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蘭山巖畫:遠古人類「記事本」上的神秘故事

2021-01-20 新華網客戶端

  ▲在寧夏賀蘭山巖畫景區內,著名的標誌性巖畫「太陽神」周圍出現了較深的裂縫。

攝影:記者彭昭之(新華社資料片)

  「林中有獸,牙尖爪利個頭大,看起來好兇猛」;「今年的莊稼長勢好,麥穗沉甸甸的,應該是個豐收年」;「祭祀場面真壯觀,我們祈求太陽神保佑風調雨順、畜牧豐收」……這些內容,不是微博、推特、臉書上的心情隨筆,而是萬千年前,生活在中國西北的遠古人類在「記事本」上記錄的生活點滴。

  與眾不同的是,他們的「稿紙」是山間巖石,他們的故事都是「看圖說話」。今人能看到的,就是山巖上留下的一幅幅古老神秘的巖畫。

  巖畫,早在文字產生之前就已出現,又被稱為「人類童年的語言」,是古代先民運用寫實或抽象的藝術手法,在巖石上繪製和鑿刻的圖畫,用以記錄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目前世界各大洲都發現了巖畫,中國是巖畫大國,巖畫分布十分廣泛。

  在地處中國西北內陸的寧夏,巖畫內容豐富,題材廣泛,是中國三大巖畫體系之一北方巖畫的代表。在寧夏賀蘭山,目前共發現巖畫2萬多幅,其中約6000幅集中在賀蘭山巖畫景區。這些巖畫距今已有3000至10000年之久。

  走進賀蘭山巖畫景區,在裸露的巖石表面,有形象生動的動物圖案、顆粒飽滿的農作物,有神態矯健的騎士、怪異的人面像,還有狩獵、放牧、舞蹈等場景,以及各種神秘符號。

  「巖畫文化是自成體系的一種特殊文化。」中國巖畫學會名譽會長、國際巖畫委員會委員李祥石說,巖畫不僅描繪了採集、遊牧、戰爭等內容,也反映了人類的自然崇拜、圖騰崇拜、生殖崇拜以及巫術信仰等精神活動的意識形態。

  賀蘭山有幅「鎮山之作」——太陽神巖畫,磨刻在距地面20餘米處的石壁上,頭部有放射形線條,面部呈圓形,重環雙眼,長有睫毛,炯炯有神,看上去十分威武。

  「這就是古代遊牧民族心目中的『太陽神』。」李祥石說,在遠古時代,人們把畜牧豐收、水草豐茂,都歸功於蒼天的恩賜。而年景不好,缺吃少穿,則認為是上天對人類的懲罰。太陽高居天體之上,主宰萬物,所以人們特別信仰太陽,便把太陽人格化,刻劃成「太陽神」的樣子,表示崇拜。

  距離太陽神巖畫不遠處,還有一幅很有意思的手印巖畫。畫面上,左邊稍小一些的手印下,有一隻羊面向右邊的手印低著頭,而右邊手印巖畫上方,有一個環眼雙睜的桃形人面像,是一位神的形象。

  研究者認為,這幅手印巖畫其實就是象形文字發明之前的一份「契約書」,巖畫中的手印代表權力和佔有。整幅巖畫可以解釋為:右邊的部落徵服了左邊部落,左邊部落的牛、羊都歸右邊部落所有,有神作證,這個契約永遠有效。

  「巖畫就是一部刻在山巖上的『百科全書』,對後來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的誕生、發展播下了種子。」李祥石說。

  古代先民的隨筆之作,流傳萬千年,如今已成為刻在巖石上的藝術文化瑰寶。然而,這一古老的人類文明遺存正面臨減少乃至消失的危險。由於風化、雨水侵蝕、植物根系蔓延加之人為破壞等原因,世界範圍內的巖畫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保護難題。

  「巖畫專家普遍認為,到本世紀末,世界範圍內四分之一的巖畫會完全消失。當務之急是儘可能全面地進行巖畫普查,做好記錄、留檔,尤其要保存好圖片。」中央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中國巖畫研究中心主任張亞莎說,這對研究巖畫非常重要。

(任瑋 郝晨穎) 

相關焦點

  • 賀蘭山巖畫,人類古文明文化遺存
    賀蘭山因嶽飛名句「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而聞名天下。後又因賀蘭山巖畫遺存之豐富,特別是賀蘭山太陽神巖畫圖騰的唯美、神秘而名聲大振。賀蘭山太陽神巖畫頭頂有兩圈,似芒線般刻槽構成,分為二十四格,十二格以及正中央似王冠的線條造型。面部五官完整,若神威嚴。經映射賀蘭山不同時段太陽光照,似有日晷之作用。
  • 賀蘭山巖畫,遠古人類在巖石上刻畫的圖像,猜猜傳遞著什麼信息呢
    賀蘭山巖畫風景名勝區距離銀川市1個多小時車程。第一次知道有座賀蘭山,是在中學時讀那首著名的《滿江紅》,「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那時想像賀蘭山,是在遙遠的塞北邊境,黃沙遍地,寸草不生,一片荒涼,人跡罕至。
  • 走近賀蘭山世界巖畫
    一次偶然的發現,撩起了人類生息的面紗,揭開了一種神秘的文化。從中國西北到華南,數量巨大、相隔遙遠卻極具滄桑的巖畫,琢刻著人類生息與收穫及遷徙之旅的軌跡。賀蘭山世界巖畫,更是用這一特別的方式記錄著自遠古以來,在這一地區活躍的少數民族生活的情形。可以說,這是另一種形式的史書,是一幅幅最本真的藝術畫卷,是一部破譯很久很久以來人類進化的神秘密碼。
  • 賀蘭山巖畫最強遊玩攻略!
    「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可能我們很早就因嶽飛的《滿江紅》對賀蘭山耳熟能詳,賀蘭山在古代是匈奴、鮮卑、突厥、回鶻、吐蕃、党項等北方少數民族駐牧遊獵、生息繁衍的地方,他們把當時生產生活場景、圖騰信仰、社會習俗等鑿刻在賀蘭山的巖石上,來表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與追求,日積月累後也就形成了今天我們引為神秘的「賀蘭山巖畫」。
  • 賀蘭山巖畫:刻在石上的史詩
    賀蘭山的一幅太陽神巖畫。本報記者 莊電一攝   2013年底,在一次巖畫普查中,寧夏銀川賀蘭山巖畫管理處工作人員發現一幅高1.2米、寬1.05米的人體巖畫,這是迄今為止在賀蘭山發現的最大人體巖畫。今年3月下旬,記者再次來到賀蘭山巖畫分布最集中、也最具特色的賀蘭口採訪,感受古老巖畫的神秘魅力。
  • 冬季鉅惠丨賀蘭山巖畫的冬天,新視界的綻放!
    賀蘭山巖畫遺址公園的冬天,白雪皚皚,銀裝素裹,以賀蘭山獨特的自然稟賦和濃厚文化為襯,巖畫景區的雪景顯得格外高雅出眾,面對著如此秀美的仙山雪景,置身其中,便能感受到賀蘭山冬季的魅力所在。賀蘭山巖畫作為史前文明的記事本,這裡分布著5000餘幅遠古人類鑿刻的巖畫,這些巖畫記錄了人類在3000年-10000年前放牧、狩獵、祭祀、徵戰、娛舞、交媾等生活場景,及虎、豹、鹿、羊等多種動物圖案和抽象符號。祭壇是整個賀蘭山巖畫祭祀區的核心,數千年來,祭壇作為遠古先民祭祀天地、敬奉祖先的聖壇,一直庇佑著這裡的子民。
  • 國內遊:賀蘭山巖畫
    賀蘭山巖畫,位於銀川市賀蘭縣金山鄉境內,是1969年當地的一位赤腳醫生發現的,巖畫大致誕生於一萬年前,是古代先民們在漫長的歲月裡運用寫實或抽象的藝術手法,在巖石上繪製和鑿刻的圖畫,它記錄了銀川地區古代人類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
  • 刻在巖石上的符號,賀蘭山巖畫讓我們感受到了什麼?
    最早知道賀蘭山,是在兒童時背誦嶽飛《滿江紅》的時候。「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那時的印象就是蒼茫的群山,金戈鐵馬的沙場,還有英雄主義的情懷和豪情。前兩年有機會參觀了賀蘭山巖畫,對這片神秘的土地又增加了一份情感,那就是刻在巖石上古老的符號讓我們感受到的文化信息與價值。
  • 銀川賀蘭山調皮的巖畫,羞羞的雞雞洞,遠古先民都是藝術家
    已經寫了多篇寧夏遊記,銀川旅遊資源豐富,最有特點和代表性的當屬賀蘭山巖畫和西夏王陵,今天說說賀蘭山巖畫,一起去欣賞遠古先民「調皮」的巖畫。淡季到銀川自由行,交通稍顯不便。在每年的10月20日後,有些旅遊班車會停運,其他的線路也會減少班次。賀蘭山巖畫和西部影視城是我第一天的行程,南門汽車站就有專線旅遊車,遊玩上述景點的一天交通費合計44元每人。
  • 江寧博物館展出賀蘭山巖畫
    朱凱攝        一邊是精美絕倫的青銅文物、一邊是神秘莫測的賀蘭山巖畫——7月18日,兩場風情各異的文物展同時到南京展出。在江寧博物館,「淮安高莊戰國青銅器展」將帶領觀眾走進2000多年前的「青銅世界」;在位於朝天宮的南京市博物館,「寧夏賀蘭山巖畫拓片展」將為南京市民展示遠古時期遊牧民族的巖畫藝術。
  • 賀蘭山巖畫:石頭上的史詩 專家:中國的文化名片
    原標題:賀蘭山巖畫:刻在石頭上的史詩 南博專家就地取材耗500多個日夜搶救保護導讀:千古巖畫,保護不易,傳承更不易。賀蘭山巖畫還成為現代文化創意的一個重要靈感來源。全國政協委員、著名藝術家韓美林先後7次考察賀蘭山巖畫,他認為,賀蘭山巖畫的歷史和藝術價值巨大,完全可以作為中國的一張文化名片。
  • 三千年前的賀蘭山巖畫
    9月11日走進銀川賀蘭山峽谷,這裡巖畫分布在沿溪道兩側綿延800多米的山巖崖壁上,總數量多達6000餘幅,從春秋戰國到西夏時期的巖畫,記錄了3000多年前遠古人類寫實的生活畫面,先民們放牧、祭祀、狩獵、舞蹈等多種生活場景,畫面鑿刻清晰,粗獷自然,就像孩子們的手繪,純真又親切,其中人首像佔總數的一半以上
  • 賀蘭山巖畫暨韓美林巖畫藝術作品展在銀川市民大廳開展!
    據悉,此次展覽為期一個月,展覽通過史前藝術長廊、巖畫史詩、傳承巖畫、以石為卷四個段落,展出賀蘭山巖畫拓片50餘幅,韓美林以巖畫為素材創作的作品20餘幅,以及製作巖畫使用的石器等。展覽通過「實物+圖片+展板+影像資料+互動內容」等多種形式,反映了遠古人類放牧、狩獵、祭祀等文化內涵。
  • 惟石能言—賀蘭山巖畫
    只有站在 賀蘭山 腳下,看 銀川 平原如一塊綠毯鋪開,才能真正體會 賀蘭山 對這「塞上 江南 」的意義。賀蘭山巖畫巖畫作為荒古人類遺留在巖石上的畫面,遍布世界五大洲。我們的參觀也就從 銀川 世界巖畫館開始。
  • 賀蘭山巖畫暨韓美林巖畫藝術作品展
    由銀川市賀蘭山巖畫管理處,銀川市審批服務管理局聯合主辦的「歲月失語惟石能言——賀蘭山巖畫暨韓美林巖畫藝術作品展」將於本月28日~11月20日在銀川市民大廳展出。 據了解,此次展覽將展出反映遠古人類放牧、狩獵、祭祀等文化內涵的賀蘭山巖畫拓片50餘幅,韓美林以巖畫為素材創作的作品20餘幅,以及製作巖畫使用的石器等。
  • 冬遊賀蘭山巖畫有吃有玩有文化
    賀蘭山巖畫有哪些好吃好玩 雄渾賀蘭位置:銀川市區向西56公裡賀蘭山賀蘭口巖畫景區    賀蘭山的地質歷史長達20億年,蒙古語稱駿馬為「賀蘭」,遠眺賀蘭山方確實能感受到萬馬奔騰雄偉山勢。賀蘭山不僅是西北乾旱區和東部季風區的分界線,荒漠和草原的分界線,它還是古代北方少數名族紛爭的見證者,山谷間歷史悠久的巖畫,見證著它的輝煌歷史和特殊地位。遠古巖畫被譽為「史前人類的藝術長廊」「中華文化溯源地」
  • 散文《賞賀蘭山巖畫》
    散文《賞賀蘭山巖畫》 初識賀蘭山,緣於讀嶽飛的《滿江紅》,其中「破賀蘭山缺」一句,讓我知道西北邊陲有一條叫賀蘭的山脈。賀蘭山巖畫近幾年才了解到。
  • 觀賀蘭山巖畫 了解遊牧民族歷史
    賀蘭山巖畫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歐雲海攝   賀蘭山巖畫風景名勝區位於寧夏銀川賀蘭縣境內,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距銀川市40餘公裡。   賀蘭山在古代是匈奴、鮮卑、突厥、回鶻、吐蕃、党項等北方少數民族駐牧遊獵、生息繁衍的地方。他們把生產生活的場景,鑿刻在賀蘭山的巖石上,來表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與追求,再現了他們當時的審美觀、社會習俗和生活情趣。賀蘭山一帶數以萬計的古代巖畫,是以上各少數民族的傑作,時間大致從春秋戰國到西夏時期。
  • 「巖石面上,美麗的女子長袖善舞,身姿俊俏……」觀賀蘭山巖畫
    賀蘭山在古代是匈奴、鮮卑、突厥、回鶻、吐蕃、党項等北方少數民族駐牧遊獵、生息繁衍的地方。在南北長200多公裡的賀蘭山腹地,就有20多處遺存巖畫。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賀蘭山巖畫。賀蘭山巖畫,是歷史上生活在賀蘭山地區的北方遊牧民族鑿刻於巖石上的一種巖刻藝術。
  • 打卡寧夏|三千年蒼涼背後的繁華:賀蘭山巖畫
    三千年前的賀蘭山巖畫,究竟在傳達什麼信息呢?我們不妨走進去看看。走進銀川賀蘭山峽谷,這裡巖畫分布在沿溪道兩側綿延800多米的山巖崖壁上,總數量多達6000餘幅,從春秋戰國到西夏時期的巖畫,記錄了3000多年前遠古人類寫實的生活畫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