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娘想兒,長江長,兒想娘,扁擔長」,是啥意思?

2021-01-20 小個心中的鄉土鄉情

筆者在家排行老三,上面還有一個哥哥,一個姐姐,家裡的哥哥姐姐在上學的時候,筆者還一直是跟著爺爺住的。因為家裡條件不是很好,筆者小時候經常跟著爺爺出去撿一些瓶子廢料啥的拿來賣錢。而且爺爺也讀過一些書,小時候就愛跟爺爺聊天,那時候的日子我現在還很懷念。

媽媽送走「兵兒子」(圖片來源網絡)

如今,每當我想起小時候時,耳邊總會想起爺爺和叔叔們的一些話,這些話很多都是代代傳下來的,就是如今我們經常聽到的一些農村俗語。今天筆者主要結合自己的個人經歷聊一聊這句農村俗語:「娘想兒,長江長,兒想娘,扁擔長」。

一、「娘想兒,長江長」

首先筆者對這一點很有感觸,因為筆者的性格原因,很好給家裡打電話,所以基本上每次和家裡爹娘聊天都是爹娘給打電話過來。尤其是我娘,每次家裡有啥事都跟我說,今天彤彤(我哥的女兒)考試考了100分,昨天涵涵(我哥兒子)又自己去小賣部買零食了……

「兵兒子」和媽媽聊天(圖片來源網絡)

娘總是喜歡跟我聊一些家裡的事,尤其是家裡的小孩子的事情,娘總是聊得特別起勁,一開始我還很不耐煩,後來我才明白這其實可能就是娘想我了吧。知道我不愛說話,每次都主動給我分享這些生活瑣事。

「娘想兒,長江長」,每個出門在外的遊子都是媽媽心裡的牽掛,雖然隔著千山萬水,但是媽媽對兒女的思念,卻越來越深。

二、「兒想娘,扁擔長」

其實筆者對這句話還是不太贊同的,因為從筆者自身的經歷來看,不管是小時候還是現在,筆者對母親的愛都是藏在心裡的,可能很少有兒女能主動表達出來,但是心裡對母親的愛大家都不會比別人少。

而且,筆者從15年出來工作以後,每年回家的時間都很少,只有五一、十一和過年的時間才有時間回家團聚,就是這樣,依然斷不了對爹娘的思念。

兒子回家團聚(圖片來源網絡)

從我們呱呱墜地,到我們長大成人,父母都是自己人生路上永遠的老師,他們可能有時候也不善表達,但是他們往往對我們愛的無微不至。所以,大家有時間多回家陪陪父母吧。

相關焦點

  • 農村俗語「眉毛一條長,勝過萬擔糧」啥意思?眉毛長有啥說法?
    摘要:農村俗語「眉毛一條長,勝過萬擔糧」啥意思?眉毛長有啥好處?文/農夫也瘋狂古人一直很相信「相由心生」一說,認為一個人的性格如何,以後的發展怎樣,這些都是可以從面相中有所體現的。今天農夫要和大家來說的這句俗語,在民間也流傳很廣的,估計不少人也聽說過。農村俗語「眉毛一條長,勝過萬擔糧」啥意思?眉毛長有啥說法呢?這句俗語的字面意思是說,眉毛中長出來數根很長的眉毛,這樣是非常珍貴的。哪怕是有一萬擔糧食,也不會和他來換。原因是古人認為,「有福」之人才會長出長眉毛,這些長眉毛是長壽的一種象徵。古人的這話有道理嗎?眉毛長有啥好處呢?
  • 農村俗語「東屋南房,不孝的兒郎」是什麼意思?原來是這麼回事!
    導讀:農村俗語「東屋南房,不孝的兒郎」是什麼意思?原來是這麼回事!在古老的農村家裡蓋房子都十分講究,在老輩農村人眼裡這蓋房子的重要性甚至不亞於婚喪嫁娶,因此關於房子的俗語可謂是數不勝數,那麼,關於農村老人常說「東屋南房,不孝的兒郎」,應該如何理解,有啥講究?我們今天就來了解一下,為此,小編專門諮詢了村裡的老人家,在聽完老人家的一番講解後,發現原來是這麼回事!
  • 農村俗語:「花喜鵲尾巴長,娶了媳婦忘了娘」說的很現實也很無奈
    農村俗語:「花喜鵲尾巴長,娶了媳婦忘了娘」,正在過七夕的你了解一下鄉村大視角的農民朋友們大家好,我是小妮,今天是8月17日,咱們傳統意義上的七夕節,小編要出來皮一下,大家都宣揚這七夕時候和自己的情人愛人是多麼的甜蜜,
  • 農村俗語「看著娘的腳後跟,便知閨女三四分」,是什麼意思?
    今天的老俗語就能告訴你答案,這句俗語是古人世世代代的經驗總結。農村俗語「看著娘的腳後跟,便知閨女三四分」,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這裡的「腳後跟」是指一個母親說話、做事的方式,母親對於子女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因此母親是什麼樣的人就可以推測出她的子女是什麼樣的人。
  • 農村俗語:「住東屋南房,不孝的兒郎」說了什麼道理?
    農村保持著五千多年的傳統文化。而孝道則是我炎黃子孫的寶中寶。農村俗語,有一部分是能夠提供給我們,人生經驗的借鑑以及人生智慧,比如說成人後,怎樣對待自己的父母。我國古代的建築也是頗有講究的。而居住也是要按照長幼尊卑排序的。
  • 俗語「豬大三百斤,魚大無秤稱」啥意思?草魚最大能長到多少斤?
    俗語「豬大三百斤,魚大無秤稱」啥意思?草魚一直養能長多少斤?文/農夫也瘋狂近些年在農村裡搞養殖創業的不少,許多的年輕人在外面打工,掙到錢了就想著回鄉自己幹一番事業。老話說得好「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而農民在農村裡可以搞的項目真的不多,無非是搞種植、養殖這些。其中種植往往因為回本周期太長,很多人因為資金方面沒有保障而不敢幹,而養殖方面雖然也有風險,在前期的時候也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和人力、物力,但是回本周期相對還是短一些,所以很多回鄉創業的都會選擇養殖。對於搞養殖的朋友來說,肯定是養殖的動物越大越好,這樣才能多掙錢。
  • 農村俗語「娶妻先看娘,嫁夫先看爹」什麼意思,有什麼道理嗎?
    歡迎大家來到《三個老頭》欄目,如想了解更多的農村人和事,請點擊右上方藍色「關注」訂閱!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話題是:農村俗語「娶妻先看娘,嫁夫先看爹」什麼意思,有什麼道理嗎?在農村,有很多俗語都是跟婚姻有著聯繫,這些俗語也經常被人家掛在嘴邊。特別是一些婚嫁的習俗,老人們更是常常說。
  • 農村俗語:「爹有不如娘有,娘有不如老婆有」,啥意思?
    想必大家對俗語都十分熟悉吧,農村俗語屬於我國古代傳統文化之一。我們從小就開始學習唐詩宋詞,詩詞之美在於它的意境,總能給人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 等到我們長大一點,又開始學習成語,別看成語字數不多,它裡面蘊含的內容可是很豐富的,有的成語還包含了很多典故。
  • 農村俗語「賣房不賣床,賣崽不賣娘」是啥意思?答案跟你想的不同
    我們都知道農村俗語和老話在人們日常交流中常佔有一席之地,它們簡短易懂,卻又蘊含一定道理。而有的農村俗語卻不是這麼簡單,乍一聽你難以明白其中深意,如這句農村老話:「賣房不賣床,賣崽不賣娘。」只從字面意思看,讓人有點丈二摸不著頭腦。那麼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 俗語「二拇指長,不疼爹和娘」何意?老祖宗的話還靠譜?看完懂了
    雖然我們常說「人不可貌相,海不可鬥量」,但是大多時候,我們通常會從一個人的外貌上來判斷一個人的脾氣秉性,甚至為人處事,所以在農村中有很多俗語是關於外貌的,比如今天咱們要說的農村老話「二拇指長,不疼爹和娘」,這句老話是什麼意思呢?這個說法靠譜嗎?
  • 農村俗語「吃了冬至面,一天長一線」是何意?「一線」到底指啥?
    農村流傳著這樣一句俗語:「吃了冬至面,一天長一線」, 是什麼意思?「一線」到底是指啥?「吃了冬至面,一天長一線」,冬至這一天,在過去傳統的農耕社會人們是非常重視的,在民以食為天的傳統社會,人們常常會用各式各樣的美食來慶祝這一天的到來。比如,在我們北方,冬至這天會包餃子、麵條吃,而南方地區會吃餛飩之類的美食。一般從冬至這天開始,每天的白天時間變長,而夜晚天黑的時間變晚。
  • 農村俗語「人憑飯食長,地憑糞打糧」是啥意思?這樣理解對嗎
    小的時候,很多農村老人來了興致時,就會念上幾句農村諺語,並給孩子們作出解釋,孩子們也能通過這種方式了解自然、農田和莊稼,獲得知識。當時,沒覺得這些話有什麼特別之處,但是長大懂事後,才意識到這些農村老話的的不尋常。農村百姓常說的「人憑飯食長,地憑糞打糧」,就是屬於道理通俗,又意味深長的一句話,怎麼理解呢?筆者為此還做了引申理解,正確嗎?
  • 農村俗語:「東屋南房,不孝的兒郎」,啥意思?農村蓋房子的講究
    農村俗語:「東屋南房,不孝的兒郎」,啥意思?農村蓋房子的講究從古至今,我國一直處在世界上頂尖的農業大國之列,因此民間的傳統文化也大多與田間土地有關,不是關於生產經驗就是關於風俗地貌。有些說得簡單明了,有些則說得玄乎有趣。
  • 農村有句俗語:「上身長福分長,下身長走忙忙」,是什麼意思呢?
    在我們農村一直流傳著很多的俗語老話,幾乎每個上了年紀的老人們都會說一些。這些俗語老話都是老一輩的農家人對見聞的總結,內容非常廣泛,意義也非常深刻,其中不乏一些天氣變化,農田耕種和鄰裡關係等。雖然有些俗語年代已久且帶有迷信色彩,但是大部分仍能起到教化世人的作用。
  • 農村俗語,「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什麼意思?
    在我國傳統的文化中,農村俗語做為一種起源於生活,又應用於生活的神奇語言,依然在農村中廣泛流行。這些俗語你在課本中是學不到的,只有自己身親體驗或者聽村裡的老人說過才能知道。下面我們要說的這兩則俗語,不知你是否聽過?
  • 農村俗語:「小指短,丟飯碗;中指長,小霸王」,究竟什麼意思?
    農村俗語「小指短,丟飯碗,中指長,小霸王」是什麼意思呢?手的作用太大了,吃飯,學習,工作幹活,運動遊戲都離不開手。關於手的俗語和成語也很多,誇獎一個人說他「心靈手巧」,形容一個人權勢很大,說他「手眼通天」。
  • 農村俗語:「桃三杏四梨五年,無空莫種白果園」,啥意思?
    原創文章,禁止轉載農村俗語:「桃三杏四梨五年,無空莫種白果園」,啥意思?雖然說農村人的卻沒有讀太多書,但是在農村地區,完全不缺乏「文化」的氣息,畢竟有涵蓋了不同類型的俗語提供給他們學習。這些俗語能夠從古代一直流傳下來,直到現在都還被農村人掛在嘴邊,就可以知道,他們的道理在如今還相當適用。在繁多的俗語當中,其中包括有跟農耕有關係的,也包括一些對人們生活的提示,更有提醒人們在生活時候需要注意的細節。
  • 農村俗語「窮人腳上無毛,富人頭頂有光」是啥意思?有何道理?
    大家都知道,祖祖輩輩流傳在農村民間的俗語老話,因為它們是勞動人民生活的經驗總結,和人生的智慧結晶,所以大多通俗易懂,簡單明白,且生動形象。只是有的多少會帶上一點偏面性,雖然談不上完全準確和符合科學,但是卻是有一定道理的。那麼,農村俗語老話「窮人腳上無毛,富人頭頂有光」是啥意思?又有何道理呢?
  • 「吃了冬至面,一天長一線」這一農村俗語是何意思?一線究竟指啥
    農村俗語「吃了冬至面,一天長一線」,是什麼意思?「一線」到底是指啥?這是有關氣候知識的農諺,是與「冬至」相關聯的「夏至」之間的農諺。農村還有一句農諺是「冬至至長,夏至至短」。意思是說,過了冬至那天,每天的白天比黑夜要長一點點,一直到夏至時終止,即晝長夜短;過了夏至那天,每天的白天比黑夜要短一點點,一直到冬至時終止,即晝短夜長。這是由於地球既圍繞著太陽公在公轉,同時地球又在自轉,與節氣之間產生的每天白晝和黑夜的時長變化。
  • 農村俗語「不怕夜貓叫,就怕夜貓笑」到底是啥意思?有啥道理?
    導語:農村俗語「不怕夜貓叫,就怕夜貓笑」到底是啥意思?有啥道理?我們國家有很多的農村俗語,一直從古代就在民間廣泛流傳。有些農村俗語到現在也在農村流傳著,我們國家同樣有著千千萬萬的農村俗語,涉及的領域範圍也特別的廣泛,有預示天氣的、有預示未來的、有預示人情世故的等等。雖說聽起來像是農村一些舊思想,甚至像是迷信。這些俗語都是古人通過代代相傳總結出來的經驗得出來的。但不可否認有些俗語在現在也一樣的受用。今天小編就一起跟大家聊一句農村俗語,這俗語小編小時候也經常聽爺爺和村裡的老人們說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