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問我斷斷續續臨習褚遂良字帖多年,有哪些問題?
題主說斷斷續續學習褚遂良多年,看了題主的字覺得不像啊,這張臨帖作品寫的是唐代書法家褚遂良的《倪寬贊》(存疑),無論從用筆還是結構上,都看不出寫了好多年了,反而像一個沒有練習過書法的新手寫的,一般成人練習書法一段時間就能達到這個水平,甚至筆力上比這個還要強一點,不知道題主是不是故意這樣說的。
具體問題
1、用筆上這幅作品一看就是新手寫的,筆力非常到位弱,如果練習了很久,即使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筆力上也不會這麼弱的,用筆的提按頓挫掌握的都不是很好,甚至中鋒也有一點問題。
沒有了這些,這幅臨帖作品看上去就像輕描淡寫,只寫出了這一本字帖的皮毛,沒有展現出褚遂良《倪寬贊》的結構和用筆之美。
2、結構上寫的太平淡了,沒有寫出《倪寬贊》的勢來,我們就以這幅作品的第三個字「得」為例子,仔細觀察你會發現,作者寫的太齊了,太正了,正的就像列印體裡的宋體字。
而原帖裡的字是怎樣的呢?
原帖裡的「得」字寫的就有高低錯落,而且筆畫非常的有彈性和力度。
同樣的道理,題主的「則」字也寫正了,沒有了錯落變化,而原帖裡的每一個「則」字都是有錯落的。
從這一點也可以看出,作者雖然寫了很長的時間,但是對原帖觀察的還是不夠仔細,受書面列印體的影響太大,形成了慣性思維。
建議
雖然如此,但是還是能夠從題主的筆下看到靈氣的,題主對於字體的結構理解還是很好的,是很有發展潛力的。
1、臨帖時再仔細觀察,把字和原帖寫像。把字帖寫像本身就是一種訓練,訓練書寫著的觀察能力和用筆能力,要想做到寫出自己的風格,首先就要學會模仿,模仿別人的風格,學習別人風格的同時鍛鍊了自己的能力。
不僅僅學習書法,學習相聲、語言、舞蹈、音樂等等,都需要模仿訓練。
2、可以考慮換一本字帖,這本字帖已經練習了好幾年了,已經形成了書寫的定勢,再改正就很困難了,可以考慮換一本字帖,歐體、顏體、魏碑都可以,建議可以先學習一下顏體,練一練大字,增強一下筆力。
然後再去學習魏碑《張猛龍碑》開闊一下筆勢,學習書法入門了以後,就不要老抱著一本字帖了,要多開闊一下眼界,經過多種書體和風格的訓練,才能不斷的學習更多的技法,豐富自己筆下的語言。
希望這些對你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