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蘭山巖畫:刻在石上的史詩

2020-12-24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原標題:賀蘭山巖畫:刻在石上的史詩

賀蘭山的一幅太陽神巖畫。本報記者 莊電一攝

  2013年底,在一次巖畫普查中,寧夏銀川賀蘭山巖畫管理處工作人員發現一幅高1.2米、寬1.05米的人體巖畫,這是迄今為止在賀蘭山發現的最大人體巖畫。今年3月下旬,記者再次來到賀蘭山巖畫分布最集中、也最具特色的賀蘭口採訪,感受古老巖畫的神秘魅力。

  魅力無窮的巖上藝術

  賀蘭口,雖然是賀蘭山東麓48個山口中的一個普通山口,但因為那裡的巖畫分布集中、特色鮮明、文化內涵豐富、頗具觀賞性而被開闢成旅遊景點。全國唯一專門管理巖畫的機構——賀蘭山巖畫管理處,全國最大的巖畫博物館——銀川世界巖畫館,均建在此地。

  賀蘭山巖畫管理處主任王旭和銀川世界巖畫館館長張建國帶記者參觀了溝內的巖畫。

  張建國介紹,巖畫是世界性的文化現象,是早期文明的重要標誌。他充滿自豪地說:「寧夏巖畫是中國北方巖畫的代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所屬的國際巖畫委員會先後在我國召開過兩次巖畫年會,都選在了寧夏,而且都是把賀蘭山巖畫作為觀摩、研究的對象。」

  記者每次看到這些形象各異、想像紛呈的巖畫,心裡都有一種莫名的激動。欣賞賀蘭山的巖畫,仿佛是在翻閱一部形象的史書,在與遠古先民對話的同時,能深深感受到他們的喜怒哀樂。

  撲朔迷離的巖畫起源

  賀蘭山巖畫的畫面十分豐富,形象有動物、人類,也有神秘符號,畫面構成有單體圖案,也有複雜畫面。賀蘭山巖畫是誰創作的?他們想要記錄和表達什麼?這些問題一直在吸引人們努力去破解。

  從山上下來,記者帶著新的疑問採訪了年逾七旬的著名巖畫專家李祥石。李祥石是北方民族大學巖畫研究中心研究員、世界巖畫研究會的高級會員,關注、研究賀蘭山巖畫已有40多年。

  說起賀蘭山巖畫的發現,李祥石說,其實賀蘭山巖畫很早就被發現了。公元5世紀,我國北魏時期著名的地理學家酈道元就在其所著的《水經注》中寫道:「河水又東北,歷石崖山西,去北地五百裡。石之上自然有紋,盡若虎馬之狀,粲然成著,類似圖焉,故亦謂之畫石山也。」李祥石解釋,這裡所說的「河」就是黃河,「山」就是賀蘭山,「圖」就是巖畫。

  是什麼人、在什麼年代鑿刻了賀蘭山巖畫?那些神秘的符號又具有哪些寓意?對這些大家都很關注的問題,目前學術界的意見分歧還比較大。

  巖畫斷代一直是個難題,這是由巖畫的特徵決定的。人們很難從巖畫上找到直接證據,只能從其他方面進行間接推斷,這是專家們分歧較大的一個原因。有的認為,賀蘭山巖畫早的可能距今一萬乃至幾萬年前。有的認為,賀蘭山巖畫應該誕生在新石器時代中晚期,距今七八千年至三四千年。有的則認為,巖畫的刻制應該在人類有了金屬工具之後,最早也不過兩三千年前。

  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賀蘭山巖畫是不同時期、不同民族刻制的。它們的作者,不是一個人,也不是一個時期、一個部落的人。

  李祥石認為,賀蘭口早期巖畫距今應該在一萬年以上。早期巖畫,是人類反映世界、解釋世界、改造世界的方式或手段,很可能會早於一些學者的判斷。他說,即使沒有金屬工具,也可以用某些動物的牙齒,或比所刻石頭質地更堅硬的石材來磨刻或鑿刻巖畫。

  感觸先民的精神餘溫

  迄今發現並登記在冊的賀蘭山巖畫約有2萬幅。其中既有僅有記錄功能、讓人一望便知的「簡單」巖畫,也有內涵豐富、令人百思難得其解的「複雜」巖畫。

  在賀蘭口,最引人注目的是被專家們稱作「人面像」「類人首」的巖畫。已故著名巖畫專家賀吉德研究員曾經告訴記者,全世界有50個國家發現了巖畫,但有「人面像」巖畫的只有環太平洋的14個國家和地區,人面像巖畫最多的是中國,中國「人面像」巖畫最多的是寧夏,多在賀蘭山,賀蘭山又集中在賀蘭口。

  世界各地的巖畫以動物圖案為主。賀蘭山巖畫中有不少相當「另類」的「人面像」,它們形態怪異,像人而非人。

  李祥石將這些巖畫分為簡單「人面像」和複雜「人面像」。李祥石認為,把這些裝飾圖案分解、解讀,很多問題就清楚了。

  這些像人而非人的巖畫,究竟是什麼符號、有什麼象徵意義?李祥石認為,許多「人面像」都與宗教信仰、圖騰崇拜有關,是遠古人類精神生活的載體。賀吉德也認為,同各類動物巖畫相比,「人面像」巖畫更接近人類精神層面、更能反映當時人類的精神世界,其文化內涵也最為豐富。

  賀吉德將這些巖畫分為自然崇拜、圖騰符號等6類,比如自然崇拜類,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著名的「太陽神」巖畫。

  賀蘭山巖畫的藝術感染力非同尋常。賀蘭山巖畫管理處主任王旭對記者說,巖畫的藝術影響力是多方面的,它可以直接應用於文藝創作,巖畫是文化創意的一個重要靈感來源。

  為尋找藝術創作的靈感,全國政協委員、著名藝術家韓美林先後7次考察賀蘭山巖畫,他說:「每次看到巖畫,我都有一種創作激情,會產生對現代藝術的思考。」他認為,賀蘭山巖畫的歷史和藝術價值巨大,完全可以作為中國的一張文化名片。目前,賀蘭口景區內的銀川韓美林藝術館已經封頂了,這座總投資7000萬元、總面積達6000平方米的藝術館,將展出韓美林創作的與巖畫有關的繪畫、雕塑、書法作品,屆時更多人可以通過這些藝術作品了解巖畫、認識原始文化。(本報記者 莊電一)

(來源:光明日報)

相關焦點

  • 賀蘭山巖畫:石頭上的史詩 專家:中國的文化名片
    原標題:賀蘭山巖畫:刻在石頭上的史詩 南博專家就地取材耗500多個日夜搶救保護導讀:千古巖畫,保護不易,傳承更不易。賀蘭山巖畫還成為現代文化創意的一個重要靈感來源。全國政協委員、著名藝術家韓美林先後7次考察賀蘭山巖畫,他認為,賀蘭山巖畫的歷史和藝術價值巨大,完全可以作為中國的一張文化名片。
  • 刻在巖石上的符號,賀蘭山巖畫讓我們感受到了什麼?
    最早知道賀蘭山,是在兒童時背誦嶽飛《滿江紅》的時候。「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那時的印象就是蒼茫的群山,金戈鐵馬的沙場,還有英雄主義的情懷和豪情。前兩年有機會參觀了賀蘭山巖畫,對這片神秘的土地又增加了一份情感,那就是刻在巖石上古老的符號讓我們感受到的文化信息與價值。
  • [組圖]賀蘭山巖畫 祖先刻在石壁上的「朋友圈」
    [組圖]賀蘭山巖畫 祖先刻在石壁上的「朋友圈」來源:央視網     在寧夏銀川賀蘭山東麓,距銀川城50餘公裡的賀蘭口,山勢高峻,景色幽雅,奇峰疊障,潺潺泉水從溝內流出,約有千餘幅個體圖形的巖畫分布在溝谷兩側綿延600多米的山巖石壁上。這就是著名的賀蘭山巖畫,是古代先民在文字產生之前用以記錄古代社會生活的畫作。
  • 賀蘭山巖畫暨韓美林巖畫藝術作品展
    由銀川市賀蘭山巖畫管理處,銀川市審批服務管理局聯合主辦的「歲月失語惟石能言——賀蘭山巖畫暨韓美林巖畫藝術作品展」將於本月28日~11月20日在銀川市民大廳展出。 據了解,此次展覽將展出反映遠古人類放牧、狩獵、祭祀等文化內涵的賀蘭山巖畫拓片50餘幅,韓美林以巖畫為素材創作的作品20餘幅,以及製作巖畫使用的石器等。
  • 銀川賀蘭山巖畫簡介
    1996年,賀蘭山巖畫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7年,國際巖畫委員會將賀蘭山巖畫列入非正式世界遺產名錄。銀川境內賀蘭山巖畫的分布,有著明顯的地貌特徵。在蘇峪口以北至大西峰溝,巖畫多分布在溝口內外的山體上,山前洪積扇荒漠草原上也有大量巖畫分布。而蘇峪口以南至柳渠口,山體巖畫數量很少,荒漠草原上幾乎沒有巖畫分布。
  • 賀蘭山巖畫
    我國西部名山賀蘭山由南而北,綿亙逶迤,峭立於寧夏平原西部邊緣上,主峰海拔3500多米。它像一匹昂首雲外的駿馬。在蒙古語裡,賀蘭山即為「駿馬山」之意。賀蘭山中不僅盛產舉世聞名的優質煤「太西煤」,還有千古藝術奇珍———賀蘭山巖畫。
  • 賀蘭山巖畫暨韓美林巖畫藝術作品展在銀川市民大廳開展!
    10月28日,「歲月失語·惟石能言」——賀蘭山巖畫暨韓美林巖畫藝術作品展在銀川市民大廳拉開帷幕。本次展覽由銀川市賀蘭山巖畫管理處聯合銀川市審批服務管理局共同舉辦,將一直持續到11月20日。據悉,此次展覽為期一個月,展覽通過史前藝術長廊、巖畫史詩、傳承巖畫、以石為卷四個段落,展出賀蘭山巖畫拓片50餘幅,韓美林以巖畫為素材創作的作品20餘幅,以及製作巖畫使用的石器等。展覽通過「實物+圖片+展板+影像資料+互動內容」等多種形式,反映了遠古人類放牧、狩獵、祭祀等文化內涵。
  • 國內遊:賀蘭山巖畫
    賀蘭山巖畫,位於銀川市賀蘭縣金山鄉境內,是1969年當地的一位赤腳醫生發現的,巖畫大致誕生於一萬年前,是古代先民們在漫長的歲月裡運用寫實或抽象的藝術手法,在巖石上繪製和鑿刻的圖畫,它記錄了銀川地區古代人類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
  • 賀蘭山巖畫最強遊玩攻略!
    「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可能我們很早就因嶽飛的《滿江紅》對賀蘭山耳熟能詳,賀蘭山在古代是匈奴、鮮卑、突厥、回鶻、吐蕃、党項等北方少數民族駐牧遊獵、生息繁衍的地方,他們把當時生產生活場景、圖騰信仰、社會習俗等鑿刻在賀蘭山的巖石上,來表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與追求,日積月累後也就形成了今天我們引為神秘的「賀蘭山巖畫」。
  • 賀蘭山巖畫:遠古人類「記事本」上的神秘故事
    ▲在寧夏賀蘭山巖畫景區內,著名的標誌性巖畫「太陽神」周圍出現了較深的裂縫。今人能看到的,就是山巖上留下的一幅幅古老神秘的巖畫。  巖畫,早在文字產生之前就已出現,又被稱為「人類童年的語言」,是古代先民運用寫實或抽象的藝術手法,在巖石上繪製和鑿刻的圖畫,用以記錄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目前世界各大洲都發現了巖畫,中國是巖畫大國,巖畫分布十分廣泛。  在地處中國西北內陸的寧夏,巖畫內容豐富,題材廣泛,是中國三大巖畫體系之一北方巖畫的代表。
  • 賀蘭山巖畫,人類古文明文化遺存
    巖畫遍布世界69個國家148個地區,歐洲最早著錄巖畫的是瑞典波軍斯浪巖畫。而中國也是最早發現和著錄巖畫的國家。在戰國時代韓非《韓非子》、北魏酈道元著的《水經注》都有巖畫記載。《水經注》卷三「河水三」中記載:「河水又東北歷石崖山西,去北地五百裡。山石之上,自然有文,盡若虎馬之狀,粲然成著,類似圖焉,故亦謂之畫石山也。」記錄的正是寧夏賀蘭山巖畫。
  • 走近賀蘭山世界巖畫
    歲月失語 惟石能言巖畫,是一種古老的文化藝術表現形式,是遠古人類在漫長的歲月裡,運用寫實或抽象的藝術手法,在巖石上鑿刻的,用以反映社會生活、經濟文化、風俗習慣的圖畫,在人類文明的藝術寶庫中佔有重要的位置。
  • 賀蘭山巖畫太陽神與廿四節氣的淵源
    以巖畫的形式表現太陽神,歸類在人面像的巖畫中,是自然崇拜類人面像巖畫中的一種類型。這類表現太陽神形象的巖畫,最早發現於俄羅斯境內烏蘇里江流域和黑龍江沿岸的巖畫分布點上。太陽神巖畫出現的地方不同,但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有人的面部特徵,頭頂或頭形輪廓外有一個條條長短不一,如藝線般的刻槽,外部形象又像是一輪光芒四射的太陽。
  • 惟石能言—賀蘭山巖畫
    只有站在 賀蘭山 腳下,看 銀川 平原如一塊綠毯鋪開,才能真正體會 賀蘭山 對這「塞上 江南 」的意義。賀蘭山巖畫巖畫作為荒古人類遺留在巖石上的畫面,遍布世界五大洲。我們的參觀也就從 銀川 世界巖畫館開始。
  • 賀蘭山巖畫:人神間的秘密
    賀蘭山之於寧夏,是神一樣的存在:它使這裡成為富庶的「塞上江南」,卻又在蒼涼山脈中深埋了太多傳說和秘密。賀蘭山的庇佑是無私而博大的,它的神秘同樣令人遐想。巖畫,便是刻在賀蘭山山體上的秘密之一。畫在時光的肌膚上驅車從銀川出發,我們要去的是位於賀蘭縣的巖畫點。當地人說,「賀蘭」原為「豁了」的諧音。
  • 賀蘭山巖畫!
    巖畫是古代先民們在漫長的歲月裡運用寫實或抽象的藝術手法,在巖石上繪製和鑿刻的圖畫,它記錄了古代人類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中國是世界上巖畫分布最廣、內容最豐富的國家之一,早在1500年前就有發現。賀蘭山是我國巖畫較集中的地區之一。
  • 賀蘭山巖畫,遠古人類在巖石上刻畫的圖像,猜猜傳遞著什麼信息呢
    賀蘭山巖畫風景名勝區距離銀川市1個多小時車程。第一次知道有座賀蘭山,是在中學時讀那首著名的《滿江紅》,「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那時想像賀蘭山,是在遙遠的塞北邊境,黃沙遍地,寸草不生,一片荒涼,人跡罕至。
  • 銀川賀蘭山調皮的巖畫,羞羞的雞雞洞,遠古先民都是藝術家
    已經寫了多篇寧夏遊記,銀川旅遊資源豐富,最有特點和代表性的當屬賀蘭山巖畫和西夏王陵,今天說說賀蘭山巖畫,一起去欣賞遠古先民「調皮」的巖畫。淡季到銀川自由行,交通稍顯不便。在每年的10月20日後,有些旅遊班車會停運,其他的線路也會減少班次。賀蘭山巖畫和西部影視城是我第一天的行程,南門汽車站就有專線旅遊車,遊玩上述景點的一天交通費合計44元每人。
  • 冬遊賀蘭山巖畫有吃有玩有文化
    賀蘭山巖畫有哪些好吃好玩 雄渾賀蘭位置:銀川市區向西56公裡賀蘭山賀蘭口巖畫景區    賀蘭山的地質歷史長達20億年,蒙古語稱駿馬為「賀蘭」,遠眺賀蘭山方確實能感受到萬馬奔騰雄偉山勢。    這裡還有賀蘭巖畫,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巖畫作為一種繪製、鑿刻在巖壁或石塊上的圖畫。
  • 寧夏旅記|蘇峪口賀蘭山+賀蘭山巖畫+懷遠夜市
    徒步賀蘭山:蘇峪口賀蘭山森林公園+賀蘭山巖畫+懷遠市場我是上午抵達銀川,辦完入住洗漱完已經臨近中午,直接下樓買了前往賀蘭山在我的印象中,總是與歷史密不可分,它是古代遊牧民族的天堂,是突厥、吐蕃、回紇、党項...的聚居地,也是《神探狄仁傑》裡經常出現的一處地方。徒步賀蘭山,今兒個要憑雙腳踏破賀蘭山缺。蘇峪口賀蘭山海拔2000-3000米左右,攀爬難度不大。一路上經過了快活林,不知道是不是《武林外史》裡邊的快活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