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澳中心漁港漁船一字排開,萬事俱備
一大波生猛海鮮即將襲來!南澳的漁船已經準備好出海
螃蟹篇
看背部,蟹殼呈褐色或紫色,且堅硬,紋理清晰有光澤的為佳;
看活力,可以將其翻過來,能迅速翻身說明非常健康,如果不能翻身說明生命力不強;
看腹殼的軟硬,用大拇指去擠壓,硬的說明肉質肥厚;
看蟹足,蟹足和軀體連接緊密,提起蟹體時蟹足堅硬,不鬆弛下垂的最肥滿;
掂重量,如果兩個相同大小的,用手掂量一下,哪個重哪個肉就多了。
蝦姑篇
看它在水中的遊泳速度和頻率,速度越快頻率越高,說明越鮮活;
捏蝦姑頭,越硬越好;
看其腹部的鰓,鰓越白說明越新鮮;
看重量,同樣大小重量越大越好。
再給大家介紹個方法,獨家的——把蝦姑挨個豎起來,讓其呈「拱橋」狀(如圖),如能馬上回復原狀的,就是好蝦姑。
辨別公母:母蝦腹部靠近頭頸的位置有三條乳白色的橫線,透過燈光可以看見母蝦背部中間有一條明顯的實線,這是紅紅的蝦子映襯出來的顏色,而公蝦通體一種顏色。
港蝦篇
買蝦時要特別注意辨別新鮮程度。新鮮的蝦呈青白色(雌蝦)或蛋黃色(雄蝦),除此之外還有:
養在水裡的活蝦,用網子去撈時遊得越快的越強健越新鮮;
看色澤,蝦殼硬,有光澤的是肉質比較鮮美的;
看殼與肌肉之間緊密程度,鮮蝦這兩者之間是非常緊實的,不易用手剝開,但如果是久置的蝦很容易用手就會剝開了;
靜靜觀察,鮮蝦會時不時有氣泡吐出,說明有正常的生命呼吸;
聞味道,蝦有一種腥味,越腥說明越新鮮,但不是腐爛的黴味,如果已經產生異味,就不新鮮了。
魷魚篇
選魷魚記住三大挑選原則,看體型、體表和肉質:
看體型,質量好的魷魚一般體型完整堅實,不易扯斷;
看體表,好的魷魚體表面略現白霜;
看肉質,魷魚肉肥厚,呈粉紅色半透明的就是好魷魚。
扇貝篇
選擇扇貝的時候一般選外殼顏色比較一致,並且有光澤、大小均勻的扇貝。如果扇貝養在水中,新鮮的貝殼會一張一合活動;如果扇貝沒在水中,可以用手拍一下殼,貝殼馬上閉合,就證明扇貝是活的。
在繁殖季節,還可以辨別扇貝公母。公扇貝有乳白色、月牙形的膏,母扇貝則是橘紅色、月牙形的黃兒。
口感上有啥不一樣呢?老漁民打了個形象的比方:公扇貝就象是豬身上的瘦肉,而母扇貝則象肥肉。
蛤蜊
要選貝殼有光澤的,不同品種的顏色不同,白蛤較白,花蛤較黑;
不要以為選開口的蛤蜊就是活的,在水裡開口的蛤蜊,可能已經死了很久了;
閉著殼的一定是活的?也不一定。不怕腥,可以拿起來2個對敲一下,空的很容易分辨出來;
選如圖這種半吐出舌頭的,一碰就縮進去說明是活著的,吃起來才肉質鮮美。買回家的蛤需要放在鹽水裡養一會,因為蛤蜊是海生的,沒有海水環境反而容易死哦。
海魚篇
看魚眼睛,眼膜健全、透明清亮的是鮮魚,不新鮮的魚一般眼膜有血絲,眼珠不突出;
摸魚身,新鮮的海魚體表沒有傷痕,不畸形,沒有不明粘液;鱗片緊實,魚肚不破。掀開魚鰓看一看,新鮮魚的鰓是鮮紅的,若鰓已發白、有許多黏液,說明魚已經死很久了;
看魚腹,腹部沒有異常突起的是新鮮的;
擠壓魚肉,擠壓後魚肉凹陷遲遲不反彈的說明不新鮮;
聞味道,魚確實有魚腥味,但魚臭掉的味道卻和腥味明顯不一樣,仔細聞一聞吧。
海蜇篇
看顏色,優質的海蜇皮呈白色或淡黃色,有光澤感,無紅斑、紅衣和泥沙;
觀肉質,質量好的海蜇,皮薄、張大、色白而且質堅韌不脆裂;
聞味道,用鹽和礬經傳統工藝加工後的海蜇氣味獨特,無腥臭;
看個頭,海蜇頭以個大、淺黃色、水分大、脆嫩、泥沙少為上品;
嘗口味,將海蜇放入口中咀嚼,有嚼勁、能發出「咯咯」聲的是上等的,而吃起來像塑料的是不好的。
海鮮味美
也有「死角」,
吃的時候需要謹慎!
有些部位千萬別碰!
蝦頭裡面含有有害有毒物質,特別是重金屬殘留物都在蝦頭裡面,因此是不能吃的。
蝦線是蝦的消化道,一般為黑色的較多,在蝦的背部,蝦線裡有髒東西,吃的時候最好先剔除。
海虹裡面有一種纖維物質的絮狀物,呈黑色,這種東西吃進人體胃部不容易消化,因此應該去掉不吃。
蟹心呈白色的六角形,在螃蟹中間黑色膜衣的下面,也叫六角板,從中醫角度講是極寒之物,最好不吃;
蟹腮在螃蟹殼內像兩排小爪子,是螃蟹的呼吸系統,建議不要食用;
蟹胃是在蟹黃裡面,三角形狀,其中還有螃蟹的排洩物,吃蟹黃的時候注意不要吃到蟹胃了;
蟹腸在蟹子腹部的三角形內,掰開後可以看到一條黑線,吃的時候要去除。
扇貝肉旁邊那個黑色的部位是內臟,裡面有很多細菌,建議不要吃。
海蠣子
海蠣子的肚子裡有一塊綠色的東西,這是生蠔吃過的食物,不衛生,最好不吃這個部位。
海螺
海螺腦是海螺頭部兩個像小球模樣的東西,在螺肉裡面,吃多了容易頭暈噁心。
要想愉快地吃海鮮
您還得注意以下幾點
聲明丨版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