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話中國傳統糕餅模具【四】

2021-03-02 如意點心盤子

糕餅模具上的的人物

雕刻人物的糕餅模具相比較花卉、動物等內容,人物的面部表情、衣著刻畫要複雜的多,也更具藝術性。

我們今天見到的木質糕餅模具,絕大部分產生於清代晚期。木質的糕餅模具在頻繁的使用中容易磨損開裂,清早期和明代的木模非常少見,我也只是找到一隻而已。

明代木模

斷代的依據除了木質狀態,紋飾,還有模子中人物手持的「天啟通寶」。

天啟通寶流通的時間很短,明熹宗天啟元年(1621年)八月補鑄完「泰昌通寶」之後開鑄天啟通寶。「天啟通寶」初鑄為小平錢,天啟二年七月開鑄當十大錢。天啟五年十月,因官私所鑄大錢過多過劣,下令停鑄,並由朝廷出白銀回收,大錢在市面上流通的時間僅僅三年而已。

印模中的人物是土地公公和土地婆婆。雖然土地公公的供奉自漢代已有,不過直到明代才有土地婆婆的記載。模子上面的喜上眉梢造型和清代祭祀灶王爺的糖糕版紋樣十分接近。

俗話說,縣官不如現管。土地公公是個極富人情味的小仙,身兼數職的地方行政長,道教中最基層的幹部——生養萬物,管理本鄉家宅平安,添丁進口,六畜興旺,同時兼職灶王爺,又被商人尊為財神。

土地公公手持「天啟通寶」、土地婆婆懷抱嬰兒,輔助添丁進口的職責,可謂婦唱夫隨。

從元末到明清,清末至民國,徽商崛起,成為那個時期的明星商人。徽商深受儒家文化影響,徽州的糕餅模也具深具人文特色。看這塊麒麟送子糕印,糕印中的孩子頭戴虎頭帽,表情十分喜人。

民國 徽州麒麟送子糕印

相傳孔子出生時有麒麟吐玉書於其家院。麒麟送子,不僅僅是求子得得子的願望,更是希望得到一個聰慧的孩子,光耀門庭。民間有「天上麒麟兒,地上狀元郎」的說法。

清代江浙地區父子同科糕餅模具

「父子同科」指父子二人同期高中科舉,糕餅模具中的老人家須髯滿面,表情喜悅。整個紋飾構圖飽滿,花卉植物,如沐春風。

清代科舉制度並沒有年齡限制,對很多人來說科舉是唯一出路,大批讀書人一考再考,父子同時考中的事情時常發生,父子同科,當然是喜上加喜,更寓意「滿門狀元、狀元門第」。

清代江浙地區糕餅模具

不同於常見的狀元遊春圖,糕餅模具中的人物狀一隻手手持「聖旨」,另一隻手,手持靈芝,那匹馬表情生動還在回頭張望,可謂細緻入微。這個童子更像是送喜的報子。

民國江浙地區狀元三牲印糕版

這塊糕餅模具中狀元穿的馬褂是個亮點。

為了有別於大清朝服飾,民國元年,北洋政府曾頒布《服制案》,將馬褂其列為男子常服之一。國民政府於民國十八年(1929年)公布的《服制條例中》中右將藍長袍、黑馬褂列為「國民禮服」。這個糕餅模具中的狀元羽扇綸巾,正是身著這種「時髦」的馬褂。

清代江浙地區乘鶴仙人糕餅模具

南北朝有本書叫《述異記》,書中最早記載了仙人子安乘鶴飛升的故事。

到了公元751年,唐代文人崔顥寫下一首七言律詩——「昔人已乘黃鶴去 此地空餘黃鶴樓」有人說這首七言是唐人寫的最最好的七言詩了。一時黃鶴樓和乘鶴仙人一起名滿天下,「乘鶴歸去」隨變成是文人雅士在世俗中追求安逸的一種理想境界。

清代浙江地區的糕印

和合二仙,是掌管喜樂的神仙,主婚姻和合。關於和合二仙的故事,版本頗多。分享兩個如下:

話說唐代有個叫萬回的人,他的哥哥服兵役,遠赴戰場,其父母在家中思念成疾,萬回不忍父母難過,發願去戰場探親,萬裡之遙竟然照發夕返,並帶回哥哥的親筆書寫,以安慰父母掛念之情。萬回以親情感動天地,自宋代起在江浙地區被稱為「和合神」祭祀,又稱「萬回哥哥」。

另一個版本流行在清代。寒山和拾得,是親如手足的兄弟,寒山自幼與一位姑娘定親,後來發現姑娘已和拾得互生愛意,婚期臨近,為了讓拾得幸福,寒山悄然離去出家為僧。拾得得知這個消息後,亦舍女而去尋找寒山。在蘇州城外的寺廟,拾得找到已經出家的寒山,也決定出家為僧。

寒山和拾得,據考證是唐代的僧人,姑蘇城外的寒山寺因寒山得名,寒山擅長禪詩,他的詩作流傳至日本,頗有影響力。

難怪這塊糕印來自浙江,兩個傳說都離不開蘇杭,可以說浙江是和合二仙的「故鄉」。

觀音座蓮、三牲印糕板

觀音座蓮是福建和江浙一帶的特色糕印,觀音頭上的髮髻、慈眉善目的五官、衣褶和佛珠都要一一刻畫。明代之後《西遊記》的流行,更加深了民眾對觀音菩薩的信賴,求子,保平安,事事都要祭拜觀音。於是催生了觀音、雞、魚、以及花卉圖案等等內容的「三事印」。

清代閩南地區特有的心佛,彌勒佛印糕版

閩南地區特有的佛印,又被稱為心佛印。

清代江西糕餅模具上的遊春圖和葬花圖。

江浙一帶清明節使用的糕餅模具常有「遊春圖」。通常是刻畫風流公子手持摺扇沐浴春風的形象,其中居然也有葬花圖,可見《紅樓夢》在清代的影響力,可見民間對黛玉多情善感的「我見猶憐」。

民以食為天,大部分糕餅模具並非隨性而為——民間的審美始終與時俱進,且融入匠人的巧思和對生活的熱愛。我相信它們對研究民俗文化和飲食文化都有深刻含義。

以上糕餅模具為張花十個人收藏,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閒話中國傳統糕餅模具【一】
    他將這段經歷,連同糕餅模具的詳細使用方法,記錄在《手藝中國:中國手工業調查圖錄1921-1930》中,這本書1937年在紐約出版。藉助照相技術,這本書第一次用圖文結合的形式讓中國以外的人了解到中國人習以為常的小工具——糕餅模具。這篇文章成為世界上第一份關於中國糕餅模具的文獻資料。
  • 中國糕餅資深工匠杜德春
    *中國糕餅資深工匠杜德春:*中國焙烤食品防腐與抗氧化食品工程師杜德春:*中國傳統糕餅粵派、京派、蘇派傳承工匠杜德春:中國糕餅資深工匠杜德春..造詣手藝匠心 》《糕餅匠人的禪修與手藝 》《尋覓京味十足的北京糕餅之一 、二、三、四五、六》《尋味江南糕點》《尋味臺灣古色古香的傳統糕餅 》《尋味廣東傳統糕點的美味芬芳
  • 臺南傳統糕餅老店(圖)
    臺南傳統糕餅老店(圖) 2008年03月04日 15:53 來源:華夏經緯網 發表評論   位在臺南市成功路上的振來發糕餅店,是一間擁有數十年歷史的傳統糕餅老店,裡頭陳列了琳琅滿目的傳統古早味臺灣餅和小西點糕餅
  • 糕餅模上鏤「吉祥」-光明日報-光明網
    作為製作餅、饃、餑餑、糕、粿和粑的工具,中國傳統糕餅模出現的歷史很早。不過,據文獻記載,在糕餅模上雕刻紋飾並在民間普遍流行起來,應該是從明代才開始的,一直到20世紀80年代為止,整個流行時間持續了約7個世紀。
  • 糕餅匠人的禪修與手藝
    一招一式,有板有眼,拳不離手,曲不離口的傳統傳承情懷匠心行業_在中國、正在成為失落的文明…在傳統糕餅三大流派中,需包餡和磕模的糕餅點心品質比較多,而磕模技術操作的難度又較大,不容易掌握,其操作要求是「準、快、好、利」。
  • 糕餅工匠杜德春:中國糕餅三大流派
    糕餅工匠杜德春:中國糕餅三大流派京派糕餅文化與京八件、棗泥酥麥香幾何?蘇派糕點手法與蘇式匠心、溯源造詣何在?粵派糕餅秀色可餐溯源那些流派?京派 蘇派 粵派糕餅何以再能傳承其手法與匠心?今蘇派之原生態手法已經面臨失傳,在工業化機械效率面前,譬如小包酥與真正蘇派之棗木印模等傳統匠心早就不見。粵派之糕餅溯源潮汕見長,其清水豆沙豆香味美,皮軟餡美。其古法匠心目前可在澳門英記手信糕點或大三巴處可見,其次是臺北、高雄手信糕點可見春日芨食,韓國首爾與溫哥華明清出海外華人依舊秉承匠心。
  • 數十年歷史傳統糕餅老店 圖
    位在臺南市成功路上的振來發糕餅店,是一間擁有數十年歷史的傳統糕餅老店,裡頭陳列了琳琅滿目的傳統古早味臺灣餅和小西點糕餅 振來發糕餅店老闆娘郭小姐表示,照著老一輩人走的傳統路線,並且開發新產品,是店裡一直經營的方向。
  • 老吃客皇亭憶舊味(4)梅花糕與海棠糕
    製作時先將模具鍋在爐子上烤熱,刷上水油,只聽噝噝響聲,冒出一串油煙水汽,隨接由師傅一手捏著紫銅壺一抖一抖,在梅花形孔中澆麵糊,麵漿注入模具內約50%。同時還要撐起千斤重般的紫銅模,將麵漿掛上四壁。再向模具中一一塞入餡心,然後再次注入麵漿蓋面。每一爐有一半以上是甜餡,所以甜餡的半邊蓋面後還要撮上白糖、紅綠瓜絲。過去梅花糕上面並不放棗子、葡萄乾之類的雜七雜八的東西。
  • 「百年復茂」糕餅店的前世與今生
    當年這這家餅店生意紅紅火火,糕餅飄香的歲月已經深深地印在了老一代莆田人的記憶裡,攜刻在遠走他鄉海外遊子濃濃的鄉愁裡。  復茂百年經典大禮餅、綠豆餅、家鄉粽、興化麻薯、平安餅發展至今已經有百年的歷史。百年經典大禮餅是莆田傳統的肉餅,在興化地方習俗中,具有象徵吉祥、團圓、喜慶的含義。復茂大禮餅經歷四代人傳承,在莆田糕餅製作史上有較高地位。
  • 食品工匠杜德春:中國糕餅知多少?
    、《中國糕餅資深工匠43年磨一劍—針對全國全球亮劍:》、《啤酒花麵包的四個綠色版本智慧財產權風味差異(中英)》、《與糕餅資深工匠合作細則:》、《啤酒花麵包的四個綠色版本智慧財產權風味差異 》、《芝麻糖味香知多少 》、《麵包生產工藝流程需要注意的細節與控制點》。
  • 一模·一樣——吉林省博物院藏糕餅模具展
    記憶中,每到中秋,媽媽就會用模具做月餅,和面、調餡、磕月餅、燒爐子、烤月餅……這些場景雖然已經慢慢淡出了生活,可是回想起來,仍然記憶猶新,讓人心生溫暖。帶著這種情懷,吉林省博物院於2019年4月18日獻上了一道懷舊大餐——《一模·一樣——吉林省博物院藏糕餅模具展》,走進糕餅模具的世界。  近年來,吉林省博物院徵集了千餘件糕餅模具,這次展覽精選了其中270件/套進行展出。
  • 福建莆田「百年復茂」糕餅店的前世與今生
    當年這這家餅店生意紅紅火火,糕餅飄香的歲月已經深深地印在了老一代莆田人的記憶裡,攜刻在遠走他鄉海外遊子濃濃的鄉愁裡。  復茂百年經典大禮餅、綠豆餅、家鄉粽、興化麻薯、平安餅發展至今已經有百年的歷史。百年經典大禮餅是莆田傳統的肉餅,在興化地方習俗中,具有象徵吉祥、團圓、喜慶的含義。復茂大禮餅經歷四代人傳承,在莆田糕餅製作史上有較高地位。
  • 《鄉食美刻——廣西傳統糕餅印模珍賞》出版,勾起濃濃鄉情
    近日,由王來華著作的《鄉食美刻——廣西傳統糕餅印模珍賞》一書出版,為廣西民俗文化研究開闢了新的領域,也為保護和傳承廣西傳統文化提供了紮實的學術基礎。而普通讀者,也能透過這些精美的糕餅印模,體味久違的鄉情。
  • 玫瑰花別再泡茶了,做成玫瑰鮮花餅、水晶糕,好吃好看顏值棒
    玫瑰花別再泡茶了,做成玫瑰鮮花餅,好看又好吃,常吃口氣變清新。這個食物就是玫瑰花,玫瑰花有人喜歡泡茶喝,這樣也是可以的。將玫瑰製作成好吃的鮮花餅,那味道可比花茶好喝多啦。準備需要的食材:水油皮部分 低筋麵粉 78g(138g) 、水 35g(62g) 、玉米油27g(48g)。
  • 訂婚喜餅市場已萎縮 臺灣傳統糕餅業轉型觀光業
    中新網9月25日電 原料價漲讓島內食品業出現上中下遊整並風潮,許多傳統糕餅業多面臨經營困境。以傳統糕餅業起家的「大黑松」小兩口自開設觀光工廠後營收反而逆勢成長,今年前8月營收年增逾25%,有鑑於訂婚喜禮市場呈現下滑趨勢,在南投大手筆購買土地擬開發國際文化村朝觀光業轉型。
  • 「情」與「餅」交融,小小模具如何製作出深入人心的糕點
    而這些根據我國傳統節日民俗製作的相應糕點,表達了人們對平安喜樂生活的嚮往。所以,逢年過節吃糕點既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習俗之一,也承載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願景,更增加了節日的重要意義。3,喝茶伴侶糕點中國人民在小憩時有食用茶食的習慣。茶食的分量小,體積也小,但是製作精細,樣式精雅。深受人們歡迎。每當有客人來訪時,百姓們便會拿出自家的茶食供客人享用。
  • 華媒:大馬華人製作糕餅由來久 模具樣式變化大
    每逢過年過節,家家戶戶總會製作和品嘗糕餅,而製作糕餅的過程上,總少不了給糕餅「塑形」的模具。一顆顆包裹好餡料的麵粉團,只消經過模具「改造」,就能變成蟠桃、小豬仔等各異的形象,印上寓意吉祥的文字和圖案。據馬來西亞一模具店店主吳小姐(Angie Ng)介紹,過去,人們習慣在節慶時食用糕餅,糕餅圖案又以壽桃、龜紋、銅錢、金魚、豬仔等吉祥圖案為主,有時還刻有「福」、「壽」、「喜」、「祿」等字眼,寓意吉祥和祝福。隨著時代的改變,新款的糕餅模具中也出現了凱蒂貓、米老鼠等卡通圖案。
  • 日本傳統糕餅知多少
    日式傳統糕點知多少:文|中國糕餅資深工匠杜德春和果子:以糖糯米、粳米、麵粉、紅小豆等為主要原料。將小豆煮沸去皮後製成豆餡,混入幼砂糖。豆餡通常用年糕包住,製成各式各樣的精美點心。這也是日本的傳統小吃之一,它並不是直接入口的,他需要配料,用糯米粉做成的軟年糕,然後沾上黃豆粉一起吃。日本的吃法會加上黑糖姜,如果你想嘗試的話,可以用蜜糖或者煉奶也可以代替。抹茶金磚:在「金磚」中放入了一般抹茶點心三倍量的優質抹茶,參考了法式甜點的製作,讓抹茶的香味、苦味和金磚的甜味得以平衡。
  • 舌尖上的嘉定:海棠糕,椒鹽塌餅,餈毛團...婁塘傳統點心大盤點
    塌餅的故事說到塌餅,婁塘塌餅的品種最多。有毛腳女婿吃的漏糖(婁塘)塌餅;有寒食節的「救娘塌餅」(酒釀餅);有薄如紙的滿意(面飴);有就地取材的草頭塌餅等。椒鹽塌餅是婁塘地方風味名點,距今數百年的歷史。這是一種「千層餅」,用上等細麵粉做成的,片片薄如紙,然後撒上雪花白糖,烘熟後蔥香四溢,甜鹹適宜,黃中透紅。椒鹽塌餅在婁塘地區廣泛流傳,當地人一般用來招待遠道來的貴賓和親朋好友。
  • 一道傳統綠豆糕,香甜可口,清熱解暑,自製北京傳統點心!
    因此綠豆糕不僅是作為北京最具傳統意義的點心之一,更是在中國也享有很悠久的歷史。享有如此悠久的歷史,那也是會藏有歷史文化哦!據說這個美麗的故事發生在西安,相傳在當時一個一個兵荒馬亂,民不聊生的時代,存在著一位叫做姓李的山東人,他有那麼一位年輕美麗聰明大方的妻子。生活所迫,兩個人便一起到外地去謀生,所以他們一路走到了山西,並且他們找到了一個挖鹽的苦力活開始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