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期間,美軍的加入加速了戰爭結束,尤其是在亞洲戰場上,美國給日本本土投了這兩顆名為「小男孩」和「胖子」的原子彈可謂是震驚世界,也因此日本終於投降了,這場世紀大戰也終於落幕了。而向日本擲原子彈的任務就是由堪稱超級空中堡壘的超級轟炸機B-29完成,因為它有著十分震撼人心的表現,在日本它甚至有「地獄火鳥」之稱。
該轟炸機是二戰期間美國陸軍航空兵主力的重型轟炸機,也是二戰時各國空軍最大型的飛機,具有航程遠、飛行高度大、速度快、載彈量大等優點,它的研發可以說是專門為對付日本,當時太平洋戰場爆發,美國急需一種超級轟炸機,B-29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研製的。
該轟炸機為單翼飛機,全長30.18米,翼展43.05米,高8.46米,滿載重量為54000公斤,最大飛行速度為574千米每小時,空載重量74500千克,最高起飛重量60560 公斤,最大航程可達到5230千米,此外,還配置了4臺發動機。該轟炸機在設計上較為先進,是集各種高科技的一款武器,諸如座艙增壓、前三點式起落架、高翼載和遙控機槍炮塔等,被譽為「超級空中堡壘」。
同時,為了要達到速度、航程和載彈量上的要求,該轟炸機在機身上有很大的犧牲。首先,機艙人員的舒適度大大降低了。為了提高速度,機身為流線形。但是也因此機艙空間就變得狹小,機艙人員的活動範圍變小,大大降低了舒適度。其次,為了保證絕對的火力優勢,需要最大限度的裝載彈藥,所以在彈藥艙的設計比較大,這也就意味著其他地方空間較小,也會有舒適度低的問題,而且由於發動機技術問題,會有著火隱患。
由於當時研製該轟炸機的時間非常緊迫,但對於它的規格要求也十分嚴格,而它的設計又非常複雜,因此在設計及生產方面一開始便出現嚴重問題,其中包括它的萊特R-3350-23「雙旋風」星形發動機在飛行中起火,但是通過不斷的改進,該轟炸機的可靠性有了很大的提高。美軍曾派遣了500架B-29每天飛往日本本土進行目標轟炸,這些攻擊對於結束日本戰場的戰爭起到了重要作用。而它的使命在1945年8月對廣島和長崎的原子彈轟炸中達到了頂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