲有巢,維鳩居之。」鳩,指斑鳩,圖為珠頸斑鳩。

14.「燕燕於飛」的燕,即燕子,圖為家燕。

15.「鴛鴦在梁」的鴛鴦,在寧波是冬候鳥。

【浙江新聞+】

本文作者簡介:

大山雀(新浪微博「大山雀的博物旅行」 )

近10年來,我把幾乎所有的業餘時間都花在寧波的野外,重點尋找並拍攝本地的鳥類、兩爬與野花等。寧波地處東亞—澳大利亞的候鳥遷徙路線的中段,無論是水鳥還是林鳥,種類都很多。

早先,按照林業部門的統計,寧波野生鳥類有349種(含亞種)。而經過眾多寧波觀鳥、拍鳥愛好者的多年努力,目前確認,在寧波有記錄的已達400多種,其中約三分之二屬於候鳥。

就我個人而言,已在寧波率先發現並拍到了5種屬於浙江省鳥類新紀錄的鳥兒,這其中包括屬於「全球性易危」物種的短尾鴉雀、斑背大尾鶯與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遺鷗等。

1463474219000

相關焦點

  • 《詩經》裡「飛」著30多種鳥 它們在浙江幾乎都有
    》中提到的鳥類進行了梳理,結果發現了一個相當有趣的事情:原來,在如此高大上,甚至可謂「冷豔」的《詩經》裡,竟「飛翔」著那麼多的鳥兒,而且在咱浙江,這些鳥兒幾乎都有分布!(下文涉及相關鳥類分布的,均以寧波為例)三十餘種鳥「飛」在詩裡(白胸苦惡鳥)近些年,觀鳥活動風靡全球。公元2000年以後,在中國大陸,觀鳥愛好者群體也開始迅速壯大。凡觀鳥愛好者,都喜歡給自己見過的鳥類列一個清單,每增加一個新的目擊記錄,則欣欣然頗為自得。
  • 雎鳩是個什麼鳥?《詩經》裡的飛鳥今天還能看到嗎?
    書中除了解讀「關關雎鳩」裡的雎鳩,還詳述了「黃鳥喈喈為誰鳴」裡的黃鳥,「燕燕於飛傷別離」的燕,「脊令在原兄弟情」裡的脊令,「墓梅有鴞焉惡聲」裡的鴞,「七月鳴鶪農事忙」中的鶪等等,從博物的角度重新解讀《詩經》裡的自然。白鶺鴒。《詩經·小雅·棠棣》有「脊令在原,兄弟急難。每有良朋,況也永嘆。」
  • 《詩經》裡的伯勞鳥
    螢火蟲開始出現了,《詩經》裡的小鳥——伯勞也開始鳴啾起來。勞燕分飛的勞字,指的便是它。伯勞在古籍中有多個名字。《易緯.通卦驗》解釋伯勞,夏至感應陰氣而開始鳴叫,冬至而止。伯勞也叫鵙(jú音 橘)。《禮記.月令》上說:仲夏之月,鵙始鳴。《詩.豳風.七月》有歌曰:「七月鳴鵙」。說的是:伯勞在七月仍在鳴叫。
  • 雎鳩是個什麼鳥?《詩經》裡的飛鳥今天還能看到嗎?
    書中除了解讀「關關雎鳩」裡的雎鳩,還詳述了「黃鳥喈喈為誰鳴」裡的黃鳥,「燕燕於飛傷別離」的燕,「脊令在原兄弟情」裡的脊令,「墓梅有鴞焉惡聲」裡的鴞,「七月鳴鶪農事忙」中的鶪等等,從博物的角度重新解讀《詩經》裡的自然。白鶺鴒。《詩經·小雅·棠棣》有「脊令在原,兄弟急難。每有良朋,況也永嘆。」
  • 《詩經》裡的伯勞鳥
    螢火蟲開始出現了,《詩經》裡的小鳥——伯勞也開始鳴啾起來。勞燕分飛的勞字,指的便是它。伯勞在古籍中有多個名字。《易緯.通卦驗》解釋伯勞,夏至感應陰氣而開始鳴叫,冬至而止。伯勞也叫鵙(jú音 橘)。《禮記.月令》上說:仲夏之月,鵙始鳴。《詩.豳風.七月》有歌曰:「七月鳴鵙」。說的是:伯勞在七月仍在鳴叫。
  • 古詩詞裡的「谷鳥」是什麼鳥?張載說在《詩經》裡
    在詩詞裡,有一種鳥,叫做「谷鳥」。宋徽宗時期的蘇門四學士之一張耒,有一首知名的《谷鳥》詩:「谷鳥有和聲,杖藜北園路」,畫家汪莘也有一首「淵魚自暖躍,谷鳥相和吟」。
  • 《詩經》裡的雎鳩到底是啥鳥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詩經·周南·關雎》這首詩幾乎人人皆知。《詩經》是中國最古老的詩歌總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的詩歌共305篇,開篇第一首的第一句就是關於名為「雎鳩」的鳥。  可這「雎鳩」到底是什麼鳥呢?兩千多年來一直爭論不休,迄今難有定論。說來有趣,在5月,至少有兩種鳥的求偶叫聲很像「關關」,它們會不會是雎鳩呢?
  • 鄭州街頭掉下一隻鳥 可能是從詩經裡走出來的雎鳩
    小區門衛救下一隻大鳥「早上6點半,我看到有三隻大鳥由南向北結伴飛行。到達小區門口上方時,其中一隻鳥落了下來。另外兩隻沒有停留,向北飛走了。落下的大鳥撲騰著翅膀再也飛不起來,它在車流中驚慌失措。我擔心它被軋著,趕緊跑過去將它抱起。它雖然張嘴叫著,但沒有啄人。我抱回後將其放在購物車上,腳上綁了一根細繩。它嘴很長還帶鉤,看起來嚇人,但它不啄人。
  • 《詩經》裡的「鳩」,到底是些什麼鳥兒?
    唐詩有云:「屋上春鳩鳴,村邊杏花白」。其實,關於鳩或「鳴鳩」,最早入詩的是在《詩經》裡。不過,關於《詩經》裡的「鳩」可是疑雲不斷。成語「鳩佔鵲巢」,源自《詩經·召南·鵲巢》:「維鵲有巢,維鳩居之。之子于歸,百兩御之。」此詩所描述的,是盛大的迎親場面。歸,即出嫁之意。《詩經》講究「見物起興」,那麼在這首詩裡,為何以「鵲巢鳩居」來「起興」,從而引出婚禮呢?
  • 出現在《詩經》中的鳥兒有哪些?
    今天我們來看看《詩經》中的鳥兒。「維鵲有巢,維鳩居之」、「燕燕於飛」、「鶉之奔奔」、「雄雉於飛」、「七月鳴鵙」、「瞻烏爰止,於誰之屋」、「脊令在原」等詩句中提到的鳥包括喜鵲、斑鳩、白鶺鴒等鳥兒。其中白鶺鴒是城市中比較常見的一種小鳥。這種鳥喜歡在淺水邊活動,在離水源較近的草坪上也比較容易看到。
  • 科學網—《詩經》裡的黃鳥究竟是啥鳥
    黃鳥是《詩經》中出現次數比較多的一種鳥,分別見於《周南·葛覃》《邶風·凱風》《秦風·黃鳥》《小雅·黃鳥》和《小雅·綿蠻》,看來是那個時代與人類關係比較密切的鳥類之一。 那麼《詩經》中的黃鳥究竟指的是什麼鳥呢?查閱了一下相關文獻資料得知,歷代對於黃鳥的說法主要有兩種,一種是「黃鸝」說,另外一種是 「黃雀」說。
  • 近300種鳥遷徙途中滄州歇個腳,還有30多種鳥在這裡過冬
    據介紹,今年9月份以來,我市野生動物救護中心已經救助了20多隻鳥。這些鳥都是在遷徙過程中因病或因傷掉隊的。它們恢復健康後,會被放歸自然。孟德榮介紹,因滄州的地理位置、生態環境等,大約有300多種鳥遷徙期間來到滄州,其中有30多種鳥在這裡過冬。
  • 古詩詞裡的「谷鳥」是什麼鳥?張載說在《詩經》裡
    在詩詞裡,有一種鳥,叫做「谷鳥」。宋徽宗時期的蘇門四學士之一張耒,有一首知名的《谷鳥》詩:「谷鳥有和聲,杖藜北園路」,畫家汪莘也有一首「淵魚自暖躍,谷鳥相和吟」。
  • 有翅膀,不會飛?這些不會飛的鳥裡有一種是紐西蘭的國鳥
    除了長羽毛之外,鳥類最重要的一點是它們會飛。但是一些鳥類,如鴕鳥和企鵝,為了更好地適應陸地和海洋的生活,已經放棄了飛行的能力。除了這兩隻鳥,還有很多鳥也選擇逃離藍天生活,你知道是誰嗎?鶴鴕這種鶴鴕站起來高1.8米,重80公斤,由於太重了,翅膀退化,它們不能飛,但它們能跑,能跳,就像鴕鳥一樣。但是鶴鴕比鴕鳥好看。它們全身覆蓋著黑色的羽毛,頭上戴著高高的角冠,脖子是藍色的,下巴上長著紅色的須邊皮膚,有點像火雞。
  • 鄭州街頭掉下一隻鳥 可能是從詩經裡走出來的雎鳩
    小區門衛救下一隻大鳥「早上6點半,我看到有三隻大鳥由南向北結伴飛行。到達小區門口上方時,其中一隻鳥落了下來。另外兩隻沒有停留,向北飛走了。落下的大鳥撲騰著翅膀再也飛不起來,它在車流中驚慌失措。我擔心它被軋著,趕緊跑過去將它抱起。它雖然張嘴叫著,但沒有啄人。我抱回後將其放在購物車上,腳上綁了一根細繩。它嘴很長還帶鉤,看起來嚇人,但它不啄人。
  • 出現在《詩經》中的鳥兒有哪些?
    今天我們來看看《詩經》中的鳥兒。「維鵲有巢,維鳩居之」、「燕燕於飛」、「鶉之奔奔」、「雄雉於飛」、「七月鳴鵙」、「瞻烏爰止,於誰之屋」、「脊令在原」等詩句中提到的鳥包括喜鵲、斑鳩、白鶺鴒等鳥兒。其中白鶺鴒是城市中比較常見的一種小鳥。這種鳥喜歡在淺水邊活動,在離水源較近的草坪上也比較容易看到。
  • 《詩經》裡的「鳩」,到底是些什麼鳥兒?
    唐詩有云:「屋上春鳩鳴,村邊杏花白」。其實,關於鳩或「鳴鳩」,最早入詩的是在《詩經》裡。不過,關於《詩經》裡的「鳩」可是疑雲不斷。成語「鳩佔鵲巢」,源自《詩經·召南·鵲巢》:「維鵲有巢,維鳩居之。之子于歸,百兩御之。」此詩所描述的,是盛大的迎親場面。歸,即出嫁之意。《詩經》講究「見物起興」,那麼在這首詩裡,為何以「鵲巢鳩居」來「起興」,從而引出婚禮呢?
  • 鳥作為原始先民的圖騰,在《詩經》中被賦予了不同的意義
    原始先民的圖騰很多,鳥圖騰是其中的一種。 《詩經》是我國燦爛的文化瑰寶,《詩經》中提到的鳥的種類非常多,每種鳥都寄予了不同的感情與寓意。從中我們可以窺視出原始先民的愛恨,生活狀態等有意義的事情。奔奔,疆疆,居有常匹,飛則相隨之貌。鵪鶉雙雙相伴而飛,喜鵲亦是相依相伴而飛,動物尚且如此,人連喜鵲都不如,我卻還把他當做兄長。此詩是諷刺衛國君主的詩,喜鵲、鵪鶉尚且忠貞,有著自己固定的配偶,而你作為一國之君,卻是如此荒淫無度,荒廢朝政,這種行徑連喜鵲都不如,我卻還把你當做兄長,表現出了詩人內心的憤怒,不平。
  • 有種鳥一生都在飛?軍艦鳥:一生困難點,我也就飛個幾十天吧
    文:Alulull 編輯:窗敲雨 「這世上有一種鳥,它只能一直飛,累了就睡在風裡。」——寫下這個雞湯故事的人,他或許是受到了軍艦鳥的啟發。 在極限運動高手輩出的動物界,軍艦鳥可以算得上是鳥類代表。它們是海鳥,但羽毛卻不防水,沒法在海上休息。
  • 科學網—《詩經》裡的黃鳥究竟是啥鳥
    黃鳥是《詩經》中出現次數比較多的一種鳥,分別見於《周南·葛覃》《邶風·凱風》《秦風·黃鳥》《小雅·黃鳥》和《小雅·綿蠻》,看來是那個時代與人類關係比較密切的鳥類之一。 那麼《詩經》中的黃鳥究竟指的是什麼鳥呢?查閱了一下相關文獻資料得知,歷代對於黃鳥的說法主要有兩種,一種是「黃鸝」說,另外一種是 「黃雀」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