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遊:賀蘭山巖畫

2020-12-24 百家號

賀蘭山巖畫,位於銀川市賀蘭縣金山鄉境內,是1969年當地的一位赤腳醫生發現的,巖畫大致誕生於一萬年前,是古代先民們在漫長的歲月裡運用寫實或抽象的藝術手法,在巖石上繪製和鑿刻的圖畫,它記錄了銀川地區古代人類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 賀蘭山在古代是匈奴、鮮卑、突厥、回鶻、吐蕃、党項等北方少數民族駐牧遊獵、生息繁衍的地方。

他們把生產生活的場景,鑿刻在賀蘭山的巖石上,來表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與追求,再現了他們當時的審美觀、社會習俗和生活情趣。在南北長200多公裡的賀蘭山腹地,就有20多處遺存巖畫。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賀蘭口巖畫。 眾多的賀蘭山巖畫中,需要特別關注的是一副「太陽神」的巖畫,畫面體現了遠古人類對於太陽的崇拜,畫面中的太陽神,雙目圓睜、頭部有著放射性的線條刻槽。

景區內還有一個巖畫博物館可以參觀,博物館中的以巖畫的複製品和照片為主,真品並不多。沿著景區內的棧道,走到盡頭,是賀蘭瀑布,時間充裕的遊客可以繼續向深處步行,越往裡面,自然風光越美。

畫面藝術造型粗獷渾厚,構圖樸實,姿態自然,寫實性較強,以人首像居多,其次為牛、馬、驢、鹿、鳥、狼等動物圖形。巖畫看著簡單,但是富有想像力,給人一種真實、親切、肅穆和純真的感受。非常值得一看。

站在賀蘭山龍口前,仰視賀蘭山群峰,凝視著石壁上一幅幅古人類的畫作,每一幅畫就是一個故事,一頁歷史,賀蘭山的巖畫距今三千年到一萬年不等,描述了那時人類祭祀狩獵生活以及對太陽神或生殖崇拜。但是巖畫由於氣候原因,不可避免地逐漸被大自然抹去,有幸看到這些,深表感恩。

人類和人類創造的一切在大自然面前從來就是那麼渺小。巖畫是世界人民的。在我們看來似乎是古代流傳下來的藝術,其實是遠古人類缺乏記錄載體和表達方式,只能用原始的方法和就地取材的工具,去記載和抒發,就像今人用手機發朋友圈一樣,時代的產物。但是,越原始,越恆久,正如「歲月失語、惟石能言」!

相關焦點

  • 賀蘭山巖畫不光有巖畫
    他的朋友圈發布的都是各種賀蘭山巖畫的精靈,當然也包括巖畫。他經常在工作之餘,利用休息時間,堅持記錄賀蘭山巖畫周邊的野生動植物,而賀蘭山巖畫景區門口的停車場和巖畫古村一直就是寧夏野生鳥類觀察的一個重要據點。特別是每年的冬季,很多垂直遷徙的賀蘭山野生鳥類都在那裡停留、生活。我想很多人的賀蘭山紅尾鴝都是在這裡觀察到的吧。
  • 走近賀蘭山世界巖畫
    1996 年,賀蘭山巖畫被國務院公布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7 年,賀蘭山巖畫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巖畫委員會列入非正式世界文化遺產名錄;2006年 2 月,賀蘭口巖畫被國家建設部列入《中國國家自然遺產、國家自然與文化雙遺產預備名錄》;2008年 10 月 25 日,賀蘭山巖畫景區被文化和旅遊部、全國旅遊景區質量等級評定委員會評定為 4A 級旅遊景區
  • 賀蘭山巖畫
    我國西部名山賀蘭山由南而北,綿亙逶迤,峭立於寧夏平原西部邊緣上,主峰海拔3500多米。它像一匹昂首雲外的駿馬。在蒙古語裡,賀蘭山即為「駿馬山」之意。賀蘭山中不僅盛產舉世聞名的優質煤「太西煤」,還有千古藝術奇珍———賀蘭山巖畫。
  • 賀蘭山巖畫!
    巖畫是古代先民們在漫長的歲月裡運用寫實或抽象的藝術手法,在巖石上繪製和鑿刻的圖畫,它記錄了古代人類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中國是世界上巖畫分布最廣、內容最豐富的國家之一,早在1500年前就有發現。賀蘭山是我國巖畫較集中的地區之一。
  • 走進賀蘭山巖畫的秋天,與浪漫不期而遇~
    晝夜均,寒暑平一場雨,一朝寒草木染青黃,蟬噤荷殘半冷半暖之間,迎來了秋分走進賀蘭山巖畫二、2020年3月6日起至2020年12月31日開展「愛家鄉 賞美景」寧夏人遊寧夏活動以及「放心遊寧夏」活動,即寧夏人憑本人身份證以及持有湖北籍身份證的遊客可享受景區門票半價的優惠政策。
  • 銀川賀蘭山巖畫簡介
    史前人類的藝術長廊―――賀蘭山巖畫位於銀川市境內賀蘭山東麓,分布著極為豐富的巖畫遺存。自二十世紀八十年代賀蘭山巖畫被大量發現並公布於世後,在國內外引起強烈反響。1991年和2000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所屬的國際巖畫委員會在亞洲召開的兩次年會,都選擇在銀川舉行。
  • 賀蘭山巖畫:遠古先民的「記事本」
    早年便誦讀嶽飛的滿江紅,其中的「踏遍賀蘭山闕」一句,總是沒有具體對照的形象,這次就是從賀蘭山開始,認識那片古稱大夏的神奇土地。原以為,賀蘭山鬱鬱蔥蔥,充滿靈氣,實際不然,賀蘭山像是一整塊巨石,由南向北橫亙在寧夏與內蒙的交界,賀蘭山的東面是遼闊的銀川平原,西面是浩瀚的阿拉善沙漠。
  • 銀川賀蘭山巖畫簡介
    史前人類的藝術長廊―――賀蘭山巖畫位於銀川市境內賀蘭山東麓,分布著極為豐富的巖畫遺存。自二十世紀八十年代賀蘭山巖畫被大量發現並公布於世後,在國內外引起強烈反響。1991年和2000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所屬的國際巖畫委員會在亞洲召開的兩次年會,都選擇在銀川舉行。
  • 散文《賞賀蘭山巖畫》
    散文《賞賀蘭山巖畫》 初識賀蘭山,緣於讀嶽飛的《滿江紅》,其中「破賀蘭山缺」一句,讓我知道西北邊陲有一條叫賀蘭的山脈。賀蘭山巖畫近幾年才了解到。
  • 李延軍:賀蘭山巖畫暢想
    吟唱著嶽飛的豪邁詞句「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祖國的山河早已經甌全我們來到賀蘭山前只是重溫歷史拍斷欄杆,只是重演東方獅吼重新抖擻東方精神!在賀蘭山,我們遇見韓美林的馬正以破竹之勢前奔賀蘭山的勢一邊是荷花堆起一邊是萬象狂奔朝天闕天門為我而大開讓我看到萬千氣象,無所不包在賀蘭山賞巖畫博物館包括了世界河道邊通向遠古原來,所有的巖畫都不是畫卻是最早的象形文字,陶罐上的刻劃符號
  • 江寧博物館展出賀蘭山巖畫
    朱凱攝        一邊是精美絕倫的青銅文物、一邊是神秘莫測的賀蘭山巖畫——7月18日,兩場風情各異的文物展同時到南京展出。在江寧博物館,「淮安高莊戰國青銅器展」將帶領觀眾走進2000多年前的「青銅世界」;在位於朝天宮的南京市博物館,「寧夏賀蘭山巖畫拓片展」將為南京市民展示遠古時期遊牧民族的巖畫藝術。
  • 惟石能言—賀蘭山巖畫
    賀蘭山巖畫對拉麵沒興趣的糰子小姐捧著個比她爸的臉還大的饃,十分憂傷。賀蘭山巖畫通往 賀蘭山 巖畫館的大路筆直。只有站在 賀蘭山 腳下,看 銀川 平原如一塊綠毯鋪開,才能真正體會 賀蘭山 對這「塞上 江南 」的意義。賀蘭山巖畫巖畫作為荒古人類遺留在巖石上的畫面,遍布世界五大洲。我們的參觀也就從 銀川 世界巖畫館開始。
  • 賀蘭山巖畫的作者究竟是誰?
    我國近代發現巖畫是1915年在福建,而賀蘭山巖畫的發現是在1969年,當時在賀蘭縣愛衛會工作的李祥石,檢查這裡的工作之餘,偶然發現了賀蘭口巖畫,當時也未得到很好的重視,只是到了90年代,賀蘭山巖畫才被世人所知,2000年以後才得到了有效保護。
  • 國外巖畫專家向賀蘭山巖畫博物館捐贈珍貴照片
    新華網銀川7月6日電(曹健 張欽)6日,在中國銀川國際巖畫工作交流會暨首屆賀蘭山巖畫藝術節開幕式上,銀川市政府為向賀蘭山巖畫博物館捐贈珍貴巖畫照片的19名國外巖畫專家頒發了榮譽證書,以表示感謝。據悉,為展示神奇的賀蘭山巖畫,寧夏正在銀川市賀蘭口建設巖畫博物館。該館主要展示銀川市賀蘭山巖畫,同時也會涵蓋世界巖畫內容。
  • 賀蘭山巖畫太陽神與廿四節氣的淵源
    「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賀蘭山因嶽飛《滿江紅》而聞名於世,後又因賀蘭山巖畫太陽神而遠播世界。 賀蘭山位於中國寧夏回族自治區東部,是與內蒙古阿拉善盟 、烏海市的界山。賀蘭山綿亙250公裡。據考古資料顯示早在舊石器晚期,賀蘭山就有人類活動,從而留下了豐富的歷史文化遺存。
  • 知行合一|寧夏賀蘭山巖畫打造十大研學旅遊產品
    中國網6月24日訊 6月22日,新文化國旅「西北研學行」走進賀蘭山巖畫遺址公園,來自北京、上海等地的106名學生在這裡開啟了他們的研學旅途。巖畫是人類反映世界、解釋世界、改造世界的教科書。賀蘭山巖畫遺址公園充分發揮優勢,推出了賀蘭山巖畫考察探秘遊、文化尋根遊、少兒學拓片、少令營、國學啟蒙、石頭上的花等10大研學旅遊產品和項目,開展巖畫科普教育、少兒書畫攝影大賽等主題活動,舉辦豐富多彩的研學遊活動。
  • 賀蘭山巖畫最強遊玩攻略!
    「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可能我們很早就因嶽飛的《滿江紅》對賀蘭山耳熟能詳,賀蘭山在古代是匈奴、鮮卑、突厥、回鶻、吐蕃、党項等北方少數民族駐牧遊獵、生息繁衍的地方,他們把當時生產生活場景、圖騰信仰、社會習俗等鑿刻在賀蘭山的巖石上,來表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與追求,日積月累後也就形成了今天我們引為神秘的「賀蘭山巖畫」。
  • 寧夏賀蘭山巖畫區再次發現「太陽神」巖畫(圖)
    5月19日,寧夏賀蘭山巖畫管理處一名工作人員查看新發現的一幅「太陽神」巖畫。  近日,在寧夏賀蘭山巖畫景區防洪工程現場,施工人員在清理洪溝被土石掩埋一半的巨石時,發現了6幅新巖畫,其中4幅是人面像,2幅是令人不解的符號。  據賀蘭山巖畫管理處介紹,這次新發現的6幅巖畫刻在高5米、長3米、寬2米的巨石上。其中一幅人面像,臉型結構為「瓦片式」,外部輪廓有7道放射性芒線,除了頭頂的一道是單線,其餘均為雙線刻畫,這在以往的發現中很少見到。
  • 賀蘭山巖畫:刻在石上的史詩
    本報記者 莊電一攝   2013年底,在一次巖畫普查中,寧夏銀川賀蘭山巖畫管理處工作人員發現一幅高1.2米、寬1.05米的人體巖畫,這是迄今為止在賀蘭山發現的最大人體巖畫。今年3月下旬,記者再次來到賀蘭山巖畫分布最集中、也最具特色的賀蘭口採訪,感受古老巖畫的神秘魅力。
  • 三千年前的賀蘭山巖畫
    2020年9月11日走進銀川賀蘭山峽谷,這裡巖畫分布在沿溪道兩側綿延800多米的山巖崖壁上,總數量多達6000餘幅,從春秋戰國到西夏時期的巖畫,記錄了3000多年前遠古人類寫實的生活畫面。《三千年前的賀蘭山巖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