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如果說哪個城市把「不時不食」演繹到極致,那一定非蘇州莫屬。
溼熱多雨的初夏,河湖中的蝦悄悄肥起來。雌蝦到了成熟期,身體裡孕育出了飽滿的蝦籽,頭部也長出了晶瑩剔透的蝦腦。這時候,蘇州人就會進行一項龐大的工程:做一碗嬌滴滴的三蝦麵。
01.
一碗珍貴的三蝦麵
初夏,正是太湖籽蝦出品的好時候,比魚更鮮,比蟹更清。漁民們每天將新鮮捕捉的帶籽蝦送到做三蝦麵的老字號店裡。店裡熟練的師傅們,需要做一件事:巧手分離出蝦身上的三寶,蝦籽、蝦腦、蝦仁。
這是一項技術活。首先將蝦放入清水裡,用手慢慢揉搓蝦的腹部,直到蝦籽輕輕地抖落後再沉入水底。然後再用濾網濾出蝦籽,將其提前焙炒,脫水去腥増香,這一步能讓蝦籽的鮮味暴增。
然後將蝦頭和蝦身分開,熟練的師傅有獨特的拆蝦仁技巧:用手捏著蝦尾,往前面推出去,輕輕一擠,一顆完整的蝦仁就展現在眼前。
取蝦腦則稍微複雜。要將蝦頭先在水裡焯一下,然後再小心翼翼地從蝦頭裡取出綠豆大的蝦腦,把附著在上面的一層白色的蝦衣剝掉,留下紅色的半透明的部分,看著就讓人食慾大增。它是三蝦麵鮮味的關鍵。
三蝦麵作為蘇州人初夏面點的頭牌,以掐著點的時令特色、繁複的手工工序、講究的烹飪方法、鼎鮮的味道和高昂的價格,成為老饕們入夏後的第一念想。「每年夏天,怎麼也得吃一碗」。
02.
三蝦麵的兩種吃法
在蘇州,三蝦麵有兩種吃法,一種是湯麵「過橋」,一種是拌麵。
不同於滋味張揚跋扈的禿黃油,三蝦麵更多的是江南水鄉的娟秀。素雅清鮮三蝦澆頭,蝦肉清甜適口,蝦籽蝦腦則以濃香點睛。
拌麵,則更需要技術。一攪,面和底料初步接觸,讓熱騰騰的麵條更好地吸收底料原味。二轉,轉動的過程使得麵條根根爽滑勁道。三拌,面不翻飛,蝦不越界,不斷磨合、切磋,直至完全融合。
攪拌均勻的麵條,夾帶著蝦籽點點的鹹香,再配上豐腴的蝦腦、Q彈的蝦仁,一口氣吸溜完,才是三蝦麵的正確吃法。
03.
吃三蝦麵,去老字號
裕興記
地址:蘇州多家分店
在一眾樸素平實的本地人愛去的蘇式麵館中,裕興記最會搞事情。盛夏的三蝦麵和秋天的禿黃油麵以「貴」著稱,傳統兩面黃則是蘇州人的「乾脆麵」。
面在碗裡梳成鯽魚背,滿滿當當一份三蝦澆頭,裝在盤中過橋。橘黃蝦腦散布在蝦仁上,一盞素茶,一碟薑絲,三樣清爽小菜,一碗麵格外豐富有儀式感。挑起一筷鮮美的麵條,口感豐富,香氣濃鬱,吃完仍讓人意猶未盡。
御面齋
地址:嘉餘坊50號
御面齋的三蝦麵,澆頭是直接覆在面上的,沒有過橋。三蝦分開炒,白玉般的蝦仁、形似紅米的蝦腦、深紅的蝦籽,臥在淡黃色的龍鬚麵上,再澆上蝦籽醬油和蔥油。
不同其它家的幹拌,御面齋是緊湯溼拌。端上桌時,先將麵條挑松一下,蔥香味十足,蝦籽密密麻麻的粘在面上,入口頗為順滑綿軟。
朱洪元
地址:長江路436號綠寶廣場
朱洪元的三蝦麵也是過橋,面現下,澆頭現炒,上桌時一碗龍鬚麵、一碟薑絲、一碟青菜、一碗清湯,以及重頭戲——炒三蝦在桌上依次排開,分外誘人。
朱洪元的每一碗三蝦麵都由服務人員親拌,如果拍照過久,老闆還會催促:「快別拍了,面要坨掉了呀。」
孫盛興奧灶麵館
地址:山塘街方基上35號
孫盛興以奧灶面聞名,但這個季節的三蝦麵也相當不錯。和別家都不同的是,孫盛興的湯底是簡單調味的紅湯底。配上白面,更添微甜的鮮味。一碗三蝦麵上來,除了三蝦澆頭,還配上店裡特製豐富小菜,讓你的味蕾瞬間活起來。
胡盛興
地址:人民路586號福利彩票旁
每年夏季,胡盛興的三蝦麵總能引來絡繹不絕的客人,這碗面可以用四個字簡單粗暴地來形容:面細蝦大。趁熱攪拌均勻,澆頭的鮮美融入勁道的麵條中,香氣撲鼻。吃完唇齒留香,回味無窮。
「
口感間聚散離合,餐桌前茶飯飲啄,人改變著茶,茶改變著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