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醜書」盛行:到底是誰將譁眾取寵的把戲,推上書法藝術的神壇

2020-12-17 文藏書畫

古之善書者,必先楷法,漸而至於行草,亦不離乎楷正——宋 蔡襄《論書》

「醜書」這個詞,即使不是書法圈的人,肯定也聽說過。「醜書」不是指的某一種特定的字體,而是看起來很醜的書法作品。就比如我們見過的這種

網絡圖片

這種

網絡圖片

或者這種

網絡圖片

然而實際上,我們熟知的王羲之、顏真卿、張旭、懷素這樣的書法,在當時來看,也是醜的。

初唐時期,唐太宗推崇王羲之王獻之的作品,於是全國的文人都將「二王」的作品視為榜樣,臨摹學習,歐陽詢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王羲之 快雪時晴

然而這種風格到了中唐時期,就被顏真卿給打破了。在講究秀美而有法度的唐楷中,顏真卿的字真的「太醜了」,他的楷書太嚴謹公正,而行書《祭侄文稿》筆畫又太強烈,一點都不符合主流審美,這是「醜書」!

顏真卿 祭侄文稿

然而更具挑戰的還在後面,張旭懷素的狂草徹底推翻了主流的「規矩」,字在他們筆下更「醜」了,甚至看不懂寫的是什麼,這是「醜書」!

張旭作品(網絡圖片)
張旭作品(網絡圖片)

諸如此類的例子其實不計其數。館閣體的出現與推翻,「帖學」和「碑學」的對立無疑都是書法藝術的發展與碰撞。

歷朝歷代的書法家們將前人的智慧與自身的創意結合,才衍生了如此多姿多彩的書法藝術,但無一例外的是,每一位書法大家在創造之前,都是「別人」。都是學習研究了十幾年前人的書法,才能夠創造出獨一無二的字體。

按照現代人的審美來說,王羲之的《蘭亭集序》美的清秀,懷素的《食魚帖》也是狂放,鄭板橋的「難得糊塗」美的傲氣,歷經了千百年的沉澱,這些書法作品被後人所瞻仰學習,就證明了它們的藝術價值。

誠然,書法藝術走到今天再想創新很難,很多書法大家開始在創作的形式等方面開始下功夫研究,這些作品的好壞自然會由時間與後來人評論。然而另外一派的「妖魔鬼怪」開始將書法變為包裝,變成吸人眼球的行為,例如這樣

網絡圖片

還有這樣

網絡圖片

以及這樣

網絡圖片

這些「書法家」的作品通常只有類似「家和萬事興」、「馬到成功」的幾個字,經過包裝炒作以後變得價格昂貴,甚至「一字千金」,實際上落款題跋寫的還不如剛入門的小學生。

譁眾取寵是什麼年代都會出現的事,然而以傳統文化為博眼球的手段,敗壞的不只是國人的臉面,毀掉的也是我們的文化根基。

相關焦點

  • 醜書越來越盛行,越醜的書法反而越貴,也讓人感到不可思議
    相信大家都看到了,在最近幾年的時間當中,醜書越來越盛行,而且越醜的書法反而越貴,也讓人感到不可思議。尤其是在最近一段時間當中,其命維新書法拍賣會,引起了大家的普遍關注,因為在這場拍賣會上,包括曾翔、曾來德和邵巖在內的醜書代表,紛紛拿出了自己的代表作品,給大家帶來了全新的感受,從而也打破了大家對醜書的慣有印象。
  • 書法教授石開把醜書融入篆書,真的悟出了書法高境界?
    書法家石開什麼是書法的高境界,或者說什麼樣的書法才是好書法,這個問題從古到今根本沒有一個界定,只能說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不過,現實中有一位書法家就認為,他把醜書融入篆書後,悟出了書法的高境界。這位書法家可謂大名鼎鼎,叫石開。筆者想,自從結緣書法,石開一定是懷著強烈的書法夢想去勇攀書法藝術高峰。沒錯,通過很多年的努力打拼,如今,石開已成為書壇名將,曾任福建省書法家協會副主席、中國書法家協會篆刻委員、中國書法進修學院教授等,身份地位都堪稱光鮮。
  • 醜書橫行的鍋誰背?小丑坐殿堂,大師去流浪,是正本清源的時候了
    當今的書法界,可謂是「人才輩出百花齊放」,什麼射書,盲書,醜書,更是登上了舞臺,開始了他們的雜耍。這些不能稱之為書,更不能稱之為書法。一個字「炒」!房子要炒,股票要炒,古董要炒,書法也要炒,保健品要炒…………下一個炒啥?
  • 「射墨」譁眾取寵還是藝術?當事人:這是超越日本現代書法的突破口
    1986年,邵巖在報刊上看到第二屆全國中青年書法篆刻展(簡稱中青展)向全國徵集作品的消息,便將自己在業餘時間創作的一幅書法作品寄到了北京的中青展組委會。邵巖事後得知,自己這幅名為《晴雪》的作品當時就讓評委會產生了較大爭議,「評委們因為這件作品都吵起來了。」
  • 侯耀華書法欣賞,一字值5萬!網友:寶刀未老,勝過醜書大師!
    我國的書法文化雖然經歷了幾千年,但是發展到今那也是被我們後人很好的傳承了下來,在我們當今的生活中那也是有很多的書法愛好者,今天小七就給大家介紹一位明星書法愛好者!明星書法」,如果只論書法的話估計也不怎麼樣,如果你這樣想的話,那只能說你對侯耀華還是不解,當你欣賞了他的書法作品以後,你就會有新的認識。
  • 說沈鵬「醜書鼻祖」,是書法外行?範曾:讀書太少,確實是他短板
    太多網友認為,沈鵬書法很一般,甚至無數人把他的字歸類到醜書。尤其是這些年,由於輿情的發酵,尤其是有「當代館閣體頂級大師」田蘊章、田英章昆仲的引導,民間大眾對他愈加不滿,率邇踵武,逖聽風聲,動輒攻擊他是「醜書鼻祖」。就在上一年的教師節,88歲的沈鵬,舉辦「《詩稿》個人書法展」,網上還幾乎眾口同聲都是辱罵。什麼是野路子,「字像小學生寫的」,「一看就知沒有功底」云云,鋪天蓋地,甚囂塵上。
  • 從曾翔「吼書」看行為藝術對書法審美的影響
    從曾翔「吼書」看行為藝術對書法審美的影響曾翔從「醜書」到「吼書」,惹得網上爭議一片,叫好的很多,開罵的也不少。單從書法藝術而言,叫好的多指創新求變,所謂「醜書不醜」;開罵的主要責怪其創作形式有違傳統,書體扭七拐八,不成體統。
  • 畫家石虎創新書法被嘲諷,網友認為是譁眾取寵,專家:笑掉大牙
    我們都期待改變,期待能看到更加美好的藝術作品,但是這些並不是一些譁眾取寵的人帶來的,相信很多人都看過這些十分誇張的創新形式,很多人看這些創作的過程都是報以「取樂」的心態,很少有人用藝術的眼光前去欣賞,怪不得這些奇葩的創新形式得到廣大網友的譏諷,還真是「大師在流浪,小丑在殿堂」。
  • 顏真卿50歲的書法,達到了「神仙之境」,卻被外行當成「醜書」
    在當代書壇,曾經有過無數次關於「醜書」與「俊書」的爭論,一直到現在,這種爭論也不絕於耳。產生這種爭論的原因是很多沒有書法經歷的人,以自己的審美眼光,來評定一定書法作品的好壞,認為看起來「好看」的字就一定是好書法,看起來「醜」的字,就一定不是好字!
  • 醜書?代表中國書法?還最高水準?你自己看!
    這次展覽共展出了57人的書法作品171件,和13人的理論研究成果,還有44件評委、監委、審委的作品。排場有點大。被人詬病的中書協,只有中書協才有資格參加的第六屆蘭亭獎,卻在多達3萬多會員中評不出5個金獎而被推上輿論風口,儘管被幾個評論家美化為寧缺毋濫,是中國書法的希望!被網民呸了又呸!
  • 醜書十八怪,一心將人坑裡帶!
    「醜書」的倡導者及推行者,大多是一批書法傳統根基極差的人,有些甚至毫無書法功底。為了掩示自己的不足,利用其竊得的地位提出「挑戰傳統、創新書法」,將一大批書法愛好者引入歧途。 誤人子弟將其害,邪書醜字論尺賣。
  • 這才叫真正的醜書,你不知道什麼叫醜書!一片天成
    遍歷比利時、義大利、瑞士等國,1927年回國,歷任中央大學藝術系教授、北京藝術學院院長、北平藝專校長和中央美術學院院長。終生從事藝術創作與藝術教育,培養了一大批畫家。秉林散之先生之說:待三百年後再作定論。我們姑且拋開徐悲鴻先生把西洋畫方法引入中國畫中的成敗得失不論,僅就其書法藝術作一討論。
  • 朱之文書法被稱「醜書」,一幅字開價20萬,專家稱是擾亂書法市場
    在中國古代,有很多書法大家被世人廣為流傳,王羲之便是其中之一。」千百年來,王羲之的書法被一代代地流傳下來,直至如今的課堂上也還在被老師口耳相傳。書法,是中國傳統文化得以流傳千年的一個重要載體,但是到了如今,它不僅是一個載體,他還代表了中國的優秀傳統文化。一門優秀的書法,我們不僅能看出書寫的人的功底,還能看出一個人的品性。
  • 最有靈感的醜書大師,亂書之後開始在竹子上寫,還有什麼花樣呢?
    最有靈感的醜書大師,亂書之後開始在竹子上寫,還有什麼花樣呢?前段時間小編在刷視頻的時候,看到了很多關於書法的視頻,只不過視頻上的內容引起了人的不適。因為視頻上的書法家們都瘋了一般,小編從來沒見過寫書法這麼吵的人。
  • 鄭板橋、康有為、吳昌碩…這些人才是現代醜書的祖師爺啊
    現在書壇醜書橫行,始作俑者是誰呢?就是清朝那幫子提倡碑學的。這本來是件好事,但慢慢的,路越走越歪了。 說完帖學該說碑學了。 碑學本是一件好事,但卻成了現代醜書的主要來源。 要說學書法臨碑其實很早就有了。
  • 為什麼那麼多人批評,而醜書醜畫依然橫行?
    有朋友問為什麼那麼多人批評,而醜書醜畫依然橫行?說書畫是藝術,應該不會有太多分歧。哲學家叔本華指出:「各類藝術中最優秀的作品,最卓越的天才之作,對愚鈍的芸芸眾生來說應該永遠是高深莫測的,是不可企及的。他們被一道深深的鴻溝隔離著。」
  • 顏真卿63歲的「極品醜書」,將楷、行、草融為一體,這字驚到我了
    當代書法界有很多書法家的字,在早年的時候,偏向於「傳統」,並且功力較為紮實,而到了中年的時候,往往喜歡寫一些「醜書」,很多人不理解,認為是書法走向了倒退。其實不然,書法的「美」與「醜」並不是以世俗意義上單純的「好看」與「不好看」來評定的。
  • 中國傳統文化,書法的形式論,書法的視覺藝術
    從這一意義說,書法裡不存在沒有內容的形式,沒有什麼不講究內容的「形式主義」。一個書家的書作,為什麼出現這樣的而不是那樣的形式?為什麼他的書法形式總是別人的而沒有自己的?為什麼他的書法境界不高雅?為什麼他的作品總是缺少大氣? ……不是別的,因為作者沒有這些東西給它,裝也裝不像,做也做不出來。
  • 他獨創「英文書法」遭批,一幅賣1000萬,網友:先把正楷寫好
    藝術上的創新需要結合前人的藝術文化,不能放棄前人的藝術認知,在前人的基礎上加以完善,這樣的創新是現在藝術界迫切需要的。書法創新現在已然是很少,最近盛行一時的「吼叫書法」、「射墨書法」等都是譁眾取寵,算不得書法創新。
  • 藝術號·專欄|劉驍純:書寫書法書象(上)
    這三、四兩點,比起硬筆在一般紙上書寫,不僅極度放大了書寫的難度和書寫時起承轉合、輕重緩急、乾濕濃淡、抑揚頓挫的無窮意味,而且極度拓寬了文化精神的承載量。阿拉伯文字有很高的音樂性,甚至也有「阿拉波書法」之稱,但在以上諸點上都不能與漢字書寫相較,故而沒有演化出類似中國的書法藝術。僅有這些前提條件仍然不能構成書法。書法史表明,上述外在條件再加上許多內在條件才逐漸形成了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