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沁源邂逅一隅「鄉舍」,你的鄉愁,有處安放......

2020-08-18 綠色沁源

河流作伴,古槐一旁

院內喝茶,夏蟬鳴叫

邂逅自然

於一隅鄉舍

品鄉味,悅村韻

不用去遠方

亦近在咫尺

鄉愁,有處安放

......

一方小院解鄉愁

乾淨整潔的村落,一棟棟原生態的鄉村住宅,天然原木做成的各式家具,質樸而自然。兩扇木窗欞外,一張原木的茶几,坐下,靜謐之中,或眺望遠處的山丘,或近觀屋前的荷塘,或欣賞綠意蔥蔥的爬山虎,韓洪溝紅色小鎮民宿成了城裡人邂逅時光,「偷得浮日半生閒」的新選擇;到千年古槐下感受紅色文化,在軍械庫咖啡屋裡品味人間煙火,在一田一院一民宿間體驗詩和遠方。

回歸自然、綠色生態、紅色小鎮的鄉村旅遊,在這裡悄然興起。一個古老而美麗的村莊,南北兩山相互呼應,一股清澈流淌的老泉,一口水源不斷的古井,默默訴說著村莊悠久的歷史變遷。韓洪溝村隸屬沁河鎮,距縣城約2.5公裡,在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發展紅色旅遊的大背景下,將紅色文化與鄉村建設相融合,走出了一條鄉村振興、文旅融合的新路子,這也正是我縣脫貧鞏固、鄉村振興的一次有效實踐,文旅融合發展的一個成功案例,紅色文化資源和綠色生態資源結合的一次具體行動。

韓洪溝村黨支部書記、村委主任崔耀先介紹道,在抗日戰爭年代韓洪溝村曾是太嶽行署所在地,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曾在這裡生活、學習、戰鬥,太嶽行署總部以及武裝部、生產部、運輸部、鋤奸部、司法科、總務科、警衛連、衛生隊、槍械修理部、倉庫等革命遺址保留至今。我縣深入實施「綠色立縣,建設美麗沁源」發展戰略以來,依託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和綠色生態資源振興鄉村,按照修舊如舊的原則,結合古村落恢復,對村裡的革命舊址進行了修繕,傳承紅色革命精神,將這裡作為全縣的紅色革命教育基地,黨員幹部在這裡加強黨性鍛鍊和修養。

「俺們村舊村房屋(曾是太嶽行署所在地)多年來一直閒置,無人居住,有些房屋已經倒塌。近年來,隨著鄉村振興、文化旅遊的蓬勃發展,我村依託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和綠色生態資源,與中央美院合作,加快推進旅遊資源產業開發,不斷健全和完善高檔次、高水平的旅遊服務設施,打造精品民宿,吸引廣大遊客前來參觀。今天,特色民宿正式開業了啦,我特別激動,希望有越來越多的人來參觀。」

中央美術學院建築學院教授何崴告訴記者:「在負責韓洪溝村的設計和修繕工作時,在入口處,大膽的將城樓下的橋洞貼金;把原來的槍械修理局被改建成了一座小型的咖啡館,讓外來者或本地村民可以坐在這裡看書、喝咖啡、欣賞窗外的山景;並圍繞村中央的一棵千年古槐改造了鄉村小劇場,廣場上矗立著紅色『傘』,自帶網紅屬性,成為旅行者的打卡聖地。每個小院都比較有特色,房間內部整體風格秉承『舊物新用』的設計手法,讓每一個原本仿佛失去作用的老物件重新找到存在的價值,包含不同房型,滿足各類人群的需求。」

村民任海霞談起村裡的變化對此感觸深刻,「以前的房子破破爛爛的,後面也沒有人住,我做夢也沒想到我的家鄉能有這麼大的變化,希望咱們村裡面能越來越好,我們的日子也越來越好。」

「作為鄉村旅遊轉型升級的示範樣本,韓洪溝村必將吸引眾多遊客的目光,這塊被我村村民保護了數百年的生態區,從今以後,將發揮出巨大的生態、經濟和社會綜合效益,造福一方村民。」崔耀先信心百倍。

鄉村再造 讓鄉愁留住人心

盛夏時節,進入韓洪溝這個小小村落,會感覺一陣新農村的氣息迎面而來,映入眼帘的是純木結構的房屋,木樑、木柱的錯落,整個屋內通透寬敞,原色桌椅、木質窗欞構成了獨特、質樸的民宿風格。

在城裡居住了大半輩子的崔大爺本是韓洪溝村的村民,因工作原因離開了這片熱土。多年來,一塵不變的村莊,失去了原有的活力,看到現在變化後的村子,崔大爺不禁感嘆道:「真好啊,我們這個年齡的人,沒怎麼見過外面的世界,這樣的改造、設計對於我們沒怎麼走出去的人真是開闊眼界了……」

鄉村,是承載中國古老文明和風土人情的地方,隨著城市快速崛起而引發的各種城市病讓越來越多的人想回歸鄉土,尋找生活本真。在外工作多年的年輕小夥崔朝義,以往都是逢年過節才會回家一趟。近年來,回家之後看到村子的變化,他的心裡樂開了花。「這個村子再也不是破破爛爛,我也可以洋溢著笑臉和別人說介紹自己的家鄉了。閒置的老房子被重新利用、改造,變成產業,有了經濟收入,真好啊。」現如今,鄉村振興的發展,讓逐漸凋零的村落有了生機,恢復了活力,年輕人也都紛紛返鄉創業。

鄉村民宿作為一種舊鄉愁和新鄉土相結合的產物,是有溫度的住宿,有靈魂的旅居形式,是鄉村休閒旅遊的重要組成部分。韓洪溝在建設美麗鄉村過程中,鄉村變化日新月異,經濟發展趨勢明朗,群眾精神面貌煥然一新,農村成了人們宜吃、宜居、宜遊的必選之地。 

強大的鄉村資源整合能力、更豐富的服務功能區塊,讓韓洪溝的美麗鄉村建設成果以多元化的經營轉化為美麗經濟。通過美麗鄉村建設,村莊環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村民的思想觀念發生了轉變。把風景變成產業,將美麗環境、美麗風景轉變為美麗經濟,韓洪溝村正闊步前行…… 


記 者:崔淏斐 梁慶珍

審 · 制:張書琪

監 制:程 廣

相關焦點

  • 崇明這間民宿 給無處安放的鄉愁一個家
    「鄉舍」在外觀材質和色彩的搭配上十分簡潔,運用青瓦、青磚、白牆、玻璃、木條等材料,散發著濃鬱的田園風,給人一種自然灑脫的感覺,與周邊的安寧氛圍融為一體。  在公共廚房區域,採用大量的「有溫度、有感情」的木質元素和天然材質,尊重大自然的原有語言,保留最基本的元素,不求華麗,旨在體現人與自然的溝通。
  • 央視《記住鄉愁》欄目組走進蓮舍
    淮陽太昊陵12月6日下午,央視《記住鄉愁》欄目走進羲皇故都、走進淮陽蓮舍,以蓮舍為背景,拍攝詩人們吟詠淮陽八景,探討詩詞歌賦的《詩書之鄉 弦歌不止》紀錄片鏡頭。在蓮舍拍攝現場雲影徘徊,三香氤氳,鴻儒品茶吟詩,雅客流連美景。
  • 山西長治·太嶽沁源
    三晉大地的「香格裡拉」近在咫尺的「世外桃源」沁源,位於長治市西北部,太嶽山區,沁河之源,西漢置縣。
  • 水鄉頤舍鄉愁民宿,我被你的名字忽悠了
    今天上午,離開荔波縣城,遊覽過「水葩水寨」後,自駕車沿國道北上,路過一個叫「水浦」的水族寨子時,被大大的旅遊路牌「水鄉頤舍鄉愁民宿」所吸引。鄉愁民宿?什麼東東?本著「走過,路過,不可錯過」的職業本能,毫不猶豫向左打輪,離開國道,駛入一條種滿百香果的寬闊山谷。很快,就找到了散落在山腳下、道路邊的「水鄉頤舍」。已經是中午一點了,近廣西的準南國毒辣太陽當頭照,野雞在林間起勁兒搭訕,店裡只有一個小夥子看家。
  • 世外桃源,山西沁源
    沁源縣位於晉東南、晉南、晉中交匯之地,是「五嶽五鎮」之中鎮霍山主脈縣份,因地處沁河之源而更名沁源。220萬畝森林、120萬畝草坡、60%的森林覆蓋率,近700種的中草藥、400多種鳥類,境內沁河、汾河兩大水系年均徑流量2.6億立方米,是「三晉生態第一縣」、北藥之都、全國油松之鄉,也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褐馬雞的棲息天堂。
  • 白水人在村裡建了個安放心靈情感的鄉愁館
    白水縣雷牙鎮堯頭村的「最美白水鄉愁館」工作人員介紹,「鄉愁館」面積260平方米,分鄉魂、鄉音、鄉土、鄉味、鄉情和體驗區六部分,鄉愁館以80萬字的1989版《白水縣誌》為藍本設計布展,展現白水四聖倉頡造字、杜康造酒、雷公造碗、蔡倫造紙的歷史功績,呈現白水鄉音方言、本土戲曲及代表性非物質文化遺產給人印象深刻
  • 沁源,沁源
    河岸有一條小路,或南或北,是鄉民或探險者踩出來的。小路兩邊灌木叢生,間或有一大片的紅葉和一小片或白或黃或紫的山花,秋色在山坡間漫流,鳥鳴凌空傳來,把秋陽清脆成一道道明亮的弧線。想起早上在靈空山聖壽寺看到的一副對聯:「山鳥不知名利客,野花猶獻廟堂香」。
  • 【綠色沁源】@丁真,我們在沁源等你!
    邀請函已發出 @丁真,一定要來綠色沁源看看! 丁真小夥 沁源的美定不會讓你失望 丹雀小鎮民宿
  • 給,是你的沁源醉美民宿,黃金周安排上!
    >這次將出行計劃安排在了處處免費還不擁堵且山清水秀的沁源你是不是也和我們一樣>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與古村浪漫邂逅目光所及之處皆是風景臥室區以外有一個露天的小陽臺
  • 行走沁源山水間
    據沁源交通部門介紹,近3年來,縣境修築公路969公裡,相當於「十二五」時期的5倍之多。分別打通了與周邊相鄰各縣的「口子路」,初步形成了「四縱五橫」的內循環格局。在景鳳鄉的丹雀小鎮,山水相依,鮮花滿谷,具有沁源特色的一個個幽靜小院,吸引著一批批的客人。
  • 記憶|到西莊邂逅田園鄉愁!
    小桂湖旁、瀘江河畔,自古就是墨客詩人玩水戲魚、賞荷觀花、煮茗品茶、吟詩作賦、抒發情感的地方,詩人孫清元曾有長聯云:「畫成煙雨樓臺,看山橫煥嶺,地轉瀘江,剩一片芳草夕陽,記新都公子行吟處;人在蓮花世界,喜月到天心,風來水面,趁此際香溫茶熟,想茂叔先生得意時。」直到今天,楊慎與葉瑞的身影仿佛還留在瀘江河畔。
  • 【綠色沁源】專家學者為沁源民宿發展出點子、謀思路
    沁源基礎設施、資源條件非常好,在旅遊產業發展中,吸引一個人來,就能吸引一幫人來,父母、爺爺奶奶、姥姥姥爺等,一個人可以吸引這麼多人來促進消費。用什麼辦法吸引人過來,過來以後大家可以做什麼?鄉村旅遊和傳統的旅遊官方是兩回事,休閒的旅遊可以今年來、明年來、還會多次頻繁地住下來,這是我們的亮點。
  • 「國土文苑」楊曉升:沁源綠
    然而,假若你有幸深入太嶽山東麓的沁源,將會改變成見,因為那裡有山西最美最眩的一大片綠。沁源也即沁源縣,隸屬於山西省長治市。地處山西省中南部,太嶽山東麓,沁源縣森林覆蓋率超過56.7%,居山西省之首,是全國「油松之鄉」,沁源也因此被譽為山西最綠的地方。
  • 邂逅最美的鄉愁
    邂逅最美的鄉愁來就來吧在暗夜裡有風度力有霧交融散就散了在晨曦中瀟瀟灑灑因江而霧,因霧而淞而寒江雪柳,而玉樹瓊花有詩人如是說冬日裡相約最美的江城一次邂逅勝似一世的鄉愁
  • 沁源有一座寺廟叫做菩提寺,你見過那裡的菩提樹?
    來源:歐成愛看影視 暮秋時節,走進了沁源。聽說這裡有世界三大菩提寺之一的沁源菩提寺,於是,用一部華為手機的視角,在一樹金黃中,走近了它
  • 山西沁源:全域旅遊邁上轉型發展大道
    黃河新聞網長治訊:8月的沁源,炎炎烈日下,不時有習習涼風拂過,220萬畝森林,氤氳出一片盛夏難得的涼爽秘境;疫情輻射的擔憂,擋不住綠色發展帶來的連連喜慶。8月8日,沁源縣鄉頌•太嶽記•韓洪溝紅色小鎮民宿開業;8月9日,沁源縣半山•雲途•嶺上民宿開業。據悉,隨後還有景鳳社科山莊等多家民宿陸續開業迎客。
  • 【周周會客廳】專訪沁源秧歌省非物質文化傳承人:我們的沁源秧歌情
    沁源縣素有「民歌之鄉」美譽,早在唐代民歌小調就可唱可和,久經歲月的潛移默化,逐漸從民歌小調演化成為戲曲百花園中一朵奇葩。沁源秧歌作為沁源民歌的一個重要代表,是在沁源小調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歌舞小戲,而沁源秧歌的傳承歷程帶著各個時代不同的烙印,保留了各個歷史時期積澱下來的文化,見證了一個時代的蓬勃發展,反映了沁源人民團結奮鬥、拼搏向上的昂揚鬥志,沁源秧歌可以說沁源縣是最寶貴的民俗資料。
  • 大文豪蘇東坡的「此心安處是吾鄉」應如何理解
    一、「此心安處是吾鄉」的來源出處說到名句「此心安處是吾鄉」,我們不得不引出蘇軾的《定風波·南海歸贈王定國侍人寓娘》。其實真正道出此句的是王定國歌妓寓娘,蘇軾感同身受,將其引用詞中。你從遙遠的地方歸來,卻看起來更加年輕,笑容依舊了,笑顏裡好像還帶著嶺南梅花的清香。我問你:「嶺南的風土應該不是很好吧?」你卻坦然答道:「心安定的地方,便是我的故鄉。」
  • 在惠州雙月灣尋一隅靜謐,檀舍TANHOUSE正式開業
    駐足在雙月灣大星山觀景臺的最前端,極目遠眺,可以看到兩條沙壠直奔大星山,如蛟龍出海,似雙龍戲珠,目之所及,出奇壯麗;遠眺天邊,海天已共一色,近觀眼前,山水交相互融,是為不枉來此一遊必覽之景。檀舍TANHOUSE的選址,都經過慎重考量,或在都市圈最近的自然資源稀缺之域,或在自然風光無限的絕美之地,離繁華不遠,離自然很近,在熱鬧與安謐間進退自如、縱容有度。
  • 沁源的這些非遺項目,你都知道嗎?
    沁水原非禹鑿開源頭活水繞山來時光清淺,輔以佳茗小調婉轉,細品非遺你看民間小調沁源秧歌惟妙惟肖葫蘆燙畫九曲黃河陣九曲黃河燈陣,是沁源縣流傳了千百年的歷史文化遺產,有地道的中國年味。各鄉村依習俗分別在正月十五元宵節,或二十天倉,或二十五老天倉,或農曆二月二,擺燈陣,串黃河。青果寒泉寺傳說青果寒泉乃沁源古八景之一,居交口鄉侯壁村東約半裡之遙。山泉一般多在山腰或山腳,山頂有泉者可謂絕無僅有。但就在青果寺北山頂之上,竟有一處山泉池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