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藝術拯救廢棄鄉村,一次吸引50萬遊客!|日本遊學

2020-12-25 吾谷網

用藝術拯救廢棄鄉村,一次吸引50萬遊客!|日本遊學

【公眾號】新農堂2018-06-22 14:44:17

閱讀(1947)

用藝術拯救廢棄鄉村

這裡曾經是被人遺棄的地方!


「越後妻有」正是作家川端康成筆下的雪國新潟縣,但這裡長年冰封,年輕人流失慘重,村莊顯得暮氣沉沉。

出身此地的北川富朗有感於故鄉的凋零,決心推動「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通過藝術把廢棄空間改造成心靈避難所,重新找回人們的精神寄託。


自此,這片「故鄉」吸引了來自各地的藝術家前來創作,人心重返,成了一片藝術的殿堂,數百萬人的心之所往。




現在的輝煌:世界最具影響力的國際性戶外藝術節


三年一屆的「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創始於2000 年,迄今已經18個年頭,今年將迎來第七屆。


第六屆吸引了來自35個國家和地區的約350個(或組合)藝術家參與。


著名藝術策展大師北川富朗先生發起並擔任藝術總監,以越後妻有760平方公裡土地為舞臺的,集合了世界上頂尖藝術家的作品,堪稱「沒有屋頂的美術館」,是當今世界上規模最大、水準最高、影響力最廣泛的國際性戶外藝術節。




曾經的失落:精神崩坍,如同現在的中國鄉村


越後妻有,一塊760平方公裡的土地,曾經是日本的糧倉。古稱越國,「越」在日語裡有難以逾越的意思,「越後」就是更難到達的地方。


新潟除了大雪、大米,還有良寬法師。良寬是江戶時期曹洞宗的一名僧侶,同時也是一位詩人、書法家、教育家。「三越九天月一輪」正是體現他寬廣胸懷的代表詩句,意喻越後天空高升的一輪明月普照世間大地。



上世紀90年代,經過長時期經濟高度發展的誘惑和國家政策的誘導,越後這片日本曾經的糧倉經歷著痛苦衰弱期,年輕人不斷去往大城市,村裡的房子一間間消失。老人們都覺得兒子們下一次回來應該是舉辦自己的葬禮。


這是一片瀰漫著悲傷的土地,同期日本大批鄉村在凋零,越後妻有只是其中之一,跟現在中國一模一樣...





但越後妻有是幸運的——


創始人北川富朗:找回人們的精神寄託

北川富朗,1946年出生於新潟高田市,畢業於東京藝術大學佛像雕刻史專業。


藝術祭的創始人北川富朗▼


他小時候有一天嚴肅地對母親和姐姐說,「從今天起你們不要再叫我小孩了」,從小就有個性的他,註定不會循規蹈矩走前人走好的路。


在藝大的時候,正值學生運動,他成為「東京藝術大學全共鬥」的大哥,樹立了鮮明的反權威、反美的旗幟,身邊聚集了一批Underground文化的粉絲。畢業後他沒有選擇從藝或從教,而一直嘗試著尋找夢想中的烏託邦。


日本在明治維新後過於偏重對西方工業文明的吸收。但人們在滿足了對金錢的欲望後,最終還是需要尋找精神上的寄託。


敏銳的北川早在十幾年前就已經隱約意識到這一點,並且先人一步,找到越後妻有這樣一個舞臺,用當代藝術的模式創建一個他理想中的精神家園。

通過一系列前期宣傳活動,以及對當地政府和居民2000次以上的說明會,第一屆藝術祭於2000年開幕。初期觀者寥寥無幾,淡定的北川也不免心慌,好在8月下旬來了不少觀眾。


雪還是那雪,但是內涵已經完全不一樣▼



搭建平臺:「忽悠」了全球最知名的藝術家


北川搭建的是一個平臺,吸引全世界的藝術家匯聚於此。


從第一屆開始,不僅有伊利亞與艾米利亞·卡巴科夫、瑪麗娜·阿布拉莫維奇、克裡斯蒂安·波爾坦斯基、蔡國強等重量級的藝術家認同了北川的想法;


還有MVRDV、原廣司、多米尼克·佩羅等建築事務所和建築師參與進來,給藝術祭留下了不少經典作品。


蔡國強的《蓬萊山》




回歸普世的作品 《人生的拱門》


2015年已經82歲高齡的卡巴科夫可能是目前藝術家裡作品價格最高的一位了。


在拱門上,人生被分為五個部分,從人的頭型開始,「一個男孩」在爬行,「一個人」背著一箱的「光」,一個試圖爬上牆的人,和最終一個「破舊的人」。通過這五個部分,人生被抽象視覺化。從生到死,人的一生都在掙扎著。



屬於大地的藝術品 《梯田》


這片梯田的主人是福島友喜,當時因大腿骨折幹不了農活,打算荒廢了這片梯田。


即使這樣福島還是不願意讓外人在自己的田地上做作品,經過藝術家與藝術祭工作人員的誠意溝通,福島最終同意了。由此在俄羅斯和日本農民的同感之下,誕生了一件偉大的作品。




《最後的教室》


克裡斯蒂安·波爾坦斯基作品,沒有學生的最後的教室,就像中國的鄉村學校。




不是簡單的藝術節,更是一項鄉村再造工程


「忽悠」藝術家和藝術進來後,是更深層鄉村再造工程。


在第六屆大地藝術節舉辦期間,50天的集中展期中,參觀人數達到510,690人。


為了保證這些到訪者每天的居住、飲食、購物需求,以及交通和安全,需要設計舒適合理的參觀動線和營造彼此尊重的交流環境。


從藝術節到長期長效的運營服務,這背後是以藝術節為核心、政府部門提供全面支撐、產業企業提供服務、眾多社會資源參與其中的共贏組合。一屆藝術節可以為新潟縣創造出上百億日元的經濟效益。


「大地藝術節已不再是一個簡單的藝術節,而是一個以文化為主導的系統工程」的觀點。

由於藝術節吸引了大量的遊客,於是近年來也新增了許多民宿、餐廳和各類消費服務設施,為當地的經濟與生活帶來了活力。由設計師重新設計,位於十日町市內的產業文化館,一層是以當地農產品為食材的IKOTE餐廳,二層是公共文化空間。




北川富朗模式:藝術家的自我實現和鄉村振興


聚合世界上頂級藝術家和青年才俊的藝術作品,是藝術節獲得巨大成功的重要保證。


北川富朗以鄉村為舞臺進行的藝術實踐,逐步摸索出的這套獨特的、具有實操價值、可以落地生根、繁衍開花的「大地藝術節」模式可以稱為「北川富朗模式」。


可不是錢的問題,而是堂主所說的「自我實現的有趣靈魂」。

堂主最長演講裡提到的明月村案例,跟越後妻有一脈相承。


明月村叫做新村民。新村民都是一些藝術家、哲學家、文學家。這裡面有趙曉均,水立方的國內總設計師。就這麼一些有藝術氣息,有設計能力的人,把自我實現的東西落在了明月村,鄉村是藝術最好的載體。


這些藝術家都是大IP,新鄉村的免費代言人推動者!




目前,運用「北川富朗模式」的藝術節已經成為日本振興鄉村的成功典範。


由此催生瀬戶內國際藝術節、北阿爾卑斯國際藝術節、奧能登國際藝術節、中房總國際藝術節...成為振興鄉村、發展旅遊的利器。


從這個角度來看,「北川富朗模式」也是完全可以運用到國內的,正如前文提到的明月村。



日本遊學:第七屆「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即將開幕,可以參與『日本遊學陳統奎 新農堂聯合率團』2018日本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節 北海道品牌農業主題遊學


遊學行程:


1、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節,2、六次產業優良案例「高橋牧場」,3、生活美學品牌案例「富田農場」,4、地域精品品牌案例「美瑛選果」;


5、北海道農業創意典範「四季彩之丘」,6、全天在參觀學習,日本鄉村振興典範「東川町」,7、一流產品和品牌案例「共動學舍新得農場」...


▼掃描下圖二維碼報名,日本籤證6月截止,請抓緊時間


▼或點擊閱讀原文報名

相關焦點

  • 越後妻有藝術節將開幕 是如何用藝術拯救廢棄鄉村?【智美旅遊策劃 第1439期】
    出身此地的北川富朗有感於故鄉的凋零,決心推動「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通過藝術把廢棄空間改造成心靈避難所,重新找回人們的精神寄託。自此,這片「故鄉」吸引了來自各地的藝術家前來創作,人心重返,成了一片藝術的殿堂,數百萬人的心之所往。
  • 為衰敗鄉村帶來230萬遊客,越後妻有藝術節能複製到中國嗎
    據官方統計,從2000年到2015年,舉辦了六次的大地藝術節共接待了230萬遊客。其中200萬人是在每三年一次、持續僅兩三個月的展覽期間到來。第一財經記者受日本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節在中國的授權機構瀚和文化邀請,前往新潟縣越後地區採訪,現場體驗這以利用藝術激活鄉村經濟與社會的成功案例。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節對中國鄉村發展的影響,並不是一個得到廣泛關注的議題。在「推動城鎮化發展」、「大力扶持特色農業」、建設「美麗鄉村」、提倡「全域旅遊」等政策背景下,這個全球典範有著極其重要的借鑑價值。
  • 日本大地藝術祭 用文創復興鄉村
    大地藝術祭由來   《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創始於西元2000年,每三年舉辦一次,原本是為了重振日益衰頹老化的農業地區,卻在這十多年期間茁壯成世界知名的國際藝術季。  這是一個人口老化,人口流失嚴重的日本典型鄉村。
  • 最偏僻鄉村竟然靠藝術節爆紅網絡,吸引50萬遊客打卡,誰說鄉村沒希望?
    今年7月29日,第六屆「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節」拉開大幕,共有380件作品,橫跨44個國家和地區,其中有約170件新作,吸引了將近50萬遊客來參觀。近些年,我們國家人口老齡化趨勢明顯,尤其是農村,空巢老人比比皆是,空出來的房間或者閒置,或者被拆除,一片殘垣廢墟的破敗景象。日本也未能倖免。因為人口流失嚴重,越後妻有遍地都是廢棄的舊屋,許多學校也不能倖免,真田小學就在2005年被廢棄了。但在繪本作家田島徵三眼裡,這間廢屋是有魔力的。
  • 中國不是缺少鄉村,而是缺少有藝術的鄉村!如何用藝術激活鄉村閒置...
    根據鄉村美學,在進行鄉村改造時,不宜大拆大建、大興動土,要充分運用在地資源,利用在地材料,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保留鄉村原始風貌,守住鄉村寶貴特色。 那麼通過什麼樣的方式來盤活鄉村閒置資源,小材大用,甚至變「廢」為寶?地道農旅小編認為藝術的力量很重要!好的藝術可以激活鄉村資源、鄉村文化、鄉村業態乃至鄉村產業,今天我們從幾個案例來看一下藝術如何為鄉村賦能。
  • 藝術復興鄉村,英國和日本是這樣做的
    近年來,在一些先驅學者的呼籲之下,來自政府、市場、科技、文化等諸多領域的力量都在試圖用各自的方式來振興鄉村。而藝術作為一種柔性活化的力量,正在以潤物細無聲地方式介入鄉村,與鄉土和居民共生,改變也在這一過程中慢慢發生。本文將視線轉向人口老齡化嚴重的鄰國日本和工業革命誕生地英國,來看看他們的藝術實踐為當地鄉村帶來了哪些積極的變化。
  • 武隆懶壩:用藝術激活鄉村 把藝術還給百姓
    「日本人在越後妻有地區,用大地藝術革新鄉村,使之成為世界知名文旅目的地。可否在中國也嘗試一下呢?」一向有著藝術情結的陳勇說幹就幹,考察、論證、設計……僅用了兩個月左右時間,「懶壩」項目就在清水村上馬。  懶壩,英文名「Lab」,是life(生活)、art(藝術)、belief(信仰)的縮寫,蘊含著閒逸放達的生活哲學。
  • 慢行日本 . 自然藝術遊學
    一、遊學時間:2016年7月29-8月7日(10天9晚)二、遊學地點:日本(東京、山梨、長野)三、招募人數及報名截止日期1、招募人數:12人成團,上限不超過20人;2.  、旅行意外保險,以及各種與遊學內容相關的雜費等;費用不包括:居住地至日本集結地(東京)的往返機票,及轉機、候機時用餐支出;大陸公民往來日本的籤證費用;遊學內容以外行程的遊覽、參觀和因個人消費發生的費用;不可抗力因素引起的額外支出; 日期地點活動內容第一天到達東京,入住賓館[
  • 日本鄉建案例:一個文旅項目改變一個沒落的鄉村
    日本新瀉縣南魚沼市的這家旅館——裡山十帖,獲得了2014年日本的優良設計大獎(2014 Good Design Award, G-Mark )。不只如此,這個老建築改建的設計竟然拯救了一個沒落的鄉村。這個計畫的成功除了歸功於好的設計外,最重要的是自遊人雜誌成功結合了當地愛鄉土的組織,共同維持好當地的環境及產業,好的環境資源才能源源不斷的吸引外來的遊客。
  • 日本遊學之旅
    與日本休閒農業相比,中國休閒農業存在基礎設施條件差,人才隊伍短缺、規劃滯後、特色不突出、管理不規範、服務水平不高等問題,嚴重影響了休閒農業的進一步發展。吸收日本休閒農業特點、優勢,對國內休閒農業突破瓶頸、改善經營、擴大規模將起到極大的作用。中國農旅聯盟第九季遊學之旅走進日本,精選標杆項目,一線實戰老師為大家分享寶貴經驗。去日本學什麼?
  • [暑期招募]「慢行日本」自然藝術遊學
    關注在自然中的美學體驗,一直是藝能四季自然藝術工作室探索和實踐的方向之一。在2015年全國第二屆自然教育論壇「自然藝術」分論壇中,多年來推動中日民間交流的中日公益夥伴CSnet創始人之一,旅居日本多年的朱惠雯女士受邀分享了日本的自然藝術之道。惠雯分享道,「在日本,自然藝術就融入在生活中。」
  • 日本鄉村改造丨大地藝術祭
    如此一塊寶地日漸衰敗太過可惜,身為策展人的他決定用藝術挖掘土地蘊含的生命力,重振空心鄉村。為此,北川富朗說服當地政府提供場地支持山間、草地、河流,就連廢棄的小學校都成了藝術家釋放靈感的天地。日本現代玻璃藝術家行武治美的《再構築》,將玻璃工藝與田間廢棄小屋相結合,原本不起眼的山間小屋搖身一變成了藝術品。這個「光之隧道」是中國建築家馬巖松的作品,湖面為鏡,山林為景。走入這條隧道,世間的煩擾也早隨風飄散...
  • 藝術+鄉村=?桐廬的答案是「大地藝術節」
    記者很是好奇,要說藝術氣質,桐廬許多其他的村莊可能比引坑村更加適合。北川先生緣何會相中如此偏遠的村莊?「自古以來,藝術都是誕生在面臨問題的地方。大地藝術節從誕生之初,就背負著『解決問題』的使命。」北川富朗說。如何用藝術讓鄉村煥發生機,如何用藝術實現鄉村振興,便是大地藝術節要解決的核心的問題。
  • 一片森林拯救整個鄉村,日本西粟倉村是如何做到的?
    意外的是,西粟倉村並沒有選擇與鄰近美作市合併,而是繼續保留其自治村莊的地位,依靠僅有的森林資源發展出一條完整的產業鏈,吸引了無數年輕創業者,成為日本鄉村再生的樣本案例。那這是如何做到的呢?成立百年森林願景倡議西粟倉村以林業起家,全部的資源只有森林,村民的手藝也只是和林業相關,重振林業,也就能重振西粟倉村。
  • 韓國最頂級的香草莊園,每年吸引著50萬遊客前來觀光
    香草王國莊園每年吸引著50萬遊客前來觀光是韓國最頂級的生態庭園2009年被韓國環境部選定為 韓國20大體驗生態旅遊區在白樺樹餐廳用了午餐●讓鄉村更美麗,不如讓鄉村更有未來●鄉村,不需要廉價的悲憫和焦慮●當下的鄉村振興,要給「城鄉兩棲人」足夠的發展空間●不足5畝,周末營收近10萬,這個小莊園簡直逆天了!●做莊主,必須懂的十種「規劃」●休閒農莊的運營核心:營造生活美學和情感記憶●鄉村振興,要「花」,還是要「果」?
  • 這家百年休閒農莊上過央視,每年吸引120萬遊客,秘訣在哪?
    視頻網址:http://tv.cctv.com/2017/08/23/VIDE2L2ocFGkg5bZTtUxdk0t170823.shtml這個百年常青的休閒農場,由初期的山葵種植,經過多年經營與開發,逐漸發展成如今以山葵為主題的休閒農場,以打造特色活動、山葵特色美食、鄉村旅遊吸引遊客
  • 【篁嶺遊學開班啦】深度研讀鄉村旅遊「篁嶺模式」
    篁嶺曾是一個逐漸走向衰敗的「半空心村落」,經過創始人十年的風雨不斷打磨,到如今蛻變成中國最美曬秋網紅地,吸引著國內外無數遊客前往觀光度假。篁嶺先後榮獲「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中國鄉村旅遊模範村」「中國最美休閒鄉村」全國「景區帶村」旅遊扶貧示範項目等16項國字號名片,吸引30多位國家部級以上領導密集調研,探尋世界古村落保護與中國鄉村振興的「篁嶺樣本」!
  • 越後妻有藝術節:凋敝鄉村廢棄小學,以藝術之名獲得重生
    每隔三年開啟的日本「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節」,每次時長只有51天。從2000年第一屆至今,前六屆藝術節共吸引了230萬人次到訪——要知道藝術節主要覆蓋的新潟縣越後地區十日町市和津南町,760平方公裡山區全部人口加起來才不到8萬人。「越後妻有」是日本戰國時代的古地名「越後國」與「妻有莊」兩者拼接而成,字面意思為「走到極地盡頭之後」,有點絕處逢生的意思。
  • 椰子樹"藝術遊學"---臺灣文化親子藝術遊學
    這是一次文化藝術的體驗之旅這是一次感知歷史的回顧之旅這是一次本土文化的學習之旅這是一次藝術情操的薰陶之旅
  • 藝術遊學|8月日本瀨戶內海國際藝術祭親子研學營
    這一切大多源於三年一次瀨戶內國際藝術祭上百萬人乘船跳島觀展暢遊感受島嶼自然與藝術的魅力曾策劃雲南建築陶藝之旅,泰國永續生活方式系列遊學,澳洲樸門永續遊學,日本民藝藝術遊學,臺灣本土文化新力量遊學等。安藤忠雄在直島創作眾多建築作品為了恢復瀨戶內海的昔日活力,並串連起海上島嶼的獨特文化,讓瀨戶內海重獲新生與價值,成為「希望之海」,因而催生了2010年首屆瀨戶內國際藝術祭,當時由北川富朗擔任藝術總監,其後也成為每三年舉辦一次的大型藝術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