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戰場慘烈的長津湖之戰,參戰的志願軍4個軍都在淄博戰鬥過……

2021-01-09 激情回聲

1950年10月25日,抗美援朝第一次戰役後,美軍繼續向鴨綠江一帶挺進!

形勢突變,黑雲壓頂 。為遏制美軍攻勢,根據毛澤東主席指示,中共中央、中央軍委急調第9兵團入朝,趕赴長津湖地區擔負東線阻敵作戰。

此時,長津湖區域戰場上的中國人民志願軍四個軍,都有著深深的淄博印記--

抗戰時期長期轉戰淄河流域的魯中軍區老二團團長吳瑞林(1955授開國中將,後為海軍常務副司令員)任軍長、偵查處長孫德普等基層指揮員組成的42軍;

淄博人民的子弟兵-中國人民志願軍第26軍。

這是一隻流淌著黑鐵山抗日武裝起義部隊血液的勁旅。從黑鐵山出發,血拼日寇,鏖戰魯中。打萊蕪、戰孟良崮,浴血魯西南。

從淄博槍林彈雨中走出的鐵血雄師-中國人民志願軍20軍。

這是一支誕生於江南的新四軍部隊,抗戰勝利後,改變為華東野戰軍第一縱隊,在葉飛將軍率領下,解放戰爭初期,轉戰淄博。

為淄博解放立下赫赫戰功的雄師勁旅-中國人民志願軍第27軍。

它誕生1937年12月28日的崑嵛山,清一色的膠東子弟兵。1947年,改編為華東野戰軍第9縱隊。

1948年3月,在許世友、譚震林指揮下,奉中央軍委的命令發起解放山東第一仗-張周戰役,也叫膠濟路西段戰役。歷時12天,一舉解放淄博全境。

我志願軍42軍在第9兵團之前已緊急抵達黃草嶺一線,與美軍陸戰一師血戰數日,阻擊敵人東進。

第9兵團入朝後迅速奔赴長津湖,展開戰鬥部署;第20軍接防42軍,運用穿插迂迴戰術,對敵實施分割阻援,並誘敵美軍一師深入長津湖。

第27軍發揚善打惡戰硬仗的一貫軍風,負責攻城拔寨,英勇作戰。善于堅守攻堅的26軍,作為戰役預備隊。

在長津湖共同完成了分割圍殲美軍的戰鬥任務。

自此,年輕的中國人民志願軍,肩負著黨和國家的重任,肩負淄博人民的期望,與號稱世界第一兵團、武裝到牙齒、氣勢洶洶的美軍陸戰一師等強敵在長津湖展開血戰……

毛澤東主席指出:「這個軍隊具有一往無前的精神,它要壓倒一切敵人,而決不被敵人所屈服。」

相關焦點

  • 《最寒冷的冬天Ⅲ:血戰長津湖》
    》主要描寫了抗美援朝戰爭中乃至整個軍事史上的經典戰例——長津湖之戰。有史學家稱,長津湖之戰是歷史的拐點,是中美雙方王牌部隊改變歷史進程的一場決戰。發源於朝鮮半島的長津江,是朝鮮北部最大的人工蓄水湖。  63年前在這裡,中國人民志願軍第九兵團身穿單薄棉衣,在接近零下40度的惡劣天氣下與美國海軍陸戰隊最精銳的陸軍一師展開了一場長達20天的戰鬥。
  • 走訪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陵園 聽朝鮮老人講長津湖血戰
    我們從鹹興前往長津,其實正是從反方向走了一趟當年志願軍在長津湖戰役中一路阻擊美軍的路線。從鹹興到長津,不過七十多公裡的路程,我們乘車翻山越嶺走了近5個小時,沿途都是大片的原始森林,樹茂林密,我們的汽車一路顛簸,在峽谷山澗裡穿行,時而爬坡,時而轉彎,山高路窄,不時看到懸崖絕壁。汽車開過去,後面揚起一片黃土。從車窗外望去,沿途植被大多是落葉松、雲杉、冷杉、橡樹等。
  • 慘烈的長津湖之戰,志願軍全連129人凍死在陣地上,沒有一人畏縮
    11月27日晚,蓋馬高原北風呼嘯,陸戰1師士兵蜷縮在戰壕裡,忍受著極度的嚴寒,突然一聲嘹亮的軍號聲響起,第九兵團向長津湖地區的美軍發起了全面攻擊,空前慘烈的「冰雪長津湖之戰「拉開了序幕。而大部隊則趁機從側後迂迴,衝上陣地與敵人展開近身攻擊,雙方展開了慘烈的肉搏,到後來甚至連刺刀都折完了,只能看到陣地上互相扭打的身影,互掐脖子、甚至互挖眼珠。戰鬥持續了整整一夜,駐守1282高地的美軍傷亡200餘人,而進攻的志願軍也損失了半個營。經過一夜的激戰,28日凌晨五點,79師攻克了包含1282高地在內的數個高地,成功穿插到了柳潭裡美軍的北側。
  • 長津湖血戰美軍「北極熊團」:志願軍「小米加步槍」打了大勝仗
    12日,志願軍第27軍在軍長彭德清、政治委員劉浩天率領下秘密進入朝鮮。 這時的朝鮮戰場,志願軍發動的第一次戰役已經結束,西線主力後撤進行休整。第9兵團奉命參加第二次戰役,擔任東線作戰任務。 志願軍第27軍入朝時,正值寒流襲來,大雪飛舞,氣溫驟降。
  • 中美軍人各自回憶長津湖血戰:艱難超過長徵
    此時,聯合國軍在朝鮮總兵力高達55.3萬人,其中地面部隊42.3萬人,位於朝鮮北部第一線約35萬人,而志願軍首批入朝部隊僅步兵6個軍18個師,炮兵3個師又1個團,共約23萬人,人數上處於劣勢,裝備與火力上就更為懸殊,迫切需要二線部隊迅速跟進,因此9兵團入朝參戰的時間表驟然提前。
  • 朝鮮的嚴冬有多可怕,志願軍深受其害,美軍也未能倖免
    如果去詢問參加過韓戰的老兵在朝鮮戰場上對什麼印象最為深刻,除了戰爭的慘烈程度,大多數老兵還都會講,朝鮮冬季的嚴寒天氣是最可怕的惡魔,它簡直可以吞噬一切。不錯,除了戰場上的廝殺,朝鮮冬季的極寒天氣是中美雙方軍隊都不得不面對的共同敵人。
  • 韓戰的拐點:慘烈程度堪比上甘嶺,志願軍與美軍雙方損失慘重
    上個世紀的韓戰中,我國為了支援朝鮮成立了志願軍,當時的中華青年和將士們都熱血沸騰,想要投身於解放人類的偉大事業中。在志願軍參戰的多場戰役中,其中有一場戰役尤為重要,這場戰役甚至成為整個抗美援朝戰爭的轉折點——長津湖戰役。
  • 零下30度的長津湖血戰,中美兩國士兵都不願回憶
    零下30度血戰長津湖「悠悠行動」:第10軍出現在長津湖某種程度上,麥克阿瑟也是長津湖戰役的始作俑者。抗美援朝第一次戰役中,我42軍124師和126師且戰且退地抵抗,逐漸將美軍第10軍吸引進長津湖附近。美軍此時兩線分頭前進的態勢,讓毛澤東產生了一個龐大的戰略構想:他命令彭德懷在東西兩線同時發動進攻,分割包圍兩邊的敵軍。此時,倉促進入朝鮮戰場東線的,是接替42軍的志願軍9兵團3個軍共9個師。20軍和27軍已經進入伏擊陣地,由於運力緊張,26軍作為預備隊在此後才進入作戰中。
  • 《斷刀》姊妹篇《刀鋒》:深度講述長津湖上那個令美軍最寒冷的冬天
    《斷刀》姊妹篇《刀鋒》:深度講述長津湖上最寒冷的冬天「打長津湖的時候沒犧牲,但一發炮彈把這兩個耳朵震聾了……在家裡面就跟無聲世界一樣……你們現在就開始談嗎?」抗美援朝老戰士王智民的這段話拉開了紀錄片《刀鋒》的帷幕。
  • 抗美援朝最慘烈一戰,志願軍傷亡超過上甘嶺戰役,是美軍的二倍
    其中長津湖戰役,是志願軍在整抗美援朝戰爭期間打得極為慘烈艱苦的一次戰役,傷亡人數甚至超過了我們家喻戶曉的、極其慘烈的上甘嶺戰役(傷亡1.15萬人),達到了驚人的1.4萬餘人。
  • 「挖坑道」改變戰爭走勢,志願軍構築地下長城,創造戰場奇蹟
    第六次戰役的整體設想是:若在8月-9月間,聯合國軍向我軍發起進攻,我軍則採用誘敵深入戰術,讓西線守備部隊後撤30公裡設伏,然後採取穿插包圍戰術消滅敵1-2個師;若敵不進攻,則9月,我軍將主動發動攻擊,具體部署是,志願軍8個軍組成戰役第一梯隊,以19兵團三個軍加47軍、42軍共5個軍為一個戰役集團,用其中的2個軍牽制鐵原至臨津江西岸之英軍、加拿大軍、土耳其軍共計4個旅的敵軍,然後以3個軍並配屬志願軍司令部直屬炮兵
  • 血戰長津湖,奠定韓戰勝利的基礎,而我們又贏得有多慘烈?
    我記得在紀錄片《冰雪長津湖》中,有一位老兵說道說過這麼一句話:「我們和偽軍、日軍、美軍都較量過,可跪下投降的只有美軍這一家」。我們且不論長津湖戰役打的有多慘烈,美陸戰1師又是怎麼逃出志願軍包圍的,我們更應該知道長津湖戰役背後的意義——長津湖戰役創下了抗美援朝中全殲美軍整團的紀錄,並讓美軍王牌部隊經歷了有史以來「路程最長的退卻」。
  • 朝鮮戰場打敗美國王牌中的王牌師,回國時部隊司令員落淚鞠躬
    美軍當時有著充足的後勤補給,物資可以源源不斷從日本、南朝鮮運到戰場。3.穿衣方面。美國士兵配發的是毛衣、毛褲、戴帽防寒服,外面還有特殊防寒防雨外套,戰鬥靴是為適應高寒地區特製的多層毛氈墊,可以說美國大兵從腳武裝到了頭。4.吃飯方面。美軍隨身攜帶可食用的食物,花樣多達幾十種,還配有巧克力、香菸、火柴等。
  • 26軍怎麼還不到!血戰長津湖,9兵團為何痛失全殲陸戰一師絕佳戰機
    志願軍9兵團,下轄的20軍,26軍和27軍,近15萬人,都是從孟良崮和淮海戰場走下來的英雄部隊,原華東野戰軍的絕對主力。作為精銳中的精銳, 9兵團被火速調往朝鮮參戰,定位就是擔當志願軍的主力突擊兵團。同時寄希望它能利用秘密入朝的優勢,作為一支奇兵,出其不意給予美軍重創。
  • 砥平裡戰鬥慘敗,志願軍陣亡3萬?不吹不黑,真相來了!
    砥平裡之戰是韓戰的一場經典戰例,是抗美援朝戰爭第四次戰役初期,中國人民志願軍部隊在朝鮮戰場東線,對京畿道楊平郡砥平裡進行的一次對堅固野戰陣地進攻的戰鬥。砥平裡戰鬥是志願軍屈指可數的幾場敗仗之一,且損失相對較重,難逃被反覆炒作的命運,謠言也非常多。
  • 志願軍血戰長津湖,王牌27軍是用什麼武器重創美軍的?
    比如長津湖之戰時,有些人說什麼美軍就陸戰1師主力和步兵第7師一部,志願軍兵力要多很多。可是美軍航空兵的因素要不要考慮? 根據美軍資料來看,志願軍這僅有的一次火力急襲其實對美軍陣地的損傷不大,所以說抗美援朝戰爭對我軍來說是一次現代化之戰的洗禮,尤其技術兵種的發展,都是在邊戰鬥、邊學習、邊進步,然後再戰鬥的循環中不斷提高的
  • 志願軍疾進,突遇後撤的朝鮮人民軍指揮員,竟是曾經的解放軍連長
    按照東線戰場總指揮阿爾蒙德的命令,南朝鮮首都師正沿著東海岸公路,向圖們江方向推進;南朝鮮第3 師則由鹹興至五老裡一線,向著長津湖推進。由於敵情變化較快,志願軍在長津地區阻擊敵人的形勢變得十分嚴峻。早在 10 月 22 日,毛主席在當日7時的電報中,即令彭德懷和鄧華先派一個師佔領長津地區,以阻止敵人北進。
  • 韓戰,蘇聯空軍冒充志願軍參戰美國心知肚明,為何敢怒不敢言
    引言韓戰期間,在鴨綠江南岸廣沃平原的上方,有一條「米格走廊」,這裡是蘇聯米格-15戰鬥機攔截美國轟炸我軍補給線的空中戰場,不可一世的美國空軍多次在這裡折戟沉沙。戰爭結束後很長一段時間,很多人都認為在「米格走廊」上和美軍作戰的,是中國人民志願軍空軍部隊。
  • 大銀幕將現冰血長津湖
    來源:文匯報 中宣部電影局策劃指導、抗美援朝題材影片《長津湖》在北京開機集中國戰爭片高配班底,大銀幕將現冰血長津湖文匯報訊(首席記者王彥)冰血長津湖,異鄉埋忠骨。有這樣一組數據與長津湖有關:1950年11月27日至12月24日,抗美援朝第二次戰役東線長津湖之戰歷時28個晝夜。其間,中國人民志願軍第9兵團將美軍精銳部隊分割包圍於長津湖地區,殲敵1.3萬餘人,扭轉了戰場態勢。那一年的冬天格外寒冷,冰雪刺骨,氣溫最低時接近零下40℃。只著單薄棉衣上戰場的志願軍戰士,在長津湖的非戰鬥性減員超過3萬人。
  • 揭秘志願軍首批入朝作戰的4個軍,3個軍解放了半個中國
    1950年10月19日,中國人民志願軍首批參戰部隊跨過鴨綠江,打響了抗美援朝戰爭第一槍。這支部隊主要是4個軍,即第十三集團軍的第38軍、第39軍、第40軍,以及4野的第42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