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書法界有很多書法家的字,在早年的時候,偏向於「傳統」,並且功力較為紮實,而到了中年的時候,往往喜歡寫一些「醜書」,很多人不理解,認為是書法走向了倒退。
其實不然,書法的「美」與「醜」並不是以世俗意義上單純的「好看」與「不好看」來評定的。 而是需要獨特的書法語言才能讀懂,需要具備了書法的獨特審美能力,才能看出一些「醜書」背後的經典!
在今天的浙江省博物館留存在這樣的一件作品,此作為顏真卿所書,後來流落民間,險些散佚,到了南宋大收藏家留元剛斥巨資搜集顏真卿法帖,編成了著名的《忠義堂法帖》。
在這《忠義堂》法帖當中,有一件著名的「醜書」,此作乃是顏真卿書法探索極為成功的一件作品,被譽為「極品醜書」,此作將楷書、行書、草書融為一體,但自然而和諧,構建出了一套獨特的審美境界。
這件作品就是顏真卿63歲的作品《送劉太衝敘》。
很多人說顏真卿憑藉這件作品,在書法上超越了王羲之,其實這裡的超越指的是顏真卿在不同「二王」體系的書法路徑當中,做出了極為成功的探索。
米芾評價這件《送劉太衝敘》,可謂至論,他說:
神採豔發,龍蛇生動,睹之驚人。
「神採煥發」指的是顏真卿的大膽革新,以篆籀筆法入楷、行、草,從而線條飽滿而圓實,就像是龍蛇飛舞一般,令人看起來無比激動!
這種書法的技巧,就是懷素與顏真卿交流時,所談到的「折釵股」、「屋漏痕」和「錐畫沙」的方法,簡而言之就是逆鋒篆籀筆法的使用。
這種方法在能夠彌補「二王」筆法的不足,達到了「至大無外,至小無內」的境界,即寫出來的字可禁得起無限的方法或者縮小而絲毫不失勢。
《送劉太衝敘》的內容是給自己的生平好友劉太衝兄弟鳴不平,為其才學淵博而不受重用感到惋惜,是一封單純的信札,然後就是這樣隨手的一封信札,成就顏真卿在不同「二王」書法體系中探索的成功!
自初唐以來,以「初唐三大家」為首,世人學書謹遵「二王」範式,到了顏真卿這裡,他以自己超凡的藝術天分和大膽的藝術魄力,將漢魏篆籀之氣注入到了「二王」體系當中,並且這種探索極為成功,於是才有了史學大師範文瀾先生的這一句話:
「初唐的歐、虞、褚、薛,只是二王書體的繼承人。盛唐的顏真卿才是唐朝書體的創造者」。
如果說從唐代書法家當中,選出一個人代表大唐氣象的話,那麼這個人一定會是顏真卿。
大書法家董其昌對這樣《劉太衝敘》這樣讚嘆道:
「顏魯公送劉太衝敘,鬱屈瑰奇,於二王法外別有異趣。米元章謂如龍蛇生動,見者目驚,不虛也。」
董其昌、米芾看到了這幅字都震驚了,筆者經過細細揣摩和臨摹,同樣被震驚了。
顏真卿這件《劉太衝敘》當中宋、元、明、清影響力極大,米芾、董其昌、王鐸以至於清代的康有為、伊秉綬等人都從此帖當中,獲得教益良多,當代書法家參加國展,在技法上許多也參以此帖。
在顏真卿生平傳世的法帖當中,論及對於「篆籀氣」的應用,不是《爭座位帖》,也不是《祭侄文稿》,而是這樣《送劉太衝敘》。
如今,我們將藏於上海市博物館的這件《送劉太衝敘》按照原作大小進行超高清的掃描複製,還原出跟原作毫無二致的作品,字字與真跡無二。
欲購顏真卿此《送劉太衝敘》,請點擊下面惠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