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的哲學意蘊和基本內涵

2020-12-12 靚說國學

(一)精的哲學意蘊

精,首見於《老子》、《周易》與《管子》,其後《呂氏春秋》、《黃帝內經》、《準南子》等也有精闢的論述。根據諸子百家的論述,精的基本含義主要有以下幾種:

1.精是指水。地中之水,相當於人體內的精華物質,是自然界萬物生長發育的本原。如《管子·水地》說:「水者,何也?萬物之本原也,諸生之宗室也。」

2.精是指人體的生殖之精。這是精的本始意義。如馬王堆漢墓出土的竹簡《天下至道談》有「精贏必舍」之論,《素問·上古天真論》有「二八……精氣溢瀉,陰陽和,故能有子」之說。

3.精是道的內核,是萬物構成的本原。《老子·二十一章》指出精是道的內核,是萬物的構成本原。「道之為物……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這是精最早的抽象概念。

4.精是指宇宙中的本原之氣。精是存在於宇宙中的運行不息且無形可見的極細微物質,是宇宙萬物的共同構成本原。如《周易·繫辭上》說:「精氣為物。」《管子·心術下》說:「一氣能變曰精。」精即是能夠運動變化的氣。

5.精是指氣的一部分。精是氣中的精華部分,是構成人的形體和化生精神的本源。如《淮南子·精神訓》說:「煩(繁)氣為蟲,精氣為人。」

(二)精的基本內涵

通過對先秦及秦漢時期各種經典著作的考察和研討,認為精或精氣的內涵主要應有以下幾點:

1. 精是存在於宇宙中的運動不息的極精微物質。精存在於宇宙之中,運行不息,極精極微,雖然是無形可見的,但仍是物質的實在。

如《周易·繫辭上》說:「精氣為物,遊魂為變,是故鬼神之情狀,與天地相似,故不違。」指出精氣是存在於宇宙之中的如遊魂般的無形可見的極細微物質,是宇宙萬物的構成本原。

《呂氏春秋·圜道》說:「精氣一上一下,圜周復集,無所稽留,故曰天道圜也……精行四時,一上一下,各與遇,圜道也。」指出精氣在宇宙中運行不息而構成萬物。

《呂氏春秋·下賢》說:「精充天地而不竭,神覆宇宙而無望。莫知其始,莫知其終,莫知其門,莫知其端,莫知其源,其大無外,其小無內。」指出精氣是無形可見的極細微物質。

馬王堆漢墓出土的竹簡《十問》說:「天地之至精,生於無徵,長於無形,成於無體。得者壽長,失者夭死。」明確指出精氣是存在於宇宙中的無形可見的客觀實在。

2. 精是構成宇宙萬物的本原或直接質料。精是宇宙萬物生成的共同物質基礎,宇宙萬物都是精凝聚而生成的。《老子·二十一章》說:「道之為物……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認為精是道的內核,道中的精是宇宙萬物的構成本原或質料。

《管子·內業》說:「凡物之精,此則為生,下生五穀,上為列星。流於天地之間,謂之鬼神。」指出天上的列星,地上的五穀,都是精氣構成的。

《呂氏春秋·盡數》說:「精氣之集也,必有入也。集於羽鳥,與為飛揚;集於走獸,與為流行;集於珠玉,與為精朗;集於樹木,與為茂長;集於聖人,與為夐明。」指出宇宙萬物和人的精神智慧,也是由精氣集聚而生成的。

3.精氣是推動和調控宇宙萬物發展變化的動力。精自身的變化,分為陰陽二氣和五行之氣,而陰陽二氣的氤氳交感,五行之氣的攙雜合和,推動著宇宙萬物的發生、發展與變化。如《周易·繫辭上》說:「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精氣分為陰陽二氣,陰陽二氣的相互作用,相摩相蕩,氤氳交感,產生宇宙萬物,並推動其發展和變化。《淮南子》指出,精氣分為陰陽二氣,以成天地,而天地陰陽二氣交感合和,則化生萬物。如《準南子·天文訓》說:「天地未形,馮馮翼翼,洞洞灟灟,故曰太昭(始)。道始於虛廓,虛廓生宇宙,宇宙生氣,氣有涯垠,清陽者薄靡而為天,重濁者凝滯而為地。」又說:「陰陽合和而萬物生。」

因此,精或精氣,是存在於宇宙中的無形可見的極細微物質,是宇宙萬物的共同構成本原,與「氣」的基本概念是同一的;有時專指氣的精粹部分,是構成人類形體與精神的本源。縱觀《周易》、《管子》、《呂氏春秋》、《黃帝內經》、《淮南子》等對精或精氣的論述,可見在中國古代哲學中精或精氣的概念與氣的概念基本上是同一的。

《管子·內業》雖有「精也者,氣之精者也」之說,但因沒有說明此「精」與非「氣之精」的不同,故難以從一般意義的精(即氣)中分出,只能認為此「精」是能夠運動變化的氣,即一般意義的精。到了《淮南子》,始把精(氣)分為「精氣」與「煩氣」兩類,此「精氣」自然為精(氣)的精華部分,它與「煩氣」不同,是人類始祖的形體和精神的生成本原。

在中國古代哲學中,精或精氣在一般意義上雖為宇宙萬物的共同構成本原,但在《老子》、《管子》、《淮南子》等書中皆認為宇宙萬物的本源是「道」。《老子·二十一章》說「道之為物,惟恍惟惚……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老子·四十二章》說:「道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管子·心術上》說:「道在天地之間也,其大無外,其小無內。」《管子·內業》說:「萬物以生,萬物以成,命之曰道。」《淮南子·原道訓》說:「道者,一立而萬物生矣。」《淮南子·天文訓》說:「道始於虛廓,虛廓生宇宙,宇宙生氣。」又說:「道曰規,始於一,一而不生,故分而為陰陽,陰陽合和而萬物生。故曰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可見,在道家思想體系中,宇宙萬物的本源是「道」,精或精氣只是「道生萬物」的中間環節,是構成天地人的直接物質材料。

相關焦點

  • 逍遙遊,莊子哲學中的人文意蘊
    來源:正心正舉微信公眾號(bjzxzjyjy) 文丨雪峰如果說儒家哲學是中華人文精神傳統中的「寫實」,那麼莊子哲學一定是人文精神中的「浪漫寫意」。莊子的文字深邃空靈,天馬行空,汪洋恣肆,富於噴薄的想像力和思想張力,其背後的哲學意蘊通透純澈,況味十足。
  • 第一節 哲學和哲學基本問題
    二、哲學基本問題的內容和意義   1.哲學基本問題  哲學基本問題是思維和存在的關係問題,也可表述為物質和意識的關係問題。  哲學作為世界觀的理論體系,包含許多領域、許多方面的問題,但其中有一個問題,貫穿全部領域,決定整個哲學體系的性質,這就是思維和存在的關係問題。
  • 蘇軾一首28字的古詩,形象說明了「當局者迷」的哲學意蘊
    比如今天我們說「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就是一種很有意思的哲學理論,而且這種哲學意蘊還曾經出現在詩詞當中。畢竟詩詞的文學屬性和哲理的深刻屬性相結合,會更加豐富我們的人生體驗和人生感悟,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 道家哲學和基本觀點
    道家哲學和基本觀點古代道家是一種思想流派,最早追溯到上古時代,道家用「道」來探究自然、社會、人生之間的關係。道家提倡道法自然,無為而治,與自然和諧相處;道家思想是無所不能、永恆不滅,有辯證法因素和無神論傾向。春秋時期,老子集古聖先賢之大智慧,總結了古老的道家思想的精華,形成了道家完整的系統理論,標誌著道家思想已經正式成型。
  •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思想的四重哲學意蘊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關鍵支柱,具有厚重的哲學意蘊。  繼承了儒家生態哲學中「天人合一」原則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從事實和價值兩個層面均繼承了「天人合一」的普遍原則。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自然是生命之母,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這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物理前提,是在事實層面上對「天人合一」基本原則的繼承。
  •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主要內容和基本原理
    狹義的來說是馬克思、恩格斯創立的基本理論、基本觀點和學說的體系,具體包括:哲學、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廣義的來說既包含創始人的理論奠基,又包含了繼任者的繼承和發展,具體有蘇聯理論體系、中國理論體系、以及西方馬克思主義。要說到馬克思主義的哲學具體包含哪些內容?一般書本的回答是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
  • 考研政治知識點:哲學和哲學基本問題2
    2.哲學基本問題原理為哲學研究提供了一條基本的指導線索和科學標準。  哲學基本問題原理即物質決定性和意識能動性辯證關係原理。  3.中國哲學表達思維與存在的關係的特殊方式  在中國傳統哲學中,思維與存在、意識與物質、主觀與客觀的矛盾是通過心物、天人、名實、理氣、道器、知行以及有無、形神、本末、體用等關係來揭示和表達的。
  • 有關哲學和哲學基本問題的習題及其答案
    B馬克思主義哲學   C正確反映時代本質要求的哲學   D德國古典哲學   3哲學的基本問題是()   A實踐和認識的關係  B思維和存在的關係   C主體和客體的關係  D物質和運動的關係   4哲學的黨性是指一切哲學()   A作為意識形態都具有階級性
  • 馬克思主義生態觀的哲學突破性及其新時代內涵
    近200年來,面對各種環境思潮和理論訴求,馬克思主義生態觀始終能體現出不可替代的價值,主要原因在於其哲學上的突破性。習近平總書記繼承並發揚了馬克思主義生態觀,把握並推進了馬克思主義生態觀的哲學內涵,形成了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賦予了馬克思主義生態觀新的時代內涵和實踐價值。
  • 元宵節的文化內涵:祈生意蘊和狂歡精神
    說起元宵節的文化內涵,坊間流傳的兩首童謠做了很好的揭示。其一云:「正月元宵燈,外婆愛外甥(外孫)。送來紅紅桔子燈,吉利又添丁。」其二云:「元宵節,鬧花燈,人們個個都歡騰。大街小巷做花燈,滿街都是紅燈籠。」前者道出了元宵節的祈生意蘊,後者道出了元宵節的狂歡精神。
  • 朱熹哲學中「自然」概念的內涵和角色
    這包括三種情形:形上本體的先天存在、動植物的當下和人符合天理的行為和實踐。「自然」與「天理」的這種密切關係決定了只有符合「自然」的才可能是符合「天理」的,因此「自然」成為我們各類行為的參照標準、過程要求和境界目標,這是自然概念在朱子哲學中的重要意義。但是在「天理」的內涵和特性中,朱熹認為「當然」更切近人事,所以「當然」比「自然」更為重要,這決定了「自然」最終無法擁有像在道家哲學中一樣顯赫的地位。
  • 習近平總書記發展思想的哲學內涵
    ,彰顯了中國共產黨人與時俱進的理論勇氣,體現了馬克思主義豐富的哲學內涵。習近平總書記在新進中央委員會委員、候補委員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研討班上梳理了社會主義思想和運動發展的六個階段,論述了社會主義是一個由低級到高級,由簡單到複雜的探索發展的過程,闡明了科學社會主義由思想到運動,由革命到執政的前進性和曲折性,進而說明了我們是如何選擇馬克思主義和社會主義,如何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獨立自主走自己的路,如何歷經千辛萬苦開創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 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哲學內涵
    【摘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具有深厚的哲學內涵,它繼承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是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有機統一,也是中國傳統「天下大同」「天下為公」思想的升華。它為當前國際社會面臨的主要全球性議題和深層次問題提供了解決方案,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
  • 大學文化的哲學視角及本質內涵
    從馬克思主義哲學視野出發,從新的角度去研究考察大學文化概念界定及內涵,將使大學文化的研究更具現代意義。哲學視角或哲學反思作為本課題的基本研究思路之一,主要就是不能滿足於提出或接受一種說法、一種看法、一種主張、一種做法或一種問題,而要對這些說法、看法、主張、做法、問題本身加以考察、追究。
  • 文化哲學:是什麼和為什麼
    這裡之所以強調「進行嚴格的批判反思和學術定位」,是因為只有明確回答了「文化是什麼」和「文化哲學如何研究文化」這兩個基本問題,我們才有可能對文化哲學究竟研究什麼、又是如何進行研究的,有一個比較明確的認識。
  • 這家火爆酒圈的啤酒品牌 奉行著怎樣的精釀哲學?
    當行業內的同僚們還在為精釀啤酒的概念而爭論的時候,來自臺灣的傳奇品牌金色三麥已經開始為精釀的品質而發聲了。通過自主研發新的配方並結合時節推出限定酒款,為消費者帶去一輪又一輪的驚喜體驗,源源不斷的輸出自己對精釀哲學的理解,穩穩坐在臺灣啤酒代言人的頭把交椅上。
  • 《易經》之「易」的文字來源和哲學內涵
    以上來源於《常用漢字源流字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10.)和《常用字字源字典》(語文出版社.2008.)易字本義當為傾注(此義不見於文獻,而表示注水器的匜字可能是其同源詞),引申為賜予,後代一般用賜(賜)記錄這個意義。旅鼎:「公易(賜)旅貝十朋。」臣卿鼎:「臣卿易(賜)金。」
  • 《茶禮》的特徵和內涵
    茶禮儀特徵:敬、靜、淨、精、雅「敬」 是禮的核心 禮者,敬而已矣 ——《孝經》以禮相待就是以恭敬謙讓的方式與人交往, 人與人和平共處,互敬友愛。「奉茶一請茶—承杯—致謝」,形式簡單而不失敬意「淨」是基本要求 其一,茶、器、水、境潔淨。
  • 每日一課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哲學的基本問題
    既然說到哲學,我們先想到的問題就是,哲學是幹什麼的呢?在我們小的時候,經常會聽到一些很有哲理的故事,最後可能會總結成類似「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這種諺語。這種其實是最初期的哲學。因此,哲學問題中,哲學家們思考的所有問題的最基本的問題就是,思維和物質的問題。因此,恩格斯明確提出哲學的基本問題是思維和存在的關係問題。
  • 茶的品性與中華文化的基本精神具相通之處,內化成中和的生活哲學
    茶的品性與中華文化的基本精神具相通之處,內化成中和的生活哲學茶為國飲,在某種程度上作為雅文化代表的中國符號。表現在對內和對外兩個層面。加上改革開放的大潮,西方的生活觀念和文化的侵入和影響,茶文化作為一種幾千年的傳統文化自然也受到牽連。源於中國的茶道卻在日本大行其道,而中國卻不甚了了,不能不讓人扼腕痛惜。至今,像英國立頓紅茶品牌家喻戶曉,而中國茶品牌現狀堪憂。研究發揚中國茶文化,對於提升對茶文化的精神內涵的認知和理解、對中國茶品牌在國內外的發展提供了舉足輕重的內涵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