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原題呈現
作文原題
【華大新高考聯盟2020屆高三4月教學質量測評作文題】
請根據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寫一篇文章。(60分)
材料一:
李子柒,一個「田園牧歌式」生活的網紅代表,她全網視頻播放量超過30億,YouTube粉絲有735萬,與美國影響力最大的媒體CNN不相上下。她的視頻主要根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的時令節氣傳統節日、民風民俗等確定選題。
材料二:
我們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毀滅。那麼,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會成為新宅子。然而首先要這人沉著,勇猛,有辨別,不自私。沒有拿來的,人不能自成為新人,沒有拿來的,文藝不能自成為新文藝。 ——魯迅
要求:綜合以上兩則材料內容及含意,自選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洩露個人信息;自擬標題;不少於800字。
02審題
作文審題
本題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關注社會、關注當下,能辯證而理性地看待、思考社會問題。「四個自信」(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是近年熱詞,而「文化自信」又是其中最適合考查的作文角度。此題有2020高考作文的預測性與訓練價值。
材料一:文化網紅李子柒影響力巨大,視頻內容堅守文化傳統,體現民族特色,展示了文化自信和文化擔當,也是某種意義上的文化輸出。
材料二:來自魯迅的《拿來主義》,對待傳統文化和外來文化應取其精華、棄其糟粕,這是「拿來主義」的基本內涵。
綜合以上兩則材料的內涵,可從拿來主義與文化輸出,文化自信與文化擔當,審視西方與審視自我,重新認識與擺正姿態等角度立意。比如:
1、文化要發展,需要汲取吸收,與時俱進,加以創新。
2、對民族文化,要有傳承,有自信,有擔當,通過努力使其發揚光大。
3、文化要發展,不僅要走出去,還要引進來,汲取外來文化的精華為我所用,與時俱進,推陳出新。
03類題呈現、簡析
類題連結
【原題呈現】
2020年4月29日開考的廣州市線下一測作文題也有關傳統文化和文化自信。
【題目簡析】
作文材料。
第一段總寫,明確交代了「文化之旅·美麗中國」的作文主題,這是寫作的中心。
第二三四段引用三位來自不同地區的外國人對中國文化的看法,角度也有所不同。
注意三個外國人看法的側重點。歐文的看法中,「匯聚交融」是重點;珍妮講述的是「中國元素」對世界的影響(成為世界時尚藝術的流行素材和靈感來源);西塞表達的是,文化的交融共通促進各國年輕人的交往(武術和中餐代表中國文化,可樂代表美國文化,籃球則是黑人喜歡的運動類型)。
三個外國人分別來自歐洲、美洲和非洲,他們都來談中國文化魅力,考生應具有敏銳的審題思維,透過現象看穿本質,即發掘出作文材料蘊含的中華文化自信。「文化之旅·美麗中國」是作文的外衣,「文化自信」「文化自覺」則是作文的內核。明確這一點,寫作會更準確定位。
寫作要求。
文體是發言稿,身份是「中國高中學生」,發言針對的對象是參加遊學活動的「多國高中生」。文佳作為「小組代表」採訪了小組成員,意味著要綜合成員的觀點,不宜過於自我,又要求「結合自己的體驗」,則要有獨特的見解。
04標題、觀點
標題和觀點
【華大新高考聯盟2020屆高三4月教學質量測評作文題】
立足傳統,融入現代
擺正姿態,敢於「拿來」
願傳統文化的薪火不輟
期待更多的「李子柒」
弘揚傳統,一個李子柒不夠
每個人都可以是「李子柒」
文化的「拿來主義」
傳統文化的來處與去處
文化的走出去與引進來
去粗存精,推陳出新
做傳統文化的新主人
讓傳統文化湧起時代浪花
尋找傳統文化的打開方式
傳統文化需要新表達
用文化自信引領文化發展
從傳統文化中汲取文化自信的力量
弘揚傳統文化,講好中國故事
05素材連結
素材連結
名言語段
欲人勿疑,必先自信。
一個國家如果硬實力不行,可能一打就敗;而如果軟實力不行,可能不打自敗。
文化自信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以及一個政黨對自身文化價值的充分肯定和積極踐行,並對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堅定信心。習近平指出:「我們要堅持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還有一個文化自信」。
所謂「文化自覺」,是借用費孝通先生的觀點:它指生活在一定文化歷史圈子的人對其文化有自知之明,並對其發展歷程和未來有充分的認識。換言之,是文化的自我覺醒,自我反省,自我創建。費先生曾說:「文化自覺是一個艱巨的過程,只有在認識自己的文化,理解並接觸到多種文化的基建上,才有條件在這個正在形成的多元文化的世界裡確立自己的位置,然後經過自主的適應,和其他文化一起,取長補短,共同建立一個有共同認可的基本秩序和一套多種文化都能和平共處、各抒所長、連手發展的共處原則。」費先生還以他在八十歲生日所說的一句話:「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作為「文化自覺」歷程的概括。
我們有博大的優秀傳統文化。它能「增強做中國人的骨氣和底氣」,是我們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是我們文化發展的母體。諸如「自強不息」的奮鬥精神,「精忠報國」的愛國情懷,「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擔當意識,「捨生取義」的犧牲精神,「革故鼎新」的創新思想,「扶危濟困」的公德意識,「國而忘家,公而忘私」的價值理念等,還有「天人合一」、「天下為公」的社會理想,「以人為本」、「民惟邦本」的治國理念,「載舟覆舟」、「居安思危」的憂患意識,「止戈為武」、「協和萬邦」的和平思想,「與人為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處世之道,「儒法並用」、「德刑相輔」的治理思想,「和為貴」、「和而不同」的東方智慧……
相關連結
2020熱點主題時評選粹:優秀傳統、文化自信(附精彩點評)
2020高三炎德聯考雅禮五作文資料:我們怎麼來講好中國故事?響應主旋律而又有思辨性……
李子柒的視頻火遍全球:關於李子柒,你要的都在這裡……
熱門主題精品課件:生活美食家李子柒(湘語文美化完善版)
白巖松個性點評李子柒,妙語冷懟鍵盤俠:這種網紅太少,即使「假」也不妨礙觸動人心(附媒體時評和超全素材)
2020高考精品素材:「敦煌的女兒」樊錦詩和弘揚傳統文化
人民時評精讀:如何讓優秀傳統文化既「活」又「火」?(思路點評)
2019高考熱點:亞洲文明對話大會素材精選(金句、名言、時評、視頻、課件)
06下水作文
教師下水
讓優秀文化薪火相傳
作者 南陽五中語文教研組長 杜克
在這個快餐時代,形形色色的網紅,「各領風騷若干天」,而李子柒確持續地高歌猛進,在徵服國人的同時也走向了國際。其視頻播放量驚人,粉絲與美國CNN不相上下,原因何在呢?
《菜根譚》言:果種花,花結果,須知福至有因。李子柒的爆紅絕非偶然。首先她能夠從傳統文化中尋找靈感,吸收養分,古為今用。她的服裝道具、環境布局、背景音樂,都充滿了東方韻味,具有鮮明的民族風格。在這個基礎上,她具有一雙慧眼,運用現代化的技術手段進行創新性轉化,視頻的內容、技術、情感方面都足夠精緻,符合受眾的接受心理。她的出現,不僅滿足了現代人對于田園牧歌的嚮往,也打開了西方世界欣賞中國文化的一個新窗口。
可以說,是傳統文化的沃土培育了李子柒這樣的文化網紅。不忘本來才能開闢未來,善於繼承才能更好創新。但傳承優秀傳統文化,不是機械照搬,而應「取其精華,棄其糟粕」,吹盡黃沙始得金。
國內曾經出現過所謂的「復古」思潮,不顧時代特徵,不辨精華糟粕,對傳統文化盲目推崇、照搬複製。各種女德班,天價私塾班,你方唱罷我登場。孰不知,傳承傳統文化不是擺幾本線裝書附庸風雅,也不是穿著漢服招搖過市,更不是利用風水堪輿、求籤問卦賺錢牟利。而是用傳統文化中的「溫良恭儉讓」「仁義禮智信」等傳統美德、思想理念潤澤、滋養現代人的心靈。
傳承優秀傳統文化,應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優秀傳統文化不應曲高和寡,而應有溫度、接地氣、富於人情味。
《中國詩詞大會》《我在故宮修文物》《經典詠流傳》等一系列綜藝節目的熱播,正是因為它們以觀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將傳統文化經典與現代時尚相結合,使優秀傳統文化走下神壇,融入人間,也真正實現了習近平總書記所提倡的:「讓收藏在博物館裡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裡的文字都活起來。」
傳統文化火了,李子柒紅了。但顯然,時代需要更多李子柒式的傳承者,他們不一定做網紅,而可能就是普通如你我者。「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傳承優秀傳統文化,每個人皆有責任。
中華文化歷經上下五千年,閃爍恆久光芒。如今,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接力棒已經交到了年輕一代的手中,每一個青年學子都應該有文化自信,感受到「有我」的使命,做一個優秀的「拿來主義」者,」沉著、勇猛、有辨別、不自私」。
願我們的優秀傳統文化,在更多「李子柒」們的守護和傳播之下,與時俱進,薪火相傳!
(來源:湘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