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隔三年開啟的日本「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節」,每次時長只有51天。從2000年第一屆至今,前六屆藝術節共吸引了230萬人次到訪——要知道藝術節主要覆蓋的新潟縣越後地區十日町市和津南町,760平方公裡山區全部人口加起來才不到8萬人。
「越後妻有」是日本戰國時代的古地名「越後國」與「妻有莊」兩者拼接而成,字面意思為「走到極地盡頭之後」,有點絕處逢生的意思。這裡地處三國山脈北麓,又靠近日本海,冬季降雪量巨大,川端康成筆下著名的「雪國」,正是指這一帶。這兒的雪季長達半年之久,道路兩旁動輒堆著三米高的積雪。在藝術節之前,溫泉和滑雪場是人們到此一遊的主要目的地。
而這些冬景,230萬藝術節遊客是看不到的。因為需要走到深山村落的各個偏僻角落參觀作品,為了方便行動,藝術節主要的開放時間段都被安排在暑假。
當我在午後驕陽下奔走幾乎快要暈倒時,終於看到了40歲日本藝術家金氏徹平今年參展的新作,感覺會心一擊。他在松代商店街的一所倉庫裡布置了一個虛構的「除雪作業現場」。幾臺除雪機轟轟作響,四處放著警告標牌,紅色藍色的警示燈兀自閃爍。人類的求生本能會促使參觀者產生「趕緊離開這裡」的想法,倘若你的理智戰勝了本能、大膽走動起來,就會發現這一切都是假象,除雪機並沒有開動、燈光聲音都是假的、甚至牆壁投射著的也是藝術家精心製作的影像作品。藝術家把作品命名為「SF(Summer Fiction)」。
鏟雪車在這邊非常常見,開始我以為是農耕用具,後來意識到整個新潟縣到處都是梯田,根本用不了大型器械。這裡四千年前就有人類居住,長久以來保持著傳統的農耕生產方式,200多個村莊分布其間,一度成為日本的第一大糧倉。但是從1990年代開始,距離東京只有一個半小時新幹線車程的越後地區,逐漸開始面臨嚴重的老齡化、鄉村空心化問題。
當時的社會背景是這樣的:日本整體經濟進入停滯階段,城市帶動全國的動力在消退,而鄉村問題則愈發嚴重。大量祖祖輩輩從事農業耕作的農民放棄種地,年輕人跑去城裡打工,寄回家的工錢比終年勞碌、靠天吃飯的微薄收入多得多。願意闖蕩的年輕人都離開了鄉村,很少重返家鄉,有的會把父母祖輩接走,有的會在城裡結婚生孩子、每年回來看看老人。有數據顯示,該地區65歲以上的老人一度達到總人口近三分之一。
於是,鄉村出現了大量荒廢耕田,同時也出現了大量空置無人的私人房屋,還有因缺少生源而不得不被廢棄的小學校。
1996年,新潟縣政府籌備了一筆「十年地方振興基金」,邀請當時在日本國內成功策划過許多藝術展的策展人北川富朗來,希望可以用藝術文化創意的力量激活一蹶不振的鄉村。北川富朗和團隊最初就是想要在被廢棄的空間裡創造出新的東西。
「在地區人口密度疏化、結構老齡化的環境裡,諸如停辦的學校、空置的房屋這種社會現實性問題,只有通過建築和藝術的形式,才能將負面資源轉化為正面資源。」北川富朗曾經在接受採訪時這樣說。
藝術家們受邀來到這片山林,儘可能地走訪村落、農田、空屋,與當地村民、主辦方工作人員、志願者交流,在充分了解本地歷史文化的基礎上,選擇自己擅長的創作手法。創作者中既有世界級大藝術家、大建築師,也有年輕一輩,創作原則基本就是要與本地的人、建築、土地發生關聯。
與空屋和荒田相比,廢棄小學作為曾經的社會公共設施,空間所承載的自然張力要更大。
2003年,法國藝術家克裡斯蒂安·波爾坦斯基第一次受邀參加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節,他來到松代站附近的舊東川小學。這裡於1997年送走最後的11人之後正式關閉。「我被那裡的寂靜震撼到了,」他在提到創作初衷時曾這樣說,「那麼大的一間學校,本應該充滿男生女生的嬉笑打鬧、歌唱朗讀聲才對。孩子們離開了這裡,留下來的只有回憶與夢想——可那是他們的夢想、我們的回憶,還是我們的夢想、他們的回憶呢?」
作為一位世界著名的猶太藝術家,波爾坦斯基小時候經歷過戰爭時代,尤為擅長利用空間、燈光與影子,通過對歷史深處、尤其是陰暗角落的挖掘,來探討根本的人性議題。那一年,他與燈光設計師Jean Kalman合作,在校舍裡裡外外做了系列作品並將其命名為「夏之旅」。
空教室裡的課桌被蒙上白布,鋪滿鮮花,室外的空地布置成劇場的樣子,只有燈光提醒著人們這裡好像會發生些什麼。
2006年的第三屆大地藝術節,波爾坦斯基再次受邀。他在開展前半年重回故地,看到一個幾乎被大雪深深掩埋的東川小學。這景象與之前全然不同。「長達半年的大雪封山」對於村裡的人來說意味著什麼?對於學生來說意味著什麼?藝術家依據這些想法,充分利用了學校建築的大部分空間。
他把禮堂鋪滿厚厚一層稻草,從天花板垂吊下許多幽暗的燈泡,在電風扇的吹拂下徐徐擺動,四面牆投射以浮遊生物般晃動的影像。他採集了村民的心跳聲,以巨響和忽閃的燈光填充二樓拐角的實驗室。他在三樓的音樂室牆上掛滿了大大小小的相框,可框住的卻是一片片烏黑。在這間「最後的教室」正式對外開放之前,主辦方邀請了曾經在這所小學上過課的附近居民來參觀,同時徵集了與這裡有關的紀念物。獎狀、報紙、畢業照、玩具,背負著沉甸甸的真實歷史,被放在整個建築最角落的一間屋子裡。
這件作品給人帶來的震撼力太強大,後來乾脆成為了藝術節的永久陳列。幾個村民負責平日的場館管理工作,每天十點之前要檢查作品、打開設備,五點半要關閉作品、打掃衛生。一開始,他們覺得這座鬼屋般的廢校很可怕,但逐漸地,也學著以不同的眼光去看待它。
「我有時候會在裡面坐坐,覺得好像也不會排斥了。」管理員小野塚在跟參觀者聊天時說。
2009年,距離十日町市區不遠處的舊真田小學校也被重新改造對外開放了。主辦方這次邀請來的是日本著名的繪本作家田島徵三。
當我在這所於2005年關閉、之前有130年悠久歷史的學校裡走動時,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自己汗毛倒立、雞皮疙瘩起了一身。房屋四處都懸吊、安置著各種各樣的作品,很難確切地判斷那些究竟是雕塑、裝置、裝飾畫還是兒童遊樂玩具,它們只是單純地凝聚在整個建築物裡,隨時準備噴灑能量。
田島徵三出生於1940年,在大學期間就開始創作繪本,職業生涯裡獲獎無數。他正坐在一樓室內小花圃前面跟大家聊天,旁邊擺著一堆自己的成名繪本作品,室外兩隻剛出生沒多久的小羊在咩咩地叫。這種場景像童話一樣,令人暈眩。他說自己小時候最討厭上課,成天都在往森林野外瘋跑,到老了居然有人要把一座學校交給他來改造,簡直太諷刺。
「所以我索性把大自然帶進學校!」他說。
他給這裡起了一個冗長而複雜的名字:「缽&田島徵三——樹木與果實的繪本美術館」,缽是當地村落的名字,樹木、果實是他用來創作裝置藝術品的材料,繪本美術館是整個建築物的概念。你可以把它理解成一個繪本作家把塗上顏色的漂流木和森林裡撿來的果實當成筆觸,把人物和故事憑空畫在教室、走廊、體育館、樓梯間的各個角落。
故事是關於三個小學生的。真田小學關閉之前,三個不同年級段的孩子成為最後一批在裡面上課的學生。田島徵三來到這裡,首先想的是,他們離開學校之後會不會常常追憶起在這裡的追跑打鬧,長大重返這裡會不會發現自己的記憶全都消失了。藝術家想像,廢校裡四處遊走著小怪物,它們靠吃過去小朋友的回憶為生;包括曾經受到大家歡迎的女老師也應該出現在這裡。
於是,參觀者可以看到用漂流木綑紮而成的人形,以飛翔姿勢懸停在體育館半空、以奔跑狀態出現在走廊、以四肢全都伸展開來的樣子把教室襯得擁擠不堪,三個小學生有時出現在課桌椅上、有時破門而出、甚至有一半直接飛進牆壁、另一半從學校背面的窗戶衝了出去。
「通常美術館裡連一點細菌都不允許存在,因為擔心會破壞作品。可我就是要做個充滿生物的美術館。」田島徵三驕傲地說,「學校附近有小河、有生態池,周圍有超過十種青蛙,有某種珍貴的鷹,最近我發現有一隻的翅膀斷了,我們踩的木地板下面還會有鼬鼠跑來跑去。」在說話間,我發現他坐的椅子下方有個昆蟲被蜘蛛網困住了。
美術館裡沒有什麼作品說明,大家可以隨意走動。據說有很多小孩子剛進來就被嚇哭了,可是準備離開時又哭著不想走。田島認為,其實他們哭不是因為害怕,而是對於未知空間不知道該用怎樣的態度去應對。
這裡也成為藝術節的代表作品之一,得以永久陳列。
「三省屋」位于越後地區松之山町,原身三省小學早在1875年就創建而成,供周圍三個村子的適齡兒童接受初等教育。1945年二戰結束,這裡的在校學生一度達到247名之多。可是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生源數量不斷減少,學校最終在1989年關閉。
現在被改造為住宿設施的二層木構建築是在1955年時建造的,2006年第三屆大地藝術節時正式對外開放。從入口進入,依次經過體育館、廁所、衍生品貨架、客房、浴室、圖書室、餐廳。曾經的教室被改為客房,四間分別可容納16人、兩間可容納8人。大家睡在宿舍一樣的上下鋪裡,正對著窗外杉樹上啼鳴整夜的鳥。
餐廳原本也是教室,兩間打通,顯得十分寬敞。這裡每天在早飯和晚飯時間熱鬧非凡,附近村民受聘於此,負責料理他們拿手的松之山家常菜。「越光米」就出產自周遭梯田,白味增和蘑菇、漬物小菜都是手工製作採摘。
與我們同期入住的是一班來自香港的夏令營小學生。他們每天晚上在吃完飯之後,要在餐廳舉行集體活動,上課、討論。而我們以入住者的身份,可以在晚上八點鐘觀看阿根廷藝術家萊安德羅·埃利希創作於2017年的裝置作品「Lost Winter(失落的冬天)」,表演持續25分鐘。藝術家在室內搭建出一個微型的木屋松樹雪景,燈光模擬了雪中森林從傍晚到黎明的微妙變化,同時配合以極其微弱精巧的自然聲響採樣:三種青蛙叫、三種鳥叫和兩種昆蟲叫。
三省屋坐落的位置剛好是一片村落的最高處,從這裡可以俯瞰到蜿蜒漂亮的鄉間道路。往下走一走,有老舊的神社藏在杉林裡,鄰居小屋有一家養著狗、見到陌生人就會汪汪叫,有一家養著貓、不聲不響地從窗前路過,還有小屋黑漆漆沒有動靜。
有一位名叫若井義雄的老年男子獨自住在三省屋隔壁。他見到新客人從遠方來,拼命搜羅著肚裡有限的英語、中文努力交流。小學剛剛改造完畢那幾年,他曾經在裡面工作過,後來生了場大病,只好回家休養。
「空屋總是黑著的,而這裡只要亮了燈,就說明有新的客人、有年輕人來了。村裡的老人家都很喜歡看到這種燈光。」導遊姑娘曾經這樣介紹道。
奴奈川小學的改造相比上文三所都要更新,2014年小學正式關閉,2015年被改造為集活動中心、展廳和餐廳為一體的綜合體。
在這裡駐守著兩個屬于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節的特色項目,松代梯田銀行和FC女子足球隊。
藝術節主辦方鼓勵世界各地的參觀者來「認養」松代地區的棄耕農田。每年農忙時節,都有大量來自城市的白領、學生、藝術愛好者來到這裡,在自己負責的梯田裡進行播種、插秧、收割、打穀。他們幫助無力耕種的農民料理稻田,同時會收到珍貴的越光米作為「銀行分紅」。
女子足球隊也是個別出心裁的項目。主辦方從各地邀請女子足球隊員來到這裡定居,農忙時種地、平時進行正常的足球訓練,並且與周邊社區球隊進行不定期比賽交流活動。這樣一方面可以增加年輕居民、增加社區活力,另一方面也會因為比賽和其他交流活動而吸引更多人來到這裡,與外界的溝通更加密切。
藝術節開放期間,這裡成為官方參觀行程中一個重要的停留點。
在日本業內小有名氣的大廚米澤文雄特地為藝術節開發了一套創意午餐——以本地食材製作的味增涼湯、漬物、山豬排、清酒酒糟雪芭,每道菜上來後,大家都紛紛舉起手機和相機對準食物。
一樓人來人往非常熱鬧,在餐廳旁邊的教室被改為衍生品商店、還有採訪室;二樓走道兩邊幾間相鄰的舊教室則成為獨立的展廳,有上一屆保留下來的作品,也有這一屆新參展的作品。其中三間都是中國藝術家的創作:高瑀的「天上大風」、鄭宏昌的「手風琴」、張哲溢的「燈光養育所」。他們分別使用風箏、機械投影和檯燈來表達對本地現狀的思考。
整個小學校標誌性的作品位於入口處,木製牆板鋪滿整面牆,上面刻畫著細密的線條,湊近會發現一隻熊、兩隻魚、一位農夫的形象冒了出來。在木頭上雕刻短且密的線條,這種手法與第三屆大地藝術節最著名的作品「被脫皮了的家」如出一轍。它們都出自日本雕塑家鞍掛純⼀之手。當時,他帶著上百名日本大學⽣花兩年時間,將一座空屋內部所有被生活煤煙燻黑的木結構表皮都刻上密密麻麻的短線。廢棄的住宅因此轉化成極富感染力的作品,我跟所有人一樣,剛看到時受到視覺的震撼,過一會兒就漸漸意識到那些刻痕可能比喻或象徵的內容:滄桑的老屋、歲月在人身上留下的痕跡。
據統計,整個越後妻有地區總共有40座空屋、10所廢校,通過藝術家、藝術節主辦⽅和村民共同努力,被轉化為展覽空間、活動中⼼、餐廳和宿舍。這些空間遍布在山區各個角落,成為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節最寶貴的作品。
除了本文提到的那些,還有好幾件作品成為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節的標誌,藝術家建築師似乎真的有這種變廢為寶的魔力。比如前蘇聯藝術家夫婦伊利利亞和艾米莉亞·卡巴科夫創作的「稻⽥」,前南斯拉夫⾏為藝術家瑪莉娜·阿布拉莫維奇創作的「夢之家」,美國藝術家詹姆斯·特瑞爾的「光之館」,日本藝術家鹽⽥千春的「家的記憶」。
正在進行的第七屆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節總共覆蓋了760公⾥山區,作品分布在378處,過去製作的永久作品有206處,參展藝術家總共有335組,其中新參展的有165組。藝術節總監北川富朗從⼀開始就堅持不把作品都集中在某個區域,因為那樣固然⽅便遊客參觀,但會失去了這些藝術品原本應該承擔的意義:將外來的客⼈不斷引⼊山村角落,製造與當地居⺠的相遇和交流。
1996年,北川受邀參與越後地區六個市、町、村的復興計劃,之後花了四年時間,訪問了200多個村子、開辦2000多場說明會,說服了大部分的村民、官員、企業家。2000年,第一屆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節終於得以舉辦。北川曾經在多次演講中說,因為工作太艱難,大家都抱著那是最後一屆的覺悟。結果,短短兩個月時間裡,藝術節吸引了160萬人次來訪,官方資料將其描述為「大成功」。
2003年第二屆藝術節,「松代梯田銀行」計劃開始實施。當地每100平⽅米的稻⽥每年平均可以收穫37.8公⽄的⼤米,從那時起到今天,去該地區認養廢耕土地的人數達到了345人、企業團體有⼋個,總耕作面積超過八萬平⽅米。
最近一次的2015年第六屆藝術節總共創造了51億⽇元的經濟價值,其中包括展覽門票、講解遊覽服務、餐飲、住宿、便利店、交通等。2017年,在主題為「國際旅遊可持續發展年」的聯合國大會上,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節被聯合國旅遊組織(UNWTO)定為「2030年國際旅遊可持續發展全球示範案例」。
與此同時,1946年出生於新潟縣的北川富朗也獲得了國內外同行的高度認可。他陸續受邀策劃了2010年開啟的「瀨戶內國際藝術節」,2017年開啟的「奧能登國際藝術節」和「北阿爾卑斯國際藝術節」,三者都希望可以參考越後妻有的成功案例,使用藝術創造的力量重新喚起以香川縣為中心的瀨戶內海島嶼群、石川縣株洲市、長野縣大町市北阿爾卑斯山山麓這些偏僻山村的生命力。
「如果人類最小單位的聚集群落都⽆法良好運轉,將來都市也遲早會不行的——甚⾄整個地球都會⾛向終結。 」他曾這樣說過。
(2018日本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節將持續至9月17日。)
……………………………………
歡迎你來微博找我們,請點這裡。
也可以關注我們的微信公眾號「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