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港彰顯特區開放發展的氣質。(資料圖)
貨櫃、碼頭、巨輪,這是廈門港最常見的元素,維繫著產業鏈與供應鏈的穩定暢通。
廈門網訊(廈門日報)港與城,是40年中最動人的發展交響。「無通不城、無埠不港;港為城用、城以港興。」港口,為這座開放城市,打開了一扇融入全球的大門;城市,聯動這座港口,經歷了一場令世界驚嘆的巨變。
這是波瀾壯闊的40年——1983年,年吞吐量僅為3292標箱的廈門港,只是默默無聞、無法進入任何排名的區域支線小港;2019年,廈門港吞吐量已突破1100萬標箱,是全球排名第14位的強港。
「貨櫃運輸,是全球貿易的代表符號。1983年的3292標箱,看起來雖少,卻是彌足珍貴的第一步。它告訴外界,廈門特區、廈門港,開始邁上世界舞臺。」廈門港口管理局負責人說,在港口的支撐下,廈門特區、周邊區域的外向型經濟如同雨後春筍般蓬勃而生,進而港城融合、唇齒相依。
這是敢闖敢試的40年——特區建立之初,廈門港貸款建設,採用「放水養魚」「借船出海」求發展,並提出「以港立市」;1998年,廈門港在全國沿海港口率先實行「政企分開」,廈門港務控股集團嶄露頭角,啟動港口跨島發展;2004年、2005年,廈門港務控股集團成員企業先後在內地和香港證券市場上市……
「先行先試讓廈門港緊跟時代潮流,遠洋幹線迅速增加,2000年貨櫃吞吐量首破100萬標箱,廈門港從當年的支線港、餵給港,向幹線港、樞紐港、國際中轉港躍升。」廈門港務控股集團相關負責人說,進入新世紀,越來越多的深水航道、深水碼頭,讓廈門港服務水平對標世界一流、並保持至今。
這是奮楫爭先的40年——2006年1月1日,廈門港率全國之先實施廈漳港口一體化管理改革;2008年12月15日,兩岸全面實現雙向海上直航,廈門港首發「第一船」;2011年10月19日,廈門港正式啟動郵輪母港運作,進入全國四大郵輪試點示範港之列;2013年12月,廈門港啟動當時全國最大規模的港口資產整合,同年,廈門獲批建設東南國際航運中心;2015年4月,廈門自貿片區掛牌,港口再次成為重要的「試驗田」……
新時代、新擔當、新作為。廈門港口管理局、廈門港務控股集團介紹,依託「絲路海運」,廈門港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發揮愈加重要的作用;廈門港還將在智能化、綠色發展方面持續發力,不斷優化國際一流營商環境,推動構建「雙循環」發展格局,為國家、特區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提供不竭動力。
【印記】
1983年
▲1983年3月28日,香港「華勝」號貨櫃輪首航廈門港,開創了福建省港口貨櫃業務先河。(資料圖)
2008年
▲2008年12月15日,海天碼頭,「盛達2」「曉江」「華航1」和「錦春」貨輪駛離廈門港,駛往高雄、臺中和基隆港——海峽兩岸海運直航正式啟動。 (陳立新 攝)
2017年
▲ 2017年12月20日,廈門港年吞吐量突破1000萬標箱。從1983年的3292標箱到2000年的100萬標箱,再到2017年的1000萬標箱,廈門港走過的是一條輝煌之路、騰飛之路。
【風採】
2019年4月,「世界夢」號豪華郵輪來廈。廈門港不僅是世界貨櫃強港,更是知名的郵輪母港,是中國郵輪運輸試點示範港。
廈門港是全球排名第14位的貨櫃強港,如今,每年有上萬艘來自全球各地的船舶進出這座港口。
目前,廈門港的接待能力全球一流,可接待世界最大的20萬噸級貨櫃船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