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巢自今年4月30日開始實施:非會員用戶可享受滯留快件免費保管12小時,超時後收費0.5元/12小時,3元封頂,法定節假日不計費。會員用戶可以5元/月的價格享受滯留包裹保管7天,並獲得寄件折扣優惠、與視頻網站等品牌的聯合權益。
其中針對非會員的收費內容,引起了社會上的激烈討論,包括一些小區已經停用豐巢快遞櫃。看了一下網上的討論觀點,反對的主要是認為豐巢本身已經佔用了小區的公共資源,且存放包裹時,有時並未徵得客戶同意,現在超過了12小時還要收費,於情於理都不應該。同時有部分相關地方已經明確提出:未經收件人允許存放快遞櫃,屬於投放不規範行為。
這裡先暫不討論收費是否合理,或未先徵得客戶同意是否違規(這個應該依據國家法律法規),而是先想像一下,如果沒有了豐巢,那我們平時是怎麼收快遞包裹?如果沒有豐巢,且客戶不在籤收現場(籤收現場一直有人,這個場景平時也不大會用到豐巢):A 通過附件的菜鳥驛站(但是菜鳥驛站很多都是沿街的店鋪,可能離你的小區有一段距離,且一般不是24小時取件);B 通知快遞員放在家門口(這個有風險,且不適合一些貴重的物品);C 通知快遞員改日再派送(快遞晚上一般不送件)。
由此看來,對於客戶不在籤收現場的日常快遞派送,如果沒有豐巢,無論是對客戶還是快遞員都有影響。客戶和快遞員都有可能需要花更多的時間和精力,這個實際上也是一種非常大的資源浪費。對於網上豐巢佔用公共資源的討論,筆者認為在豐巢支付了相應的物業費用(或與當地物業產生合作)之後,實際上豐巢本身已經類似成為了一種公共資源。就好比小區裡的停車位,本身也是一種公共資源,但是無論是機動車還是自行車,一般都是要收費存放的,否則,可想而知……同理每個豐巢大概也就一百來個柜子,如果大家都不及時取件,且沒有任何限制,那無疑也是一種浪費。
豐巢官方5月9號晚上發布了一則申明,全文如下:
對於這個申明,筆者當時腦海裡第一個反應是:獎罰分明!及時取件有現金獎勵,超時取件要收取費用。這樣會讓客戶得到心理和物質上的平衡,以此慢慢適應新的模式。
說到最後,豐巢這次事件,實際上也是快遞派送「最後100米」問題的反映。如果順豐能和阿里聯手,說不定對於大家收快遞包裹會更加便捷,但是這個牽涉到商業上的事情了,暫且不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