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與「餅」交融,小小模具如何製作出深入人心的糕點

2021-02-08 不精準的人

「江南小鎮、綿綿糕點,小橋流水,鶯語婉轉」這應該是很多人的心之所向。很多人應該都吃過稻香村的糕點吧,他家的糕點產品豐富,口感酥軟,老一輩的人都誇好吃。糕點除了美味,它在傳統文化中也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一,承載著中國傳統祝福的糕點

1,歡歡喜喜的糕點

古時候,如果有什麼喜事,在張燈結彩的同時還會準備許多各式各樣的糕點供賓客享用。糕點在宴席中,既能起到使口味調節變換的作用,同時又能使宴席上增加別樣的風格。因此糕點在各種喜慶場合中都被廣泛應用。

賀喜糕點主要用於人生中的四大喜事:婚嫁、添丁、喬遷、壽辰。婚嫁作為幾乎每個人都要經歷的人生大事,無疑在古今是個喜喜慶慶的日子。婚嫁時用的糕點有四種,一種是作為定情禮物,由男方到女方家裡定親時所贈送。另一種則是作為嫁妝的一部分,由女方帶到男方家裡,這種糕點,人們稱其為「坐底糕」,寄託著希望婚姻幸福,家庭美滿的祝福。

還有一種是宴請賓客時,擺放在宴席上的點心,用這種點心招待親朋好友 。最後一種是賓客帶來糕點作為禮物贈送給新婚夫婦,以此賀喜。

如果有孩子出生,為了慶祝,糕點也是必不可少的。主人和客人都會提前製作糕點,在慶祝新生兒出生的典禮上互相分享。這種糕點叫做喜糕,也可以叫做喜餅。喜糕代表主人向賓客表達了自己的喜悅之情,同時也可以作為伴手禮。

喬遷之喜時常送的糕點種類和前兩者有所不同。有送定勝糕的,寓意吉祥,喜慶,高升。也有送豆沙包的,寓意甜甜蜜蜜,生活和美。最後就是賀壽的時候所送的糕點了。送給老人的糕點大多為桃子形,這來源於古代軍事家孫臏的故事。

孫臏因拜師學習幾年沒有回家,師傅念及他孝順,在其母親壽辰將至時送給他了一個桃子,並囑咐孫臏回家時帶給母親吃。孫臏回到家後,看到母親因思念而過分憔悴的面容,於是連忙按照師傅囑咐把桃子遞給了母親,母親吃下後立刻變得容光煥發。從那以後,人們就經常在壽辰時送給老人壽桃或者桃子形的糕點,這寓意著祝老人身體健康的美好祝願。

糕點承載著人們對喜事的嚮往與歡喜,慢慢的成為了傳統祝福中的一種方式。

2,逢年過節的糕點

喜事少不了糕點的身影,逢年過節人們自然也會在家製作一些美味的糕點。

每到盛大的節日,人們總會自己在家裡製作一些糕點,或自己食用,或送給親朋好友。那除夕時白白胖胖軟乎乎的年糕,端午時飄香的甜鹹粽子,中秋時各式各樣的月餅無一不讓我們垂涎三尺。而這些根據我國傳統節日民俗製作的相應糕點,表達了人們對平安喜樂生活的嚮往。

所以,逢年過節吃糕點既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習俗之一,也承載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願景,更增加了節日的重要意義。

3,喝茶伴侶糕點

中國人民在小憩時有食用茶食的習慣。茶食的分量小,體積也小,但是製作精細,樣式精雅。深受人們歡迎。

每當有客人來訪時,百姓們便會拿出自家的茶食供客人享用。每家的茶食都會有所不同,這和一個製作糕點的神器印糕版密切相關。原來印糕版在祖國的南方廣泛流行,有了它的參與使得美味的糕點多了幾分美感和情調。當然,為了保護好如此神器,百姓也有小妙招,比如在印糕板的表面塗上一層油,使用之後及時清洗和晾乾。

民間糕點多種多樣,而百姓日積月累的經驗妙招也是花樣百出,我們要留心生活中的點滴小事,由此來獲取源源不斷的靈感。

二,如何將更多美好寓意的糕點傳播開?

1,印糕版的出現

過去人們製作糕點都需要壓模,但是壓模的單調花式滿足不了人們的需求,所以功能齊全的印糕版應運而生。

所謂印糕版,就是用來做各式糕點的木頭模子,時至今日,木式印糕版已經經歷了上千年的歷史,由傳統純手工工具轉換成了塑料和金屬製成的印糕模。

木式印糕板於唐代最先出現,歷經了幾千年的世事變遷,它具有極其深厚的傳統文化內涵。但我們現在使用的印糕板,無論原料是木頭、塑料還是不鏽鋼,它早已不具有厚重的文化內核,而是單純的淪落為一種工具。縱使它的花樣再多,製作再精美,也不是當初的印糕版了。

與現在相反,在明至滿清階段——木製印糕板的鼎盛時期,每家每戶都有印糕板做糕點,這不僅僅是純粹使用,更是為了各種各樣的民俗活動,例如喜事、喪事、祭祀,踏青,或是逢年過節等。一塊小小的印糕板,不僅散發著稻作文明的悠悠古韻,而且不同的紋飾表達的寓意也大相逕庭。

有了需求自然就會產生印糕板,這符合事物產生的規律。產生後它能夠得到有效應用,這成為了它一直存在的原因。應用後為了符合人們的審美需求,它變得更加精細,這是它獲得認可的理由。

2,印糕板的普遍盛行

印糕板的普遍盛行是由於滿清貴族對麵食的喜愛。同時,清朝作為實行封建制度的最後一個朝代,因此當時的社會經濟基礎比較趨於牢固,這為印糕板的盛行,提供了經濟基礎。而明清刻印技術的飛速發展則為包括印糕版在內的各類物件的廣泛應用提供了最根本的技術支持。再加上傳統民族文化的擴展性,印糕版在這三個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變得盛行起來。

2.1印糕板盛行的經濟基礎

印糕板的流行跟一群滿族吃貨密切相關,他們雖然是手握權柄的貴族,卻在飲食上有所偏嗜,萬千美食都對糕點情有獨鍾。而清朝初期帝王兢兢業業使得國泰民安,經濟的繁榮,這就給了文化瑰寶印糕版面世的機會。糕點寓意深厚,逐漸成為了民俗禮節的代言人。

2.2木刻技術的發展是印糕板盛行的技術支持

印糕板的精髓就在於其上所刻的圖案形狀,而這離不開木刻技術的發展和創新。

背靠康乾盛世這棵大樹,剪紙、皮影戲、年畫等民間藝術在清代發展到了高峰。木版年畫自然也不例外,它在清代民俗文化大繁榮時抵達了技術的巔峰。再加上中國篆刻技術的突飛猛進,印糕版的刻畫變得越來越容易,圖案也越來越精妙和逼真。

沒有什麼卓越的成就是不依託於大環境的,正是由於清代的國泰民安給了中國民俗產業的轉機,使得木刻技術飛速發展,印糕版於全國普及。

三,糕點模具如何製作出深入人心的美味糕點

1,模具傳情

糕點模具上的圖案往往代表著人們食用糕點時的心情,寄託了贈與者的思念。

明代以後的人們對飲食禮節十分注重,逢年過節時,每家每戶都會拿出自家的印糕版製作糕點,用自製的糕點來表達對親朋好友的祝願。

比如中秋佳節,月亮與月餅遙相呼應,哪怕面對令人惆悵的別離,也不由得食用月餅來期盼他日團圓。所以,此時人們用印有「花好月圓」、「中秋快樂」等字樣的印糕版製作月餅,將自己的滿腔思念寄託其中。而老人壽辰時,兒女則會送上壽桃形狀的點心表達心意。

製作精美的糕點表現出主人對賓客的尊敬以及自己地位的彰顯。以模具傳情,代表著古人在辛勞生活對於美好生活的嚮往與寄託。

2,婚姻嫁娶之模具

在中國古代最重要的人生大事,莫過於婚姻嫁娶了。在婚姻嫁娶時,糕點是必不可少的一樣物品。

古時候新嫁娘不能輕易回娘家,而作為嫁妝的金色印糕版成了女兒惦念父母的寄託,那裡面是幼時回憶的味道,也是激勵自己面對人生新挑戰的不竭動力。

印糕板象徵著勞動與勤奮,從娘家帶過來的獨特意義,更顯現出它的情懷與地位。

3. 傳達對生命的的敬畏之情

每個人在生命的不同階段心境,環境都會有不一樣的變化。用不同時期所食用糕點的變化就可以表達出這種心境與環境的變化,以及對生命的敬畏之情。

比如,出生時吃蓮花圖案糕點,聖潔的迎接新生命的到來。結婚時吃喜字糕點,點滴細節將喜慶的氛圍渲染。過壽時吃桃圖案糕點,祈禱長輩壽比南山。

在封建社會時,糕點的不同形狀體現了人們對生活的美好期待,糕點的不同圖案傳達出了人們對生命的的敬畏之情。

四、總結:

中國的糕點文化由來已久,但隨著時間推移和物質的極大豐富,「點點心意」在奢華禮品的強大攻勢下羞赧後退。

我們隨處可見西式的麵包房,但是中式糕點鋪卻很少。人們可以隨隨便便說出蛋糕、麵包的名字,但傳統的中式糕點卻叫不上來幾個。

好在伴隨著網際網路的飛速發展,一些熱愛中國糕點的經營者已將一些糕點推廣到了全國各地,甚至賣到了國外。而且,有的老匠人,在琢磨如何利用古法,還原更多的宮廷點心;有的老匠人,在用傳統的手藝,結合現代追求的健康和口味,創造出新的品種。中國的糕點文化已慢慢甦醒。

相關焦點

  • 花甲老人48載堅守糕點模具木刻,祖師曾為慈禧壽筵糕點刻模具
    曾經,這些點心,多由人工雕刻的模具翻制而成。隨著大量糕點走上流水線、模具製作進入機器化時代,手工雕刻的模具在北京幾近絕跡。年過花甲的孫寶德,是目前全市唯一糕點模具木刻手藝傳承人。他17歲隨父學藝,不曾放下手中的刻刀,獨守這門手藝將近48年。
  • 孫寶德是北京唯一糕點模具木刻手藝傳承人
    曾經,這些點心,多由人工雕刻的模具翻制而成。隨著大量糕點走上流水線、模具製作進入機器化時代,手工雕刻的模具在北京幾近絕跡。年過花甲的孫寶德,是目前全市唯一糕點模具木刻手藝傳承人。他17歲隨父學藝,不曾放下手中的刻刀,獨守這門手藝將近48年。700把刻刀刻出2000多個模具大雪初霽,京郊順義,村落間一片靜謐。
  • 他是北京唯一糕點模具木刻手藝傳承人,獨守手藝48載
    隨著大量糕點走上流水線、模具製作進入機器化時代,手工雕刻的模具在北京幾近絕跡。年過花甲的孫寶德,是目前全市唯一糕點模具木刻手藝傳承人。孫寶德是非物質文化遺產孫氏糕點模具木刻手藝的第五代傳人。這門手藝,從清朝太爺爺的嶽父那一輩開始,已經延續200多年了。祖師孫萬祥曾是慈禧六十六壽筵「團圓餅」的模具雕刻師,當年製作的百福百壽餅模子,至今仍收藏在故宮博物院裡。孫寶德從17歲開始,跟隨父親學藝,便多年如一日與木頭、刻刀相伴。他做模具的刻刀總共有700多把,精雕細刻出了兩千多個模具花樣。
  • 《糕點製作課》:南瓜松糕,要將松糕糊倒入紙杯模具中進行製作
    今天我就教大家製作一份「南瓜松糕」,這份糕點的製作方法非常簡單,只需要攪一攪,拌一拌,簡簡單單的幾個步驟就可以快速完成,製作出來的松糕色澤金黃誘人,口感蓬鬆柔軟,而且製作方法也非常適合懶人。製作好的南瓜松糕用來當作早餐,更是一個不錯的選擇,接下來就詳細與大家講解這份「南瓜松糕」的製作步驟,喜歡吃糕點的朋友們就不要錯過了!
  • 舌尖上的模具丨都在說月餅,可你知道古人做的月餅長啥樣?看看這些餅模就知道了
    古人把和好的材料放進模具裡壓緊,脫模後,它們就成為一個個造型精緻、圖案美觀的月餅。上圖的餅模可以用巨大來形容,製作出來的月餅顯然能達到數十公分,可想而之,這是地主土豪的配置。再仔細一看,這款餅模並沒有拼接留下的痕跡,顯然,它是由一塊巨大的木頭雕刻而成的,這可不是尋常老百姓用得起的模具啊!古代月餅的題材
  • 舊時的月餅是怎麼被製作出來的? 來看看這些老月餅模具吧!
    「這應該是解放初期的北方餅模,用於製作最普通的『喜餅』,這個還不算大,還有比這要大得多的。」徐先生又拿出一個餅模,這是一款3×3的「三方連」餅模,模具呈正方形,長和寬各有8.5釐米,厚2釐米。它與「雙喜」模不同之處在於,「雙喜模」是兩個凹槽,而「三方連」上的圖案是凸出來的,凸出部分約0.5釐米。餅模九個圖案不相同。
  • 閒話中國傳統糕餅模具【一】
    小木板上有一個直徑約六釐米的「洞」,大木板一端雕刻了一朵綻放的荷花,另一端刻著雙喜紋飾——這是一塊糕餅模具。1921年的一天,浙江龍泉鎮一家臨街的糕餅鋪子來了一位「遊客」——專門研究人類生產工具的德裔美國人魯道夫·P·霍梅爾,意外在這裡發現了一塊「精緻的」木板並立刻決定收藏一枚,「不貴,只要幾便士,但拿走它會中斷如火如荼的點心製作生意,所以要耐心等上幾天,等做了新的出來才行。」
  • 閒話中國傳統糕餅模具【四】
    糕餅模具上的的人物雕刻人物的糕餅模具相比較花卉、動物等內容,人物的面部表情、衣著刻畫要複雜的多,也更具藝術性。我們今天見到的木質糕餅模具,絕大部分產生於清代晚期。木質的糕餅模具在頻繁的使用中容易磨損開裂,清早期和明代的木模非常少見,我也只是找到一隻而已。明代木模斷代的依據除了木質狀態,紋飾,還有模子中人物手持的「天啟通寶」。
  • 帝王酥、鯉魚餅、狀元餅……福建人過年愛吃的糕點,你也嘗嘗?
    「百餅園」在福州幾乎家喻戶曉,它的創始人是現任掌門人的叔公——吳元亨。吳元亨有著一手祖傳的糕點製作手藝,起初他自己在家做,用擔子挑著走街串巷的賣。他做的糕點皮薄餡多、用料實在,老遠就能聞到香,慢慢的便在當地出了名,一些大戶人家嫁娶或重要日子時,都指定要他做的糕點。
  • 全新細分品類3Q餅 「酥酥好」撬動千億糕點市場
    集蛋黃酥、肉鬆餅、流心餅等傳統中式糕點口感優勢於一體的3Q餅,就是當下深受年輕消費者喜愛的新選擇。而「酥酥好」品牌則是業界的一匹黑馬。不僅率先引進風靡臺灣的3Q餅品類,還通過自主研發,對3Q餅不斷進行口味升級。相比普通的Q餅,「酥酥好」的3Q餅皮更軟、餡更綿,Q彈的口感中還帶著流心蛋黃的鹹香。「用品質贏得信任」的企業理念,以及親民的定價更是讓健康、高品質的美味真正走入千家萬戶。
  • 《糕點製作課》:桂花椰汁糕,教您輕鬆簡單製作出精緻糕點
    每當聞到這份香氣的時候,就會忍不住想要製作與桂花有關的美味,回憶起這種桂花的清香,不如就製作一份「桂花椰子糕」,讓這份聞到的香味,變成一份實實在在的糕點,不僅要將這份糕點做得美味,而是還要將它做得精緻。那麼接下來,我就教大家製作這份「桂花椰汁糕」,如果您也對這份糕點感興趣的話,跟隨我的步伐接著往下看,教您輕鬆簡單製作出精緻糕點!
  • 原來,小小易拉罐,還可以製作餅乾模具
    哇, 我最喜歡的手工課堂又開課了,這次是很巧手的宛媽學習製作餅乾模具,正好家裡有烤箱,這個模具真是太好了,以後可以製作各種好看的圖案了,讓寶寶每天吃不一樣的餅乾,哈哈。話說,宛媽腦洞大開,這樣也可以,不過,還真的不錯呢,關鍵是簡單易操作,真是太棒了,讓帶娃的寶媽也有時間製作手工啦!你也趕緊加入吧!我做的圖案都很簡單哦。
  • 【中國夢·踐行者】餅印匠人餘兆基:用歲月雕刻團圓情 讓月餅更有...
    【中國夢·踐行者】餅印匠人餘兆基:用歲月雕刻團圓情 讓月餅更有人情味金羊網  作者:譚錚;陳秋明  2020-09-29 在廣州依然有匠人在堅守
  • 藏在西夏博物館裡的「月餅模具」
    在尋訪月餅模具過程中,有熱心讀者報料,銀川市西夏博物館裡,收藏有幾隻精美的「月餅模具」。9月23日,記者前往一探究竟,在西夏博物館一樓社會經濟廳展臺看到了7個不同樣式的陶製模具,有半圓形的、圓形的、方形的、魚形的,甚至還有人形的。「這是宋代的陶模,並不全是做月餅的,也可能是日常做糕點用的。
  • 《菲媽糕點學習課》:冰皮月餅,在月餅模具裡撒一層熟糯米粉!
    導語:生活是一門藝術,對待感興趣的事情要花心思去專研,自己親手做糕點在體驗趣味的過程還可以享受一份滿足感,菲媽專注研究各種糕點的製作技巧,希望在這裡講解給更多喜歡製作糕點的粉絲!家中有孩子的,會擺上一種叫做「書冊糕」的糕點,還有潮汕月餅。這裡的人們為了表其心意,總是會親手製作一些東西來供奉。中秋節除了有潮汕特產「朥餅」之外,其中工序和情誼那是只有地道潮汕人才能明白的。近年來隨著生活質量的提高,人們也開始追求一些新鮮玩意來豐富生活,自然了,這月餅也是需要去創新的。
  • 《寧寧媽糕點小講堂》:玫瑰鮮花餅,餅胚表面紮上小孔防止爆餡
    導語:糕點是一份充滿創意的美味,製作糕點就是創作一份創意的過程,跟寧寧媽一起發現更多創意吧!,雲南特色的鮮花餅的製作每一步都非常的講究,每一步都非常的精心,所以其味道也不會差到哪裡去,不管是從採摘玫瑰花,還是製作餡料,還是製作餅皮,包括烤制都會是非常的精確,每一步都非常的細心,所以去雲南旅遊的話,一定要去買鮮花餅,並把鮮花餅帶給家人,覺對不會錯,絕對不會讓你後悔。
  • 京式點心是以北京為中心製作糕點的流派,糕點在古代的發展情況
    京津民間的「吃情」京式點心是以北京為中心製作糕點的流派,它吸收了南方的、北方的,以及漢、滿、蒙、回、藏等民族飲食文化的精粹,同時融會了葷、素成分以及甜、鹹等口味,形成了獨具風格的流派。皇帝所愛與神聖使命北京作為遼、金、元、明、清五朝國都,其糕點業的特點尤其顯著。在明代,京城的糖餅行(糕點行)分為南北兩案。南案的江浙糕點師多是隨明成祖遷都而來的,他們後來在京開辦了南果鋪,製售江南風味的糕點。北案則是由京城、通州、保定等地的名師組成,製售京味糕點。
  • 夏天吃這糕點,不上火又美味,製作方法簡單
    夏天吃這糕點,不上火又美味,製作方法簡單文/愛問360夏天,出一趟門便會汗流浹背,渾身難受,而且在夏天稍微吃點熱氣的東西便會很容易上火。現在剛好是荔枝的豐收季節,荔枝吃多了也會上火。不過有一種糕點,在夏天吃特別適合,不會上火,而這種糕點是青瓜糕,做法很簡單。青瓜,也叫黃瓜。青瓜,維生素C特別多。在夏天吃青瓜,可以增進食慾,而且還可以當作面膜,敷在臉上,涼涼的,還可以去黑眼圈等。青瓜可以生吃,非常方便,洗乾淨一口咬下去,酥脆爽口,而且清甜。很多人會用青瓜做涼拌青瓜吃,但是有時候吃過了會感到膩口。那麼我們一起看下如何用青瓜做青瓜糕吧!
  • 《囍媽糕點講解課》:鳳梨酥,鳳梨酥每一面的餅皮厚度大小要相同
    導語:生活很多時候都需要一份儀式感,對喜愛製作糕點的朋友來說,體驗製作的這份過程就是一個儀式感!囍媽喜愛研究各式小糕點的製作方法,在這裡講解希望能幫助更多愛好製作糕點的朋友!鳳梨是一種熱帶水果,而臺灣寶島正是鳳梨的盛產地,在臺灣地區鳳梨被人們稱作「旺梨」,它具有解渴以及養顏瘦身的功效,勤勞智慧的臺灣人民就地取材,製作出了聞名世界的特色糕點,品嘗過鳳梨酥的大部分外國人對鳳梨酥也是贊口不絕。酥軟香甜的鳳梨酥製作起來屬於中等難度,不需要考驗到什麼技巧,所以無論是新手還是入門已久的朋友都可以試一試。
  • 華媒:大馬華人製作糕餅由來久 模具樣式變化大
    中新網9月10日電 據馬來西亞《星洲日報》報導,海外華人製作糕餅的文化由來已久。每逢過年過節,家家戶戶總會製作和品嘗糕餅,而製作糕餅的過程上,總少不了給糕餅「塑形」的模具。一顆顆包裹好餡料的麵粉團,只消經過模具「改造」,就能變成蟠桃、小豬仔等各異的形象,印上寓意吉祥的文字和圖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