糕餅模具上的的人物
雕刻人物的糕餅模具相比較花卉、動物等內容,人物的面部表情、衣著刻畫要複雜的多,也更具藝術性。
我們今天見到的木質糕餅模具,絕大部分產生於清代晚期。木質的糕餅模具在頻繁的使用中容易磨損開裂,清早期和明代的木模非常少見,我也只是找到一隻而已。明代木模
斷代的依據除了木質狀態,紋飾,還有模子中人物手持的「天啟通寶」。
天啟通寶流通的時間很短,明熹宗天啟元年(1621年)八月補鑄完「泰昌通寶」之後開鑄天啟通寶。「天啟通寶」初鑄為小平錢,天啟二年七月開鑄當十大錢。天啟五年十月,因官私所鑄大錢過多過劣,下令停鑄,並由朝廷出白銀回收,大錢在市面上流通的時間僅僅三年而已。
印模中的人物是土地公公和土地婆婆。雖然土地公公的供奉自漢代已有,不過直到明代才有土地婆婆的記載。模子上面的喜上眉梢造型和清代祭祀灶王爺的糖糕版紋樣十分接近。
俗話說,縣官不如現管。土地公公是個極富人情味的小仙,身兼數職的地方行政長,道教中最基層的幹部——生養萬物,管理本鄉家宅平安,添丁進口,六畜興旺,同時兼職灶王爺,又被商人尊為財神。
土地公公手持「天啟通寶」、土地婆婆懷抱嬰兒,輔助添丁進口的職責,可謂婦唱夫隨。
從元末到明清,清末至民國,徽商崛起,成為那個時期的明星商人。徽商深受儒家文化影響,徽州的糕餅模也具深具人文特色。看這塊麒麟送子糕印,糕印中的孩子頭戴虎頭帽,表情十分喜人。
民國 徽州麒麟送子糕印
相傳孔子出生時有麒麟吐玉書於其家院。麒麟送子,不僅僅是求子得得子的願望,更是希望得到一個聰慧的孩子,光耀門庭。民間有「天上麒麟兒,地上狀元郎」的說法。
清代江浙地區父子同科糕餅模具
「父子同科」指父子二人同期高中科舉,糕餅模具中的老人家須髯滿面,表情喜悅。整個紋飾構圖飽滿,花卉植物,如沐春風。
清代科舉制度並沒有年齡限制,對很多人來說科舉是唯一出路,大批讀書人一考再考,父子同時考中的事情時常發生,父子同科,當然是喜上加喜,更寓意「滿門狀元、狀元門第」。
清代江浙地區糕餅模具
不同於常見的狀元遊春圖,糕餅模具中的人物狀一隻手手持「聖旨」,另一隻手,手持靈芝,那匹馬表情生動還在回頭張望,可謂細緻入微。這個童子更像是送喜的報子。
民國江浙地區狀元三牲印糕版
這塊糕餅模具中狀元穿的馬褂是個亮點。
為了有別於大清朝服飾,民國元年,北洋政府曾頒布《服制案》,將馬褂其列為男子常服之一。國民政府於民國十八年(1929年)公布的《服制條例中》中右將藍長袍、黑馬褂列為「國民禮服」。這個糕餅模具中的狀元羽扇綸巾,正是身著這種「時髦」的馬褂。
清代江浙地區乘鶴仙人糕餅模具
南北朝有本書叫《述異記》,書中最早記載了仙人子安乘鶴飛升的故事。
到了公元751年,唐代文人崔顥寫下一首七言律詩——「昔人已乘黃鶴去 此地空餘黃鶴樓」有人說這首七言是唐人寫的最最好的七言詩了。一時黃鶴樓和乘鶴仙人一起名滿天下,「乘鶴歸去」隨變成是文人雅士在世俗中追求安逸的一種理想境界。
清代浙江地區的糕印
和合二仙,是掌管喜樂的神仙,主婚姻和合。關於和合二仙的故事,版本頗多。分享兩個如下:
話說唐代有個叫萬回的人,他的哥哥服兵役,遠赴戰場,其父母在家中思念成疾,萬回不忍父母難過,發願去戰場探親,萬裡之遙竟然照發夕返,並帶回哥哥的親筆書寫,以安慰父母掛念之情。萬回以親情感動天地,自宋代起在江浙地區被稱為「和合神」祭祀,又稱「萬回哥哥」。
另一個版本流行在清代。寒山和拾得,是親如手足的兄弟,寒山自幼與一位姑娘定親,後來發現姑娘已和拾得互生愛意,婚期臨近,為了讓拾得幸福,寒山悄然離去出家為僧。拾得得知這個消息後,亦舍女而去尋找寒山。在蘇州城外的寺廟,拾得找到已經出家的寒山,也決定出家為僧。
寒山和拾得,據考證是唐代的僧人,姑蘇城外的寒山寺因寒山得名,寒山擅長禪詩,他的詩作流傳至日本,頗有影響力。
難怪這塊糕印來自浙江,兩個傳說都離不開蘇杭,可以說浙江是和合二仙的「故鄉」。
觀音座蓮、三牲印糕板
觀音座蓮是福建和江浙一帶的特色糕印,觀音頭上的髮髻、慈眉善目的五官、衣褶和佛珠都要一一刻畫。明代之後《西遊記》的流行,更加深了民眾對觀音菩薩的信賴,求子,保平安,事事都要祭拜觀音。於是催生了觀音、雞、魚、以及花卉圖案等等內容的「三事印」。
清代閩南地區特有的心佛,彌勒佛印糕版
閩南地區特有的佛印,又被稱為心佛印。
清代江西糕餅模具上的遊春圖和葬花圖。
江浙一帶清明節使用的糕餅模具常有「遊春圖」。通常是刻畫風流公子手持摺扇沐浴春風的形象,其中居然也有葬花圖,可見《紅樓夢》在清代的影響力,可見民間對黛玉多情善感的「我見猶憐」。
民以食為天,大部分糕餅模具並非隨性而為——民間的審美始終與時俱進,且融入匠人的巧思和對生活的熱愛。我相信它們對研究民俗文化和飲食文化都有深刻含義。
以上糕餅模具為張花十個人收藏,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