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被強國包圍,瑞士憑什麼可以成為永久中立國?

2020-12-19 環球情報員

中立國的生存之道

作者: 張星 編輯:Thomas

在國際局勢中,「中立國」這個概念十分特殊。它們通常是一些綜合國力不那麼強大,體量比較小的國家,按照國際公約,不參加戰爭,也不允許別國軍隊入境。

而在歐洲的歷史上,就有著不少這樣的中立國,比如比利時,盧森堡,瑞典,荷蘭,他們要不是國土小,要不就是人口少,有的在戰爭開始時宣布中立;有的恪守「永久中立」的國策,絕不主動介入大國遊戲,如瑞士。

▲荷蘭、比利時、盧森堡曾宣布成為中立國,但二戰德國看中了他們的地理位置,把三國全部佔領,中立國地位徹底喪失,二戰後三國均加入北約

有時候,中立並不能徹底帶來國家的穩定,二戰時期,比利時等中立國家一樣遭受到了戰火侵襲。

瑞士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國家之一,是中立國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國家,也是世界上最早,最為穩固的永久中立國,在兩次世界大戰中維持著自己的獨立和領土完整。

那麼,四周被德,法,意、奧等大國包圍的瑞士,又是怎麼做到中立的呢?周圍的國家又是如何打算的?

▲二戰的中立國(灰色),其他的中立國都是在戰場的邊緣和外圍,而瑞士卻是個獨特的存在

一、立國之初,西歐的戰鬥民族

瑞士是一個比較年輕的國家。對比周圍曾經孕育了查理曼帝國的法蘭西地區,北邊很早就有著城市的德意志,南邊靠著海上貿易和平原發展的義大利,瑞士的歷史實在是不夠看。

由於南靠阿爾卑斯山,北有侏羅山脈,交通困難,又小又窮的瑞士成了西歐平原中的「三不管」地帶。公元1300年左右,三個分散的城市為了加強防禦,自發集合成一個「永久同盟」,類似於鬆散的邦聯制國家。

▲瑞士地形圖,南部和北部均有山脈,沒有任何港口,南面更是矗立著歐洲最高的阿爾卑斯山脈,易守難攻

而它們的所謂聯盟,不幸的戳中了當時的歐洲強國—神聖羅馬帝國。當時帝國的皇帝馬克西米利安一世,出自大名鼎鼎的哈布斯堡家族。而這個家族,就發跡於瑞士的阿爾高州。

哈布斯堡家族雖然長期離開瑞士地區,卻從未放棄對於這片「龍興之地」的領地要求。看到居然有人挑戰自己作為領主的地位,皇帝的弟弟利奧波德大公毅然出兵,帶領九千人的軍隊攻打瑞士永久同盟。

▲瑞士邦聯的變遷,由1291年的三個州(深灰色)到慢慢擴大到周邊地區,17世紀時為淺灰色

雙方力量極為懸殊,瑞士山民沒有足夠的騎兵,沒有足夠的武器,甚至面臨經濟封鎖。但是瑞士人靈活利用了山區狹窄的地形,在山路上設置路障,發動偷襲,最終使得哈布斯堡一方戰死兩千餘人。

一時間,一群野蠻人打敗帝國的消息傳遍歐洲,哈布斯堡家族不得不放棄對於瑞士地區永久同盟的幹涉。

人們第一次認識到,西歐還有一個地方叫「瑞士」,那裡的人們用戰鬥和鮮血為自己獲得了獨立。

二、後拿破崙時代的神來之筆

隨後瑞士這個地方沉寂了多年,依舊是個又小又窮的山區,只有零零碎碎的城市和貿易。值得記住的是1511年,通過戰爭和購買等手段,將境內哈布斯堡的勢力驅逐出境,正式成為了一個獨立的地區。

永久聯盟消失了,「瑞士」正式走上了歷史舞臺。它真正的崛起則在1798年,拿破崙強行將這片地區劃歸為「瑞士聯邦」,宣布它永久中立,最後又撕毀條約,將它併入法國。

在地理位置上,18世紀的瑞士處於非常尷尬的位置,東有神聖羅馬帝國(後來的奧匈帝國),北有德意志諸國,西面緊靠西歐霸主法國,南面則是綿延不絕的阿爾卑斯山脈,也是義大利數個小國的前沿。其中任何一國發生戰亂,瑞士都面臨著風險。

▲瑞士周邊國家都是當時歐洲數一數二的強國,被夾在其中的瑞士,無異於走鋼絲一般驚險

而拿破崙的多次取勝,更是加劇了這個國家外交的風險。他將法國的領土延伸到中歐。作為插在法國和義大利之間的釘子,最後恪守獨立的瑞士也沒逃過,淪為拿破崙的犧牲品。

1815年,拿破崙戰敗,維也納會議隨後召開,對西歐的局勢重新劃分。在十幾條決議中,有一條就是—確認瑞士是永久中立國。瑞士的獨立不幹涉政策,終於得到了周圍列強的承認。

作為倡導者,沙皇亞歷山大一世明銳的察覺到,瑞士就像一顆釘子,卡在歐洲大國之間。它是大國之間的緩衝地區,又和周圍的數個國家有著交流,能最大限度的減少各個國家之間的戰爭。

即使真的發生了戰爭,瑞士獨特的地形也能牽制兩方的軍隊,使得遠離戰場的德國,沙俄,瑞典等有可能進行外交協調,避免再來一次波及全歐洲的大戰。

因此,瑞士獨特的地理位置決定了,誰都不樂意見到它屬於自己的敵人。任何一個攻打瑞士的人,都可能招來其他幾個國家的聯合反對。

▲與周邊國家不同,瑞士並不是單一民族國家,即便說德語的人佔半數以上,德意志人也並不能主導瑞士,全國有四種官方語言,德語(黃色),法語(綠色),義大利語(藍色),羅曼語(紅色)

三、世界大戰,掙扎求生

瑞士的阿爾卑斯山,如今歐洲最有情調的度假勝地,以雪山風光著稱。阿爾卑斯山脈也使得曾經橫掃歐洲的希特勒,最後也沒有在瑞士身上花心思。

希特勒曾經計劃攻佔瑞士,甚至投放了幾個師的兵力,最後卻不得不停止。

一方面,瑞士實行了左右搖擺的方針,根據《國際人道法》,一個永久中立國必須貿易方面對所有參戰國一視同仁。瑞士不得不抓住這根救命稻草,同時給兩方陣營提供方便。

據統計,瑞士國內生產的軍火,90%均被運往德國和義大利,兩國貿易也有超過70%的部分通過瑞士進行。著名的瑞士銀行一共發放了1.5億瑞士法郎的低息貸款,為德國初期戰爭擴張提供了極大的幫助。

▲瑞士二戰時期的最高指揮官,堅持武裝中立和兩邊支持的方針,極力維持瑞士的穩定

對於蘇美聯盟,瑞士則默許在伯爾尼設立新聞中心,使得同盟軍可以及時,準確播報德國戰場的情況。戰爭後期,瑞士提供了大量的軍火產品,支持美蘇軍隊在德國境內的後勤。

在這種情況下,瑞士還必須做到一視同仁,依舊牢牢保護自己的軍事權利,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瑞士空軍。按照規定,任何隨意進入瑞士領空的飛機,都被視為對瑞士的冒犯。耿直的瑞士人才不管你是誰呢,上了我的地盤,統統下來!

▲一架被瑞士空軍擊落,墜入河流的盟軍飛機,飛行員跳傘失敗,當場死亡。這樣的亡魂不少於50人,曾讓美蘇聯軍和納粹十分惱火

另一方面,希特勒了解到瑞士依託了山脈進行戰略防禦。一戰過後,瑞士差點掏空了阿爾卑斯山,開挖防禦設施,設置武器。

而在各個山口,都可以見到不少防護裝置,深埋地下,目的是為了防止坦克。還有大量的防空洞,一旦發生戰爭,全民必須撤退至山中,可謂武裝到了牙齒。

▲位於山中的炮臺和遮蓋設施,在戰後成為旅遊景點

此外,瑞士也是個幾乎沒有侵略價值的國家。它沒有油氣資源,沒有大量農業用地,主要產業是金融。當時的納粹德國還必須依靠瑞士銀行,將掠奪來的猶太人財富兌換為貨幣,從西班牙和義大利進口農產品。

瑞士不僅是離岸金融中心,而且是德國,義大利運輸軍火的通道。兩個國家通過瑞士的聖梅達隧道運輸戰略物資。

但是這個隧道貫穿瑞士,一旦進攻瑞士,瑞士可能炸掉這條隧道。一旦軍用物資無法運輸,義大利這個盟友可能撐不了多久,所以希特勒再三衡量放棄了這個計劃。

這樣看起來,即使花了大代價入侵瑞士,也沒有多大好處,最後瑞士得以在血流成河的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倖存。

▲今日任然充滿神秘氣息的隧道,也成為了非常熱門的景點

四、全民皆兵,鐵桶防守

瑞士的外部條件和自身因素,促使瑞士成為中立國,而即使如今,歐洲已經不太可能發生全面戰爭,瑞士仍然延續從前它「嚴密把守」的國策。

但是其中最重要的,還是這群高大勇敢的小夥子。

冷兵器時代的瑞士可謂是窮山惡水,為了養家,年輕男性不得不外出徵戰,成就了令人聞風喪膽的「瑞士僱傭兵

他們使用長槍和火炮,排成整齊的隊列,紀律嚴明,遵循「價高者得」的原則,為法國,奧地利,義大利等國戰鬥。

▲瑞士僱傭軍最擅長的方陣戰鬥,以長槍為前鋒,對於馬匹有非常強的攻擊力

到了熱武器時代,瑞士依舊延續了這一傳統,被稱為「武裝中立」。每個瑞士的成年男性,每年被要求參加3周的兵役,參加射擊訓練,槍械訓練等等,同時必須在家中安放槍枝,以備不測。

▲瑞士最出名的瑞士軍刀,可謂是歐洲軍隊的首選武器

為此,瑞士每年要付出的軍費極為高昂,卻也換來了全世界最安全的國防體系之一。這樣來看,破環瑞士對於周圍國家來說,都是一件弊大於利的事情。

五、富裕之地,不偏不倚

戰後的歐洲為了緩解衰落,極力推動歐洲一體化,最後成立了歐盟。只有瑞士,高冷的擺擺手:「我們公投一下看看。」

一方面,瑞士人在長期的外交之中養成了謹慎的政策,以全民公投決定國家對外事務,堪稱是全世界最喜歡全民公投的國家。人們擔心歐洲一體化會促使國家接受移民,拖累國內秩序,因此兩次拒絕了加入歐盟的決定。

一方面,這是因為瑞士的銀行業。良好的金融基礎,長期的國家穩定,加上因為沒有加入歐盟而實行的保密政策,瑞士銀行成了全球富豪的避風港。這樣一個金鵝,人人都在擔心加入歐盟會受到金融政策的影響。

在政治和金融一起跳舞的今天,瑞士銀行等於為自己編織了一張龐大的保護網。

▲瑞士銀行已經有753年歷史,比這個國家還長壽,瑞士還只有725年歷史呢

同樣的,外交上一向謹慎的瑞士直到2002年才全民公投決定加入聯合國,而聯合國早就在1945年就誕生。

由於永久中立的基本國策,瑞士長期在國際上扮演調停者的角色,吸引了大量國際組織將總部設立在瑞士,包括了國際紅十字會,世界衛生組織,世界貿易組織等。

綜合來看,對於瑞士這樣的小國,中立是立國700多年的立身之道,也是西歐大地上維持平衡的有力推手。可以說,獨特的瑞士才能保持多年中立,也只有多年中立才能成就今日的瑞士。

作者:張星 編輯:Thomas (唐)

—(End 全文完)—

相關焦點

  • 瑞士為什麼會成為永久中立國?
    世界盃快要接近尾聲,瑞士敗北,但是關於瑞士的話題卻很多。提到瑞士,人們就會想到這個國家是世界上唯一的永久中立國。那麼,瑞士為啥會成為永久中立國呢?換句話說,瑞士也就是有兩個長春市那麼大。在看瑞士周邊的國家,北鄰德國,西鄰法國,南鄰義大利,東鄰奧地利,幾乎都是強國。國土面積比較小,而周邊又都是強國,保持永久中立,也許是瑞士保護自己的最好法則。但是,瑞士能夠走上永久中立這條路,其實也是很艱難的。
  • 瑞士能成為「永久中立國」,可能要感謝俄羅斯
    瑞士,歐洲的一個內陸小國。除了聞名於世的滑雪勝地之外,它還給人留下一個重要印象——永久中立國。二戰時,整個歐洲大陸都處於戰火蹂躪之中,瑞士仍能保持中立,並維持著獨立國家主權。要成為永久中立國,需要諸多特殊條件,那麼瑞士是如何做到的呢?瑞士這片土地原屬於神聖羅馬帝國。
  • 瑞士小國為什麼能超脫世外成為永久中立國?
    瑞士雖然只是歐洲的一個內陸小國,但這個小國在全世界範圍內卻很有名,即使一個從來沒去過瑞士的人,大概也能說出她的一些關鍵詞:銀行、瑞士軍刀、手錶、滑雪、中立國……大嘴哥感興趣的是「中立國」這個關鍵詞,所以下面咱們就來聊聊瑞士是如何成為永久中立國的
  • 是什麼因素才促成瑞士成為永久中立國?
    2002年永久中立國瑞士正式加入聯合國。人們對於瑞士永久中立國的身份很好奇,為什麼會有這種國家存在。因為瑞士從地圖上來看是一個很小的國家,似乎並不是很強大。歐洲任何一個大國似乎都可以輕易將其吞併。瑞士本身又處於歐洲的中心地區,四周又都是強鄰,這種地緣環境其實不好。所以說在這種情況下就必須尋求自救,19世紀末瑞士將建國之年定為1291年,當年8月瑞士中部的烏裡、舒維茲及下瓦爾登三個貴族領主籤訂了《永久同盟誓約》,也就是所謂的「老三州諾言」,在軍事和經濟上互相幫助,互惠互利。不過這個日期有爭議,因為類似都協議在此前和之後還籤訂了很多。
  • 號稱永久中立國,數百年來無戰事,瑞士這一手靠的是什麼?
    在一戰和二戰期間,宣布自己為永久中立國的國家很多,比如比利時、荷蘭、瑞士等,但是以中立國身份完全躲過了包括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永久中立國,卻只有瑞士。瑞士作為一個被德國、法國這樣的大國包圍的小國,如何確保自己永久中立國的地位而不被滅國,是一個讓人充滿爭議的話題。
  • 同為「永久中立國」,為何瑞士能免於戰火,而比利時慘遭入侵
    這一類國家就是「永久中立國」。什麼叫「永久中立國」呢?說穿了就是永遠不會在任何紛爭中加入某一方的國家。世界上最著名的「永久中立國」就是瑞士了。 但是有趣的是,並非宣布「永久中立」就一定可以避免被入侵的命運,比如比利時和盧森堡也曾經是「永久中立國」然而一戰時期還是慘遭入侵。但是瑞士卻能一直倖免於難,這是為什麼呢?
  • 盤點世界上的7個永久中立國,除了瑞士,你還知道哪些國家
    說到中立國,大家一般能想到的就是瑞士。那麼,什麼是中立國呢?中立國一般是指不參與任何國家的戰爭,在任何情況下對交戰雙方都保持中立的態度,在發生武裝衝突的時候,對任何一方也不會採取行動的國家。中立國又分為戰時中立國和永久中立國,其中永久中立國有7個已經宣布,並得到了國際上的普遍認可。這7個中立國分別是瑞士、瑞典、芬蘭、奧地利、愛爾蘭、土庫曼斯坦以及哥斯大黎加。要知道,想要當永久中立國也是不容易的,在以前,還有4個國家也屬於中立國,例如,比利時、盧森堡、寮國等,由於中途破壞了中立國的規則,所以沒有保住永久中立國的身份。
  • 奧地利瑞士為何會成為中立國?丨維制教育分享
    那你又是否知道為何這兩個國家會成為中立國呢?下面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維制教育小編提示:奧地利和瑞士屬於永久中立國。而永久中立國是指將永世中立奉為國家政策的國家,永久中立國為根據條約或單方發表的宣言,不論在平時或戰時永久奉行中立政策的國家(來自百度百科)。
  • 世界上最早的「永久中立國」,二戰時期的瑞士是什麼樣的?
    歐洲是近代文明的發源地,自打中世紀結束後,歐洲各國也是打得頭破血流,歐洲大陸一片波譎雲詭,但是這其中也有一股清流,這就是瑞士,大家知道,瑞士屬於「中立國」,而且它不是一般中立國,而是「永久中立國」,其中立身份受到世界各國廣泛承認。
  • 除了瑞士以外,世界上還有哪些國家是永久中立國?
    所以戰時中立國的中立性並不牢固,可以隨時取消。而永久中立國則是不論在平時或戰時永久奉行中立政策的國家,即便是在和平時期也不加入任何軍事同盟,不得允許外國軍隊在本國建立軍事基地等等。目前全世界公認的永久中立國有7個,分別是:瑞士、奧地利、瑞典、芬蘭、哥斯大黎加、土庫曼斯坦、愛爾蘭。
  • 身處「四戰之地」,瑞士為何就成了「永久中立國」?
    不過,中立歸中立,有時候戰爭襲來不是你發發聲明就可以的。二戰中,由於大國的博弈和綏靖,依然有很多中立國被拉下水,難逃被攻擊和佔領的命運。如挪威和丹麥遭到了德國的入侵;芬蘭脫離俄國後獨立,後來由於《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的籤訂,被強行劃給了蘇聯。這就比較尷尬了。還有一些國家,在戰勢面前左右搖擺,最後則淪為主要僕從國與軸心國的合作國。
  • 永久中立國瑞士如此大規模計劃,到底為了啥?
    據報導近日,瑞士政府通過了購買新戰鬥機的提案,此次瑞士決定花費64.9億美元,購買數十架新型戰機。此消息一出,包括法國、美國、以及歐洲的更大飛機運營商,都帶著自己的先進戰機前來競標。 那麼,本來身為永久中立國的瑞士,為什麼要如此大規模的購買先進戰機呢。
  • 永久中立國放棄軍隊,要是打起仗來咋辦?看看瑞士就知道了
    我們在觀看抗戰劇時,劇中的有錢人要躲避戰亂,都會說去美國、瑞士這兩個國家,很多人可能都不知道原因是為何,這是因為瑞士是世界上最早的中立國家,得到了世界各國的認可,而美國在二戰前期,就宣布了進行中立,不參與戰爭。
  • 地圖看世界;地球上的中立國及永久中立國
    (亞洲:聯合國在1995年12月12日承認土庫曼斯坦為一個永久中立國。)(美洲:哥斯大黎加,1983年11月17日宣布成為永久中立國,是世界上第一個不設軍隊的國家。)目前國際普遍公認的永久中立國:瑞士、奧地利、瑞典、芬蘭、愛爾蘭、哥斯大黎加、土庫曼斯坦。(土庫曼斯坦美女。)目前自稱的永久中立國:列支敦斯登、梵蒂岡、摩爾多瓦、柬埔寨。
  • 當今世上的永久中立國
    中立國是指在發生武裝衝突時,對交戰中的任何一方都不採取敵對行為的國家,分為戰時中立國和永久中立國。永久中立國是指將永世中立奉為國家政策的國家,他們為根據條約或者單方發表的宣言,不論在平時或者戰時,都將永久奉行中立政策的國家。
  • 同樣是中立國,為什麼德國會打荷蘭、比利時,卻不打瑞典、瑞士?
    中立國 二戰之前的歐洲,宣布中立貌似成了一件時髦的事情。瑞士於1815年籤訂《維也納會議宣言》,宣布自己成為永久中立國,其後,比利時和盧森堡分別在1831年和1867年先後籤訂《倫敦協約》成為永久中立國,再之後荷蘭、芬蘭、瑞典、丹麥、挪威、奧地利等國也紛紛宣布中立。
  • 瑞士國土小、自然資源匱乏,憑什麼成為全球最發達國家之一?
    可以說目前瑞士的國家是非常小的,在這麼小的國土上能夠產生出7030億美元的GDP排名全球第20位,這是相當了不起的。如果從地均GDP來看,瑞士每平方公裡土地創造的GDP達到1679萬美元,這個比德國地均GDP1,000萬美元左右還要高。2、人均GDP。
  • 除了瑞士全世界還有6個中立國,給大家說說那7個「佛系」的國家
    今天就帶大家了解一下世界7個永久中立國,看看他們是怎麼「看破紅塵」的。一、瑞士。在7個永久中立國當中,瑞士是最出名的,而且「永久中立國」這個概念也是瑞士提出來的。在和平這件事兒上,瑞士人比誰都看得透徹,瑞士基本就沒怎麼打過內戰,其它國家都是在戰爭的廢墟中建立起來的,就瑞士大家和和氣氣就把國建了,所以瑞士人是真的骨子裡就討厭打仗。
  • 瑞士,二戰裡的「端水大師」
    二戰之火在它棲身的歐洲大陸氣焰最盛,它卻能夠明哲保身不被殃及;荷蘭、比利時等同樣聲明「中立」的國家早早淪陷,它卻始終可以穩坐「中立」這把交椅,不被強權裹挾。憑什麼?一塊「硬鋼板」和那些戰火燒身才臨時抱佛腳、宣布自己中立的「戰時中立」國家相比,瑞士的中立國身份由來已久,也是經國際社會籤字承認的「永久中立」。
  • 瑞士這個國家,到底有什麼,竟然比美國還有錢
    地理位置瑞士它被法國,德國和義大利三國所包圍,可以說是兵家必爭之地,所以它身邊的強國,都不希望它屬於自己的敵人。所以任何一個攻打瑞士的人,都可能招來其他幾個國家的聯合反對。政治背景我們都知道,瑞士是一個永久中立國,而他的概念就是,不論是在平時或者還在戰時,它都必須在貿易方面對所有的參戰國一視同,而目前瑞士是世界上首個永久中立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