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鬥民族俄羅斯人的千年群架史

2021-01-13 孫油菜和孫兜兜

在最近瘋傳的一個名為「戰鬥民族打群架空耳字幕版」的視頻裡,兩夥人赤手空拳排成密集陣型,在開闊地上結夥群毆,國內網友給俄語發音配上了諸如 「吃我一劍,華夏第一劍」(其實是俄文是:力量和榮譽)的搞笑字幕,形成了非常奇葩和搞笑的的效果,也引發了國人的強烈疑問:

為啥要用這麼傻的方式打!

一千年的傳統

其實這種看起來有點逗的鬥毆方式,是俄羅斯民族的一個傳統項目,其背後的歷史和文化背景更是有上千年之久,這也正是我們看這個視頻的時候,一邊對場面和字幕發笑,一邊又對其嚴守規則(不持兇器、人數相等、不下黑手)和宗教般儀式感(喊口號)感到困惑的原因。

這種有一定規則的群毆活動歷史相當悠久,至少可以追溯到一千多年前東斯拉夫人信仰多神教的時代慶祝春耕開犁的節日「謝肉節」,在俄羅斯民族接受來自拜佔庭帝國的東正教信仰之後,這一異教節日並沒有隨之消亡,而是以其頑強的生命力和東正教信仰發生了重合,成為東正教大齋期(每年春季的一段時間裡,東正教徒不吃葷腥,不飲用任何酒精製品,不進行任何娛樂活動)之前的一個重要節日。

因為過完了謝肉節就會進入長達40天不能吃肉喝酒唱歌跳舞的苦日子,因此俄羅斯人在謝肉節期間大吃大喝,盡情娛樂,以補償即將開始的齋月裡腹部的空虛和精神的無聊,俗話說吃飽撐的就要找刺激,除了暴飲暴食和燒稻草人之外,精力充沛的年輕人也格外喜歡拳鬥這一娛樂項目。東正教僧侶涅斯託爾於公元11世紀第一次在《往年紀事—羅斯編年史》中描繪俄羅斯人的鬥毆傳統。

一般認為,拳鬥這一娛樂項目,是統治者基輔羅斯人(北歐維京人的一支,後建立政權統治俄羅斯)從斯堪地那維亞半島帶入俄羅斯的,年輕的小夥子們吃飽喝足後聚集在村子中央的空地上,或是市鎮重心的小廣場,互相以拳擊毆打對方,這種拳鬥最初是單挑性質的,兩個年輕人看對眼了就可以來一場。這種打鬥有一系列樸素的規則,例如彼此打鬥時不能心懷仇恨(不能掏鳥、插眼什麼的),不能持械,不能追打倒地者,一方認輸或受傷後不能追打,打鬥中發生的不可意料的傷亡互不追究,在謝肉節的最後一天(這一天所有人要互相原諒對方)之前,所有的恩怨都應當了結。

通常在小夥子們互相打鬥時,都有長者圍觀,一方面評判拳手技術的高低,一方面也主持公道維護規則,姑娘們則在一旁邊喝麥酒和蜜酒鼓勁加油,或者在最勇猛的拳手中尋找心上人,簡直就像我們現代人看UFC一樣開心愉快,有時候他們還焚燒一些稻草人助興。

儘管有這麼一套野蠻但合理的規矩,然而拳腳無眼,年復一年的謝肉節拳鬥活動還是造成了不可避免的傷亡,東正教會從一開始就強烈反對這一帶有異教色彩的慶祝儀式,從公元十一世紀開始,東正教會就不斷威脅要把參加拳鬥者開除出教會,並且拒絕在拳鬥活動中不幸犧牲的倒黴蛋葬入教會墓地(這意味著死者得不到上帝的寬恕,無法上天堂)。

這些嚴酷的壓迫和懲罰嚇不倒勇敢的俄羅斯人民,正如毛澤東主席所說的那樣:「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根本動力」,俄羅斯人民以大無畏的英雄主義氣概頂住了教會的封建壓迫,堅持把拳鬥這一群眾喜聞樂見的體育運動開展了下去,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從以前簡單的男子單打發展出了男子雙打和男子團體等新的項目,其中男團項目尤其受歡迎,因為群毆比起單挑對打鬥者的要求更高,不但講究勇猛,更講究同一團隊成員之間的相互配合的默契程度,以及陣形和策略,這比單挑有意思多了,也更具有觀賞性,因此最晚在蒙古入侵之前,謝肉節的保留節目就從單挑轉換為群毆,並且在莫斯科公國統治區域及周邊相當流行了。

根據我的俄羅斯夥伴總結,目前俄羅斯稱的上普世價值的不成文規矩主要有這麼幾條:

一、鬥毆雙方人數要完全一致,雙方要有明顯的標誌區別互相區別(為了避免誤傷,通常採取一方赤膊,一方穿白色背心),在人數上耍詐的一方會徹底失去榮譽,從而在這個街區甚至整個城市顏面掃地。

二、徒手原則,這一點很重要,雙方打手必須完全赤手空拳進行群毆,允許一些講究的打手會帶上MMA手套來保護手指,會有專門的人檢查他們的手套,防止其中有貓膩(牛逼,趕上UFC了),打鬥中如果出現持械甚至動刀子的情況則群毆中止,雙方一起毆打持械人(可能會打死)。

三、公平戰場,戰場一邊選在郊外的空曠田野,公園空地或是別的平整開闊的地方,總之,要對交戰雙方完全公平,確保任何一方都無法擁有地形優勢。

四、人道原則,這一點和古代俄羅斯人是基本一樣的,不追打倒地和失去意識的人(其實倒地後通常會打幾下),不追打主動逃出戰場的人(這個人以後別想在這個街區呆了),被打倒的人應該雙手抱頭蹲在或躺在地上表示退出戰鬥,不可以休息一會起身再戰。踢襠、挖眼,掏鳥這些下三濫的技術一律禁止。

五、後果自負原則,無論參加群毆的雙方造成了何種後果(受傷、死亡),只要沒有違反規則,則雙方均不可追究彼此責任。此外禁止個人尋仇。

六、中間人原則,整個群毆過程中,都有中立的第三方監督整個過程,並維持群毆的秩序。

此外,雖然蘇聯時代作為群毆溫床和紐帶的國有企業和大院沒有了,但網際網路的興起為俄羅斯人的群毆活動提供了更大的空間和新的橋梁,以及更便捷的約架平臺。去年的歐洲杯上,俄羅斯足球流氓通過建立在網際網路上的球迷組織平臺串聯起來,奔赴法國與著名的英國足球流氓一較高下,在歐洲惡名昭著的幾十年的英國足球流氓果然抵不過俄國人一千年的群毆傳統,紛紛敗下陣來,為俄國人千年群毆的榮光史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距離公元十一世紀俄羅斯的鬥毆傳統第一次正式出現在歷史文獻中,時間已經足足過去了一千年,俄羅斯民族這場打了一千年的架,是不是還要繼續再打一千年?

相關焦點

  • 我國把俄羅斯稱為戰鬥民族,那麼俄羅斯如何稱呼我們?讓人想不到
    其實這個外號的原因非常的簡單的,因為俄羅斯的地理位置非常的靠近北極,所以俄羅斯的大部分地區都是非常嚴寒的,這也導致了俄羅斯人的體毛非常旺盛,所以中國人才習慣性的稱呼俄羅斯人為老毛子,但是放到近代,中國對於俄羅斯人的稱呼又發生了變化,現在的我們習慣稱呼俄羅斯人為戰鬥民族!
  • 俄羅斯人不認同戰鬥民族 專家看法:「北極熊」受青睞
    但《環球時報》記者通過採訪了解到,沒有其他語種的媒體稱呼俄羅斯人「戰鬥民族」,俄羅斯媒體對此說法也不關注,俄羅斯雖有人對中國網民這一叫法表示理解,但幾乎沒人覺得該稱呼是「恭維」。一名在華留學的俄羅斯人直言,聽到「戰鬥民族」這一說法時很驚訝,在她看來,「戰鬥民族」意味著「兇悍」「侵略」。俄羅斯人的典型性格特徵是什麼?跟俄羅斯打交道最多的歐洲人用過「冰人」「伏特加民族」,最近也用過「好戰民族」。
  • 俄羅斯人說,不理解為什麼中國人叫他們「戰鬥民族」
    我們喜歡稱呼俄羅斯人為「戰鬥民族」,但這個稱呼為什麼會被等同於俄羅斯人呢?好像無從可考。關於俄羅斯人自己如何看待「戰鬥民族」這一說法,我們找了幾位俄羅斯留學生,請他們講述。他們說印象中只有中國人才稱呼俄羅斯「戰鬥民族」。
  • 俄羅斯文化(一):為什麼是戰鬥民族
    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俄羅斯也有羅馬夢,伊凡四世的「第三羅馬」,而且也明白告訴你,就沒第四羅馬。大家都叫俄羅斯「戰鬥的民族」,在16世紀之後人類艱苦卓絕的戰爭中,總能見到他們的身影。在和平年代,我們打的遊戲是王者榮耀,刀光劍影,俄羅斯玩的遊戲前三位永遠是坦克戰。
  • 中國叫俄羅斯「戰鬥民族」,那俄羅斯怎麼叫我們?2字聽著很耳熟
    中國和俄羅斯因為從古至今都有土地接壤,兩家不可避免地發生摩擦,就像是一直在鬧分分合合的兄弟一樣,還互相起綽號。 最有意思的是,近幾年俄羅斯的總統普京與美國以及西方各國叫板的強硬形象受到了中國百姓的讚譽,再加上俄羅斯人徒手生擒大熊的視頻在中國廣為流傳,中國百姓興致勃勃地又送給了俄羅斯一個綽號叫「戰鬥民族」。
  • 俄羅斯人為何被稱為戰鬥民族,看完他們三餐,就明白了
    看過戰鬥民族,一日三餐都吃些什麼東西,就會明白戰鬥民族是為何而來?網友們都不禁感嘆:「這一頓吃的量都趕上我們一天的飯了。」首先從早餐說起,一日之餐在於早餐,俄羅斯地處地球的最北端是一個非常寒冷的國家,俄羅斯的冬天最長,可是俄羅斯人對於早餐並不是非常講究。麥片,牛奶,粥和雞肉都是俄羅斯人會吃的早餐。
  • 中國人眼中的「戰鬥民族」,俄羅斯人:別的國家都不會這樣稱呼
    同樣面對法西斯的侵略,蘇聯軍民和中國軍民一樣,頑強鬥爭,最終贏得了國家和民族的勝利。蘇聯在戰爭中表現突出,為了表現我們對其的深深的敬意,於是現在的中國便經常有人稱俄羅斯為「戰鬥民族」。大多數俄羅斯人能夠理解中國人對他們「戰鬥民族」的稱號,也以此為豪。可是也有少部分人好像對這個稱號產生了誤解。有俄羅斯人覺得:戰鬥民族的稱呼是對俄羅斯軍人的歧視,是大不敬。
  • 俄羅斯人被稱「戰鬥民族」,中國又被俄羅斯人叫什麼?意想不到
    在歷史上,很多國家對於其他國家都有著一些特殊的稱呼,這就像在日常生活中人與人之間在交際上也會對他們私下起一些特別的稱呼一樣。就像日本,在抗日戰爭時期,對於日本侵略者,都叫他們為「小日本鬼子」,這在很多抗日劇中都能看到,至於為什麼這樣叫,其實跟當時日軍侵略者的身形是有很大關係的。
  • 俄羅斯氣溫零下58℃,還有人下水遊泳,不愧是戰鬥民族!
    俄羅斯氣溫零下58℃,還有人下水遊泳,不愧是戰鬥民族!俄羅斯又被人們稱為戰鬥民族,當地民風習俗都非常彪悍,讓人瞠目結舌,我們都知道俄羅斯位於北溫帶,當地的環境也是非常寒冷的,在這裡,每當冬季來臨時,最低溫度能夠達到零下58度。
  • 俄羅斯人的一日三餐,不愧是戰鬥民族,飯量不是蓋的!
    俄羅斯人的一日三餐,不愧是戰鬥民族,飯量不是蓋的!俄羅斯與中國東北部相鄰,雖然是中國的鄰國,但是俄羅斯人的飲食習慣與中國人還是有很大差異的。那麼俄羅斯人的一日三餐都有哪些呢?早餐俄羅斯的冬天氣候寒冷,而且周期比較長,所以對於俄羅斯人來說,早餐一般都比較隨意。家庭條件比較好的,會吃美式早餐,就是常見的麥片、穀物粥類和雞蛋類,肉食類等食品。
  • 看到俄羅斯人的下酒菜,東北漢子都「慫了」,不愧是戰鬥民族
    大家都知道,我們國家的酒文化已經有上千年的歷史了,也就是說,從古代到現在我們國家愛喝酒的人一直很多,如今連年輕人都喜歡喝酒,現在喝酒已經不分年齡和男女了,因為喝酒其實算是一種個人愛好,也是抒發情緒的一種方式,很多人喝酒其實也是為了緩解壓力,很多人都說其實酒是一個好東西,但是經常喝酒還是對身體有害的
  • 戰鬥民族俄羅斯人的服飾
    女性服飾:俄羅斯姑娘,高挑、挺拔、苗條,像水杉一樣,肌膚白嫩,臀部很短,叉開的腿修長,像芭比娃娃線條一樣流暢而生動。套上一截皮短裙,穿上一雙短皮靴,大步走在街上,雙腳交叉踩在一條直線上,目不斜視,長發飄飄,金黃透明,美麗而傲慢。為什麼上天如此眷顧俄羅斯姑娘呢?
  • 戰鬥民族俄羅斯的傳統食物
    一提到俄羅斯,小夥伴們都會想到伏特加和魚子醬,其實戰鬥民族的美食也是豐富的,下面就讓小編來帶大家看下.黑麥麵包在俄羅斯,餐桌上幾乎總是有麵包,特別是黑麵包,也被稱為黑麵包。黑麵包是財富和健康的象徵,是俄羅斯的傳統主食。
  • 維京人,歷史上真正的戰鬥民族,比俄羅斯人還強悍!
    寫在前面:維京人,歷史上真正的戰鬥民族,比俄羅斯人還強悍!維京人,也被稱為北歐人,意思是來自北方的遊客。從8世紀開始,他們入侵歐洲和英國海岸,這個時期也被稱為海盜時期。維京人的家位於歐洲北部,他們非常擅長製造船隻。
  • 如果你坐過俄羅斯航空,就知道俄羅斯為什麼被叫做「戰鬥民族」了
    俄羅斯作為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同時也是我們的鄰國,對我們來說其實是「既熟悉又陌生」的,「熟悉」是因為我們經常會聽到關於俄羅斯的消息,而「陌生」是因為現在中國人去俄羅斯旅遊似乎還並沒有那麼普遍。不管你有沒有去過俄羅斯旅遊,肯定都聽說過大家喜歡講俄羅斯叫做「戰鬥民族」吧?
  • 俄羅斯人的一日三餐,看過後恍然大悟:不愧是「戰鬥」民族
    俄羅斯人被我們稱作戰鬥民族,在視頻中我們經常可以看見俄羅斯人和熊打架,路上跑著鹿的,兇猛已經是俄羅斯的代名詞了,而俄羅斯人的身體也是十分強壯,這和他們的飲食有很大的關係,俄羅斯作為擁有194個民族的國家,匯聚了各路美食,加上天氣非常寒冷,所以吃的東西也就註定了他們的身體發展趨勢,今天就來看下俄羅斯的人們每天吃什麼吧
  • 中國叫俄羅斯「戰鬥民族」,俄羅斯怎麼稱呼我們?實在太霸氣了
    中國和俄羅斯因為從古至今都有土地接壤,兩家不可避免地發生摩擦,就像是一直在鬧分分合合的兄弟一樣,還互相起綽號。 最有意思的是,近幾年俄羅斯的總統普京與美國以及西方各國叫板的強硬形象受到了中國百姓的讚譽,再加上俄羅斯人徒手生擒大熊的視頻在中國廣為流傳,中國百姓興致勃勃地又送給了俄羅斯一個綽號叫「戰鬥民族」。
  • 這才是真正的戰鬥民族,俄羅斯人都不算什麼,你聽過嗎?
    網絡上流傳著一個說法:俄羅斯人彪悍勇猛,擅長打仗。大家半開玩笑半仰慕地把俄國人叫做「戰鬥民族」。但那個寫了著名的《戰爭論》的克勞塞維茨不會同意這個說法。對俄國軍隊中最兇悍的哥薩克騎兵,他也認為這根本就算不上「戰士」。 然而俄羅斯真的算得上是「戰鬥民族」嗎?看到最後才明白這個國家才是真正的戰鬥民族!
  • 俄羅斯姑娘冬泳,「冰窟窿」當溫泉,戰鬥民族永葆青春的秘密
    俄羅斯姑娘冬泳,「冰窟窿」當溫泉,戰鬥民族永葆青春的秘密冬天來了,很多人都裹緊被子,躲在了被窩裡。但是對於一個俄羅斯姑娘來說,沒有冬泳的冬天,是不完整的。戰鬥民族的姑娘非常喜歡冬泳,不僅沒有感覺到冷,還把「冰窟窿」當做溫泉來泡澡。
  • 看一下俄羅斯人重囗味的「下酒小菜」,網友:無愧是戰鬥民族!
    導讀:看一下俄羅斯人重囗味的「下酒小菜」,網友:無愧是戰鬥民族!大伙兒應當都了解俄羅斯是處在最北部的國家,他們的冬天常常是零度以下三、四十度,冬天十分寒冷又長久,因此俄羅斯人十分喜愛飲酒,一個是取暖,二是助興,可是大伙兒對俄羅斯人經常喜歡喝的酒也許也有一定的了解,例如那些「朗姆酒」、「伏特加」這類的,可是不清楚大伙兒有木有掌握過他們飲酒的情況下一般都喜愛用哪種做下酒小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