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速遞|葉嘉安:粵港澳大灣區新經濟中香港的挑戰

2021-01-17 廣州日報

11月27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和廣州市社會科學院共同主辦的「中國宏觀經濟運行與政策」國際論壇2020在廣州舉行。論壇主題為邁向「十四五」的新發展格局與大灣區融合發展。

中國科學院院士、香港大學教授葉嘉安回顧並總結了改革開放以來香港與珠三角的經濟合作。1970年,香港已經是世界工廠。改革開放初期,香港製衣等行業轉移到內地,香港通過「店」把珠三角生產的東西賣到海外,香港經濟從工業聚集發展逐漸轉變成生產性服務行業主導。這種經濟協作模式到2000年開始出現變化,香港的「店」的功能開始慢慢消失。香港的生產性服務業優勢逐漸降低。珠三角的第二、第三產業融合發展很快,廣州、深圳形成了以第三產業為主的產業結構。他認為,在粵港澳大灣區中,香港的競爭力和優勢不再像以前那麼突出。葉嘉安建議,香港要抓住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機遇,抓住「一帶一路」和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合作關係協議所帶來的新的全球化機遇,抓住新的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機遇,儘快尋找一個新的與大灣區經濟合作的模式,以免錯過機會。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 譚敏 許曉芳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 胡俊

相關焦點

  • 香港傳真 | 粵港澳大灣區宣講會側記
    觀點地產網 一位自稱「港慫」的北漂律師徐天成,受到《我們臺灣這些年》的啟發,以一位普通香港人的視角,描述了一個真實甚至未知的香港。他的香港,被詳實刻畫在《我們香港這些年》中。那是繁華的香港,娛樂的香港,街巷美味的香港,瘋狂購物的香港,迪士尼樂園的香港,顛沛流離終於回家的香港,充滿活力又無所依傍的香港。
  • 港珠澳大橋通車在即,粵港澳大灣區面臨的機會與挑戰
    屆時,從香港到珠海澳門驅車僅需30分鐘的車程。該消息在21日於深圳舉行的以「凝聚創新力量 打造世界灣區」為主題的2018粵港澳大灣區創新發展峰會上引發熱議,與會的學者與行業人士稱,這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發展過程中的一件大事,將為大灣區發展帶來新機遇。
  • 2019粵港澳大灣區青少年無人機科創嘉年華總決賽在香港舉行
    2019粵港澳大灣區青少年無人機科創嘉年華總決賽在香港舉行 原標題:   2019年7月5日至7日,2019粵港澳大灣區青少年無人機科創嘉年華總決賽在香港隆重舉行。
  • 粵港澳大灣區中的「廣州力量」 廣州到香港48分鐘
    香港運輸及房屋局23日在新聞發布會上宣布,廣深港高鐵香港段將於9月23日正式通車運營,屆時,坐高鐵從廣州到香港由現在的100分鐘縮短為48分鐘。  一周前,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舉行第一次全體會議,釋放加快發展的信號。
  • 大灣區之路①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框架下的「香港+深圳」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以下簡稱《大灣區綱要》)提出了「極點」、「中心城市」、「核心引擎」等概念,但並無任何一個城市獨攬專享,實際上是對這一特徵的認可,粵港澳大灣區多中心的城市群發展格局依舊。香港和深圳的關係歷來是學界關注的問題。粵港澳大灣區概念提出以來,研究「粵港澳大灣區與香港」問題涉及深圳,研究深圳在大灣區的定位與發展問題離不開香港。
  • 粵港澳大灣區,香港電影重生的現實路徑
    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成為更具活力的經濟區、宜居宜業宜遊的優質生活圈和內地與港澳深度合作的示範區,打造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粵港澳大灣區的區域整合、協調發展,絕不僅僅是追求「世界四大灣區」的虛榮概念。
  • 粵港澳大灣區研討會在東京召開
    【環球時報駐日本特約記者 孫秀萍】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建設,不僅在當地頗具吸引力,也吸引著國際企業的關注。9日,粵港澳大灣區推介會在日本東京帝國飯店舉行,不少日媒對此進行了報導。據香港文匯網9日報導,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當日中午與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會面。她感謝日本政府的安排和協助,並表示,這次訪日主要是出席大灣區推介會。
  •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綱要發布 羅旭瑞:香港旅遊業將爆發增長
    ,豐富粵港澳旅遊精品路線,開發高鐵「一程多站」旅遊產品,建設粵港澳大灣區世界級旅遊目的地。   攜程在2018年發布的航空中轉數據報告中指出,粵港澳大灣區和京津冀、長三角並列為承擔最大中轉流量的三大機場群,國際航班跨境中轉主要集中在粵港澳大灣區的機場群,其中,香港機場的跨境中轉量幾乎等同於三大機場群其他機場的跨境中轉總量。
  • 粵港澳大灣區論壇探討香港發展新道路
    「香港需要改變了。」在18日於香港舉行的粵港澳大灣區論壇上,與會人士紛紛表示,在「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建議下,香港應積極轉變角色,尋求發展新道路。  本次論壇由中國日報社和絲綢之路經濟發展研究中心舉辦,主題是「大灣區:前行啟新程」。約400名嘉賓以線上和線下的形式參與討論,探索香港轉型之路。
  • 廣州深圳香港,粵港澳大灣區到底誰是核心城市?
    粵港澳大灣區是中國區域發展規劃中最受關注和看好的地區,粵港澳是由珠三角的豪華擴大版,又是泛珠三角的濃縮精華版。那麼,誰是大灣區的核心城市了?廣州,深圳還是香港?粵港澳大灣區6800萬常住人口、5.65萬平方公裡廣闊天地,粵港澳大灣區堪與世界級灣區媲美的經濟總量與增速……粵港澳大灣區由珠三角9個城市和香港
  • 【新華社】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的澳門方向
    這座位於濠江之畔、多元包容的現代都市,正把握時代機遇,期待著在民族復興的歷史進程中一飛沖天、一鳴驚人。躋身區域中心城市多層次主動對接大灣區建設今年出臺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賦予澳門新的歷史使命,其中有49項內容直接關係澳門,並將澳門列為大灣區發展建設的4個中心城市之一,使其具有核心引擎的地位,發揮輻射帶動作用。
  • ——初探粵港澳大灣區中的郵儲銀行(下)
    龐大的經濟體量已經彰顯出粵港澳大灣區巨大的發展潛力,每年都有新的中小企業落戶於此,也有無數中小企業發展壯大,成為各領域中佼佼者,這也要求郵儲銀行不斷完善自身的產品,提供更加多樣化的金融服務。     江門,有著「中國僑都」之稱,毗鄰港澳,是粵港澳大灣區重要節點城市。自古這裡就是對外通商口岸,許多華人華僑自此前往異國他鄉。
  • 香港青年李培:粵港澳大灣區天地廣闊大有可為
    在香港出生、長大、就業,李培曾以為自己的人生會一直這樣下去。直到2017年,他在電視上看到改變自己人生軌跡的新聞——《深化粵港澳合作 推進大灣區建設框架協議》在香港籤署。「那之前,我不知道什麼是粵港澳大灣區。有報導提到港珠澳大橋,還說以後香港要通高鐵,『1小時生活圈』這個概念『嚇』到我。」
  • 粵港澳大灣區概念股有哪些粵港澳大灣區龍頭是誰
    政策推動下,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已上升到國家級戰略的層面,同時也是國內最具潛力的灣區城市群。那麼,粵港澳大灣區概念股有哪些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早在上世紀末,就出現了「灣區經濟」的概念。一般指的是圍繞沿海口岸分布的眾多海港和城鎮所構成的港口群和城鎮群,由此衍生的經濟效應被稱為「灣區經濟」。
  • 澳門舉辦「2020粵港澳大灣區青年論壇」
    澳門立法會議員、澳門創智發展研究協會會長龐川致辭 龐川致辭中表示,隨著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三地居民對金融服務的需求將會更加殷切。 論壇上,澳門發展銀行行長杜淼淼、易享科技網絡有限公司(中國澳門)董事長王堅、香港宏星有限公司創辦人陳志堅分別就「創新點亮未來·MDB新金融實踐」「人民幣國際化進入數字經濟時代的挑戰與機遇」「灣區金融新時代」三個主題發表演講。
  • (港澳臺)粵港澳大灣區論壇探討香港發展新道路
    新華社香港11月18日電(記者朱宇軒)「香港需要改變了。」在18日於香港舉行的粵港澳大灣區論壇上,與會人士紛紛表示,在「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建議下,香港應積極轉變角色,尋求發展新道路。 本次論壇由中國日報社和絲綢之路經濟發展研究中心舉辦,主題是「大灣區:前行啟新程」。
  • 何厚鏵、梁振英談粵港澳大灣區科技創新
    1月16日,全國政協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對口協商座談會在珠海舉行,全國政協副主席何厚鏵、梁振英出席會議並講話。何厚鏵指出,2019年2月頒布的《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綱要》提出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發展願景,這是中央從頂層設計上明確了這一發展目標。
  • 北大武常岐:與世界其他灣區相比,粵港澳大灣區有何不同
    作為中國第一個大灣區,它會給中國未來經濟發展帶來哪些機遇和挑戰?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武常岐教授進行了相關分析。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規劃涉及到珠三角九市、香港和澳門,其中珠三角的九個城市是廣州市、深圳市、珠海市、佛山市、惠州市、東莞市、中山市、江門市、肇慶市。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的總面積是5.6萬平方公裡,比瑞士稍大一點,2017年年末大灣區總人口約7000萬。
  • 內地及港澳作家、評論家共議粵港澳大灣區文學
    2019粵港澳大灣區文學筆會。  粵港澳大灣區文學筆會由廣東省出版集團、廣東省作家協會、南方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粵港澳大灣區文學聯盟主辦,花城出版社、《花城》雜誌承辦。  肖馥筠在代表廣東省作家協會發言時說:「粵港澳大灣區不僅是經濟的灣區,也是文化的灣區,這裡聚集了世界文化城市群,是全球的文化創新核心區。粵港澳大灣區特有的嶺南文化、客家文化等本土文化為打造『人文灣區』提供了豐富的『原材料』。
  • 第十一屆央視財經香港論壇聚焦「新發展格局下的新經濟」
    本次論壇圍繞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邀請多位內地和香港嘉賓,採用兩地視頻連線的方式,圍繞「新發展格局下的新經濟」,共同探討以新發展格局重塑經濟新優勢、推動新發展,以及香港如何發揮自身優勢,助力推進新發展、爭創新優勢。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中宣部副部長、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臺長慎海雄向論壇發來視頻致辭。全國政協委員、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董事長姜在忠也通過視頻為論壇致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