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中世紀真的黑暗嗎?

2021-01-20 當孔子遇見蘇格拉底

眾所周知,歐洲歷史大致分為這幾個部分:

1.以古希臘和古羅馬為代表的古代歷史

2.羅馬帝國滅亡後長達一千年的中世紀

3.以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啟蒙運動、工業革命等為代表的近代歷史

3.以一戰二戰為分割線的現代歷史

其中,以中世紀的歷史的看法是歷來評價最低的,一般史書都會講歐洲在經過長達千年的黑暗中世紀之後經過宗教改革擺脫教會的束縛,然後借著復古古希臘古羅馬文化的名義發展資產階級文化的文藝復興,以及啟蒙運動,在充分解放了思想之後繼而發動第一次工業革命、第二次工業革命,成為了工業文明的發源地,引領了全世界近代化和現代化的進程。

這樣講,是沒錯,不過,這裡面有個問題是大家一直所忽視的,那就是歐洲在公元476到公元1453將近一千年的時間裡都過著沒有科學,沒有文明還整天被教會束縛得喘不過氣的歐洲人怎麼就一下子變得靈光起來,這簡直和近代中國突然從世界老大掉入世界末尾一樣突如其來而又不可思議,光這樣說的話沒有任何邏輯性可言,就好像在說一個學生從來不努力,成績一直很差,突然有一天,他變得特別勤奮,然後成績一飛沖天。

這種電影情節在現實當中可能存在,我想說,凡事都是有原因的。

歐洲既然可以成為工業文明的發源地,並且從那時起就一直引領世界,當然現在世界老大是美國,但是大家也都知道美國文明其實也是從歐洲文明中脫胎而來,也就是說從16世紀開始,中西方發展水平接近,從17世紀開始,西方超過東方並取代東方的優勢地位,這就說明,歐洲在中世紀裡雖然過得比較苦,可是並沒有閒著,而是一直在尋找前進的方向。

那麼,歐洲中世紀主要都做了哪些鋪墊性的事情呢?我們從人口、經濟、教育、文化以及宗教五個方面重新審視一下所謂的黑暗時期

人口。之所以把人口放在首位是因為工業革命之前受嬰兒夭折率壽命短等因素的影響人口增長一直很緩慢,與今天強調人口質量不同,古代衡量一個地區發展指數其中一個重要指標是人口數量,歐洲從羅馬帝國滅亡後一直到公元600年是減少的,從公元600年往後開始持續地增加,1200年開始急劇增長,一直到1300年爆發黑死病,1400年黑死病結束後又有所回升,總體而言,整個歐洲中世紀人口是呈現上升趨勢的,有圖為證:

經濟。中世紀時期經濟狀況確實不太好,佔世界經濟的比重也不高,不過也不是停滯,更不是倒退,而是緩慢地上升,如同龜兔賽跑中的烏龜,雖然速度很慢,但是確實一直在前進,引用《全球通史》裡的一段話:

西歐經濟除了在14世紀曾衰退過外,在中世紀早期幾個世紀以後,一直保持相當穩定的增長。其原因之一是,1000年以後,外來入侵隨著馬扎爾人和維京人終止進攻而告停止。這一點非常重要,因為它使西歐免遭東歐那種因接二連三的外來猛攻所致的破壞;這種外來猛攻在東歐一直持續到17世紀末土耳其人慘遭失敗時為止。這一點也部分地說明了在10至14世紀間中歐和西歐的人口顯著增長的原因。當時,這些地區的人口約增加了50%;這一增長率在今天看來似乎微不足道,但在當時,卻是世界上其他任何一個面積大體相當的地區所無法與之相比的。人口的激增促使人們努力改進農業技術以支持人口的增長,而糧食的增長轉而又使人口的進一步增長成為可能。

教育。中世紀是有教育的,並且比你想像的更加發達,中世紀其實誕生了80多所大學,很多今天的世界名校都誕生於中世紀,比如世界上最早的大學-博洛尼亞大學、歐洲大學之母-巴黎大學,就憑這一點,說中世紀黑暗就是一派胡言!

文化。很多人以為文藝復興只有一次,不對,一共有三次,

第一次是發生在8世紀的加洛林文藝復興,由查理曼大帝及其後續者推行,今天的撲克牌上就有查理曼大帝

第二次發生在12世紀,主要是由波羅的海以及北海的貿易活動推動的

第三次才是今天我們所熟知的文藝復興

也就是說,文藝復興從中世紀的時候就開始了,只不過在16世紀來了個大爆發!

宗教。不可否認,教會對於人們的壓迫非常可恨,注意,是教會,而不是宗教,是兩碼事,且不說歐洲有多少科學家是虔誠的基督教教徒了,要是基督教真像你想的那麼不堪早死了,不可能一直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基督教是支持科學的,我就舉一個例子,託勒密的地心說,有人會說這是錯的!對,地心說就是錯的,那日心說就是完全對的?宇宙的重心不是地球這已經人盡皆知了,那太陽就是宇宙的中心?連宇宙的全貌都還沒探索完呢怎麼就能妄下斷言說太陽是地球的中心?日心說僅僅擺明了一點:地球不是宇宙中心,地球圍著太陽轉。除此之外,都是原樣繼承地心說,你還說基督教一直支持的地心說沒有貢獻,如果沒有一定的科學依據地心說能存在一千多年?同時很多學校都是基督教創辦的,為了傳播文化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美國,美國還沒有建國的時候哈佛大學就成立了,當然一開始的專業只有宗教,後來才慢慢擴充的,哈佛大學的歷史比美國歷史都長!並且基督教強調博愛等思想,為文藝復興提供了很多靈感,宗教(基督教)已經深深刻進歐洲文明的骨髓裡。

那長達一千年的黑暗中世紀說是黑暗,那是因為參照物是輝煌的羅馬帝國,還有就是東方的中國太耀眼了給襯託出來了,而且,黑暗中世紀更多的是歐洲學者對於羅馬帝國覆滅後文化發展相對停滯的的一種痛心疾首,這就好比什麼呢,一個人自嘲,你居然還信了,與其說那將近一千年的中世紀是黑暗時期,不如說中世紀始於黑暗,中世紀其實就是一個在黑暗中不斷探索的時期,所以啊,在這種問題上,不要認真,千萬不要認真,一旦認真,你就輸了。

相關焦點

  • 中世紀只有「黑暗」嗎?沒有中世紀,就沒有新歐洲
    人們普遍認為,歐洲的中世紀是一個「黑暗時代」。提到中世紀,我們首先聯想到的往往是被燒死在火刑柱上的布魯諾,荒唐的贖罪劵,罪惡的「初夜權」,有導致一個城市1/3人口死亡的可怕的黑死病。所以,被蠻族入侵後,歐洲就如同那個吃了毒蘋果的公主一樣進入了漫長的沉睡期,直到15世紀才再度甦醒。然而,近幾十年來,學者們在大量的數據和紮實的研究基礎上,發現所謂的中世紀「黑暗時代」並沒有那麼「黑暗」,或者說,這是一個黑暗與光明並存的時期。而且這個「黑暗時代」恰恰是今天西方制度的形成期。
  • 中世紀是歐洲的黑暗年代
    黑暗時代:中世紀。(落後於世界其他地區的文明。)二,歐洲中世紀是「無知和迷信的時代」,「宗教的言論置於個人經驗和理性活動之上」。中世紀晚期,饑荒,瘟疫和戰爭無處不在,歐洲絕大多數人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1347年到1350年,黑死病殺死了大約三分之一的歐洲人。
  • 歐洲中世紀是一個黑暗的時代嗎?
    歐洲的歷史劃分不像中國的朝代更替那樣清晰明了,但也大致劃分為三個時段:一是古典時期,希臘羅馬的歷史時期;第二階段是
  • 黑暗的歐洲中世紀為何沒有農民起義?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記錄員範煒,ID:fw-notes】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西羅馬帝國滅亡後,歐洲大陸像掐斷了能量源一樣進入了長達千年的黑暗中世紀。(宗教裁判所審判女巫)除了恐怖的黑死病,中世紀的歐洲社會生活也也粗鄙不堪,和同時代的中國和阿拉伯完全不能相提並論。如當時的《禮儀書》居然規定:「痰不要吐到桌子上,也不要飛過桌子」。某宮廷規矩有這一條:「每一個人,無論是誰,白天黑夜,餐前餐後或就餐期間,都不能在走廊裡、居室內、樓梯上、石階上隨地大小便」。
  • 為何中世紀是歐洲的黑暗年代?
    黑暗時代:中世紀。(落後於世界其他地區的文明。) 二,歐洲中世紀是「無知和迷信的時代」,「宗教的言論置於個人經驗和理性活動之上」。
  • 中世紀歐洲的黑暗時代
    中世紀的歐洲,城鎮十分稀少,大部分地區只能看見森林和田野。有人煙的地方,除了一些莊園農奴居住茅草房外,就是那些坐落在險要地帶的城堡。這些城堡實際上就是當地的政權中心,領主和騎士就是這些城堡的主人。中世紀的歐洲,沒有強大的國家政權,封建領主各自割據一方,為了保護領土和擴張勢力,經常混戰。領主多是騎士出身,未接受教育。再加上當時教會踐踏、摧殘古代希臘和羅馬文化遺產,只知宣揚神學,束縛人們的思想,以致整個社會長期陷入愚昧和迷信的狀態,部分史家稱之為「黑暗時代」。
  • 中世紀黑暗時代:是誰把歐洲推向地獄?基督教也有很大「功勞」
    中世紀的黑暗時代,暴力而骯髒,是誰把歐洲推向了地獄?雖背後有諸多因素,不過歐洲人當時所信奉的天主教也有很大的"功勞"。 中世紀黑暗,漩渦中的底層狀態 歐洲的中世紀,是歐洲史上最黑暗的時期
  • 【明晚19:30直播】黎明前的黑暗:淺談歐洲中世紀
    直播名稱 黎明前的黑暗? 談到歐洲中世紀,你會想到什麼? 大多數人往往會把「黑暗」這段歷史的註解。畢竟,從公元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起,歐洲進入了長達近千年的「混亂期」,各個封建國家之間戰亂頻仍,「黑死病」肆虐整個大陸,相比曾經輝煌的希臘與羅馬的古典時代,以及後來文藝復興之後思想解放、人文和科學繁榮的時代,這段歷史無疑是黑暗的。
  • 歐洲黑暗的中世紀,就因一個奇葩罪名,讓數十萬女性遭遇不幸
    如果熟悉世界史的人,對於「中世紀」這個詞肯定不會陌生,作為歐洲史上非常關鍵的一個節點,很長一段時間都可謂是黑暗非常。期間就是一部封建神權與現代世俗的血淚抗爭時,因為愚昧,不知死了多少人,其中最慘無人道的一場以宗教改革為名的「獵巫運動」。
  • 中世紀:歐洲的黑暗時期,連空氣都充滿惡臭
    從西羅馬滅亡(公元476年)到東羅馬滅亡(公元1453年),這個時期被稱為歐洲中世紀。中世紀是歐洲最黑暗的時期,惡臭是這個時期最直觀的感受。1347年產生了一場瘟疫席捲了整個歐洲大陸,直接帶走了二千五百萬人的生命,它就是令人談之色變的黑死病。當時的醫生普遍認為病菌是靠空氣傳播的,於是建議人們不洗澡,積攢汙垢用來堵住毛孔,以此隔絕病菌。現在看來是相當不靠譜,但是當時的歐洲人普遍相信這一說法,連教皇一年也只洗三次澡。長期的不洗澡讓人身上散發著異味,人們需要依靠香水遮蓋才能出門。
  • 「明晚19:30直播」黎明前的黑暗:淺談歐洲中世紀
    直播名稱黎明前的黑暗?談到歐洲中世紀,你會想到什麼?大多數人往往會把「黑暗」這段歷史的註解。畢竟,從公元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起,歐洲進入了長達近千年的「混亂期」,各個封建國家之間戰亂頻仍,「黑死病」肆虐整個大陸,相比曾經輝煌的希臘與羅馬的古典時代,以及後來文藝復興之後思想解放、人文和科學繁榮的時代,這段歷史無疑是黑暗的。
  • 中世紀的歐洲有多黑暗?教會就是老大,誰不服就燒死誰!
    17世紀2月的一天清晨,中世紀末最偉大的思想家、天文學家布魯諾在羅馬著名的鮮花廣場上,被處以火刑。在悲壯的鐘聲下,他向圍觀的人們莊嚴的宣布:「黑暗即將過去,黎明即將來臨,真理終將戰勝邪惡!」最後,他高呼「火,不能徵服我,未來的世界會了解我,會知道我的價值。」
  • 歐洲中世紀飲食究竟有多黑暗?黑麵包能當武器,風乾的肉更是堅硬
    如果說起中世紀的歐洲,最著名的也許就是黑暗料理了。因為在當時歐洲人往往並不是非常注重衛生,並且因為條件有限就造成了飲食上的奇葩。那麼在歐洲中世紀,飲食究竟有多麼黑暗呢?首先說主食,在歐洲中世紀人們最常食用的主食就是黑麵包了。
  • 「橫向」看歷史,明朝時期的中國與世界,歐洲中世紀的黑暗
    我們都說大明的統治是非常黑暗的,甚至是荒唐的,那麼跨越大洋,我們來看看當時的歐洲的社會是怎麼樣的?明朝的統治時間是公元1368年至公元1644年,即就是14世紀中葉至17世紀中葉的近乎三百年的時間。這一時期被很多史學家認為是帝國政治持續發展的時期。皇權高度統一,中央集權不斷加強,這與後來崛起的大清是高度統一的。
  • 為了「禁慾」壓制天性,不惜自殘自殺,歐洲中世紀有多黑暗?
    歐洲的中世紀曾經被後世稱為宗教靈光的"黑暗時代","黑暗"一詞派生於《聖經》的"啟示錄"。《聖經》又稱《新舊約全書》,是基督教的經典經文。中世紀的歐洲信仰天主教,天主教是基督教的下的分教,教皇的權力是至高無上的,和教皇的力量相比,英國國王和法克蘭國王的力量根本就微不足道,甚至說教皇的力量就像太陽,國王的力量就像月亮,月亮的光是向太陽借的,可見,教皇的力量可謂隻手遮天,他決定的事情沒有人能夠否決,相反,只能為他效命。
  • 歐洲中世紀城堡真的如童話浪漫嗎?內部骯髒超乎你的想像
    許多人在看過《權力的遊戲》後,總覺得北境之王史塔克家族的臨冬城有點破爛,其實歐洲中世紀貴族們的城堡也差不多就是這個樣子,甚至更加破爛寒酸。二、臭氣燻天的中世紀中世紀有段黑歷史,現代人聽了男默女淚。那就是中世紀的歐洲人都不洗澡。
  • 歐洲被稱為「胖子城」的城市,盛產美食,是中世紀保存最好的城市
    歐洲被稱為「胖子城」的城市,盛產美食,是中世紀保存最好的城市歐洲在近代發展得一直都很好,是世界發展的先驅,無論是航海還是科技都是在歐洲進行,現在的歐洲在某些行業也是在領先世界的。對於國內的遊客來說,到歐洲遊玩不止是有去見識繁華的意義,還想去古老的城市去見識幾百年前的城市是什麼模樣的。歐洲有著非常多古老的城市,今天小編給小夥伴們說一下歐洲被稱為「胖子城」的城市,盛產火腿,是中世紀保存最好的城市之一。
  • 解讀基督教修道院:「黑暗」中世紀時的基督教,真的一無是處嗎?
    有學者曾稱「『宗教信仰時代』的中世紀是一個『黑暗的時期』,這段時期夾在希臘人繁榮鼎盛的年月中顯得格外無聊、齷齪,那麼沉悶,毫無生機。」相信許多童鞋也有這樣的感覺:基督教思想麻痺了人的精神,使中世紀在思想文化上一無是處,除了黑暗專制,別無其他。但是西歐的近代文明,不可能跳躍出中世紀,憑空發展出來,而是需要在中世紀逐孕育成熟。那麼,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基督教的修道院扮演了怎樣的角色呢?
  • 歐洲中世紀生活與今日世界重塑
    歐洲漫長的中世紀被歐美歷史學家看作是黑暗時代,那是一個被神權和王權所統治的時代。翻看世界地圖我們不難發現整個歐洲和中國國土面積相當,但就是在這樣的國土面積中卻存在大大小小几十個不同宗教信仰的國家,有些信仰基督教,有些信仰天主教,有些信仰東正教。
  • 中世紀歐洲的「禁慾」有多奇葩?為了壓制自己,不惜自殘虐待!
    我們現在在談到歐洲歷史的時候,一般會將其分為三部分,分別是:古典時代、中世紀和近現代。而我們今天要說的中世紀,又分為早、中、後三個階段,在這三個階段中,中世紀早期可以說是最黑暗的一個時代,那麼這段時期,究竟是有多黑暗呢?