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裡的「谷鳥」是什麼鳥?張載說在《詩經》裡

2020-12-21 騰訊網

在我國古代詩詞中,對大自然的描述可謂美不勝收,無論花草樹木,還是蟲魚鳥獸。這些對山河大地,日月星辰的描寫尤其能體現我國傳統文化中的自然觀——大道自然。越是自然的,越能引發人們的共鳴,人們越是願意讀和傳誦。

在詩詞裡,有一種鳥,叫做「谷鳥」。宋徽宗時期的蘇門四學士之一張耒,有一首知名的《谷鳥》詩:「谷鳥有和聲,杖藜北園路」,畫家汪莘也有一首「淵魚自暖躍,谷鳥相和吟」。「谷鳥」是布穀鳥嗎?

再讀張載的《葛覃解》,「葛蔓青長谷鳥遷,女工興記憶歸安。不將貴盛驕門族,容使親心得盡歡」,才發現想知道谷鳥到底是什麼鳥,需要到《詩經·葛覃》中去找答案。

詩經雖距今已有千年,真正讀進去的時候,會發現這種美麗,不是那種綺麗柔婉,而是大氣磅礴,渾然天成。無論「關關雎鳩,在河之洲」,還是「桃之夭夭,灼灼其華」,抑或「南山崔崔,雄狐綏綏」,總會讓人感受到自然之奇妙、璀璨和偉岸。

這首《葛覃》,是《詩經》裡的第二首詩。此詩雖然不如第一首《關雎》普及,但其中的自然描寫十分唯美,非常值得一讀。

《國風·周南·葛覃》

葛之覃兮,施於中谷,維葉萋萋。黃鳥於飛,集於灌木,其鳴喈喈。

葛之覃兮,施於中谷,維葉莫莫。是刈是濩,為絺為綌,服之無斁。

言告師氏,言告言歸。薄汙我私,薄浣我衣。害浣害否,歸寧父母。

本詩大意如下:葛草長的又深又長啊,漫山遍野的長在谷中,葉子縱橫交錯。鳥兒飛著飛著停下來,棲息到灌木上,喈喈的叫著。葛草好長啊,長在山谷中,葉片很大。割下來放水煮,剝成線織做布,做成舒服的衣服。告訴管家,要回門啦。把內衣洗乾淨,再把外衣洗乾淨,全都整理好,回家拜見父母去。

全詩共三章。第一、二章以山谷中的葛草和棲息的黃鳥起興,引出剛剛出嫁女主人的思家之情,要回家使得父母安心。以葛製作衣服的過程,引發女主人要去把衣物洗乾淨收拾好的行為。其中的山谷景物畫面包含了長短、大小、顏色、動作和聲音,非常美妙。細讀分析如下。

詩中對於山谷中的葛草的描寫,用了一個「覃」字,讓人充滿了想像空間,「覃」為長,引申義為深不可測。而對於葉子的長勢,用了「萋萋」和「莫莫」,在現代漢語解釋中,兩個詞均解釋為茂盛,已經無法區分。而在古語中,「萋」是縱橫交錯的意思,「莫」是大的意思。後面對於鳥的描寫,顏色為黃,並用「飛」和「集」兩個字進行了一種動態的描述,再加入鳥叫聲,使得整個畫面成為一個鮮活的畫面。

第三章則是對回門前準備工作的描寫,在回娘家前把衣物都整理好。四字一句的節奏,把剛剛出嫁小女子的那種雀躍心情描述的非常到位。更深一層分析,這一定是個非常體貼父母的女孩子,孝順的小棉襖。

我們再讀張載的《葛覃解》,以七言絕句的形式再現了《葛覃》的內容,並進行了深入解讀。葛蔓綠又長,山谷裡的鳥兒遷徙,讓女子想著要回娘家。原來「谷鳥」,是山谷中的鳥,並非特指某一種鳥。而張耒的「谷鳥有和聲」也可以理解了,山谷中是有回音的。再看汪莘的詩「淵魚」對「谷鳥」,不得不佩服,妙!

相關焦點

  • 《詩經》裡的伯勞鳥
    螢火蟲開始出現了,《詩經》裡的小鳥——伯勞也開始鳴啾起來。勞燕分飛的勞字,指的便是它。伯勞在古籍中有多個名字。《易緯.通卦驗》解釋伯勞,夏至感應陰氣而開始鳴叫,冬至而止。伯勞也叫鵙(jú音 橘)。《禮記.月令》上說:仲夏之月,鵙始鳴。《詩.豳風.七月》有歌曰:「七月鳴鵙」。說的是:伯勞在七月仍在鳴叫。
  • 雎鳩是個什麼鳥?《詩經》裡的飛鳥今天還能看到嗎?
    雎鳩是個什麼鳥?相信很多人在吟誦《詩經》名句時,心中不免提問。自然攝影師張海華畢業於復旦大學中文系,獲文學碩士,但他坦言自己在求學期間,並未讀過多少《詩經》裡的篇什。直到2016年,多年沉迷自然攝影和寫作的他,忽然冒出個點子,想寫一篇關於「古詩中的鳥兒」的文章。
  • 《詩經》裡的「鳩」,到底是些什麼鳥兒?
    其實,關於鳩或「鳴鳩」,最早入詩的是在《詩經》裡。不過,關於《詩經》裡的「鳩」可是疑雲不斷。1誰佔了鵲巢?成語「鳩佔鵲巢」,源自《詩經·召南·鵲巢》:「維鵲有巢,維鳩居之。之子于歸,百兩御之。」此詩所描述的,是盛大的迎親場面。歸,即出嫁之意。《詩經》講究「見物起興」,那麼在這首詩裡,為何以「鵲巢鳩居」來「起興」,從而引出婚禮呢?
  • 科學網—《詩經》裡的黃鳥究竟是啥鳥
    黃鳥是《詩經》中出現次數比較多的一種鳥,分別見於《周南·葛覃》《邶風·凱風》《秦風·黃鳥》《小雅·黃鳥》和《小雅·綿蠻》,看來是那個時代與人類關係比較密切的鳥類之一。 那麼《詩經》中的黃鳥究竟指的是什麼鳥呢?查閱了一下相關文獻資料得知,歷代對於黃鳥的說法主要有兩種,一種是「黃鸝」說,另外一種是 「黃雀」說。
  • 鄭州街頭掉下一隻鳥 可能是從詩經裡走出來的雎鳩
    1/6映象網快訊(記者 邱延波 文/圖)《詩經》,中國古代詩歌的開端,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不學詩,無以言」。《詩經》開篇為《雎鳩》,很多人讀過,卻不知道雎鳩到底是什麼。9月3日,鄭州街頭掉落一隻大鳥,它可能就是從《詩經》中走出來的雎鳩。
  • 《紅樓夢》裡寫到的這些草木蟲魚,原來《詩經》裡早有記載!
    詩經裡把「虎兕」兩個動物連在一起用,似可以佐證元春判詞,應為「虎兕」而非「虎兔」,那麼什麼是「兕」呢?兕是一種上古瑞獸,狀如牛,全身呈現青黑色,有獨角獸那樣的犄角。有人認為兕就是犀牛,或乾脆認為兕就是牛,這種看法是不對的。《山海經》裡也有關於兕的記載,說「兕在舜葬東,湘水南。其狀如牛,蒼黑,一角。」
  • 《詩經》裡「飛」著30多種鳥 它們在浙江幾乎都有
    》中提到的鳥類進行了梳理,結果發現了一個相當有趣的事情:原來,在如此高大上,甚至可謂「冷豔」的《詩經》裡,竟「飛翔」著那麼多的鳥兒,而且在咱浙江,這些鳥兒幾乎都有分布!(下文涉及相關鳥類分布的,均以寧波為例)三十餘種鳥「飛」在詩裡(白胸苦惡鳥)近些年,觀鳥活動風靡全球。公元2000年以後,在中國大陸,觀鳥愛好者群體也開始迅速壯大。凡觀鳥愛好者,都喜歡給自己見過的鳥類列一個清單,每增加一個新的目擊記錄,則欣欣然頗為自得。
  • 古詩詞裡的中藥材,藥食同源,源遠流長
    雨雪天氣,如果不能出去散步步,不妨在古詩詞裡去散散心。那些藏在古詩詞中的中藥材,不僅可以療病,同時也可以醫心,給人以賞析悅目的享受。一、青蒿《詩經·小雅》呦呦鹿鳴,食野之蒿。我有嘉賓,德音孔昭。其意思是說,呦呦鳴叫的小鹿,以野外的青蒿草為食物。在中國古代,青蒿是帝王招賢納士的心聲;而在現代,主要是從青蒿中直接提取得到的青蒿素,則是治療瘧疾的良藥。2015年,85歲的女藥學家屠呦呦,由於40年前提煉出的青蒿素,成功治癒了世界上2億多瘧疾患者,被授予當年度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
  • 張載關於「天人合一」都說了什麼
    張載說:儒者則因明致誠,因誠致明,故天人合一,致學而可以成聖,得天而未始遺人,《易》所謂不遺、不流、不過者也。(《正蒙乾稱篇》,《張載集》第65頁)張載所說的「因明致誠」是指由學習求知而體悟天性、天理;因誠致明」是指由盡心、知性而窮理、識天。前者是由外向內收、由天向人下降;後者是由內向外推、由人向天上求。經過這種「合內外」之求、之功,就可以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達到了這種境界,就可以超凡入聖,與天地同流、與萬物一體了。
  • 《詩經》裡提到最多的詞語是什麼呢?
    舉凡名將賢臣們,往往擅長詩歌之事,別說「力拔山兮氣蓋世」「大風起兮雲飛揚」,就是更早的時代裡,人們也很喜歡用詩歌來表達自我。詩歌之所以傳承千年,因其淵源極深,天子諸侯皆以詩作為情感抒發的工具,就是最為重大的祭祀活動和徵戰之事,人們也會說用詩歌來表達。
  • 你知道有種鳥在小麥成熟的時節會鳴叫嗎?那是什麼鳥呢?
    你知道有種鳥在小麥成熟的時節會鳴叫嗎?那是什麼鳥呢?"兩隻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麥收季節,不僅是河南,北方的許多地區黎明時分,都會聽到一種奇特的鳥鳴:「揭,揭,揭」。這隻鳥的黑色部分很像,但不像是它。在這個季節裡,每到收成的時候,我們就叫「黎鳩」,它是從南方來的,天亮時就叫它,在秋天收成之前,它們就離開了。接下來的一年再飛回來。
  • 《詩經》裡最美的一十二句,字字生香,百讀不厭!
    《詩經》也名《詩三百》,成書在春秋中葉,孔子曾說「不學詩,無以言」。《詩經》最動人的地方在於它不高深難懂,它充滿生活氣息,它質樸地將人間的喜怒哀樂都融進了詩歌裡。《詩經》中最美的一十二句,字字生香,百讀不厭!《詩經》中最美的句子·第一句「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出處:詩經·周南·關雎賞析:一對雎鳩鳥,在河中央的小沙洲上,交互合唱。
  •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詩經》第一篇究竟寫的是一種什麼鳥
    本期話題《詩經》不但是一部韻味悠遠的詩集,也同時是舊時代的人們認識草木蟲魚的一種趣味讀物。《詩經》的開篇第一句「關關雎鳩」,寫了一種名為雎鳩的鳥。可是千百年來,人們一直都在為此爭論不休:雎鳩到底是一種什麼鳥呢?
  • 古詩詞裡的相思,情真意切,催人淚下
    相思,是古詩詞永恆的主題。無論親情、愛情還是友情,相思都是其升華的催化劑。古詩詞裡的相思,源遠流長。從《詩經》裡的「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求之不得,輾轉反側」,到《古詩十九首》中的「行人難久留,各言長相思」,從王維的「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採擷,此物最相思」,再到詩仙李白《長相思》「長相思,摧心肝」,相思名篇不斷,佳句迭出。今天,請大家隨果爸一起,去感受一番古詩詞裡的相思,看看是怎樣的情真意切,是何等的催人淚下。
  • 大山裡常見的這7種「鳥」,你都見過沒?能認出幾種?
    蠟嘴,這種鳥的嘴巴很有特點,很厚重但是它巧,很會模仿聲音。小燕子,「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來這裡」,一種可愛的吉祥鳥。喜鵲,喜鵲在中國是吉祥的象徵,自古有畫鵲兆喜的風俗。麻雀兒,房前屋後常見的小生靈。谷鳥,只聞其聲,不見其鳥。杜鵑的一種,這種鳥有點「壞」,它喜歡借巢生蛋。
  • 《詩經》裡的關中園林綠化(圖)
    所以說,西周在歷史上最早開創了岐山周公廟風景區和臨潼驪山風景區。花卉、樹木和果園《詩經》中描述了百餘種草及樹木、果類,也多處綜合性地提到了「草」,如《小雅·小弁》「鞠(多)為茂草」,《小雅·湛露》「在彼豐草」。
  • 詩經裡都在寫什麼?不只有愛情!
    詩經裡都在寫什麼?不只有愛情《豳風:七月》敘述農夫一年四季的生活,象是記農曆的歌謠,有人把它比作「一篇韻語的《夏小正》或《月令》《聞一多全集歌與詩》)。其中也有抒情寫景的成分。詩裡也寫到農夫們把打獵所獲的大獸獻給「公」,小獸可以歸己,年終可以參加慶祝,分一杯酒喝。能夠享受這些權利的農夫可能屬於奴隸階級中較高的階層。詩裡也寫了統治者的生活,和勞動人民的生活作了鮮明的對比。這首詩寫勞動人民的生活這樣細緻,表現了勞動人民的感情,當是生產者自己的描述。
  • 古詩詞裡的漢陽:知音故裡,山高水長
    《醉題王漢陽廳》(唐)李白我似鷓鴣鳥,南遷懶北飛。時尋漢陽令,取醉月中歸。有道是:「李白鬥酒詩百篇。」李白的很多詩,寫的都和酒有關,這首《醉題王漢陽廳》摸不如此。王漢陽,生平不詳,只知道是一位姓王的漢陽縣令,和李白頗有交情,他多次出現在李白的詩裡。這首《醉題王漢陽廳》描寫李白和王縣令喝酒不醉不歸,歸來已是月朦朧鳥朦朧。李白還有一首詩是寫想念這位王縣令,想像兩人一起喝酒,不連續喝它三天三夜不能盡興啊。
  • 中國古詩詞裡的世外桃源,到底是什麼樣的?現實中存在嗎?
    我們都一直想知道古代詩人在詩詞裡說到的世外桃源,到底是什麼樣的?現代生活存在嗎?我想應該是有的,只不過我們沒有找到而已。在國內很多人煙稀少的地方有著與世隔絕的美景,堪稱世外桃源。我想這些地方也許就是我們祖先所說的世外桃源了吧?我國古代詩詞裡的那些世外桃源,我們無法用一個確切的詞彙進行描述,但是我的理解是與世隔絕的宜居之地就是世外桃源了。
  • 除了《詩經》,《楚辭》裡也可以取到很好聽的名字,適合收藏備用
    也許大家曾經都被別人問過自己名字的寓意是什麼,有的人會用一句詩來解釋自己的名字,頓時就覺得他的父母肯定很有文化,或者對他寄予著很美好的祝願。也有些很有趣的名字,比如說有個學生姓夏,他的名字叫「夏課」,他應該是點名率最低的一位同學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