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10種行為,可能正在傷害孩子的自尊心,作為父母的你做過幾種?

2020-12-21 彩彩育兒

寒假是一年之中唯一一個和孩子共處,且頻繁一同出行的假期。近日,我在刷新聞,結果就看到一條新聞說一個媽媽帶著孩子出行,結果孩子亂跑,媽媽崩潰,在候車室裡大聲吼叫孩子,結果孩子用驚恐而不知所措的目光看著生氣的媽媽。這位媽媽可能心情非常的不好或者很累需要休息,不過孩子總歸是孩子,他沒有長大,所以不懂事。其實,退一萬步講,現在的我們,誰不是在負重前行呢?著名教育家葉瀾老師指出:「如果不對這些傷害孩子的行為加以避免,會極大地打擊孩子的自信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今天,彩彩關於傷害孩子自尊心的問題和大家探討一下,這10種行為,可能正在傷害孩子的自尊心,作為父母的你有過幾種?

01 ▎不信任自己的孩子

生活中不信任孩子的事情常常發生,如「寶貝,你在學校吃的什麼飯?」孩子回答「義大利麵」,我立刻就想到怎麼可能,幼兒園就吃這麼高級的飯,後來看到幼兒園公布的菜單,吃的真的就是義大利麵,我對於我那天對孩子的懷疑表示羞愧。其實這是中國家長普遍存在的一個誤區。太多的家長沒有意識到,對孩子的不信任(包括說話、言行舉止、事情等)是對孩子尊嚴無情的挑戰。當家長怕孩子撒謊,而對孩子的話進行挑剔、進行判斷、進行質疑的時候,這就在孩子的心中栽下了一顆被懷疑的種子。因此,家長們需要做的就是相信孩子可以做好。

02 ▎忽略孩子的存在

彩彩之所以把「忽略孩子的存在」放在第二位,就是因為現在太多的父母為了工作,為了其他而忽略了對於孩子的陪伴,甚至忽略孩子的存在,其實對於孩子的最大傷害莫過於如此,你吵他罵他還是關心他,而如果孩子感覺被忽略,不被重視,在這樣的情況下,通常就會感覺到自尊心受到傷害,而且越聰明越敏感的孩子受的傷害越深,這是很嚴重的事情。可能會造成孩子以後無法安靜下來聽別人說話,造成孩子孤僻不合群。

03 ▎家長為孩子「包辦一切」

「包辦一切」是中國「好家長」的標配。大多數中國家長對孩子無微不至的照顧可謂方方面面,穿衣、吃飯、收拾玩具、甚至幫著寫作業……家長們希望孩子將來有一個好的前程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是這種越俎代庖的做法,真的會使孩子在生活和心理上產生嚴重的依賴性,在學習和思考問題的方式上產生被動性,遇事不會想著積極處理,而是處處都是消極的情緒。其實,孩子必須獨立承擔他生命裡該承擔的責任,家長的過度保護是對孩子創造力和邏輯思維能力的無情扼殺。

04 ▎公共場合教育或者訓斥孩子

孩子之所以是被稱作是孩子,是因為他們天性使然,因為孩子犯錯不分場合,他不會因為這個場合重要而不去犯錯。因此當孩子在公共場所「造次」的時候,家長應制止這樣的不良行為,並指出回家之後再慢慢的說這件事,幫助孩子解決眼下闖的禍,直到散場之後回到家中,找個合適的時間和孩子坐下來聊一聊究竟是怎麼回事,相信這時候的孩子會說出來自己最真實的想法。換句話說如果孩子在公共場所犯錯誤,家長在公共場所批評教育甚至胖揍孩子一頓,這並不解決問題,還會挫傷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05 ▎家長在引導孩子做事的時候,言行輕浮

正如美國著名黑人作家詹姆斯·鮑德溫所說:「孩子們從不擅長聽長輩們的話,但是從來不會不模仿他們的行為。」因此,家長的行為是孩子現成的活生生的教材。家長如果自己行為上諸多錯處,平時出言不遜、言語粗俗,生活中習慣於搬弄是非,孩子會有樣學樣,同樣孩子也會認為人和人之間沒有尊重是正常的。這個對於一個人的影響極其深遠,即使,他長大以後,成為一個有名望的人,道理講得再生動,他的內心也學不會尊重。

06 ▎不分「青紅皂白」的破壞性的批評孩子

當孩子做錯了事情,家長朋友們希望通過破壞性批評來使孩子改掉缺點。可是,你知道嗎?這種破壞性批評是對孩子自尊心無情剝奪。如果你的孩子現在還有逆反心理,這就表明他還有自尊心,你如果傷害他的自尊,他就拿起自尊心這塊盾牌來和你對抗;如果孩子一旦放棄了對抗,這就說明自尊心已經被傷透了,徹底破罐破摔沒臉沒皮了。家長朋友們,你們有沒有想過,沒有了自尊心的孩子已經無法使用語言的方式來校正他的不良行為。其實生活中我們看到有多少父母在怨天尤人:「他以前不是這樣的,長大了現在怎麼就成了這樣的人呢?」雖然很心痛,但是彩彩想問一句難道這樣的結果,還不足以引起家長們的警示嗎?請家長重視孩子的自尊心,不要不分「青紅皂白」的破壞性的批評孩子。

07 ▎一直強迫孩子做孩子自己不願意做的事情

現在很多家長朋友們逐漸已經明白孩子是獨立的個體,可以自己做選擇,記得小時候的老家鄰居,那個哥哥想要做生意,可是父母非要逼著考大學,他複習了五年終於考上大學,不知道為什麼,後來他再也沒回過老家,只知道在外上學然後結婚生子。其實強迫孩子做不願做的事,等於漠視孩子尊嚴。當然,該管教的時候還得管教,但是這中間的這個度需要家長和孩子自己去建立!

08 ▎把自己的孩子拿出來和別人家的孩子作比較

生活中,把孩子拿出來做比較在所難免,但是有一點就是不要把別人的優點和孩子的缺點相比,這沒有可比性,同時還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嚴重情況下,可能造成孩子自卑,一蹶不振等負面影響。這種不恰當的比較,對攻擊性較強的孩子來說,可能會激起他的逆反的行為;對攻擊性比較弱的孩子來說,這可能會在心中留下一個陰影,「我不如他好,我沒那聰明,沒他優秀,沒他漂亮……」最終可能導致孩子在人前抬不起頭,這種思想可能會影響孩子一生。

09 ▎用不恰當的方式懲罰孩子

現在打罵孩子現象比較少了,記得我年幼時,鄰居家的孩子非要退學,鄰居對於孩子是給予厚望的,結果現在竟然退學,於是把孩子捆綁在樹上,拿著腰帶打,後來直到腰帶打斷,這是我見過的終生難忘的場面,真的是好嚇人……不過後來那個孩子一直上學,並且考試了大學,後來把鄰居也接過去了大城市一起生活。但是,如果是記仇的孩子或者是家長不去了解孩子行為的根源,只是根據自己的看法簡單加以判斷,做一些過激的懲罰行為,這樣做只會在孩子的心裡滋生怨恨的種子,在成年後仍留著負面陰影。

10 ▎有條件的愛,把自己的夢想強加於孩子身上

其實我們大多數的人都有這樣的心情,如:我同學的媽媽她不認識字,她就希望我的同學一直學習,後來同學在媽媽的幫助和鼓勵甚至是鞭策之下,竟然讀到了博士學位,真的是很佩服;而另一個校友並沒有那麼好運,她在高考前的一周瘋了,瘋到完全不認識自己;再如一些著名演藝明星為什麼進入娛樂圈,就是因為家裡欠債太多,讓孩子去掙錢……這樣的愛有些扭曲,把自己的夢想強加於孩子身上,有的孩子成功了,有的孩子會迷失自己。因此,孩子就是孩子,讓他們過自己就好。

相關焦點

  • 怎樣給孩子取「乳名」?這2種不要給孩子取了,難聽還傷害自尊心
    明星都是走在時尚尖端的潮流人士,但是在給孩子取小名方面,也難免會落俗套,像楊冪的女兒小名小糯米、姚晨兒子小名小土豆,上過《爸爸去哪兒》當過鄧倫女兒的小山竹等等。生活中很多家長也喜歡用食物給孩子取小名、「豆包、小西瓜、包子、花卷、小湯圓」各種吃的都要,對於給孩子取小名這事,網友也不免調侃道:「孩子的小名都是吃的,逛一圈幼兒園都聽餓了。」
  • 孩子被老師批評,被家長打,還能嬉皮笑臉,與父母的行為有關
    遺憾地是,一些父母總是在不經意間摧毀了孩子的自尊心,就像本文開頭出現的這個男孩,他有如此「沒皮沒臉」的行為絕不是一天形成的,很有可能是父母經常做出傷害他自尊心的事情。看看下面的3種行為,你是否有過呢?這些行為是最容易摧毀孩子自尊心的。
  • 這10種語言很傷人,別讓你的嘴,變成傷害孩子的利刃
    以下10種負面語言,父母不要再對孩子說了:1、責備的話讓孩子心生惱火責備是對他人的一種指責,也是對他人的質疑。人都是希望得到別人的肯定和讚美的,尤其是孩子。當父母用責備的語言來和孩子溝通時,就會極大地否定孩子之前所做的一切,這不僅會讓孩子惱火,還會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比如:「你真笨、窩囊。」「你真讓我失望。」「怎麼總是做錯?」「就知道哭。」「你不要丟人現眼了。」「你真是太不懂事了。」「你真差勁。」等。
  • 6種扼殺孩子想像力的行為,你做過幾種?
    後來發現,有的家長在遊戲過程中經常用自己的思維來規定孩子的想像力,導致孩子沒有自己的想法。今天我們就來聊聊扼殺孩子想像力的6種行為,家長們快來瞅瞅~ 01、過度引導
  • 原生家庭的傷害終生難愈!為了孩子,這3種行為千萬不能有!
    根據布朗芬布倫納的社會生態學理論,父母的個性、價值觀、教養方式、行為模式及家庭親子關係等都會不同程度地影響幼兒發展的方方面面。它們直接影響幼兒的心理發展,從而作用於他們的行為。在孩子最脆弱最可憐的童年時代,父母的負面影響很可能會伴隨終身,並且可能嚴重影響孩子的未來。所以,為了孩子,請別做「有毒父母」!什麼是「原生家庭」?
  • 父母不經意的幾句口頭禪,正在慢慢地傷害孩子,一定要改!
    有些家長對怎麼養孩子是沒有概念的,對孩子的教育方法也是模糊的,甚至連平時與孩子相處的時候,不經意的話語傷害了孩子,也是不知道的。下面這幾句話作為家長一定要注意,不要在孩子面前說。孩子哭有很多種理由,家長需要根據不同的情況給與幫助或引導,強硬的讓孩子止哭,對孩子的心理是一種傷害,會讓孩子產生孤獨感和無助感!「你怎麼這麼笨」這句話相信很多家長說過!這句話對孩子的傷害是打擊了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由於孩子過多的擔心和考慮在父母眼裡的自己,怕被父母不認可,害怕出錯,不願探索,不願求知!
  • 「人前教子,背後教妻」容易摧毀孩子自尊心,怎樣才能保護自尊心
    你都知道有哪些嗎?跟著小編一起來學習一下吧!人都有自尊心,孩子的自尊心甚至比成年人還要強,所謂過剛易斷,在家庭教育中家長不僅需要保護孩子的自尊心,儘量避免傷害孩子的自尊心,還要引導孩子正確認識自己自尊心受挫的情緒,進行自我調整。中國有句古話:「人前教子,背後教妻」。在中國,家長當著眾人的面大聲呵斥孩子,幾乎是司空見慣。
  • 情商低的孩子,往往有5種表現,與父母經常做的3種行為有關
    心理學家丹尼爾戈爾曼曾經對119個家庭進行了深入的研究,研究發現,父母的行為對孩子的情商發展有很大的影響。 父母經常做3件事,孩子的情商往往不高,現在糾正還來得及 1.當孩子哭鬧即心軟 這種情況一般發生在孩子提出需求卻被家長拒絕的時候。
  • 父母的幾種行為,正悄悄破壞孩子的專注力,嚴重影響學習和情商
    父母看似不經意的行為,正悄悄破壞孩子的專注力,你改正了麼?執筆:明珠定稿:蘇子後如今越來越多的家長開始注重培養孩子的專注力,專注力就是全身心投入一件事的能力,它直接影響到孩子的學習和未來,然而家長諸多看似不經意的行為,其實正在悄無聲息地破壞孩子的專注力。
  • 父母對自己的行為引以為傲,卻會讓孩子覺得丟臉,你做過哪件事?
    孩子是一個家庭的希望,也是父母生命的傳承,對於父母來說,孩子是自己的驕傲,也是自己驕傲的資本。在父母的心中,孩子是自己一點點培養出來的,孩子有出息那作為父母的臉上也一定有光,但是,有時候家長的一些行為卻會讓孩子覺得丟臉。
  • 父母砍向孩子的十把刀 看看你「掄」過幾把?
    你的這些表現是對孩子潛移默化的家庭教育的一部分,你的每一個行為都在一刀刀砍去孩子的愛心,而在他幼小的心靈裡埋下了自私的種子。第三刀砍去誠實,種下說謊的種子孩子一旦明白說謊就可以不挨揍、不挨罵,或者可以讓皮肉之痛儘可能遲一些來臨的時候,他就可能慢慢變成說謊專家。小孩子說謊都是被逼出來的。
  • 比起「3歲背唐詩」,這3種「填鴨式」教育正在毀了孩子,你做過嗎
    孩子每天早上7點起床,8點讀書,9點被唐詩,中午吃完飯就火急火燎的去學各種興趣班,回來再練字。每天的時間是被安排的密密麻麻,一刻都不帶清閒。孩子就如同一個機器般,每天做著一成不變的"工作",沒有自己的思想、沒有自己喜怒哀樂。而這,也正是我們所反對的——填鴨式教育。什麼是「填鴨式」教育?
  • 孩子被吼時,在想什麼?最傷害孩子的行為,90%的父母都在做!
    根據美國社會學者默裡·史特勞斯的一項研究,有90%的父母表示曾經吼過孩子。很多媽媽表示,吼娃之後不怕他哭不怕他鬧,更不怕他跟你頂嘴、講道理。就怕孩子調成了靜音模式:被吼後不說話的孩子,他心裡在想什麼?兒子馬上跑開了,過了幾分鐘,兒子向屋內伸個腦袋過來問:「我現在可以回來了嗎?」你的情緒、孩子的情緒都是正常的,換一種表達方式就截然不同。
  • 李玫瑾:「情商低」的孩子,吃飯時有這幾種表現,家長要及時糾正
    她曾在一次講座中表示:「情商低」的孩子,吃飯時有這幾種表現,家長要及時糾正。第一種:酷愛吃「獨食」很多家庭都是獨生子女,從小嬌生慣養,在家裡就什麼好吃的都先孩子吃。孩子碰到自己喜歡的菜,就直接把菜拿到自己面前,不讓別人吃。這樣就會給孩子養成了一種不愛吃獨食的習慣。
  • 孩子什麼時候該打,什麼時候不能打,所有父母都要知道!
    然而,以下這些情況,是絕對不能打孩子的!第一種情況,孩子雖然犯錯誤了,但是家長沒有事先教導,也沒有告訴孩子,這樣的事情不許做,孩子不知道這件事情是錯誤的,這種情況就是父母沒有講清楚!第二種情況,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平時的一言一行都是和父母學習的,父母只知道孩子犯錯了,要打,但是你知道嗎?
  • 孩子這幾種行為討人嫌,卻是其成長的必經階段,盲目制止危害大
    孩子有這幾種行為父母別制止,那是娃長大的必經階段①睡覺前哭鬧,需要大人各種哄對媽媽們來說,幾乎都有過哄娃睡覺然後把自己弄崩潰的。畢竟孩子睡覺前的鬧覺,對大人而言真的是太痛苦了。有些父母沒耐心,就會在孩子睡覺之前吼他,可能孩子被吼之後也睡了,不過其實是不建議父母們這樣做的。孩子小的時候,睡覺前鬧覺其實正是他們成長路上必須要經歷的一個階段。因各種原因,孩子睡覺前都需要哄,育兒專家也直言這是孩子大腦發育還沒完善之前,孩子必須要經歷的一個時期。所以孩子睡覺之前需要抱一抱,拍一拍這些都很正常,父母們一定不要因孩子哭鬧就吵罵或者對娃發脾氣。
  • 父母的這3種「糊弄」早餐,不僅影響孩子的發育,還傷害身體健康
    但有了孩子後可就不能這麼懶了,「糊弄」的早餐對成年人來說可能沒什麼影響,但孩子的身體會受不了。事實上,之前張文宏教授也特意強調過:早上最好不要給孩子吃白米粥。02父母的這3種「糊弄」早餐很坑娃1)前一天的殘羹剩飯把昨天晚上剩下的飯菜加熱一下給孩子當早餐吃
  • 4種「無用」的健身行為,還可能會傷身,你做過嗎?
    人們的生活質量在不斷的提升,越來越注意到了養生的重要性,也知道了健身的作用,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去做健身運動,來鍛鍊身體,但是有時候也會犯一些錯誤,不但健身沒有效果,反而會傷害身體,看看這幾種無用的健身行為,你做過嗎?
  • 父母怪孩子沒出息,在農村,不如讓孩子去做這幾種職業
    長大以後,父母嫌棄孩子沒出息,都說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其實也未必農村條件有限,好多孩子爸媽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出去打工。誰來管孩子們呢?爺爺奶奶。他們生怕孩子磕著碰著。於是就比較溺愛孩子要啥買啥就差摘星星摘月亮,孩子在這種環境保護下長大,逐漸變的嬌生慣養。
  • 傅首爾通過雪糕發現兒子被欺負,孩子有3種表現,可能正在被霸凌
    不管是男孩還是女孩,都有一定機率成為被霸凌者,父母不要掉以輕心,在生活中及時觀察孩子,當發現孩子有3種表現的時候,家長就要注意了,孩子可能正在被霸凌。 當父母發現孩子隨身物品總是有丟失或是損壞,而身上出現莫名其妙的傷痕,父母就要警惕了,一次兩次還可以,次數多了孩子99%是被霸凌了。 當父母發現孩子被霸凌時,不要拖延,也不要妄想過段時間就好了,霸凌只有一次或無數次,父母不趁早幫孩子解決,只會讓孩子被霸凌的越來越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