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軒轅帝首採山鑄銅劍。」這大概是最早的鑄劍文字記錄了。其實劍在新石器時代就已經出現了。也可以說,在冷兵器時代,劍是人們的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之一。1965年12月,越王勾踐的劍出土。1989年,河南虢國貴族墓被盜 玉劍也重見天日。
一把好劍,可以在戰場上大展風採殺敵萬千。它也同樣是才子佳人帶來舞劍表演助興的道具,帝王貴族彰顯身份的符號,文人墨客吟詩附和的對象。儘管劍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扮演了如此重要的角色,但是鑄造出一把好劍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想要人劍合一就必須祭劍,只有將自己最珍貴的東西獻給劍,劍才會具有同樣的靈性。2009年6月開播的電視劇《仙劍奇俠傳》裡就有公主為了祭劍跳入鑄造爐中的情節。事實上,用活人祭劍的現象在古代並不少見。成書於東漢末年的《吳越春秋》就記載了兩把絕世好劍:幹將和莫邪。這兩把劍上就沾滿了淋漓的鮮血。
幹將是春秋末期著名的鑄劍師,吳王闔閭也久仰幹將的大名。他於前514年到前496年期間在位。闔閭想要邀請幹將為他打造一把世上罕見的好劍。幹將難為君命,所以他不分日夜地煉劍。但是幹將一直都知道只要這把劍鑄好了,他也就再無生路了。
帝王心術向來可怕,吳王得到了一把世界上最好的劍,那他就一定會殺了工匠。儘管如此,幹將還是決定完成這個任務。不僅如此,為了保證寶劍的質量,他還特地用了活人獻祭。後來,他的確也沒有辜負吳王的期望打造出了一把好劍。
古人用血祭劍看上去雖然粗暴殘忍,但是這種做法倒也不是完全沒有可取之處。換而言之,用血或者是活人祭劍是有一定的科學道理的。古代鑄劍無非就是銅和鐵兩種材料。銅的熔點是1083度,鐵的熔點是1535度。大多數經驗豐富的鑄劍師都會選擇用鐵鑄劍。可是問題來了,因為鑄劍基本上都是靠一些柴鑫燃燒釋放的熱量加熱鑄造。但是普通的柴鑫即便是在充分燃燒之後也根本就無法達到鐵的熔點所在的溫度。但是人體內的物質卻可以達到這個效果。
首先,正常人的頭髮中富含磷元素,它實際上是一種質地非常優良的金屬助燃劑。其次,人體內部還有碳元素。它可以使得鑄造爐裡的鐵變得更加堅硬,甚至在某些時候鐵可以被煉成鋼。最後,人體內蘊含大量的油脂,這可以在短時間內迅速提高烤爐的溫度。所以古人雖然不知道用人祭劍是什麼科學道理,但是他們還是發現了這個製造出好劍的秘密竅門。
隨著時代的發展,劍作為一種冷兵器早就已經退出了歷史的舞臺。而且用活人祭劍的習慣也漸漸消失了。但是這不代表劍已經完全退出了人們的生活。1900年,運動會增加了擊劍項目。1924年女子花劍比賽也應運而生。劍雖然已經不是一種上戰場殺敵的武器了,但是拿著劍行俠仗義的豪情壯志還存在在每一個熱血青年的心中,他還是中國傳統文化中一個很有意義的文化符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