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長興白阜風景別樣好
近日,在長興縣畫溪街道白阜村視頻監控平臺,一塊巨大的電子屏幕顯示該村各重要路段、區域的實時狀況,無論是水塘、公路,還是文體廣場、農房,一切盡入眼底。這是該村設立的社會治理綜合指揮站點。
村黨支部書記姚曉順指著西埠網格片區一處監控視頻告訴筆者,村民王某在此處搭棚種南瓜,擋住了村民嚴某進出的路,兩人為此產生糾紛。專職網格員蔣偉光了解情況後,通過監控視頻定位,及時介入調解,勸說王某拆除棚子,才制止了這場紛爭。
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是實現鄉村善治的有效途徑。近年來,白阜村持續完善「建好一個站點、用好一支隊伍、圈好一個閉環、開好一次會議」的「四個一」矛盾糾紛調處體系建設,確保轄區內重點人員有人管、矛盾糾紛有人解、村莊組落有人巡。今年以來,該村受理矛盾糾紛11起,調解成功率達100%。
「我建議一方出讓宅基地,另一方給出出讓金,長輩的恩怨到你們這輩就算了了。」在村矛盾糾紛調處站,一場調解正在進行。小小的方桌旁坐著1名調解員、2名志願者和3名當事人,大家在熱烈討論宅基地出讓事宜。
原來,趙某和許某想擴大建房面積,於是和劉某商量購買其閒置宅基地使用權。但由於3家人家矛盾積怨頗深,一直談不攏。調解員和志願者重點從親情關係著手,矛盾三方終於解開多年心結,握手言和,劉某將宅基地出讓給趙某和許某。
據悉,白阜村組織了一支「隊長+調解員+網格員+志願者」的解憂小隊,遇到涉及法律專業事務的矛盾糾紛,還讓駐村律師等專業人士共同參與。解憂小隊參與日常矛盾隱患排查,並將信息報送村級矛盾調處站。
「自治,讓老百姓有了參與的活力;法治,為鄉村治理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而德治,更像是春風化雨潤物無聲一般,改變著老百姓的內心。」姚曉順表示,在白阜村,由黨員、鄉賢、法律顧問、志願者等組成的服務隊,如老鄉幫幫團、聚溪家園衛隊、房東協會等,評定星級文明戶、最美鄉賢,並定期對各類問題進行點名曝光。
通過「四個一」工作機制,白阜村98%的矛盾在村一級就得到了解決,真正做到了「小事不出格、大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
[責任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