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三極·成渝問道|46「人」+7人 撐起一個日營收近10萬元的餐廳

2020-12-13 四川在線

菜餚從「天」而降,機器人餐廳的小食客激動地拍照留念。

餐廳內做甜品的機器人。

掃碼進入「行走三極·成渝問道」全媒系列報導專題。

□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李欣憶祖明遠

先進位造業為高質量發展賦能

粵港澳大灣區素來是觀察中國製造業轉型的樣本。

走進佛山珠三角工匠精神展示館,能看到中國製造業的很多「第一」:第一家民族資本主義企業繼昌隆繅絲廠、第一家火柴廠「佛山巧明火柴廠」,從小霸王遊戲機、萬和第一代熱水器,到3D列印蛟龍號模型,一次次突破與創新,展示著「粵造粵強」的廣東力量。

佛山還有全球首個機器人餐廳綜合體,四川日報全媒體特別報導組在探訪這家餐廳前,想像中應該就只有兩三個機器人切切刀削麵而已。身臨其境後卻被其豐富的應用場景、可感可知的餐廳體驗所震撼。

佛山是全國唯一的製造業轉型升級綜合改革試點城市。機器人餐廳的背後,是先進位造業的布局。製造業轉型升級推動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也是粵港澳大灣區給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作出的示範。

8月正值暑假,位於廣州塔的機器人餐廳成了小朋友的「網紅打卡地」。循著這家機器人餐廳的開店路徑,我們來到佛山順德,這裡已開6家機器人餐廳,還有1個約2000平方米的機器人餐廳綜合體。這家全球首個機器人餐廳綜合體內,20多種餐飲機器人各顯神通,最快20秒就可端出正宗粵菜;菜品裝盤後順著頭頂的雲軌,「從天而降」至餐桌,讓人仿佛置身「未來世界」。機器人餐廳背後,蘊藏著龐大的產業鏈:從田間地頭的食材,到機器人製造,再到餐廳的終端形態,這其實是一個橫跨現代智慧農業、先進位造業、現代服務業,融合一二三產業的集成產品。「可以把它看作魔法盒吧,還有無窮無盡的想像空間。」千璽機器人餐飲集團副總經理肖然說。

「機器人大戰」背後的轉型路徑

□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李欣憶王眉靈

從零起步,僅幾年時間,佛山機器人及智能裝備產業產值,預計今年將破1200億元。發展勢頭之迅猛,讓在佛山採訪的我們,感受到「機器人大戰」的濃濃硝煙。

目前,佛山機器人研發企業已超100家,機器人應用企業有350家左右,其中約八成是系統集成商,主要替代陶瓷、家電、機械裝備及金屬材料加工等行業領域的搬運、焊接、碼垛、打磨、噴塗等工種。

為培育機器人產業壯大,佛山市出臺推動機器人應用及產業發展扶持方案,2018年至2020年,佛山市級財政設立專項扶持資金,每年安排1.3億元推動機器人應用和產業發展,突破重大技術瓶頸的骨幹企業可獲800萬元補助。2019年6月,進一步修訂方案,加大資金扶持力度。佛山通過什麼方式,實現了機器人產業的迅猛發展?通過走訪當地企業,我們總結出三大路徑——

一是「聯姻」。如佛山本土世界500強企業美的集團,2015年與日本安川電機成立工業機器人合資公司,2017年更是以272億元的價格收購機器人「四大家族」成員之一德國庫卡。目前,庫卡在佛山順德的智能製造科技園已建成,該園區規劃生產機器人7.5萬臺/年。強強聯手後資源(資本)+技術,怎麼達到「1+1>2」的效果,是美的和庫卡面臨的挑戰。二是政府主導引入。如佛山本土成長起來的華數機器人,就是由武漢華中數控股份有限公司與佛山市政府、華中科技大學三方合作成立的,同時三方還聯合成立了佛山智能裝備技術研究院、佛山登奇機電技術有限公司。華數機器人落戶第一年增長率高達200%,第二年實現翻番,其走出的路徑極具代表性,是政府主導引入後本土化的典型。複製這一模式,佛山還引入多家企業。三是「港澳研發-佛山生產」。如必飛科技(佛山)有限公司,創辦人李少麟是香港人,看中了佛山的成本優勢和強大配套能力,將生產製造的環節轉移到佛山,同時通過佛山輻射全國供應商,將零部件逐漸國產化,以進一步打開內地市場。隨著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越來越多「香港研發-佛山生產」的企業和人才合作模式出現,成為機器人產業的生力軍。

約2000平方米的機器人餐廳綜合體

沒有服務員,只有46個機器人,7個訓練師、講解員和後廚人員

「包間沒有了,提前一周都未必能訂到。」8月7日,我們來到佛山順德的機器人餐廳綜合體,被告知「包間特別俏」。中午12時,中餐區全部坐滿,快餐區排起長隊,火鍋區還有少量座位;12時30分,中餐區的等候排位已有20多號。

餐廳門口,小朋友們圍著漢堡機器人,興奮得直跳;雪糕機器人一邊製作冰淇淋,一邊打招呼賣萌;18個炒菜機器人整齊列陣,炒出來的粵菜口味竟能比肩順德大廚;還有能同時製作24份煲仔飯的機器人、粉面機器人……

在這裡,沒有傳菜工,只有兩個機器人訓練師;沒有服務員,取而代之的是3個講解員。機器人訓練師的主要工作是調試機器設備,保障其正常運轉,講解員則負責向客人答疑解惑。當天,講解員沈紫紅正戴著「小蜜蜂」擴音器,向一位帶孩子來餐廳體驗的媽媽講解掃碼點餐流程。「比起傳統餐廳,這裡可節約三分之二的員工。」肖然說,「從餐廳人員的設置,可以看出我們對傳統餐飲行業的顛覆。」目前,餐廳共有46個機器人,唯獨沒有實現機器人替代的,是鮮活魚蝦的製作。肖然介紹,公司嘗試過研發蒸魚機器人,但有兩個難題:一是必須選擇同樣尺寸的魚;二是苦膽難處理,每條魚的苦膽位置不盡相同,機器人一刀下去,很容易戳破苦膽。「關鍵是戳破了苦膽,機器人不知道,還送蒸鍋裡蒸。」肖然笑著說。粵菜不能少了傳統名菜深井燒鵝,該公司也研發過切燒鵝機器人,可切燒鵝講究的是柔性操作,需要用巧力,習慣用「蠻力」的機器人切出來的燒鵝,「有點不堪入目。」所以,餐廳後廚還有3個人,整個餐廳加起來一共只有7個人。這家機器人餐廳日營業收入近10萬元。肖然算了一筆帳:一個約2000平方米的傳統酒樓最少需要配置6個廚師,一個廚師年薪15萬元,加上管理成本、五險一金等,一年要投入90萬元-100萬元的成本。炒菜機器人量產化後,如果成本控制在2萬元左右,一個餐廳40口鍋,5年分攤下來,炒菜機器人的購置費用一年約16萬元。既解決了餐飲行業勞動力不足的難題,也進一步降低了管理成本。

「地產大鱷」的新賽道

機器人餐廳只是應用場景之一,背後是崛起的先進位造業

「你在餐廳看到的機器人基本是第二代、第三代產品。」肖然指著漢堡機器人說,目前可以20秒生產一個,而最初需80秒;雙臂配餐機器人的傳菜能力,也從第一代的400盤/小時提升至850盤/小時。肖然介紹,支撐這一變化發生的,是超過300人的核心研發團隊,其中,博士和碩士佔比達87%。「樓上畫圖紙,樓下生產,24小時研發。」

千璽機器人餐飲集團來自「地產大鱷」碧桂園旗下,目前已成立4家子公司:智源科技、碧家順廚、優碧勝和碧有味。智源科技負責機器人研發生產,碧家順廚是一家供應鏈公司,優碧勝主要做語音交互和圖像處理技術研發,碧有味負責機器人餐廳門店運營。「我們不只是開餐廳那麼簡單,而是打造上下遊全產業鏈閉環。」千璽集團總經理邱咪說。在產業鏈前端,通過產地直採模式搭建供應鏈體系,千璽集團已圍繞大米、禽肉等建立多個原材料供應基地,並在東莞市麻湧鎮建設6萬平方米中央廚房,保障機器人餐廳的原材料供應。在後端,機器人餐廳和單機設備能為包括碧桂園社區、酒店、教育等項目提供智慧化餐飲服務,進而實現與主營業務協同提升、聯動增效。肖然透露,機器人餐廳今年會開更多門店,進一步覆蓋粵港澳大灣區;3萬平方米的中央廚房也已在長沙進入設計階段,京津冀、長三角地區中央廚房也將在今年內落地,接下來全國主要大中城市也會落地一些衛星店。除開設機器人餐廳外,還有兩大業務:一是賣設備,向酒店、景區、醫院、社區等售賣餐飲機器人,覆蓋漢堡、煲仔飯、冰淇淋等多品類,實現24小時無人接觸、不間斷供應;二是賣方案,提供傳統餐飲空間智慧化改造的整體解決方案,如機關單位、大型企業食堂等,滿足「後疫情時代」無人化送餐、機器人烹飪、標準化製作等需求。機器人餐廳綜合體外,方圓16平方公裡,是一個正在崛起的機器人研發、生產基地。其中,千璽集團旗下智源機器人科技公司主攻餐飲機器人,博智林機器人科技公司則將重點放在建築機器人領域。

9月11日,碧桂園(02007.HK)發布2020年中期報告「主席報告」。碧桂園董事會主席楊國強稱,碧桂園博智林機器人項目自2018年7月啟動建設以來,重點聚焦建築機器人、BIM、新型裝配式及相關核心技術,已招募3604名國內外優秀研發人才,進行建築機器人及相關智能施工設備、裝配式等的研發、生產與應用,累計遞交專利申請2314項,獲授權567項;機器人餐廳已申請各類專利611項,已獲授權的有205項。新「賽道」上,碧桂園並非唯一的奔跑者。當地人告訴記者,僅佛山當地,就有100多家機器人研發生產企業、300多家機器人應用企業。早在2018年出臺的《佛山市推動機器人應用及產業發展扶持方案(2018—2020年)》中就明確提出,由市級財政設立專項扶持資金,每年安排1.3億元推動佛山市機器人應用和產業發展。

記者手記

粵菜大廚的「機器人徒弟」

□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李欣憶

順德是知名的「粵菜廚師之鄉」,在這裡開的機器人餐廳,主打的也是粵菜。餐廳開業時,邀請了順德的十大名廚,教「機器人徒弟」做十大名菜。世界粵菜廚皇協會順德分會會長林潮帶介紹,他教「機器人徒弟」做了一道「美極掌中寶」。

「粵菜講究食材的新鮮、火候的把握。」林潮帶說,當時遇到的最大技術難題是火候把控。為此,研發人員在炒鍋裡裝了熱成像儀,監控粵菜大廚炒菜時,每個時段鍋內的溫度變化,形成熱力曲線,再變成程序嵌入炒鍋。僅這道菜,就反反覆覆試驗了100次以上,機器人不斷學習、提升烹飪技術,終於學成出師。「可以給它打80分。」林潮帶對「徒弟」挺滿意。真菌燜鮑魚、鳳味生炒魚皮角……十大名廚帶出來的「機器人徒弟」,已掌握多種名菜的製作方法。

機器人餐廳的負責人告訴我們,他們也在嘗試讓機器人學做川菜。「做回鍋肉的障礙不大,就是口味還要提升。」這位負責人說,水煮肉片油比較多,要考慮更換更大的儲油罐。川菜渝味,是成渝兩地的美食名片。川菜的行業升級、科技賦能,我們也呼籲了多年。危機感已來:機器人正在賦能粵菜,推廣粵菜,在不久的將來,他們將來成渝地區開店。屆時,讓「機器人徒弟」跟著川菜大廚做菜,也是不小的噱頭。那麼,我們是不是也應該思考,面對科技進步帶來的餐飲行業變化,川菜及餐飲企業能做點什麼呢?

相關焦點

  • 行走三極成渝問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長三角地區、粵港澳大灣區、京津冀有哪些發展經驗,值得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學習和借鑑?今日起,四川日報全媒體正式啟動推出「行走三極成渝問道」全媒系列報導,追尋其中的答案(四川日報9月7日)  中國西部是一個神奇而神秘的地方,中國西部也決定著中華民族的真正崛起。
  • 「行走三極 成渝問道」之「東問長三角」引發關注
    這是「行走三極 成渝問道」全媒系列報導自9月7日推出後,截至9月11日中午12點在第三方平臺的瀏覽量。9月7日-11日,四川日報、川報觀察、四川在線全媒體平臺推出「行走三極 成渝問道」全媒系列報導中的第一組:東問長三角。
  • 走進全球首個機器人餐廳綜合體!46「人」+7人,撐起一個日營收近10...
    製造業轉型升級推動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也是粵港澳大灣區給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作出的示範。8月正值暑假,位於廣州塔的機器人餐廳成了小朋友的「網紅打卡地」。這家全球首個機器人餐廳綜合體內,20多種餐飲機器人各顯神通,最快20秒就可端出正宗粵菜;菜品裝盤後順著頭頂的雲軌,「從天而降」至餐桌,讓人仿佛置身「未來世界」。機器人餐廳背後,蘊藏著龐大的產業鏈:從田間地頭的食材,到機器人製造,再到餐廳的終端形態,這其實是一個橫跨現代智慧農業、先進位造業、現代服務業,融合一二三產業的集成產品。
  • ...成渝問道」之「東問長三角」引發關注,期待「南尋」「北望」
    「行走三極 成渝問道」之「東問長三角」引發關注,期待「南尋」「北望」川報觀察記者 梁現瑞 寧寧 徐莉莎 李天銳「500萬次!」這是「行走三極 成渝問道」全媒系列報導自9月7日推出後,截至9月11日中午12點在第三方平臺的瀏覽量。9月7日-11日,四川日報、川報觀察、四川在線全媒體平臺推出「行走三極 成渝問道」全媒系列報導中的第一組:東問長三角。
  • 電商撐起珀萊雅營收半壁江山 現金流降超五成
    來源:新京報原標題:電商撐起珀萊雅營收半壁江山 現金流降超五成被稱為「化妝品第一股」的珀萊雅(603605),於4月1日晚間交出2019年成績單。同時,擬向股權登記日在冊全體股東每10股派發5.90元現金紅利(含稅)。 2019年,珀萊雅的電商渠道營收增長60.97%,佔比達53.09%,撐起營收的半壁江山。雖然2019年營收和歸屬淨利潤保持著超過30%的增長幅度,但與2018年相比,增幅有所放緩。
  • 故事丨 「咖喱博士」穿越「至暗時刻」 | 行走三極 成渝問道⑦
    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寧寧故事「7月店裡的生意已經恢復到疫情前水平,8月就恢復到了去年的水平了。」「90後「女老闆唐曉興奮地告訴記者。唐曉是上海徐匯區日式咖喱店「咖喱博士」的老闆。儘管開門即虧本,2月4日,「咖喱博士」恢復了營業。唐曉介紹,由於失去了堂食這一重要收入來源,店面2月收入僅有去年12月的五分之一。收入銳減,但支出不減,其中人力成本和房租佔到了大頭,小店2月淨虧損6萬元。「我當時告訴自己,兩個月後一定能恢復正常。」唐曉坦言,缺乏資金讓這話稍顯沒有底氣。雖然,房東主動將未來三個月的房租打八折給了唐曉一針強心劑。
  • 深一度丨探訪發源地 浙江紹興:畝均如何論英雄| 行走三極 成渝問道...
    從「畝均論英雄」改革發源地紹興柯橋到電商直播「聖地」杭州九堡,我們試圖剖析一個個案例,拆解浙江高質量發展的組合拳,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尋求可複製的經驗。「畝均論英雄」這個熱詞由農業「畝產」演變而來,但它的發源地卻是一個工業城市——紹興。
  • 深一度丨綠色試驗 「兩山」理念首提地的15年蛻變|行走三極 成渝問道
    8月12日上午10點,記者到達村子的時候,正碰上一臺瀝青車鋪路,為即將到來的一場全國性研討會做最後的準備。餘村航拍15年前的8月15日,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考察這裡,首次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科學論斷。
  • 深一度丨綠色試驗「兩山」理念首提地的15年蛻變 | 行走三極 成渝問道㉝
    8月12日上午10點,記者到達村子的時候,正碰上一臺瀝青車鋪路,為即將到來的一場全國性研討會做最後的準備。8月12日,四川日報全媒體特別報導組來到安吉縣餘村,在「兩山」理念首提地探尋「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的秘訣;行走長三角,觀察「兩山」理念如何在別處落地生根。
  • 拖欠170人近190萬元工資,十堰市10起欠薪案被曝光!
    原標題:拖欠170人近190萬元工資 我市10起欠薪案被曝光!記者昨日獲悉,為加強對重大勞動保障違法行為的懲戒,市人社局將2020年第三季度、第四季度在我市有重大勞動保障違法行為的10家單位及個人向社會公布。
  • 山航一季度營收46.34億元,淨利潤3405.9萬元
    (原標題:山航一季度營收46.34億元,淨利潤3405.9萬元)
  • 九江人加盟「兩元店」 近7萬元貨款只拿到2萬元貨
    近日,廬山市南康鎮的帥先生反映稱,他於10月底加盟了杭州一家「兩元店」公司,公司在籤合同前後出示的商品標價不同,帥先生7萬元貨款只拿到了2萬元的貨,他覺得自己被騙了,已向南康鎮派出所報案。殘疾人想創業 加盟了一家「兩元店」今年54歲的帥先生是廬山市南康鎮人,1歲半時患小兒麻痺症,身體雖然殘疾,但是他自食其力,用自己的力量做起了廚房家電生意,也撐起了一家四口的生活。2017年,受各方面影響,他的廚電生意因虧損嚴重而作罷。從那時起,全家人僅靠家裡唯一一個30平方米的門面租金維持生活。
  • 福華股份2017年營收3030萬元 淨賺7萬元
    挖貝網訊 5月7日消息,福華股份(832321)近日公布的2017年年度報告顯示,2017年營業收入為3030.08萬元,較上年同期增長49.13%;歸屬於掛牌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7.42萬元,較上年同期減少69.83%;基本每股收益為0.003元,上年同期為0.009元。
  • 小切口看長三角丨磚窯變身文化館,祝家甸火了 | 行走三極 成渝問道
    行走長三角,其他地方是如何複製餘村經驗、踐行「兩山」理念的?在蘇州,當地宣傳部門的幹部推薦我們去一下崑山錦溪鎮祝家甸看看。祝家甸只是當地人叫的小地名,其行政村叫朱浜村。從蘇州工業園出發,沿常嘉高速向南大概30公裡,整個行程不到40分鐘。還沒有到村子,就遠遠看到一根土黃色的大煙囪,高傲而突兀。上世紀90年代前,這個村的主要產業就是燒磚。
  • 記者手記:上海的魔力 | 行走三極 成渝問道⑧
    採訪同濟大學教授唐子來那天,他剛好從一個上海演藝產業的活動中出來。在分析上海的特質和品質時,他舉了一個論壇中被多次提及的例子:一個常州女孩,為了一部沉浸式戲劇,24次乘高鐵來上海。為了一部戲,24刷!無論出於職業敏感還是個人好奇,它都成功引起了我們的興趣。一查,果然是它——大名鼎鼎的上海文廣和英國Punchdrunk聯合打造的浸入式戲劇《不眠之夜》。
  • @所有遂寧人,請為家鄉旅遊事業紮起,快來投「成渝...
    7月20日,封面新聞推出「成渝文旅新地標」大型評選活動。邀你在成都的街頭走一走,到重慶的江邊逛一逛,Pick心目中的成渝文旅新地標,探索兩地共通的精神家園,共助力成渝旅遊圈文旅IP名片打造。遂寧絲路奇幻城是一個全方位感知的絲路文化復興
  • 洛陽獨腿「炸雞哥」年入近20萬元:用一條腿撐起了三個家庭
    如今,他已年入近20萬,不僅和女兒住著自建的200多平方米的寬敞房子,還送大女兒上洛陽最好的學校。杜龍龍,用一條腿撐起了三個家庭和事業的一片天地。晚上11點多杜龍龍回到家,大女兒給他端上了茶水。而身旁他的姨媽只是在擺攤和收攤時出手相助,其他時候只有杜龍龍一個人在忙活。晚上9點多炸雞賣完後,杜龍龍開著自己的大眾轎車,到和朋友合夥開的遊戲工作室。在遊戲工作室,杜龍龍進行著遊戲代練工作,晚上他要打兩個多鐘頭才能完成分派的任務,結束工作在晚上11點至12點之間。杜龍龍說自己白天會抽幾個鐘頭打遊戲,因為遊戲代練是他最主要的收入來源,平均一月有1.2萬元左右。
  • 撐起|小店經濟快速復甦,2億人的錢包都靠它撐起
    _本文原題:小店經濟快速復甦 , 2億人的錢包都靠它撐起這8000萬家小店裡 , 藏著2億平凡人的汗水和努力 。 它可能會澆灌出一位母親的期待 , 一雙兒女的夢想 , 一個家庭的富足 , 一座城市的和諧 。你有沒有想過 , 開一家小店?
  • 洛陽獨腿「炸雞哥」年入近 20 萬元:用一條腿撐起了三個家庭
    如今,他已年入近 20 萬,不僅和女兒住著自建的 200 多平方米的寬敞房子,還送大女兒上洛陽最好的學校。杜龍龍,用一條腿撐起了三個家庭和事業的一片天地。晚上 11 點多杜龍龍回到家,大女兒給他端上了茶水。
  • 海底撈門店堪比「印鈔機」,單店日均營收高達15.4萬元!
    堪比「印鈔機」,單店日均營收高達16萬   財報透露,海底撈單店日均營收為15.4萬元,海底撈截至2018年底,共計有466家店,這說明海底撈每天營收7176.4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