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作伴,古槐一旁
院內喝茶,夏蟬鳴叫
邂逅自然
於一隅鄉舍
品鄉味,悅村韻
不用去遠方
亦近在咫尺
鄉愁,有處安放
......
一方小院解鄉愁
乾淨整潔的村落,一棟棟原生態的鄉村住宅,天然原木做成的各式家具,質樸而自然。兩扇木窗欞外,一張原木的茶几,坐下,靜謐之中,或眺望遠處的山丘,或近觀屋前的荷塘,或欣賞綠意蔥蔥的爬山虎,韓洪溝紅色小鎮民宿成了城裡人邂逅時光,「偷得浮日半生閒」的新選擇;到千年古槐下感受紅色文化,在軍械庫咖啡屋裡品味人間煙火,在一田一院一民宿間體驗詩和遠方。
回歸自然、綠色生態、紅色小鎮的鄉村旅遊,在這裡悄然興起。一個古老而美麗的村莊,南北兩山相互呼應,一股清澈流淌的老泉,一口水源不斷的古井,默默訴說著村莊悠久的歷史變遷。韓洪溝村隸屬沁河鎮,距縣城約2.5公裡,在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發展紅色旅遊的大背景下,將紅色文化與鄉村建設相融合,走出了一條鄉村振興、文旅融合的新路子,這也正是我縣脫貧鞏固、鄉村振興的一次有效實踐,文旅融合發展的一個成功案例,紅色文化資源和綠色生態資源結合的一次具體行動。
韓洪溝村黨支部書記、村委主任崔耀先介紹道,在抗日戰爭年代韓洪溝村曾是太嶽行署所在地,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曾在這裡生活、學習、戰鬥,太嶽行署總部以及武裝部、生產部、運輸部、鋤奸部、司法科、總務科、警衛連、衛生隊、槍械修理部、倉庫等革命遺址保留至今。我縣深入實施「綠色立縣,建設美麗沁源」發展戰略以來,依託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和綠色生態資源振興鄉村,按照修舊如舊的原則,結合古村落恢復,對村裡的革命舊址進行了修繕,傳承紅色革命精神,將這裡作為全縣的紅色革命教育基地,黨員幹部在這裡加強黨性鍛鍊和修養。
「俺們村舊村房屋(曾是太嶽行署所在地)多年來一直閒置,無人居住,有些房屋已經倒塌。近年來,隨著鄉村振興、文化旅遊的蓬勃發展,我村依託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和綠色生態資源,與中央美院合作,加快推進旅遊資源產業開發,不斷健全和完善高檔次、高水平的旅遊服務設施,打造精品民宿,吸引廣大遊客前來參觀。今天,特色民宿正式開業了啦,我特別激動,希望有越來越多的人來參觀。」
中央美術學院建築學院教授何崴告訴記者:「在負責韓洪溝村的設計和修繕工作時,在入口處,大膽的將城樓下的橋洞貼金;把原來的槍械修理局被改建成了一座小型的咖啡館,讓外來者或本地村民可以坐在這裡看書、喝咖啡、欣賞窗外的山景;並圍繞村中央的一棵千年古槐改造了鄉村小劇場,廣場上矗立著紅色『傘』,自帶網紅屬性,成為旅行者的打卡聖地。每個小院都比較有特色,房間內部整體風格秉承『舊物新用』的設計手法,讓每一個原本仿佛失去作用的老物件重新找到存在的價值,包含不同房型,滿足各類人群的需求。」
村民任海霞談起村裡的變化對此感觸深刻,「以前的房子破破爛爛的,後面也沒有人住,我做夢也沒想到我的家鄉能有這麼大的變化,希望咱們村裡面能越來越好,我們的日子也越來越好。」
「作為鄉村旅遊轉型升級的示範樣本,韓洪溝村必將吸引眾多遊客的目光,這塊被我村村民保護了數百年的生態區,從今以後,將發揮出巨大的生態、經濟和社會綜合效益,造福一方村民。」崔耀先信心百倍。
鄉村再造 讓鄉愁留住人心
盛夏時節,進入韓洪溝這個小小村落,會感覺一陣新農村的氣息迎面而來,映入眼帘的是純木結構的房屋,木樑、木柱的錯落,整個屋內通透寬敞,原色桌椅、木質窗欞構成了獨特、質樸的民宿風格。
在城裡居住了大半輩子的崔大爺本是韓洪溝村的村民,因工作原因離開了這片熱土。多年來,一塵不變的村莊,失去了原有的活力,看到現在變化後的村子,崔大爺不禁感嘆道:「真好啊,我們這個年齡的人,沒怎麼見過外面的世界,這樣的改造、設計對於我們沒怎麼走出去的人真是開闊眼界了……」
鄉村,是承載中國古老文明和風土人情的地方,隨著城市快速崛起而引發的各種城市病讓越來越多的人想回歸鄉土,尋找生活本真。在外工作多年的年輕小夥崔朝義,以往都是逢年過節才會回家一趟。近年來,回家之後看到村子的變化,他的心裡樂開了花。「這個村子再也不是破破爛爛,我也可以洋溢著笑臉和別人說介紹自己的家鄉了。閒置的老房子被重新利用、改造,變成產業,有了經濟收入,真好啊。」現如今,鄉村振興的發展,讓逐漸凋零的村落有了生機,恢復了活力,年輕人也都紛紛返鄉創業。
鄉村民宿作為一種舊鄉愁和新鄉土相結合的產物,是有溫度的住宿,有靈魂的旅居形式,是鄉村休閒旅遊的重要組成部分。韓洪溝在建設美麗鄉村過程中,鄉村變化日新月異,經濟發展趨勢明朗,群眾精神面貌煥然一新,農村成了人們宜吃、宜居、宜遊的必選之地。
強大的鄉村資源整合能力、更豐富的服務功能區塊,讓韓洪溝的美麗鄉村建設成果以多元化的經營轉化為美麗經濟。通過美麗鄉村建設,村莊環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村民的思想觀念發生了轉變。把風景變成產業,將美麗環境、美麗風景轉變為美麗經濟,韓洪溝村正闊步前行……
記 者:崔淏斐 梁慶珍
審 · 制:張書琪
監 制:程 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