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一度丨綠色試驗「兩山」理念首提地的15年蛻變 | 行走三極 成渝問道㉝

2020-09-10 四川在線

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梁現瑞 寧寧 徐莉莎 李強

從杭州出發,沿長深高速向北40多公裡,就進入了湖州境內,繼續往西北走十來公裡,就一頭扎進了安徽和浙江交界的連綿大山。

浙江安吉縣天荒坪鎮餘村,正好位於山地和平原的交界點上,背靠大山,面向平原。8月12日上午10點,記者到達村子的時候,正碰上一臺瀝青車鋪路,為即將到來的一場全國性研討會做最後的準備。

餘村航拍

15年前的8月15日,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考察這裡,首次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科學論斷。15年來,當地人不僅把這句話刻在村口的大石頭上,也將之刻寫在大地上:歷史上曾經被幾個水泥廠和礦山搞得烏煙瘴氣的村莊,如今山清水秀,鮮花盛開。

水稻田-綠色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推動餘村轉變的力量何在?在過去15年中,這裡的人們做了什麼?

往日餘村 餘村供圖

餘村現狀。2015年3月拍攝,餘村供圖

綠色發展 青山如何變金山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是2005年8月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在浙江湖州安吉考察時提出的科學論斷。

8月12日,四川日報全媒體特別報導組來到安吉縣餘村,在「兩山」理念首提地探尋「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的秘訣;行走長三角,觀察「兩山」理念如何在別處落地生根。

往日餘村 餘村供圖

推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省委十一屆七次全會提出,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大力推進區域內生態廊道建設,打造川渝森林城市群,深化跨區域跨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合作,開展協同立法和聯合執法,讓兩地人民共享巴山蜀水的秀美風光。

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保護好生態環境是長三角和成渝地區共同面對的時代課題。東問長三角,我們想探尋的是,有哪些經驗可以複製,讓生態建設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各環節,讓綠色成為發展中最動人的色彩。

餘村現狀。2015年8月拍攝,餘村供圖

丟得下的勇氣

從一無所有到開礦開廠,

再到關礦關廠、收入銳減

從村委會所在地下車,向西走不到200米,就是鮑新民的家——一幢四層的小洋樓顯得非常醒目。今年64歲的鮑新民從2005年開始擔任村支部書記。2011年退下來後,又在鎮上工作了一段時間。

2016年,鮑新民回到村裡,建起了「鮑新民工作室」,主要任務是給來自全國各地的參觀者講解「兩山」理念。12日上午,他恰好有點空,就著一杯安吉白茶,給我們講起了往事。

往日餘村 餘村供圖

鮑新民是土生土長的當地人。在他印象中,位於浙西北的餘村自然條件比較差,人均只有幾分耕地,以前吃飽肚子都難。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1977年,還沒有等改革開放拉開大幕,村裡的石灰礦就開張了。隨後,沐浴著改革開放春風,餘村的集體企業規模越來越大,幾個水泥廠、石灰礦相繼開張。村民和集體的荷包隨之鼓了起來。當時幾乎所有的村民都在水泥廠和礦山打工,月收入幾百元,村集體的年收入最高達到300萬元,餘村遂成了遠近聞名的富裕村。

金山銀山有了,綠水青山卻沒了。礦山讓村裡的山變成了「禿子」。整個村莊汙水橫流,炮聲隆隆,更影響了當地人的身體健康。

2003年前後,村上打算關掉礦山。但很多人跳起來反對:沒有了礦山,生計怎麼辦?鮑新民親眼看到過,有人指著村幹部鼻子罵:「不顧老百姓死活!」

不僅老百姓難,村集體更難,因為集體收入從幾百萬元一下子銳減到20萬元。「錢是人的膽子。」沒有錢,啥事幹不了,腰都挺不直。最困難的時候,有人曾想把礦山恢復起來。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來自決策者的一番話,讓當地重樹信心。「騰籠換鳥」的轉型之路隨之在探索中起步:一方面,新建工業園,引進竹筷、涼蓆等家具企業;一方面,發展旅遊業,建農家樂、搞民宿……

辦得成的能力

綠色轉型搞旅遊,破解面臨的各種問題

一個浙西北搞礦山的小山村,要轉變為搞旅遊,轉型之路沒那麼容易,好在事在人為——缺觀念,就組織一次次學習,到外邊去考察參觀,尤其是到杭州周邊那些旅遊搞得好的村子去學習。

往日餘村 餘村供圖

缺技能,就組織到外邊學習,或者把老師請到村裡來,手把手地教,教大家做菜,教大家整理房間。最近幾年,又教大家發抖音,搞宣傳。

缺資金,就找銀行貸,找朋友借,找社會籌,多管齊下,幾條腿走路。

缺品牌,餘村長在深山不為人知,農家樂開起來了,但遊客沒來。為了破解這個問題,當地開始找各種途徑擴大宣傳……

缺內涵,遊客來了,僅停留在吃吃飯喝喝茶看看山,沒有別的內容。為了改變這種情況,最近幾年,當地又在原來單一的吃喝住的基礎上,增加了漂流等新體驗。

餘村現狀。2015年7月拍攝,餘村供圖

最近兩年,他們又和當地黨校合作,開設研學遊,接待全國各地的參觀考察團隊。

「創新也很重要,光有綠色本底還不夠,必須不斷推陳出新。」鮑新民介紹,為打造當地的旅遊特色,他們和浙江農科院合作,將村子裡的稻田改種成彩色稻,稻穀不僅能吃,還能觀賞。此外,還引種了矮種的向日葵,一到七八月份,村子變成向日葵花海,成為很多遊客的打卡點。

餘村的五彩田園

聚得攏的活力

從分散經營到統一規劃、統一使用,

再到與城市工商資本合作

當下,彩色稻田和向日葵花海是餘村的兩大拳頭產品,每天都吸引很多人來觀賞。不過,其推進過程並非一帆風順。

最大的障礙是土地。餘村地域狹小,面積不到5平方公裡,耕地只有幾百畝,200多戶村民各有各的打算。有的想種水稻,有的想種玉米,有的想種蔬菜,但發展旅遊,必須統一規劃、統一使用。

往日餘村。餘村供圖

怎麼統?靠強制不行,只有靠改革體制機制。之前集體把土地承包給村民,為了實現土地的統一規劃,這一次,集體又準備把土地反租回來。過程中,最大的難點在於價格。開始談的是每畝每年800斤黃谷,村民不願意,只有加碼,在800斤黃谷的基礎上,村委會又承諾,集體收入再按一定比例分配給村民。這樣一來,村民即便什麼都不幹,一家人一年也有幾千元收入。在利益面前,村民同意了。

土地問題只是推進中碰到的若干問題中的一個。2019年,餘村遊客接待量突破100萬人次,而同期村民只有1000人左右,相當於遊客量是村民的1000倍。這麼大的接待量,如果還要繼續擴大規模,必須提升檔次,分散經營怎麼確保接待品質?另一大問題是,發展這麼多年,村集體經濟依然進展緩慢,很難做大做強。

餘村現狀。2009年4月拍攝。餘村供圖

就在今年,終於又有了破題之舉:當地引進一家大型投資集團,開始與城市工商資本的首次合作。經多輪談判,最終確定了一個讓大家都比較滿意的結果:餘村以村集體資產,包括耕地和山林入股,盛世集團以現金入股,收益按42%∶58%分享。

相關焦點

  • 深一度丨綠色試驗 「兩山」理念首提地的15年蛻變|行走三極 成渝問道
    餘村航拍15年前的8月15日,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考察這裡,首次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科學論斷。15年來,當地人不僅把這句話刻在村口的大石頭上,也將之刻寫在大地上:歷史上曾經被幾個水泥廠和礦山搞得烏煙瘴氣的村莊,如今山清水秀,鮮花盛開。
  • 「行走三極 成渝問道」之「東問長三角」引發關注
    這是「行走三極 成渝問道」全媒系列報導自9月7日推出後,截至9月11日中午12點在第三方平臺的瀏覽量。9月7日-11日,四川日報、川報觀察、四川在線全媒體平臺推出「行走三極 成渝問道」全媒系列報導中的第一組:東問長三角。
  • 行走三極成渝問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長三角地區、粵港澳大灣區、京津冀有哪些發展經驗,值得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學習和借鑑?今日起,四川日報全媒體正式啟動推出「行走三極成渝問道」全媒系列報導,追尋其中的答案(四川日報9月7日)  中國西部是一個神奇而神秘的地方,中國西部也決定著中華民族的真正崛起。
  • 深一度丨探訪發源地 浙江紹興:畝均如何論英雄| 行走三極 成渝問道...
    新華社記者翁忻暘攝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徐莉莎 寧寧在省委出臺的《關於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加快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決定》中,15次提及高質量發展。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高質量發展是其中之意。
  • ...成渝問道」之「東問長三角」引發關注,期待「南尋」「北望」
    「行走三極 成渝問道」之「東問長三角」引發關注,期待「南尋」「北望」川報觀察記者 梁現瑞 寧寧 徐莉莎 李天銳「500萬次!」這是「行走三極 成渝問道」全媒系列報導自9月7日推出後,截至9月11日中午12點在第三方平臺的瀏覽量。9月7日-11日,四川日報、川報觀察、四川在線全媒體平臺推出「行走三極 成渝問道」全媒系列報導中的第一組:東問長三角。
  • 「兩山」之路看浙江 | 《「兩山」理念15年》第四集——讓綠色成為...
    「兩山」之路看浙江 | 《「兩山」理念15年》第四集——讓綠色成為最動人的色彩!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浙江衛視電視節目《「兩山
  • 綠色發展要聞丨建設國家公園是踐行「兩山」理念的生動實踐
    綠色發展要聞丨建設國家公園是踐行「兩山」理念的生動實踐 2020-08-20 11:5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踐行「兩山」理念丨今天看浙江
    2020年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提出15周年。為全面反映近年來各地自然資源部門踐行「兩山」理念的創新舉措、典型經驗和重要成果,即日起,我們將推出《踐行「兩山」理念》專欄,敬請關注!今天發布第一期。
  • 各地林草頭條丨雲南:把「兩山」理念轉化為綠色發展的行動自覺
    人們最愛「打卡」的地方有三處:一是村口那塊鐫刻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紅色大字的石碑,二是2005年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同志來餘村時開會的會議室,三是今年3月底習近平總書記時隔15年再次來到餘村時所參觀的農家樂「春林山莊」。 「15年前,『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為我們指明了方向。
  • 【評論】踐行「兩山」理念 推動綠色發展
    【評論】踐行「兩山」理念 推動綠色發展 2020-12-01 12: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小切口看長三角丨磚窯變身文化館,祝家甸火了 | 行走三極 成渝問道
    四川在線記者 寧寧 梁現瑞 李強小切口「兩山」理念的實踐,已在神州大地上如星火燎原。行走長三角,其他地方是如何複製餘村經驗、踐行「兩山」理念的?在蘇州,當地宣傳部門的幹部推薦我們去一下崑山錦溪鎮祝家甸看看。祝家甸只是當地人叫的小地名,其行政村叫朱浜村。從蘇州工業園出發,沿常嘉高速向南大概30公裡,整個行程不到40分鐘。還沒有到村子,就遠遠看到一根土黃色的大煙囪,高傲而突兀。上世紀90年代前,這個村的主要產業就是燒磚。
  • 行走三極·成渝問道|46「人」+7人 撐起一個日營收近10萬元的餐廳
    菜餚從「天」而降,機器人餐廳的小食客激動地拍照留念。掃碼進入「行走三極·成渝問道」全媒系列報導專題。佛山還有全球首個機器人餐廳綜合體,四川日報全媒體特別報導組在探訪這家餐廳前,想像中應該就只有兩三個機器人切切刀削麵而已。身臨其境後卻被其豐富的應用場景、可感可知的餐廳體驗所震撼。佛山是全國唯一的製造業轉型升級綜合改革試點城市。機器人餐廳的背後,是先進位造業的布局。製造業轉型升級推動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也是粵港澳大灣區給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作出的示範。
  • 「兩山」理念十五周年 | 深入踐行「兩山」理念 走綠色高質量...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從根本上解決生態環境問題,必須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加快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在「兩山」理念的引領下,中國邁向綠色發展新徵程,各地逐漸摒棄以犧牲環境做代價的發展老路,自覺謀劃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使綠水青山持續發揮生態效益和經濟社會效益。
  • 《「兩山」理念15年》專題組來浦拍攝 浙江衛視主持人席文帶領探訪...
    《「兩山」理念15年》專題組來浦拍攝 浙江衛視主持人席文帶領探訪團解密浦江 2020-07-28 20:4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兩山」理念根植十五年在湖州看見「美麗中國」
    「行遍江南清麗地,人生只合住湖州。」提及湖州,元初文學家戴表元的這句詩常被拿來佐證其美好。然而,山青水綠的美好曾一度在這裡被揮霍,取而代之的「礦山遍地」成為當地最沉重的一段發展歷史。2005年,「兩山」理念在這裡提出,湖州在經濟發展與綠水青山之間找到了平衡點。
  • .| 「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能」第九季《「兩山」理念15年》開播啦~
    「兩山」之路看浙江 | 「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能」第九季《「兩山」理念15年》開播啦~ 2020-08-12 21:3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小切口看長三角丨磚窯變身文化館,祝家甸火了|行走三極 成渝問道(27)
    來源:四川日報-川報觀察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寧寧 梁現瑞 李強小切口「兩山」理念的實踐,已在神州大地上如星火燎原。行走長三角,其他地方是如何複製餘村經驗、踐行「兩山」理念的?在蘇州,當地宣傳部門的幹部推薦我們去一下崑山錦溪鎮祝家甸看看。祝家甸只是當地人叫的小地名,其行政村叫朱浜村。從蘇州工業園出發,沿常嘉高速向南大概30公裡,整個行程不到40分鐘。還沒有到村子,就遠遠看到一根土黃色的大煙囪,高傲而突兀。上世紀90年代前,這個村的主要產業就是燒磚。
  • 「兩山」理念之東陽實踐
    我們要抓住「兩山」理念提出15周年的契機,開闢製造業綠色化轉型新模式,在「十四五」規劃制定中,強化綠色發展的剛性約束,形成特色鮮明、布局合理的產業分區,實現資源與項目的最佳配置;大力推動生產方式的綠色化,以智能化、數位化改造為抓手,加大落後產能淘汰、低散亂整治力度,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構建行業低碳化、生產過程清潔化、資源能源利用高效化的綠色製造體系;建立健全綠色發展的體制機制,堅持綠色標準,
  • 「兩山」理念15周年①|湖州如何成為中國生態經濟第一城
    作為「兩山」理念的誕生地和堅定不移的踐行地,15年間勾畫於湖州大地的豐富實踐告訴我們:面對綠水青山還是金山銀山的進退與抉擇,會有陣痛,但不能迷失;「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貴在咬定青山的堅持不懈;「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中國意義並不僅僅在於物質財富的創造和轉換,社會治理的和諧相融同樣是最美的風景。在湖州看見美麗中國。
  • 「兩山」理念發源地的新故事:餘村潘家兩兄弟的十五年
    浙江省湖州市安吉縣餘村是「兩山」理念發源地。十幾年來,餘村堅定不移地走生態立村、綠色發展的道路,建成了如詩如畫的美麗鄉村。在餘村,記者見到了潘家兄弟倆,從他們多年探索村民致富的過程中,可以窺到餘村發展的往事。餘村村頭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餘村地處浙北天目山北麓,是天荒坪鎮西側的一個小山村,因天目山餘脈餘嶺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